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永乐宫壁画的艺术特点及现状摹写

2021-07-21郑方

收藏与投资 2021年6期
关键词:壁画技法

摘要:中国有着辉煌的壁画艺术历史,至今我们还能看到历朝历代流传的壁画和公共艺术遗存,古代壁画现状摹写和壁画摹制等技法的运用,能够有效地掌握壁画的质感和肌理,还原壁画的现实样貌。

关键词:永乐宫;壁画;技法

永乐宫,原为纯阳观,因地处永乐镇而得名,是在宋代吕祖祠的基础上修建而成的,现位于山西省芮城县。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我国修建三门峡水库,坐落在黄河北岸永乐镇的永乐宫正好位于水库的蓄水区,因此面临着被淹没的危机。为了保护永乐宫的建筑,经反复论证,永乐宫被按照原样迁至山西芮城县。永乐宫最令人关注的就是绘制在墙上的壁画和宏伟的木结构建筑。壁画主要分布在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这三殿中,其中最为著名的艺术水准最高的是永乐宫的主殿无极殿,也就是三清殿中的壁画,其最早可追溯到唐代画圣吴道子的《五圣朝元图》,整幅壁画共有人物二百八十九个,描绘的是道教众神朝拜元始天尊的景象,所以被称为朝元图。

朝元图是现存道教壁画中最完整的代表性作品,那么这幅壁画究竟是何人所画呢?经过专家的多方考证,我们得知朝元图是以朱好古和马君祥为首的画工班子分别绘制完成的。其中,西半壁的作者为朱好古,东半壁的作者是马君祥。那么一座宫殿的壁画为何要用两个不同的团队来进行绘制呢?寺观壁画的绘画过程和一般的壁画绘制程序不同,寺观壁画的绘制首先由出资方选好主体以及小稿的样式,再去分别邀请两个画工班底进行创作,两方中间用布帘分隔,互相看不见对方,这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种互相竞争的关系,用布帘分隔既保证了竞争的公平,也防止双方窥探绘画技术。壁画完成后,由出资方对绘制质量的好坏进行评定,优胜的班底会得到后续宫殿壁画的绘制权。正是这样的竞争机制,造就了永乐宫壁画极为高超的艺术水准,所以其也被称为中国四大壁画之一。

既然是竞争关系,最后肯定有水准上下之分,专家学者广泛认为西壁的绘画技法和水平要高于东壁。其后的纯阳殿壁画正是由西壁的作者朱好古的门徒绘制完成的,这也印证了朱好古的绘画水平之高得到了当时人们的认可。

我们知道壁画作品是二维平面的,这对画家来说有着很大的局限性,永乐宫壁画尺寸巨大,整体高度接近五米,如何构图非常考验画家的能力。中国画的构图法我们称之为章法,谢赫在中国绘画的六法论里有“经营位置”一说。经营位置指的是,画面形象的位置不是简单地罗列,而是需要精心地安排和经营的,因此绘画第一步要解決的就是构图问题。永乐宫壁画采用的是对比式构图,可以营造画面的对立,在壁画中常用的构图手段为利用大小变化突出主从关系。画面上的帝王作为主要人物,形象十分高大、威仪,四周的侍女、大臣形象较小,陪衬在其左右,高低错落、疏密有致,形成了主从分明的关系。虽然人数众多又各具姿态,却是一种秩序井然的画面组合,而且各个人物之间还有交流和互动,伴有云气环绕,形成人物之间的关联,是精心安排和设计的构图形式。

中国古代的壁画作品,以写实为主要的造型手法,以现实中的人物生活场景作为创作素材。如何在写实的基础上进行创作是当时的画师们考虑的问题,适当的夸张是当时流行的绘画技法,不被客观物象的形态拘泥,以突出其性格特征为主,这种主客合一的手法是永乐宫壁画造型的重要特征。永乐宫壁画的造型特点主要有以下三点,分别是道教绘画风格、线描造型和性格化描绘。

龟兹壁画和敦煌壁画受到印度佛教的影响,具有佛教的绘画风格。永乐宫壁画与前两者不同,它是作为道教的宣传画来进行绘制的,画面中的人物长须杏眼,头戴道巾,身穿道袍,脚踏云履,朝拜时两手恭执朝笏于胸前以表尊敬,具有鲜明的道教绘画风格。

早期的壁画一般表现为单线,人物面部和手部用线非常简练,符合早期人物造型的风格,表现出生动自然的人物动态。在这个时期,线条作为造型的骨干在绘制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奠定了中国绘画尤其是人物画用线造型的要素基础。永乐宫壁画相对于早期的壁画来说,不同之处是在衣纹衣褶的处理上更加复杂多变,造型也更加准确清晰。从人物面部造型上来看,永乐宫壁画中的人物造型与客观对象更加接近,比如说眼睛眉毛头发的细节更为丰富,可以看出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造型有了更深的理解。永乐宫壁画被称为用线的集大成之作,具体体现在哪呢?比如绘制人物头部的用笔非常讲究,在云鬓、胡须接近皮肤的地方用笔轻柔细软,然后不断加粗,变浓再不断减弱。从远处来看,人物的云鬓、胡须就像是从肉里生长出来的,这就是“毛根出肉”的技法。这样生动、精致、准确的笔法,反映出画家对人物透视的理解,展现了高超的绘制技艺。

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这一概念,主张需要注重反映描绘对象的精神气质和性格特征,写形只是基础,传神才是目的。夸张的绘制手法可以充分发挥画家的感想和主观能动性,使之更具艺术魅力。由此画师创作出了如帝王、仙道、儒贤、武士、玉女、鬼神等各色人物,反映了现实中不同阶层、不同气质、不同情思的各式人物,体现出了画家安排和经营形象的高超能力。

永乐宫壁画的又一特点即美轮美奂的赋彩效果。“赋彩”即设色、用色,“色”指的就是装饰性的色彩,“用”就是采用勾填平涂和沥粉堆金的技法。

永乐宫壁画中的色彩都较为浓重,属于重彩壁画,采用的是矿物质颜料,即选用天然矿石研磨精制而成的一种颜料,其色质稳定,历经千年而不掉色。我们看到的永乐宫壁画已经有接近一千年的历史了,其色彩还是那么丰富鲜艳。此外,矿物质颜料还有光泽度高、覆盖力强等几种特点。比如朱砂、石青、石绿、赭石等颜色,都需要我们调和胶液之后再进行上色。

装饰性是中国传统绘画色彩的最主要特征,在壁画上表现得更为明显,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色彩平面化。与西方写实性的色彩有很大不同,西方绘画讲究的是光影效果以及复杂的条件色,而中国传统壁画讲究的是单纯的有装饰意味的物体本身所固有的颜色。

永乐宫壁画就继承和发展了这种装饰性的色彩。画家根据画面节奏和韵律的需要,把纷杂的形象简单化为平面的色块并有序进行组合,形成了一个整体的色调。永乐宫壁画以青绿色为主调,以墨线为骨干,将中国传统壁画中重要的颜色,如石绿、石青、石黄、朱砂、蛤白等矿物色有规律、有目的地填入不同的物象之内。在朝元图中人物的面部颜色和衣服饰物的色彩极少有重复,文官脸色较为平淡,衣饰也大多是淡淡的青白色,以此带给人们儒雅和两袖清风的感觉,武将面部色彩多为红、墨、赭石等重色,代表忠肝义胆的性格,并使用白色和黄色的云气点缀其间,以起到间隔和呼应的作用,活跃了沉着庄重的画面,使单调的色彩有了丰富的层次感。

在画法方面主要采用勾填平涂和沥粉堆金的技法。勾填平涂就是先用墨勾出整体的轮廓,这也是绘制壁画时的第一个步骤。然后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的形象填上不同的颜色,上完颜色之后再进行一定的打磨和做旧,以完成最终的效果。

需要我们留意的是,在上颜色的时候要尽量保留墨线的美,不要用颜色掩盖或弄脏墨线,颜色和线条是互不干扰又互不分离的。流畅的造型发挥了线的形式美,颜色填在线与线之间,相互衬托、和谐共存。沥粉即用石膏粉、白土粉等粉状物质调和胶液,根据画面的需要通过粉尖粉囊挤出而成,具有一定的立体感,可以立于壁画之上。堆金就是在沥粉之上用金箔或金粉进行覆盖,使线有了色彩,塑造出浅浮雕的立体效果,同时又使画面显得金碧辉煌。可以想见,当年此画是何等的光彩夺目、引人入胜。

永乐宫壁画在艺术特点上综合了中国传统艺术的制作技法和风格,采用线描造型、对比式构图、工笔重彩,共同构成了自身独特的形式特征与东方意蕴。

作者简介

郑方,1992年生,男,天津人,天津商业大学宝德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为公共艺术、壁画。

参考文献

[1]赵芳.重彩壁画[M].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2008.

[2]萧军.永乐宫壁画[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壁画技法
油画技法在绘画创作中的应用与表现研究
铜版画技法在作品Salute to my hero中的运用
三观壁画
Marvelous mural 神奇的壁画
手绘技法表现
“反美”壁画
作品一
“飞蛾”修复壁画忙
秀秀台
天涯海角壁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