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肿瘤形成全过程的综合创新实验课程的建立与探索

2021-07-21梁婷张超曹慧侯桂华

科技创新导报 2021年8期
关键词:基础医学创新能力教学改革

梁婷 张超 曹慧 侯桂华

摘 要:目的:探索基础医学综合实验教学新模式,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方法:构建了细胞生物、组织病理、放射性示踪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综合实验教学体系。结果: 以肿瘤形成全过程为时间轴,设计多维度、实时观测的实验教学单元;建立了多元化、综合考核方式,评价实验教学质量。结论:基于肿瘤形成全过程的综合创新实验课程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创新能力

Establishment and Exploration of Comprehensive Innovative Experimental Course Based on the Whole Process of Tumor Formation

LIANG Ting ZHANG Chao CAO Hui HOU Guihua

(Biomedical Isotope Research Center, School of Basic Medical Sciences, Cheeloo College of Medicine,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Shandong Province, 250012 China<!-- 依次为单位,市,省,邮政编码中国(ShangqiuPolytechnic, Shangqiu, He'nanProvince, 476000China) -->)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a new mode of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al teaching of basic medicine and improve the function of basic medical experiment teaching in cultivating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Methods: The whole process of tumor formation was taken as the time axis to construct the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al teaching system of basic medicine. Results:Taking the whole process of tumor formation as the time axis, a multi-dimensional and real-time observation experimental teaching unit was designed, and a diversified and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method was established to evaluate the quality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Conclusion: The comprehensive innovative experimental course based on the whole process of tumor formation is conducive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and innovative ability.

Key Words: Basic medicine; Experimental teaching; Educational reform; Innovation

基礎医学实验教学是医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环节,是对理论教学的巩固与延伸。科学而适宜的实验教学,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熟练掌握常规实验操作技能,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3]。实验教学是培养医学生严谨科学作风、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

多年来的实践证明,阐明临床疾病发生机制,深入探讨基础医学研究中关键问题,都离不开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的研究。因此现代医学生掌握细胞培养实验技能;实时观察细胞形态、超微结构的变化;了解细胞增殖干预因素;熟悉胞外活性分子的探测方法,对于促进医学生在医学深层次上研究发展,激发创新思维和培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价值[4-5]。细胞与分子水平的实验技术是从事临床医学及生物学研究必不可少的技术,学习并掌握这些实验技术能力,不仅对提升医学生实践能力是必须的,而且对培养本科生的疾病发生发展全局观也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目前国内医学基础实验教育多数仍然是采用按学科划分,分别开设相关细胞及分子水平实验课程的教学模式。由于不同学科之间存在壁垒,各学科实验教学内容重复性过多[6]。此外,由于教学经费和学时限制,面向本科生开设的细胞与分子水平实验数量十分有限,多数学生缺乏实践机会。因此如何整合基础医学实验课程中的有关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相关内容,创建适宜本科生操作的综合实验课程,让学生于临床前阶段接触先进的实验技术与研究手段,需要深入思考并提出可行性方案。

1实验教学内容

1.1以肿瘤形成全过程为时间轴,设计“从单一细胞-—肿瘤形成”的全方位、实时观测实验教学单元

近年来恶性肿瘤发生率与死亡率逐年增多,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 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病变部位分子代谢水平、组织形态结构均会发生明显改变。然而在既往医学本科生实验教学中,有关肿瘤形成过程不同阶段细胞形态、分子代谢变化监测的实验教学内容较少,且分散在多个学科的教学中,学生对肿瘤形成发展全过程缺乏整体观,相关知识明显碎片化。

本课程选择肿瘤作为切入点,以单一肿瘤细胞为起点,体外观察肿瘤细胞形态、评价肿瘤细胞增殖状态、了解肿瘤细胞分泌的相关活性因子;体内构建移植瘤实验动物模型、观察肿瘤生长;放射性标记探针活体显像确定肿瘤部位;最后再通过分离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学染色。从分子→细胞→肿瘤动物模型构建→核医学分子显像;从形态学→细胞生长微环境监测→病理学分析,使学生全方位、实时监测肿瘤形成全过程(图.1)

1.2 转换实验教学思维方式,由围绕单一学科的辅助教学向围绕疾病发生、发展的多维度联合教学模式转化

本课程打破学科壁垒,将分散的多项细胞分子水平的实验技术有机融合,构建多学科交叉的整合式实验教学体系。全方位覆盖细胞及分子水平的基础实验技术,加强了各门课程内容的融通和联系,有利于医学生客观、深入理解生命现象[7-8];学生们在实践中熟悉并掌握细胞培养、细胞/亚细胞水平形态学观察、活性物质检测、动物模型构建、生物活体示踪及组织病理学观察等的常规方法和技术,通过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和实验技能从多学科、多层次、多角度深入了解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全过程[9]。引导学生把多项分割状的知识链接整合,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1.3 整合教学资源,搭建多学科共建的实验教学平台,為医学生创新性实验实践提供机会

本课程依托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部基础医学院实验教学中心,融合分子、细胞、电镜、同位素中心等多个实验平台的实验教学资源。通过前期充分调研,选取学科间具有共性的细胞与分子实验技术作为课程切入点,有效避免了教学内容重复及教学资源的浪费,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我校校情,有利于创新性双一流人才培养的综合创新实验课程体系。

2考核方式

本课程采用多元化、综合考核,评价实验教学质量。考核不局限于实验报告撰写,结合各实验特点,设计多种考核方案,如:3H-TdR掺入测定肿瘤细胞增殖状态实验、放射性示踪实验利用虚拟仿真实验操做平台线上完成考核;放射性活体示踪实验增加放射性防护知识考查;移植瘤小鼠模型构建实验增加动物伦理学主观题等。考核内容涵盖:实验操作技能、实验结果分析、实验报告撰写等综合评价。评价体系将实验技能与实验素质相结合,虚拟实验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参与性、合作性和思考性。。

3成效与展望

经过一年来的教学实践,课程组利用问卷调查收集了选课学生对于课程内容、考核方式、教师授课情况等方面的意见。多数同学反馈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更早实践基础医学研究中常用实验技术,而电子显微镜技术与放射性示踪技术更是在本科生阶段的首次接触,更加直观而全面地了解了肿瘤形成的全过程及不同发展阶段的监测手段。同期收集的任课教师的课堂反馈也说明,与常规实验课相比较,同学们的参与性、主动性明显提高,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力和对结果的分析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课程的设立有力地促进了本科学生在细胞分子水平上了解肿瘤形成全过程,在宏观上了解肿瘤形态病理学变化,在体观察肿瘤靶向显像过程,有效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学生选课积极性较高,坚定了我们下一步通过虚拟仿真实验方式将本课程相关技术推广至全体医学本科生的信心。

4结语

构建多维度、创新型基础医学实验课程体系,有利于增进学科间相互渗透,将分散于各学科中的知识片段搭建成互联互通的完整知识体系,同时为医学生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构建整体化医学思维模式、顺利实现从基础医学理论向临床操作技能的转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References]:<!-- 参考文献需在文中按顺序上标参考文献必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1)参考文献数量要求不低于6篇。(2)近5年(2016-2020年)文献不少于6篇,其中近两年的文献(19-20年)不少于2篇,均为英文标点符号(3)含以下目录中的参考文献不少于2篇(为便于核查符合下面条件的参考文献的刊名或整条用红字标注):不包含本刊①当代体育科技②科技资讯③文化创新比较研究④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⑤硕士、博士学位论文⑥影响因子为0.5及以上的期刊。(核查办法见各刊网站)⑦外文参考文献 -->

[1]李晓愚,李革,刘利聆等.医学综合实验”课程的开设与实践.[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35(11):202-205.

[2]何春燕,武军,驻商亮等.基础医学整合课程的形成性评价.[J] 基础医学教育,2016,18(10):856-857.

[3] Eisenstein A, Vaisman L,Johnston—Cox H,et a1.[J] Integration of basic science and clinical medicine: the innovative appmach of the cadaver biopsy project at the Boston University Sch001 of Medicine. Acad Med, 2014,89(1):210—212.

[4] 周妍,毕晓,郁吴巍. 医学本科生科研创新培养模式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 [J] 2020,22(10):770-772.

[5] 张超.高等医学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影响因素及路径选择.[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2012:1-7.

[6]高娇,付玉荣,伊正君.医学研究生个性化培养模式的构建及实践.[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28(6):932-936

[7]王洪海,卢颖,毛俊. 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医药导报,2018, 15(7):143-145.

[8]张大威,刘芬,吕文伟 .基础医学机能实验操作技能培养的教学改革与探讨.[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9, 23(7):1281-1282.

[9]池云彦,信彩岩,杨闽楠.[J]医学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创新教育研究,2019,7(02):87-89.

猜你喜欢

基础医学创新能力教学改革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基础医学
基础医学
基础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