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1-07-21陈虹洁周申之

公关世界 2021年12期
关键词:参与度影响因素

陈虹洁 周申之

摘要:在“双创”教育背景下,高校学生的科技创新成果日益显著,但仍然存在较多不足之处。为分析影响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原因,本课题围绕样本对各类创新创业活动的了解程度、获取科技创新活动信息的途径、参加创新创业活动的原因及收获、在创新创业活动中担任的角色等方面,.对宁波市8所高校在校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情况展开问卷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影响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因素主要有“认知类因素”“强化类因素”“价值需求类因素”等,基于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创新创业活动 参与度 影响因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青年学生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创新创业的有生力量。”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是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和重要举措。

大学生是国家高层次人才的后备力量,也是未来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主力军。近年来,高校不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毕业生创业就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新形势下,高校必须放眼未来、聚焦聚力,着力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基于此,本文旨在对在校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

一、研究方法与样本选择

研究采用问卷和抽样调查法。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1.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如年级、性别、政治面貌、学科类型等;2.对于创新创业活动的了解及参与情况;3.对创新创业活动的看法。全面地了解样本所在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频率、类型,样本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次数、动机、收获以及获取信息的渠道、活动中承担的角色、遇到的困惑、项目来源等。

本次研究共面向宁波市8所高校发放问卷550份,回收有效问卷520份,回收率为94.5%。具体分布如下:1.在学校类型上,本科生324人,占比为62.3%;专科生196人,占比为37.7%。2.在年级分布上,大四学生49人,占比9.4%;大三学生90人,占比17.3%;大二学生167人,占比32.1%;大一学生214人,占比41.2%。3.在性别分布上,男生242人,占比46.5%;女生278人,占比53.5%。政治面貌以共青团员和中共预备党员居多,学科类型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工学、经济学和文学。

二、调查结果

(一)参与情况及参与意愿

调查结果显示,在520名受访大学生中:有283人认为“大学期间只需要参加1-3次创新创业活动”,占比 54.4%;甚至有20人不打算参加创新创业活动。

而在校期间实际已经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次数也主要集中在1-3次,占比62.2%;从未参与过创新创业活动的人数为127人,占比24.4%。这充分显示,仅有不到四分之三的大学生曾有过创新创业活动的参与经历,大部分学生对于创新创业活动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到位。

(二)对创新创业活动的了解程度

从调查中可知,有216人知道学校偶尔会开展创新创业相关活动,仅有不到40%的学生认为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频率较高,还有20%的学生觉得学校很少或者从未开展过创新创业活动。这应该与学校对创新创业活动的宣传力度和宣传效果有关。同学们大多只能从指导老师和学生干部通知、传达下获取相关信息,以被动接受为主,鲜有主动查询了解,且信息来源的渠道不够畅通,存在滞后性。

在512名已有参与创新创业实践经历的学生中,有399人是通过团队参赛的,占比高达76.7%,但在团队中承担负责人或核心成员的仅占39.4%。有311人的创新创业活动项目来源于指导老师的课题,占比59.8%,究其原因,依赖性较强、知识面及知识的理解层次狭隘、自主创新意识匮乏、繁重的学业和就业压力等成为制约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影响因素。

(三)参与动机及收获

通过调查, 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活动的原因如表所示:1.想通过参与活动提升或锻炼自己某方面的能力(46%);2.想通过参与活动获得荣誉和奖励从而提升自我价值(28.5%);3.未来的个人规划 ( 考研、出国、就业等 ) 需要有这样的经历(12%);4.纯粹找点事情做消磨时光(6.3%);5.由于学校和学院的要求(5.2%)。

而大多数学生也表示参加创新创业活动后最大的收获是扩大知识面, 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结交到来自不同学院和专业的同学、以此来丰富自己的大学生活、在获奖中不断树立自信,为入党和评奖评优奠定基础。

三、分析与讨论

分析調查所得数据和资料,可以得出大部分学生基本认同高校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并且希望通过参加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在自己感兴趣或者专业所学的的领域内能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获得成长和发展,从而实现自身的价值。影响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因素:

(1)学生个人因素。受性别、年级、专业的差异,创新创业的意愿各有不同。男生的创业意识明显要强于女生。在受访者中有50%以上的男生有创业意愿或打算,其中20%以上的男生已经开始实施计划;但相比之下只有25%左右的女生有创业意愿,已经开始实施的不到1%。工科的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的意识更强。在问及“愿不愿意、想不想创业”的问题上,答案为“愿意(想)”的,60%以上是理工类学生,人文社科学类只占40%。刚入校的大学生由于受到知识理解层次的制约,不能对科技创新领域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和挖掘,所以导致低年级学生很少有对创新创业活动感兴趣。

(2)认知类因素。大学生科技创新的活动内容丰富,涉及到多学科、多种能力和较强的专业性,大多数问题结合当下的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因此对活动本身的内容、要求知晓不充分,个人认识不到自身具备参与的条件,参会影响到大学生是否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决策。在调查中发现只有部分同学对所在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频率和类型基本知晓和认同。若是能够加大“创新创业活动”的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外部强化因素。在“参与动机”的调查中,根据结果显示只有5.2%的学生是出于学校和学院的要求,却有46.7%的学生所在的学校没有将参与创新创业活动与毕业要求挂钩。显然,在很多同学看来即使不参加活动,学校或学院也不会有硬性的规定来约束,亦不会受到相应的激励或惩罚。由此可见,强化措施或激励措施的缺位,可能会成为大学生有效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抑制因素,必要时建立健全的强化制度和激励机制,有助于刺激大学生的内在动机,做出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行为选择。

(4)价值需求因素。有46%的人表示,之所以参与活动是出于锻炼和提升自己能力的目的;有 28.5%的人表示是以“获得荣誉、奖励”为主要动机。这意味着,当个体能感知到活动带来的价值(好处)时,更倾向于参与到活动当中。也就是说,当组织开展的创新创业活动具有足够大的价值能被充分感知时,那么大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就会更高。

四、建议与对策

准确把握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影响因素,有利于在组织和开展活动中能够有准确的定位,有针对性拟定措施,加强和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机制。

要加大对“创新创业活动”的宣传力度,努力拓宽宣传途径。结合网上网下多种方式,让大学生普遍认识到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对自身成长成才的深远意义。树立勇于创新创业的典型榜样,通过建成一支“科技创新”宣讲团分享自身参与相关活动的心得体会和经验感悟,提高大学生对于创新创业活动“是什么”“为什么要参与”“怎样参与”等问题的清晰认识,特别是面向有考研打算的同学宣传创新创业成果在研究生录取中的重要性,积极营造浓厚的校园创新创业学术氛围。

制定有效的硬性要求,采取适当的激励措施。如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创新创业相关课程,明确要求学生在毕业前通过参与创新创业活动获取一定学分,或者从大学生的个性发展、专长培育等方面设置学分,满足大学生多元化的个性需求。逐渐完善学生考核评价体系,在学生评优评奖、入党和就业岗位推荐等考核评价标准中,增加实践能力的比重,对于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并获奖的学生给予一些倾斜政策。从而让其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树立自我价值,提高自我效能感,调动身边同学的积极性,使得资源良性循环联动发展。

针对目前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问题,学校层面要积极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咨询服务和合作交流平台。这样企业可以为团队成员提供项目实际运作的机会及指导,学生也可以在平台中锻炼大学生的团队合作、组织管理、创新创业实践以及敏锐的行业观察能力,将专业所学运用到产品的开发研究中,满足企業和市场的需求。

发挥社团的作用,鼓励在校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选择组建或加入相应的创新创业社团或学习讨论组,这样能够根据特长和分工更加便捷地招募各类创新创业项目的团队成员,最终使得具有不同专业素质的大学生都能广泛参与到各种创新创业活动中。

项目来源:宁波工程学院校级学生科研项目(2019095)

参考文献:

[1]周培松,孟三爱..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调查与思考[J]..科技创业月刊,2006(12):63-64.

[2]刘晓云,向晓东,张榜生..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冶金教育,2012(01):85-88.

[3]李洁,朱杰辉,刘燕..农林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现状与对策探讨——以湖南农业大学为例[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14):188-191.

[4]王志亲,李嘉婧,邵爱国..影响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因素及对策[J]..就业与保障,2020(10):83-85.

[5]陈迎红..温州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调查与思考[J]..温州医学院学报,2010,40(02):212-213.

猜你喜欢

参与度影响因素
在线教学下的大学生内在动机和参与度探析
“上课时间太长,下课时间太短”的启示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