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课程视角下的专业课程思政研究

2021-07-21易兵王丽华

公关世界 2021年12期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研究

易兵 王丽华

摘要: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校人才培养更具有专业性和实践性,这就需要应用型本科大学生既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还要有鲜明的政治立场、高尚的品德修养,才能符合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以“课程思政”作为切入点,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本文在课程论视角下对科学设计专业课程思政进行了思考,主要包括专业课程思政的内涵、课程思政的规划与设计和创新教材及资源体系等。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 专业课程思政 研究

面对社会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国务院提出“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号召,为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变指明了方向。应用型本科以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办学定位,以市场对人才需求为导向,以校企联合办学、顶岗实习、产学研一体化等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方式,以达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应用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校人才培养更具有专业性和实践性,这就需要应用型本科大学生既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还要有鲜明的政治立场、高尚的品德修养,才能符合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以“课程思政”作为切入点,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

课程思政是“专业思政”的重要组成和基础,是将所有课程作为育人渠道,在专业课程中挖掘思政元素,采用“隐性”和“显性”的方式,将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相融合,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效结合,实现润物无声的立德树人,开辟全课程育人新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

一流人才不仅仅是掌握先进知识的人才,更是具有良好职业品格的人才。大学阶段是学生迈入社会的重要过渡期,也是学生“三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学生在增加知识储备的同时,也要培养人格、品格和公德等素质。在专业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建设,能够充分发挥两种教育的优势,形成育人合力。这两种形式相辅相成,同行同向,从根本上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培养学生将爱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积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坚定报效国家的志向和能力。

以下是从课程观的角度科学设计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思政的思考。

一、专业课程思政的内涵和要求

克服课程思政的碎片化、肤浅化、牵强化问题,探索课程思政规律,以思政元素如何有效融入各类课程为切入点,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各类课程教学的各方面、各环节,以此来达到对所有学生进行全方位、全过程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专业课程思政需要从课程定位入手,为专业课程供给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研究专业课与思政教育的结合原理和结合背景,提高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育人水平。将思政课与专业课程深入融合,不能流于抽象的理念和简单的说教,以新时期爱国主义理论为引领,发挥其应有的协同育人功能。

1.从课程到“课程思政”

课程是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课程设置按照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制定教学内容和目标。课程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文化背景和身心特征,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课程设计强调过程性,需要循循善诱;强调系统性,需要统筹兼顾;注重对象特征——不同身心发展阶段;关注效果——学习对象的成长历程。课程都是育人的平台,是把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变为一个协调同步、相得益彰的过程。

2.课程与思政教育结合的原理

课程是思政教育的“富矿”。每一门课程都有认知、情感和知觉,都有正确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要求,这些要求就是开展思政教育的抓手。专业课程思政通过“隐性”或“显性”的教育手段,将思政教育的教学目标、要求及内容与专业课程中的知识传授、案例分析、教学互动、教材开发和教学评价等有机结合起来。科学规划和有序开展思政教育,有效地推动专业课程思政发展。

3.课程与思政教育结合的背景

课程教学是基于教育对象的身心特征的活动。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品德修养、文化学识和身心健康。达到培养人、塑造人的目的,本身就离不开思政教育。通过科学规划和系统设計,使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设计紧密结合,目的在于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塑造“基因式”地融入专业课程,将培养社会主义的接班人的要求落实在课堂教学的每一门上。

二、专业课程思政的规划与设计

专业课程思政的设计与规划必须遵循学生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课程自身的运行规律,探索形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教育指向,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实现专业课程学习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

1. 以专业基础性课程和核心课程为先导

专业开展课程思政,在课程选择上应以专业基础性课程和核心课程为主,原因有二:其一,专业基础性课程教学内容往往含有专业发展学科史,里面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元素,能够形成很好的思政教学内容;其二,专业核心课程是学生关注程度最高的专业课,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对优秀老师的崇拜,都是开展课程思政最好的时机,应当充分利用。课程的选择还应具体到开课的学期、学生的文化背景、课程自身的成熟度和热度等因素,要根据师资的综合素养、授课经验、学生认可度等方面,从试点开始,在积累经验、反复实践的基础上逐步推开,统筹规划、重点突破,形成专业课程思政的特色。

2.找准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契合点”

专业课程思政设计的关键和核心在于找准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契合点,以自然、互融的方式,建立生成性的内在契合关系。要根据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特点,立足学科建设的理论和方法,创新与特色体系,在专业课程的内在逻辑与外界联系中去找契合点,建立生成性关系,实现专业授课中知识传授与价值引导的有机统一。

3. 突出“重点”,在“深”字上做足功夫

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切忌本末倒置、面面俱到,形成 “两张皮”。老师授课不是有意讲思政,处处讲思政,而是“讲一处深一处”,基于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结合的“契合点”,突出思政教育的重点,在以思政教育的“深入”和“深刻”上做足功夫。

4.以“点”带“面”,循循善诱

专业课程思政是系统开发,要找到结合课程发展和学生发展的点,由点到面,因势利导。即课程性质、学科史的特征、课程进度等因素,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对设计的思政教育内容进行科学规划,做到既紧贴课程,又科学有序,凸显循序渐进特征。

5.注重课程思政系统开发的整体性、同步性和一致性

课程思政系统是包括课程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效果评价、课程思政教材开发及教师思政培训等内容,要周详考虑,保持系统的整体性、同步性和一致性。要基于对课程设计的研究,推动思政教育与课程的有机融合,设计和开发具体要承载的思政教育的内容体系,并据此制定课程思政中的思政教学目标、教育重点、评价方案和标准,通过构建课程思政协作大格局,提升课程思政育人效能。让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步调一致、同向同行。

三、围绕课程思政创新教材及资源体系

课程思政教材和资源体系建设是在原有系统上的“二次开发”。重点在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的理念指导下对教材中的德育元素的深度开发。从具体开发中遇到的问题来看,需要我们着重解决两个问题。

1.谁来参与教材开发与资源整合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教材开发和资源整合,首先要符合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既要考虑理论研究的需要、还要强调实践应用的需要。但是,在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接班人的道路上,教材开发和资源整合中更要强调课程思政教育的原则、要求和内容。所以,参与教材开发和资源整合的人员组成是关键。

科学地看,为保证教材资源開发的深度和适切性,要建立常态化的专业课教师、思政课教师、教育理论方面的教师、校外专家、校外企业、专业学生组成的教材资源开发小组,并基于科学分工与统筹安排、具体任务与协作研究等方式加以推进。通过多方合作,教材的开发和资源建设才真正能够落地并发挥应有的作用,以达到尊重客观规律、尊重服务对象、尊重知识的效果。

2.开发什么样的教材体系和资源体系

从参与课程思政教材资源开发的团队成员的来源看,其目的就是在保持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的同时,将思政教育的目标“基因式”地融入课程之中。因此首先要开发的就是教材的思政教育基因。此外,基于专业学科史、课程特色和实验教学环境,进行校本教材开发、专业课程思政的教育大纲汇编、教辅读本开发、前沿资料汇编等也具有重要价值。资源开发涉及到的领域就更多了,例如:课程思政的教育影音资料的开发,课程思政的实践基地建设、课程思政教育互联网教学平台的开发等,都是值得研究的内容。

德国哲学家、教育家赫尔巴特指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这就要求专业课教师需要在专业课教学活动中贯穿融合家国情怀、职业道德、价值引领等思政元素,强化专业课的德育功能,实现“课程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理念。

教育是门技术,如何让在网络环境下成长的新一代大学生接受良好的思政教育,这其中不仅有“术”,也有“学”,更有“道”。应用型本科课程思政工作将是一项长期建设的过程,期待更多专业课老师参与课程思政,让课程思政成为真正被学生喜爱、终生受益的特色课程。

参考文献:

[1]陆道坤.课程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J].思想理论教育,2018.03

[2]韩艳慧.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探析[J].丝绸之路,2017.06

[3]虞丽娟.从“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N].光明日报,2017

[4]郑永廷,林伯海.教书育人规律及其遵循对策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7.06

猜你喜欢

应用型本科研究
公司研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岗位、证书、课程“三位一体”教学方案设计改革研究
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模块化教学改革探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建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