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异物患者应用常规胃镜与无痛胃镜治疗的对照评价
2021-07-21翟延刚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第二人民医院辽宁抚顺113206
翟延刚 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第二人民医院 (辽宁 抚顺 113206)
内容提要: 目的:对比并评价上消化道异物患者分别应用常规胃镜与无痛胃镜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84例上消化道异物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两组,接受常规胃镜治疗的为对照组,应用无痛胃镜治疗的为观察组。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异物成功取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治疗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治疗过程中的心率、SpO2及MAP虽然有所下降,但处于正常水平,治疗后得到恢复。结论:通过对上消化道异物患者展开无痛胃镜治疗,可成功取出异物,且手术时间相比于常规胃镜更短,不良反应更少,值得重视。
在临床消化科中,上消化道异物为比较常见的一种急症,发病率较高,常见于食管上段。在治疗此类患者时,首先应准确分析异物的具体位置,并尽快将其取出[1]。目前,临床在治疗上消化道异物患者时,通常采取胃镜治疗的方法,可有效避免外科手术对患者造成的二次伤害,且操作简便,安全有效[2]。基于此,本文以84例来本院接受治疗的上消化道异物患者为例,就其分别应用常规胃镜与无痛胃镜治疗的效果展开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对象为84例来本院接受治疗的上消化道异物患者,入选时间为2017年5月~2019年6月。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3~65岁,平均(36.2±5.8)岁;异物留存时间为2~24h,平均(12.5±0.7)h。观察组中,男25例,女17例;年龄3~67岁,平均(36.7±6.1)岁;异物留存时间为3~24h,平均(12.8±0.9)h。所有患者均知晓实验,并由本人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一般资料对比中,两组差异不大,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待患者入院后,对其展开CT或X射线钡餐等检查,明确异物的具体位置及大小。然后给予对照组常规胃镜治疗:术前指导患者口服10mL盐酸达克罗宁胶浆,起到润滑的效果;并用10mL盐酸利多卡因对咽部进行局麻。待患者的吞咽动作消失后,缓慢插入胃镜,发现异物后停止进镜,然后根据异物的形状及种类采用相应的器械(如不规则的异物,应采用三角钳先固定然后再取出;长形异物则采用塘鹅嘴型异物钳先固定,然后再与食管平行取出),将异物的位置调整后将其取出。
观察组则应用无痛胃镜治疗,操作如下:给予患者心电监护及吸氧,并为其建立起静脉通道,然后按照1.0~1.5mg/kg的剂量标准向患者静脉注射芬太尼,待其睫毛反应消失以后在按照1.5mg/kg的剂量标准静脉推注丙泊酚。当患者吞咽动作消失后,再向其缓慢插入胃镜,异物取出的方法与对照组相同。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异物成功取出率,治疗时间,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出血、躁动)发生率,以及治疗前、治疗过程中、治疗后的心率、血氧饱和度(SpO2)及平均动脉压(MAP)等生命体征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 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
经统计,观察组患者的异物成功取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治疗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n=42)
2.2 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
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生命体征指标差异不大(P>0.05);治疗中,两组患者的SpO2均有所下降,但差异不大(P>0.05),观察组的心率及MAP有所下降,但处于正常范围,对照组则明显升高,两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均得到恢复,两组间差异不大(P>0.05),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n=42,±s)
表2. 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n=42,±s)
注:与对照组同期相比,aP>0.05,bP<0.05
组别 时间 心率(次/min) SpO2(%) MAP(mmHg)观察组治疗前 80.5±9.1a 98.5±0.6a 104.7±3.9a治疗过程中 70.4±7.6b 96.7±0.8a 95.1±3.0b治疗后 79.8±9.2a 97.8±0.7a 103.1±4.1a治疗前 80.4±9.0 98.6±0.5 105.5±3.1治疗过程中 89.6±8.1 97.1±0.7 112.9±3.9治疗后 81.1±7.6 97.9±0.8 104.8±3.8对照组
3.讨论
待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入院以后,医护人员应及时、准确掌握其病史以及异物的具体位置、大小等情况。如果异物的外表光滑,且体积比较小,那么通常会随新陈代谢而自行排出;而当异物比较大时,就容易停留在食管、胃或十二指肠等部位,从而引起呼吸、吞咽困难,严重时还会导致消化道穿孔或损伤。因此,为确保患者的生命健康,一经确诊,应立即采取措施尽快取出异物[3]。
目前,临床在治疗上消化道异物患者时,大多采取常规胃镜的治疗方法,不仅操作简便,而且经济性高,容易引起恶心呕吐及躁动等不良反应,对治疗效果造成了不良影响,并且给患者带来了不小的痛苦[4]。近年来,医学技术水平不断升高,无痛胃镜技术也日益发展成熟,并在胃肠道疾病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与常规胃镜治疗不同,无痛胃镜是先对患者展开麻醉,然后再展开胃镜检查,可大大减轻患者的不适,缓解其紧张不安、焦虑等负面情绪,不会对血流动力学等造成太大的影响,同时也可有效促进其治疗依从性的提高。此外,麻醉起效后,会松弛患者内脏的平滑肌,使术野变得更加清晰,这样一来,便可将手术时间有效缩短,确保成功取出异物,因而得到了广大医护人员以及患者的青睐。本实验结果也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异物成功取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治疗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治疗过程中的心率、SpO2及MAP虽然有所下降,但处于正常水平,治疗后得到恢复,进一步表明无痛胃镜治疗有着较高的安全性。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应高度重视麻醉安全,严密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变化,积极做好意外准备工作,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充分保障。
综上所述,通过对上消化道异物患者展开无痛胃镜治疗,可成功取出异物,且手术时间相比于常规胃镜更短,不良反应更少,有重要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