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找小学语文低段古诗教学的有效策略

2021-07-21顾宇星

课外语文·上 2021年5期
关键词:有效策略

【摘要】小学低段是学生接受古诗的初始期也是关键期,让学生从一开始就能领略古诗之美、爱上古诗,任重而道远。本文试图以《登鹳雀楼》教学为例,在古诗教学中融入趣味白话故事和生动形象画面,同时又不斷引导学生进行思辨,寻找低段古诗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低段古诗教学;有效策略;《登鹳雀楼》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1)13-0069-02

【本文著录格式】顾宇星.寻找小学语文低段古诗教学的有效策略——以《登鹳雀楼》教学为例[J].课外语文,2021,20(13):69-70.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人文教育和语言文字学习的丰富资源。通过古诗词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在文化上受到熏陶感染,提升语文素养,也可以在情感、思想意识上获得美的体验,提高综合素质。然而对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接触的多为通俗易懂、鲜活有趣的寓言故事或是儿童文学,加上自身生活阅历浅,审美和鉴赏能力还处于萌芽阶段,接受起古诗词来就比较困难。根据低年段学生喜爱生动有趣的故事、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优势的特点,应该让低年段古诗词的教学向生动有趣的故事靠拢,同时又不破坏古诗词的美感及精气神,本文试以《登鹳雀楼》教学为例,做低段古诗教学有效策略的探究。

一、编创故事,激发兴趣

故事,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门户,对儿童有着无穷的魅力。《登鹳雀楼》这首诗,如何给它编创一个有趣且吸引学生的故事呢?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谈及:“河中府鹳雀楼三层,前瞻中条,下瞰大河。唐人留诗者甚多,惟李益、王之涣、畅当三首能壮其观。”笔者从这句话中受到启发,结合学生当下生活,用跳脱生动、通俗浅白的语言编创了一个故事,故事内容如下:

同学们知道鹳雀楼吗?在我国山西省,三层楼那么高,面朝大山,楼前是滚滚黄河,很是壮观。在唐朝,很多诗人都爱跑到鹳雀楼上去,跑上去做什么?可不是去自拍,而是跑上去比赛写诗,比一比到底谁的诗写得最棒!话说这一年,鹳雀楼上来了一个大诗人,名叫李益。同学说:“李益是谁我不认识啊,我只知道李白啊。”不认识不打紧,从现在起你只要记住这是唐朝一个大诗人就行了。他来到鹳雀楼上,放眼望去,只见群山绵延、黄河滚滚,面对此情此景,就像我们同学一听到下课铃就不由想往外跑一样,李益提笔就写下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这样的:“鹳雀楼西百尺墙,汀州云树共茫茫。”好几个字不认识对吗?不用害怕,这首诗不用我们掌握,但我们就光读着这两句也觉得很棒是不是!这就是中国古诗词的魅力,可能不明白它在说什么,但读着就觉得好、觉得舒服。没错,大诗人李益也和我们同学一样,觉得自己这首诗写得很棒,越读越满意,手呀就摸着自己的胡子不停地点头,时不时就露出得意的微笑,就像我们有的同学考完试又蹦又跳,自我感觉极其良好,觉得自己肯定能考第一名!但同学们来猜一猜,大诗人李益有没有获得第一名呢?很遗憾,没有,李益没有能考到第一名,甚至连第二名也不是,这首诗并没有成为鹳雀楼上最好的诗,但这不怪我们的大诗人李益,实在是别的诗人太厉害了。这一天呐,鹳雀楼上又来了一个大诗人,他的名字叫畅当。这个姓不多见,他来到楼上,看了其他诗人的诗作后,哈哈大笑,心想:我有信心把他们都超过。他可能当场就从口袋里摸出了毛笔,刷刷刷就写了四句诗:“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今天老师再送给大家一个惊喜,这首诗也不用我们掌握。但同样,我们读着就觉得这首诗写得很好!“高出世尘间”,大诗人畅当把鹳雀楼都夸上天了,他也确实超过了李益,但他是不是第一名呢?告诉大家,也不是。因为有一天啊来了一个更为厉害的诗人,请同学们把这个诗人的名字牢牢记在心里,他是我们今天的主角,他的名字叫——王之涣。他登上鹳雀楼,写下了一首《登鹳雀楼》。

相信学生在听了这个故事之后,一定能对这首诗产生浓厚兴趣,会想去探究这首诗为何能成为第一名,乃至生发出一些特有的感情诸如敬佩、向往。而后在整首诗的讲解中逐步让学生明白这首诗何以能成为鹳雀楼上最好的诗作,学生一定更乐于且易于接受,同样也会愿意去朗读、背诵这首诗,最终把它积淀下来。

二、巧用视频,理解诗歌

低年段学生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优势,色彩鲜明的画面更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因此利用好图片、视频等媒介。可以寻找或制作这样一个动画视频:夕阳傍着群山慢慢地落下,滔滔黄河汹涌地奔向大海,有一个人站在鹳雀楼上正眺望远方。这个视频放上几遍,再配上一些文字,学生们自然就理解了“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所描绘的画面。此时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理解这首诗正是用最简单的文字组合成了最美的画面,让学生初步感到这首诗成为鹳雀楼上最好的诗作是有道理的。同时也要提出一些引人思考的问题,为接下来的教学做铺垫,比如:“这画面写得是很壮观、很美丽,但大诗人畅当把鹳雀楼都夸上了天也比不过它吗?”又如:“看着刚才的视频,同学们会不会产生疑问,鹳雀楼就三层,站在楼顶能看到黄河流向大海的景象吗?”充满疑问和思考的课堂才最能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和注意力,加上孩子本就有强烈的好奇心,这样的问题会让学生主动去思考,想接着往下学,而非一味沉浸在一开始的故事中。

在视频的作用下,学生能够身临其境一般去学习,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能力开展教学,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要运用多媒体视频让学生结合视频学习,形成一定的思维能力,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古诗中所描绘的场景,才能更好地进行学习,理解诗词中的内容。

三、引导思辨,感悟诗理

《登鹳雀楼》这首诗内涵是极其丰富的,倘若直接把这首诗蕴含的哲理告知学生,低年段的学生很难理解,绝大多数都是去死记硬背。因此,承接上文提到的问题和故事,相机告诉学生这首诗前两句描写的画面很壮观,但真正决定这首诗成为鹳雀楼上最好诗作的还是后两句。魏勇老师说:“决定学生语文素养的不是字词句功夫,而是思考的欲望和能力。”一、二年级的学生正是培养其思考习惯与能力的绝佳时期,引导学生思考《登鹳雀楼》后两句究竟妙在哪里。先从最简单的开始,让学生结合日常的生活体验或者课堂上就让他们体验一下,说一说站在不同高度的地方看到的风景是否有不同,还可出示一些填空,比如:要想看得(  ),就得站得(  ),让学生明白这首诗蕴含着一个哲理:要想看得远,就得站得高。

同时继续引导学生进行思辨,告诉学生这首诗的内涵远不止此。结合图片、视频以及鹳雀楼的资料,让学生知道鹳雀楼只有三层楼那么高,在那里根本不可能看到“黄河入海流”的景象,因此这是诗人的想象,诗人是让自己跳到了天上,用目光提起滚滚黄河往大海里倒,可这还不够,诗人还要“更上一层楼”,让学生明白这就是盛唐气象、大诗人气象,永不满足,永远向上追求。除此之外,这首诗可供学生进行思辨的地方还有很多,譬如:“站得高就一定能看到更远的风景吗?”“鹳雀楼就那么高,人已经在楼顶了,还怎么更上一层楼?”……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获得“人在楼顶已无楼可上了,有点无奈”“虽然说要不断进取、更上一层楼,但楼也总有个高度,要保持平常心”“比起最终是否真正更上一层楼,更重要的是有没有踏出登楼的那一步”“不论结果如何,要有积极向上的勇气和决心”等多元感悟与解读。总之,就是要让学生在不断地思辨中读出属于自己的体会和理解,从而真正领略古诗词的魅力,让其积淀下来。

四、开展比赛,活跃课堂

在开展低段古诗词教学时,可以直接利用课上的时间安排学生进行古诗词的相关比赛,可以是用富有情感的语气去朗诵这首诗,也可以是学着老师那样讲解诗的故事。这样的比赛,既能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又能通过学生之间的竞争来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再次集中起来。还可以给学生录制视频,上传到家长群里,让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的优秀。“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清代诗评家曾说:“王诗短短二十字,前十字大意已尽,后十字有尺幅千里之势。”这首唐代五言诗,是压卷之作,王之涣也因这首诗而名垂千古,《登鹳雀楼》也因此名扬中华。既然是开展比赛,那么就要求学生认真对待,先给学生一段准备时间,然后让学生上台表演,在众多学生的展示中,选择出优秀的表现者,进行鼓励和奖励,促进学生的热情,让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不断进取,积极探索,有良好的人生态度、学习态度。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關于小学语文低段古诗的有效教学策略,笔者以为,一方面要借助有趣的故事、形象的画面等,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但若只有白话故事等,也容易流于浅表,破坏古诗的美感,因此还要在趣味中引导学生不断进行思辨,挖掘古诗的丰富内涵,让学生多思考有价值的问题,从而让学生真正具备语文关键能力,形成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刘燕.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基于沙赫特情绪理论的《登鹳雀楼》教学初探[J].教育文化论坛,2016(3).

[2]刘洁.基于语文核心素养下的小学古诗词教学策略探究——以古诗《登鹳雀楼》教学为例[J].教海新探,2019(2).

[3]罗勤勤.情境助推低段古诗教学——以《登鹳雀楼》教学为例[J].语言文字报,2019(2).

作者简介:顾宇星,1996年生,江苏苏州人,本科, 二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有效策略
高中英语口语教学现状及有效策略研究
小学英语口语交际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新媒体与英语听力自主学习策略研究
浅析语文教学中师生有效沟通的策略
优化仿说句子训练,提高智障学生说话能力
如何走出高校武术教育的困境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浅析控压钻井技术探讨与展望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