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镜下颅内血肿清除术与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
2021-07-21成龙徐凡蔡建辉
成龙,徐凡,蔡建辉
南昌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江西南昌 330200)
随着老龄化社会进程的加快,高血压的发生率越来越高,而长时间高水平血压状态易引发诸多并发症,高血压脑出血即为常见并发症之一。该病特点为起病急、进展快,病死率较高,经治疗存活患者也伴有诸多后遗症,预后效果较差[1]。目前,临床治疗以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为主,其中保守治疗仅适用于出血量较少的患者,当患者出血量>30 ml 时,保守治疗的血肿清除效果不理想,无法解除血肿占位效应,需选择手术治疗。传统开颅手术清除血肿效果较佳,能快速缓解患者症状,但该术式创伤较大,患者术后恢复效果不理想。近年来,随着无创手术的推广,神经内镜下颅内血肿清除术应运而生,但关于该术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仍存在较多争议[2]。本研究旨在探讨神经内镜下颅内血肿清除术与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治疗的4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男12例,女8例;年龄46~80岁,平均(63.79±5.28)岁;高 血 压 病 程2~23年,平 均(12.17±3.49)年;出 血 量35~50 ml,平 均(42.16±1.97)ml。试 验 组 男13例,女7例;年龄47~81岁,平均(64.55±5.76)岁;高血压病程2~22年,平均(12.57±3.84)年;出血量35~51 ml,平均(42.57±2.08)ml。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患者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两组均于术前监测生命体征,控制血压水平,降低颅内压。
对照组行开颅手术:实施全身麻醉,采用头颅CT 进行扫查,根据扫查结果确定皮瓣位置,避开脑部重要功能及血管区域,沿标记处切开头皮,取出骨瓣,打开硬脑膜,穿过皮质到达血肿区,尽可能地清除血肿,满意后留置引流管,关闭颅腔。
试验组行神经内镜下颅内血肿清除术:实施全身麻醉,根据头颅CT 确定血肿位置,切开距离血肿最近的头皮处,在血肿中心上方使用磨钻钻孔,孔径为2.5~3.3 cm,避开血管与大脑皮层功能区,切开硬脑膜,利用神经内镜仔细探查脑内组织,使用一次性脑穿刺套对血肿腔进行穿刺,穿刺成功后,取出套管内芯,将此穿刺套作为操作通道,采用神经内镜在不同角度下清除血肿,用小吸引器头连接注射器吸出血肿腔内积血,清除血肿块,尽可能地减少脑组织牵拉,尽量避免医源性损伤,当无活动性出血即可停止,术中血肿清除量占总量的55%~75%,余下积血通过引流方式引出,术后通过引流管每隔7~9 h 注入3 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与4~6万U 尿激酶,直到引流液基本不含积血即可停止注入。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2)比较两组预后效果;随访6个月,采用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lasgow outcome scale,GOS)[3]评估,死亡计1分;仅存在心跳、呼吸等基本体征,但失去意识,处于植物状态计2分;存在意识,但躯体、认知、言语等功能存在障碍,处于严重残疾计3分;存在轻微偏瘫,语言表达不清,行为存在一定障碍,但日常生活勉强能够独立完成,处于中度残疾计4分;能够回归工作,社交不受影响,恢复良好计5分。(3)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急性脑膨出、术后感染、迟发性血肿、切口脑脊液漏等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围手术期指标
试验组手术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比较(±s)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住院时间(d)对照组 20 196.49±45.11 276.77±92.86 10.23±2.52试验组 20 80.37±16.87 84.25±15.53 7.61±1.78 t 10.783 9.145 3.798 P 0.000 0.000 0.001
2.2 预后效果
试验组预后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预后效果比较(例)
2.3 并发症发生情况
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多由脑内毛细血管、静脉、动脉破裂引起,以丘脑、基底节、内囊最为常见,对于出血量较多的患者应行手术治疗。临床常用手术包括开颅手术、钻孔引流术、穿刺引流术等,不同的手术方法其效果也不尽相同,其中传统开颅手术能够在直视下止血,充分解压,且血肿清除更全面,但同时存在创伤大、并发症多、预后效果差等弊端[4]。因此,需寻找其他更为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神经内镜下颅内血肿清除术凭借微创、操作简单、安全性高等优势,被越来越多的临床工作者关注。该术式在神经内镜的辅助下能够有效清除血肿,且对周围脑组织的影响较小,手术时间短,不会造成大量出血,应用效果较佳[5]。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手术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预后效果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明与传统开颅手术相比,神经内镜下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更好,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加快患者康复,且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更少,预后效果更佳。神经内镜下颅内血肿清除术的优势突出,但在操作过程中仍需注意以下4方面:(1)术者需要对人体脑部结构完全了解,并且熟练掌握操作技巧,避免操作不当引发意外情况;(2)血肿定位需准确,应以最小脑组织损伤、最短距离进入血肿腔为原则;(3)进入血肿腔时需避开功能区,对脑皮层的血管进行保护;(4)操作需谨慎,减少牵拉,避免损伤周围脑组织[6]。
综上所述,与传统开颅手术相比,神经内镜下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更佳,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少等优势,可获得更好的预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