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拉右手,校招不再难
2021-07-21白振玉王俭伦
白振玉 王俭伦
又是一年毕业季。作为高校毕业生,面对未知的职场,他们是陌生的甚至是恐惧的。有的学生毕业后进入工作岗位,几年后就成为团队的骨干力量;而有的学生毕业即失业,前路迷茫。之所以会有如此大的差距,笔者认为,是因为在高校的学习实践中,没有得到专业的训练,没有做好清晰的职业规划。如果专业知识尚可通过课堂的学习获取,那么职业规划和社会实践,就需要辅导员全程跟踪和辅助。这样才能培养出毕业即就业的人才。
企业更倾向于校招
说起应届毕业生,大家都会想到“没经验”“一张白纸”等词。经过大量调查发现,他们往往在接触项目后容易出错,受到批评后情绪不稳,然后容易产生离职的想法,但很多企业仍是倾向于招聘应届毕业生。原因有以下几点:
●应届毕业生的人工成本低
不可否认的一个巨大优势就是应届毕业生的工资成本较低,这是很多企业招聘应届毕业生的主要原因。对于企业来说,部分岗位对工作经验的要求不高,没有经验的应届毕业生也能够把工作做好,为企业节省了一定的用人成本。
●应届毕业生的学习能力强、可塑性强
应届毕业生就像一张白纸,具备很强的可塑性,同时自身的学习能力比一般人要突出,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发展需要来定向培养人才,为企业的一些重要岗位进行人才储备。同时,应届毕业生比社会招聘人才更容易规划其职业生涯,企业可以因材施教,逐步将其培养成企业的核心人才。
●应届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较高
应届毕业生接受过系统的高等教育培养,他们大部分人都具有良好的品德和素质,整体综合素质会较高。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便于企业进行人事调动,无论其在哪个岗位都能够有基本的能力保障。
●应届毕业生工作积极性和态度更好
由于是应届毕业生走出校园后的第一份正式工作,所以他们基本上都是抱着积极、高涨的热情来面对工作的,同时深知自己的能力不足,在工作和人际关系中往往有着谦卑的态度,更利于企业进行管理。
●应届毕业生更容易认同企业文化
应届毕业生的第一份工作对于他们的职业素养、工作思维、文化理念等深有影响,他们更容易认同企业的文化理念。他们对于第一份工作都抱有美好的向往,从心里会对企业领导产生崇敬感,希望公司能够越来越强盛,尤其是听到企业的创业经历往往会热血沸腾,鼓舞自己要努力为公司创造更大价值。
●应届毕业生思维活跃、创新性强
刚毕业的大学生有着天马行空的想法,思维较为活跃,有较强的创新能力,能够跳出固定的思维和想法,往往能够给企业带来新的创意和灵感,同时年轻人的特性也能够激发企业的活力,这也是一些企业常说年轻人能够为企业注入新的血液的原因。
企业想要进行全面的人才培养,可以直接进行校招,选择优秀的毕业生进行人才对接,利用自身的资源进行培养,这样既可以让这些应届毕业生更好地融入企业文化,又能培养更有忠诚度的员工。
校企合作促就业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愿意花费时间和经验去培养和塑造应届毕业生,这需要学生自身拥有可开发的潜能,因此就需要高校做好衔接,向企业输送人才。与此同时,随着近年各大高职院校的扩招,每年毕业生数量剧增。据不完全预计,2021届高校毕业生总规模预计909万人,同比增加35万,再创历史新高。这也是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首次突破900万大关。要提升就业率,笔者认为,这其中,高校辅导员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在以往的认知中,高校辅导员只是在校内,负责学生在课堂以外的活动。其实,近年来,有不少高校辅导员与企业合作,去企业“挂职”HR,再回到学校,辅导学生就业。笔者总结以下几点,希望能帮助更多的毕业生顺利就业。
●了解企业用人需求
近年来,我们看到,国内一流的企业纷纷与高校合作,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才培养。例如,华为云人工智能专业建设方案,以“政(研)、校、行、企”四位一体合作机制,通过师资培养、课程建设、科研创新、实践条件、实习就业以及职业认证建设华为云EI学科,培养数字化人才,助力产业升级。在校企合作方面,目前华为依托华为ICT网院项目与全球900多所高校开展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及专业建设等,在人才培养与产业接轨等方面均取得了优异的成果。这些外部的环境,倒逼高校必须走出去,了解企业真正的用人需求,积极与企业展开合作。可以不定期地组织企业到校园开宣讲会,介绍企业思想和文化;请上届优秀就业的学生为师弟师妹讲解自身的就业经历和工作心得。通过这些类似的方法,可以将最直接、最真实的社会企业展现给学生,有效帮助学生进行换位思考,掌握未来的就业趋势。
●加强学生职业规划
提升就业率首先要转变大学生的就业理念,走出精英的误区,辩证地看待工作的岗位,选择适合的岗位,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注重适应性的培养,不断修炼自己,缩短与目标岗位的差距。帮助大学生调整心态,树立灵活就业、先就业后择业的择业观,把找工作和干事业结合起来,走好迈向社会的第一步。我们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高校会不定期地邀请专业的职业规划师走进校园。以往,许多职业规划师遗憾地表示,许多大学毕业生之所以毕业即失业,是因为他们的职业规划太滞后了。真正的职业规划应该前置到高考。许多学生所学的专业并不是自己喜爱的,这直接造成就业难现象。因此,为了弥补这个损失,许多高校开始重视学生的职业规划。高校辅导员与职业规划师合作,根据学生的专业、特长、性格等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建立信心,寻找人生的方向。
另外,毕业生在择业的过程中遭遇挫折是在所难免的。部分学生由于心理素质差,在受到挫折之后,很容易对求职心态造成影响,甚至会影响到今后的发展。在这时,辅导员应充分发挥心理开导员的作用,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尤其是对一些性格内向、求职屡屡受阻的学生,应充分关注这类群体的心理变化情况,并在适当的时候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学生进行心理开导,对学生进行鼓励,帮助学生重塑择业的信心,并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调整目标。
●保持招聘信息通畅
辅导员作为学生的第一位就业指导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需要,采取多种形式将就业政策、就业形势和就业信息介绍给学生。通过就业政策和就业形势的教育,帮助毕业生了解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激发其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让其积极主动地寻找就业机会。在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中,校园招聘是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途径,这就要求辅导员在第一时间将招聘信息和招聘单位的情况通知给学生,并在学生中广泛动员,帮助学生在众多的就业信息中进行筛选,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
一些大学生在学校的最后一学期中,已经找到工作,但是还有一部分学生仍在继续努力当中。因此,辅导员就必须分别对待这部分学生,做好学生的跟踪调查工作。一方面,对已就业的学生,辅导员应走访用人单位,听取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评价和对学生或学院的建议。这样辅导员就可以获取大量的就业信息和就业经验,从而有利于辅导学生就业。同时,辅导员要与毕业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在公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上的问题,避免学生频繁跳槽。另一方面,对未就业的学生给予就业指导,长期进行电话、网络跟踪,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工作进展,并将校园招聘信息及时传递给学生。对于特殊困难的学生,应将学生信息向领导汇报,寻求上一级的帮助,避免学生因长期无工作而产生心理问题。
辅导员利用自身优势,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有效地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和服务。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促进大学生就业政策相继颁布,各种招聘会、“三支一扶计划”、“从高等院校在校大学生中征集义务兵政策”等应对措施纷至沓来。辅导员要保持就业渠道的通畅,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
近年来,许多HR表示,一些毕业生并不是在被动等待就业,而是主动创业。HR们发现,那些毕业就带着自己的创业项目加盟企业的学生,其背后都有一个支持他们创业的环境和平臺。HR也鼓励更多的高校辅导员参与到学生的创业就业中。
作者单位 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