APP下载

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教育融合的思考与实践

2021-07-21魏盼

公关世界 2021年12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

魏盼

摘要:在我国教育教学领域中高等职业教育约占了一半以上的比例;高职教育不仅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更是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无论是高职教育还是中职教育都承担着为我国培养多样化人才的重大责任。除培养学生专业技术之外,高职教育还肩负着培养学生正确三观的教育职责。但在我国教育事业整体的发展过程中如果高职学校想要很好的实现这一教学目标还需要从多方面来进行。随着我国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出现了很多的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就是其中的一种。但目前高职教育的工匠精神培养还需要加大一定的培养力度,不仅需要贯彻落实日常教学活动当中,还必须要将工匠精神的培养融合到思想政治教学当中;从而才能有效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以及爱岗敬业精神、无私奉献精神。

关键词:工匠精神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 培养与融合

工匠精神不仅是中华民族流传悠久的优秀精神财富,更是新时代背景下人才必须要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其核心思想为创新,而新时代背景下各企业评判人才的标准就是是否具备创新意识与爱岗敬业精神。因此,越来越多的职业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而工匠精神在高職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融入有着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不仅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精神;更重要的是还能够推动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

在我国古代一些古典文学学术作品(例如《天工开物》《考工记》以及《齐民要术》等)中都记录和描写了很多古代手工艺人和能工巧匠的事迹,通过详细阅读,笔者发现这些手工艺人和能工巧匠不仅具有非常高超的技术手艺,而且他们都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踏实认真、肯吃苦;而这些恰恰是工匠精神的具体体现。在他们身上充分的表现出了学习过程中不骄不躁和坚持不懈的精神;而随着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的演变,现如今工匠精神已成为我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工匠精神中的工匠指的是具有高超技术手艺的人,而精神则指的是他们身上那种肯吃苦的精神、认真的精神。在现代化社会生活背景下,人们日常生活质量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就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工匠精神在逐渐的消失,但工匠精神作为我国一种优秀品质财富,需要我们将其更好的传承与发扬。高职院校作为为社会和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基于这样一种浮躁的教学环境之下,更需要将工匠精神融合到教学当中,从而才能在传承中华文化的同时使学生树立一定的民族价值。

二、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一)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需要工匠精神的助力

虽然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国已然跃升为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已经做到了全世界三分之一的商品都是由我国制造的,但大而不强,我国的目标是向制造业强国发展。因此为了能够促进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就必须要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正所谓少年强则国强,国家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都需要人才具有追求卓越和一丝不苟的精神。无论是在现代生活背景下还是在古代传统文化背景下人们针对工匠精神的赞美都非常之高,在很多经典典故中都充分的体现出了工匠精神的品质,例如先秦道家学派著名代表人物庄子所创作《庖丁解牛》。而工匠精神在现代化社会生活背景下的弘扬更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为什么我国能够将制造业做到全球第一大制造业,却做不到制造业强国;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缺乏工匠精神,时代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断加快促进了商品流动速度的加快,从而导致人们在日常生产过程中只注重产品生产的速度,而严重忽略了产品的质量,为了产生更多的利益只追求“快”而不注重“精”。如果我国想要很好的向职制造业强国转变,那么就必须要有工匠精神的支持与助力。

(二)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现代化人才

在文章的一开始笔者就已经说到过了高职院校除培养学生专业技术之外,还肩负着培养学生正确三观以及职业精神的教育重任;而思政教育与工匠精神的融合就是为了能够很好的达到这一教学标准。职业精神的核心内容就是工匠精神,因此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需要各教学老师将工匠精神融合进来,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除了向学生进行相关理论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之外,各高职院校更应该注重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开展,在进行道德思想品质教导的同时进行职业精神的培养,以此来弘扬我国传统优秀精神品质。

三、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具体实施策略

(一)转变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职能

众所周知高职院校的学生正处于一个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但这一时期大学生的思想较其他阶段来说更容易受到外界一些不良思想的侵入以及干扰。通常情况下绝大多数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主要内容都是侧重于是培养学生形成一个正确的三观,而对于工匠精神的培养则是不可多见。在实际培养过程中高职生三观的形成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例如社会因素以及个人因素等。如果各高职院校想要让学生形成一个良好且成熟的三观以及拥有敬业爱岗的职业精神,那么各高职院校就必须要转变自身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职能。在日常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时也要注重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将工匠精神与现代化人才教育培养很好的融合在一起,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全方面发展,使其能够更好的成为符合时代与社会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在新时代社会背景下转变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职能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只有将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教育充分结合在一起,才能够为高职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将工匠精神融合到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上

相关学者对工匠精神的内涵以及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中心思想进行了一个深入的研究与分析,他们发现二者的核心思想是非常吻合的;因此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是切实可行的,其可行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首先,工匠精神与我国的核心社会主义价值观内容相符;其次,高职思政教育为工匠精神的培养与弘扬提供了更好途径与场所依托;更重要的是二者的核心思想契合,因此高职思政教育就成为了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不二选择。且工匠精神的融合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丰富高职思政课程的教学内容,不仅促进了高职教育教学的长远发展,还能够让学生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有了明确的目标,从而在今后的学习中朝着目标去不断的学习。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教育的基础,而在这教育的基础之上加强工匠精神的培养,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勇于创新和爱岗敬业精神,使其能够对自己今后所从事的职业充满激情,为社会和国家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加强高职思政教师对工匠精神的正确认识

如果各高职院校想要很好的在思政教育课程中融入工匠精神,那么势必少不了思政教学老师的帮助;因为思政教学老师是高职思政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如果想要有效的将工匠精神融入到思政教育中,那么首先高职院校就必须要加强思政教学老师对工匠精神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使其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而决定工匠精神培养是否能够与高职思政教育顺利结合的关键在于高职思政教育工作者对于工匠精神的认识程度,因此,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各高职院校应注重思政教学工作者的教育与培训,通过相关培训来加深其对工匠精神意义和内容的认识与了解,当思政教学老师对工匠精神有了全新的认识与了解时,他们才能够更加准确的找到思政教育与工匠精神的切合点,从而将高职思政教育与工匠精神培养有效结合在一起,从而为社会和国家培养出更好的专业技能型的人才。例如在组织学生进行全国劳动模范感人事迹的学习过程中,思政教学老师就能够充分抓住这一教学契机,将工匠精神与劳动模范的敬业精神结合在一起为学生进行讲解,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四)改变传统教学方式

高职教育不仅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更是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且随着时代以及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越来越重视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但目前大多数高职思政教育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中思想教育而轻职业素养的培养;还有高职思政教师综合素养低下,没有正确认识到自身所承担的重大责任;进而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良好发展。而新时代背景下各个行业和领域对于人才的要求都较为严格,不仅要具备专业的知识与技能,还必须要具备良好的品德与职业素养。因此,为了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工匠精神对其今后发展的重要性;思政教學老师需要转变自身的教学方式,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来进行工匠精神的培养,例如可以结合社会实际例子来进行思想道德与工匠精神的教育,以此来促进其全面发展为其今后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新时代背景下工匠精神是学生必须要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教育的融合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二者的有效结合不仅能够促进高职生的全方面发展,还能够弘扬我国优秀文化品质与精神。

参考文献:

[1]朱理鸿..工匠精神培育与高职思政课程教学融合的调查与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9,.6(25):152-154.

[2]梁艺..高职思政教育与工匠精神培育的结合思考[J]..才智,.2019,.(16):127-127.

[3]朱雪芹..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探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8,1(7):98-99.

[4]田阗..论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23):168-169.

[5]后燕华..关于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教育的融合思考[J]..新商务周刊,.2018,(22):225-225.

[6]唐小桃,.陆元三,.阳益贵,等..实践育人视域下的工匠精神培养与思政教育融合[J]..文教资料,.2019,.817(7):133-135.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
用“工匠精神”打磨中国品牌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