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奉之伞:赣中地区万民伞名制考释

2021-07-21江苏师范大学传媒与影视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关键词:字样

何 靖(江苏师范大学 传媒与影视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张小红(江西省新余市夏布绣博物馆,江西 新余 338000)

万民伞的供奉及信仰在我国民间很多地区较为流行。它是“信仰—仪式—造型艺术”合为一体的民间综合造物文化的集中体现。笔者在阅读文献的基础上,前往江西省新余市、吉安市永丰县、吉水县等地区,实地考察万民伞的信仰习俗,深入了解万民伞的绣制、管理、供奉、游街仪式等环节。从而尝试对万民伞的名称与形制做深入考察与辨析,并为下一步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伞的历史源流

(一)伞的发明

关于伞的发明,在民间流传着很多传说和故事。第一种说法是周武王在伐纣时,由姜太公发明了伞:“曲盖,太公所作也。武王伐纣,大风折盖,太公因折盖之形制曲盖焉。”[1]第二种是说黄帝与蚩尤作战时发明的:“华盖,黄帝所作也,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常有五色云气,金枝玉叶止于帝上,成花蘤之象,因作华盖。”[2]还有的几种说法和鲁班有关,这些传说和故事虽流传很久很广,但众说纷纭,难以考证。制伞业所供奉的祖师为鲁班的妻子云氏和女娲。《鲁班经》卷六《鲁班先师源流》记云氏曰:“其淑配云氏,又天授一叚神巧,所制器物固难枚举,第较之于师,殆有佳处,内外赞襄,用能享大名而垂不朽耳。”[3]从这里可以看出,云氏善于造物,即使和鲁班相比也不相上下。关于云氏造伞的传说,现存古籍还有一些记载,《格致镜原》引《玉屑》曰:“鲁班之妻造之,谓其夫曰,君为人造居室,固不能移,妾为人所造能移千里之外。”[4]此外,女娲也是部分地区制伞业所供奉的祖师,据台湾学者吴瀛涛考证:“相传,女娲氏是用斗大的伞骨修补穹窿的,因而成为伞业者的祀神。”[5]我们知道,“女娲补天”的故事广泛流传,民间常将下雨视为天漏,补天如同造伞,故传出女娲用伞骨补天的故事。

至于伞的发明是受何物启发,有亭子、荷叶、花朵、蘑菇、树木等等多种说法,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所见之物。可见,若是仔细追究伞究竟是由何人经何物启发而发明,估计很难有结果。我们的传说之中,经常将一些伟大的发明和造物附会为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轩辕氏等英雄天才人物所为,伞的发明也不例外。但笔者认为,这些发明绝不是某个超时代的英雄人物所创造,而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社会劳动的产物。伞和我们生活中千万件日常之物一样,应该是无数个无名氏从生活实践中不断摸索和完善的,也许某个英雄人物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推动作用。不过,伞是由中国人发明的,这一点得到了学术界的肯定。据李约瑟考证,世人所知的伞是由中国人于4世纪末发明的。这个观点也得到了西方学者坦普尔的证实。[6]

(二)伞的概念与分类

伞在《新华字典》上的解释为:“挡雨或遮太阳的用具,可张可收。”[7]《康熙字典》伞作“繖”:“《广韵》《韵会》蘇旱切;《集韵》颡旱切;《正韵》蘇简切;音散。《说文新附字》盖也。《广韵》繖,丝绫。今作繖,盖字。”[8]可见,繖即盖,繖今作伞,“盖”,实际上指向了“繖”的遮挡功能。《通雅》谓:“繖本因古之縿,升菴谓伞亦古文,晋舆服志,功曹吏繖扇骑从伞。始见于南史,王缙以笠伞覆面。魏书裴延儁传,山胡持白伞白幡。按《说文》縿,旌旗之斿。《尔雅》纁帛縿。注:众旒所著正幅为縿。此即繖之原也。”[4]由这些关于“伞”的解释可以看出,伞原本是可张可收的遮雨或蔽日的用具,后发展为仪仗之用。

有学者认为,伞和华盖是难以区分的。也有人指出,若仔细考证,伞和盖是有区别的。[9]在元代以前,伞、盖分别指称两种器物,并且各有其发展体系,直到元代始有将伞盖二字合为一词并称同一器物的情形。[10]上述古代文献中,伞和盖也无清晰的区分,亦如《说文解字》中所说:“伞,盖也”。[11]但后期在使用上有所区别,如《宋史·仪卫志》记载:“宋有花盖、导盖,皆赤质,如伞而圆。”[12]

因此,伞具备两个特征,这是“盖”所不一定具有的。其一是伞可以开合,这从《集韵》中“可以卷舒者”的解释可以看出。虽然有些华盖也似乎具备这种功能,但是很多时候车盖是无法收合的。林希逸《鬳斋考工记解》注:“下直二枚,凿端一枚”,曰:“不知古人之盖,缘何不曾说盖下短竹处。窃疑古人车盖不曾合,只张之车上,无开合也。”[13]可以看出,林希逸认为,盖的短处在于卯榫结构,无法开合。这从古文献中也得到了印证。比如《孔子家语》中说:“孔子之郯,遭程子于途,倾盖而语。”[14]这种“倾盖而语”及“倾盖如故”,指朋友在路上遇到,两车互相靠近,车盖作倾斜状,相谈甚欢的样子。可见,这里的“盖”特指的是车盖,是车顶、船篷的前身。因车盖无法收起来,为了方便交谈,故只能将其倾斜。其二是伞有柄。史料中有“簦笠,备雨器”[15]556的记载,由此说明,“簦、笠”均为早期伞的雏形。从《小雅·都人士》:“笠,簦无柄也”的记载,以及“簦,長柄笠,音登。笠有柄者谓之簦”[15]556之类的阐述,可以看出,“簦”和“笠”在形制上有区别。颜师古《急就篇注》(卷三)则更详细地说明了二者的不同:“簦、笠皆所以御雨也。大而有把,手执以行,谓之簦。小而(无)把,首戴以行,谓之笠。”[15]556这里的笠,应该指今天的斗笠,为挡雨遮阳的器具。簦较大而广,除了用料和不能收放,其形制和今天的伞已无多大区别。一些仪仗中的华盖是有柄可供手持或支撑用的,属支撑型伞盖。支撑型伞盖按照支撑位置可分为中央支撑和四角支撑型,按照柄的曲直又分为直柄和曲柄两种。此外,有的伞盖是没有柄的,而是悬挂在人物上方,称之为悬挂型伞盖。云冈石窟中部分佛像身后的宝盖即为悬挂型伞盖,莫高窟隋代壁画中亦有出现,悬挂型几乎皆为宝盖,配合佛、菩萨等尊像出现,或是出现在与佛有关的建筑、器物上方。这种悬挂型宝盖、幔盖等和伞的样式已经有了较大差距,已不适合使用“伞”的命名。本文研究的万民伞均具有上述两个特征。

二、万民伞的名称考释

(一)整伞的名称考释

万民伞的名称与称谓,已有三种研究记录。①据《吉安市青原区志》所述,“万民伞”又被世人称作为最具民心的伞,关于此称谓,民间流传着三种说法:第一种认为万民伞的“民”是“命”,是求佛保佑,长命百岁的意思;第二种认为应是万“名”伞,意即旧时人们集资行会,把名字绣在伞上,以“会”来保护自己的权益;第三种认为应是万“民”伞,万众具名,送伞给青天大老爷,表现了万众对于为民做主的清官的拥护和爱戴。参见:吉安市青原区志编纂委员会.吉安市青原区志[G]. 北京:方志出版社,2011:786.但根据笔者对文献的阅读及田野考察,发现实际上有七种之多,具体如下:

第一:万民伞。这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称谓。例如鲁迅曾在《且介亭杂文·说面子》一文中写道:“有一国从青岛撤兵的时候,有人以列名于万民伞上为‘有面子’。”[16]周作人曾分别于1925年与1936年写过《论万民伞》《再论万民伞》等两篇文章,丁易曾于1943年写过《谈万民伞》一文,均使用的是“万民伞”的称谓。清末著名讽刺小说《官场现形记》中多处有“万民伞”的描写。[17]这里使用“民”是对应着“官”的,常表明百姓绅民对上级官员的拥护和爱戴,也有“民”对于“官”恭敬与臣服的含义。笔者所拍摄的照片中,“万民伞”也是最常见的称谓。此外,很多时候也有将万民伞称作“万民宝伞”“万民凉伞”或“万民神伞”,江西省永丰县上固乡三圣帝庙保管的一把由本村弟子张祖福于1991年许奉的万民伞伞顶上,就写的是“万民宝伞”字样(图1);在该乡六圣帝庙保管的万民伞页子残片中,有一疋为信人谢洪骢敬奉的页子上,写的是“万民凉伞”字样;在一疋由张国堂仝妻戴氏于清代宣统二年敬奉于螺坡福主台前的万民伞页子上,则写的是“万民神伞”字样。这样的情况也同样出现在“万名伞”及“万明伞”等叫法中,存在“万名宝(凉、神)伞”及“万明宝(凉、神)伞”的称谓。

图1 李砚祖拍摄

第二:万名伞。这和“万民伞”一样也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称谓,例如,清道光年间贵阳府志、[18]民国邹平县志[19]中就有百姓制“万名伞”送给官员的记录,另常见于各种祝寿、丧葬、庙会等仪式庆典中。在描述上海出丧仪式的《大出丧》一文中,就有“有多化人捏之香睹送丧,也有公送个万名伞咤白缎子个挽对”[20]的记录。盛宣怀葬礼、杜月笙“杜氏家祠”的开祠大典仪式、天津“西码头百忍京秧歌老会”、[21]湖北省当阳市的民间佛事活动中,均有现场陈列或信众及香客手擎“万名伞”的记载。通常是在仪式或庆典中,出资或有功德之人,均要将自己名字写(或绣)于伞上,这里的“万名伞”,指的是万众“具名于伞”的含义。在笔者所考察的赣中地区万民伞页子中,书写为“万名伞”的也较为普遍。

第三:万明伞。这种称谓文献中也记载较多。例如,在湖南省保靖县每年五月二十七日的城隍会上,“以轿将城隍菩萨抬出庙时,判官小鬼走在前面,一路万明伞、高脚牌、龙风旗、组成的乐队穿插其中……。”[22]扬州老艺人王林甫1946年在南京太平花店,曾为一个操办丧事的富户人家制作大型穿花“万明伞”等。[23]笔者所考察的赣中地区万民伞中,见有一二例写有“万明伞”字样的页子。例如在上固乡六圣帝庙保管的万民伞页子残片中,一疋由罗辉煌携妻王氏敬奉的万民伞页子背面,写着“锦绣万明伞页子奉上”的字样。

第四:万人伞。文献中有相关记录,据1918年10月26日《申报》记载:“鄞县知事陈伯驺奉省令调任台属临海县知事……本城绅士盛童诸君发起,纠集各界敬送万人伞四项,以留纪念,派遣代表在码头恭送行旌。”[24]褚历在对西安市西安鼓乐的乐队编制和排列进行研究时,记录了在行乐仪仗队伍中有万人伞。[25]在赣中地区田野考察中,并未见有“万人伞”之说法,也未见当地有相关文字记录。但在湖南省怀化市中方县的荆坪古村的关帝庙里,陈列着几把伞状的物品,从伞上所绣的文字可以清晰发现“万人伞”的字样。

第五:万民牌伞。翁同龢的二哥,也是官员的翁同爵曾在家书中写道:“吾在湘三年……乃绅士暨僚属皆眷恋不置,有送万民牌伞者,令人皇愧。”[26]近代企业家唐廷枢60岁生日时,“乔家屯各店铺局中各工人四十八乡绅老子弟同送万民牌伞各件,恭颂景翁德政,极一时之热闹。”[27]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古籍刻本原文中因没有标点,此处的标点为后学在点校、转引时添加。联系上下文“同送万民牌伞各件”应该为“同送万民牌、伞各件”。而且,以往文献也有将“万民伞”与“万民牌”分开表述的例子。例如,清朝最后一任江西巡抚冯汝骙在任山东青州知府时,秉公处理了赵尔萃一案,保护了人民群众,赢得了民心。他调任的时候,百姓挥泪惜别,地方送他许多“万民伞”和“万民牌”,上面写着“万家生佛”“全城救星”“庶民子来”“龙图遗风”等字样。[28]综上可以推断出,“万民牌”与“万民伞”很可能为两种不同的物件,并不存在“万民牌伞”的说法。

第六:万氏伞。《蔡元培年谱长编》中记载,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农历八月十七,胡鉴生来拜访,和蔡谈到福建军中贪腐之事,协镇(清代绿营副将别称)克扣军饷和万民伞的情况,同日年谱中记载:“兵之饷,凡银二两七钱,协镇扣霜降、万氏伞、一切小费一两,营长又扣油火银一两,兵得银七钱耳。”[29]民间传说中也有这样的记载,辽宁省营口县(现营口市)流传的民间传说中也有百姓做万氏衣、万氏伞感谢真龙为民除害的故事。[30]但笔者在对晚清、民国相关数据库进行检索时,输入“万氏伞”检索找到的一些文献中,发现绝大多数为“万民伞”。例如,1907年10月26日《新闻报》第0018版“本埠新闻”中一则题为“送万氏伞”的简讯,此处“氏”字不太清晰,但正文中“恭送万民伞一顶”的字样清晰可辨(图2)。且笔者所考察的赣中地区万民伞叶子的绣片中,也未见“万氏伞”字样。据此推测,此处“万氏伞”可能为数据录入时的错误,应该为“万民伞”。

图2

第七:万命伞。此种说法仅见于前文注释所述《吉安市青原区志》中记载的民间流行的说法,但笔者在田野考察时并未遇到,且现存的赣中地区万民伞页子中也未见到“万命伞”的字样。

综上分析可知:其一,“万民伞”“万名伞”“万明伞”“万人伞”是最为常见的四种称谓,其他三种或由于传播中的误读所致,或还没有见到真实可信的证据,可信度不高。其二,“万民伞”“万名伞”“万明伞”在文献及实物中没有明显的使用区别。因此,为方便研究,本文中除有特别说明之外,拟统一采用“万民伞”三字。

(二)页子的名称考释

当前所见的关于万民伞页子的称谓有“绣片”及“叶子(叶)”“页子(页)”“牌”等几种。在调研中得知,从事民间艺术收藏及研究的专家常称之为“绣片”,例如,江西省新余市夏布绣博物馆馆长、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张小红女士多次说道,万民伞这一片一片的叫“绣片”,来自中国艺术研究院的非遗研究学者朱怡芳也如此称呼。显然,这是一种从工艺角度的称谓,她们把其他的绣有纹样的片状物都叫做绣片。清华大学李砚祖教授则认为,叫“页子”比较好。笔者在上固乡进行考察时,当地村民说法不一,有“叶子”“叶”“牌子”“牌”“片”等几种。从诸多万民伞叶子背后的文字,可以清晰地发现,部分敬奉者将之称为“叶子”或“叶”。例如,江西省吉水县南田村的熊礼全于民国念九年(1929年)敬奉的万民伞页子背后写着“万民伞叶一疋”,其中“叶”为繁体字“葉”,同样的“叶”字还多次出现。另外,“页子”或“页”的说法也较为普遍,例如,图3为李凤胜携妻张氏敬助给凎坑六福主的万民伞页子,背后写着“凉伞页一皮”字样,同样用“页子”或“页”的表述在该乡六圣帝庙保管的万民伞页子残片中也普遍存在。

图3 何靖拍摄

经考证得知,“叶”是“页”的通假字,“页子”或“叶子”一指宴饮时的“酒牌”。“叶子格”“ 叶子戏”之类的纸牌博戏可算得上是古代扑克牌的雏形,明清之际尤为流行,其内容多取自戏曲、小说。明代陆容在《菽园杂记》卷十四中记载:“斗叶子之戏……近得阅其形制,一钱至九钱各一叶,一百至九百各一叶,自万贯以上,皆图人形。”[31]又指书的一页,我国古书原来皆作卷轴,到唐代始有叶子。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唐人藏书,皆作卷轴,其后有叶子,其制似今策子。凡文字有备检用者,卷轴难数卷舒,故以叶子写之。”[32]宋代程大昌《演繁露·叶子》:“古书不以简策,缣帛皆为卷轴。至唐始为叶子,今书册也。”[33]乔衍琯认为:“叶子即未经黏连之散叶,对卷子而言便称叶子——俗称写作‘页’。”[34]由上可知,“叶子”和“页子”是通用的。我们常见的有陈洪绶的“水浒叶子”“博古叶子”,后人常以“叶子”称之,但也有“页子的叫法”,比如陈洪绶的《博古页子铭》。[35]为了便于研究,且考虑到大多数万民伞页子上写的是“页”,故本文统一用“页子”,其意思和“叶子”“牌子”等一致。

三、万民伞页子的数量词考释

万民伞页子的数量单位,从现有的页子实物中可以梳理出9种叫法,分别为块、疋、对、幅、副、皮、条、被、页。其中块、疋、对、幅等用法较多。

块,数量词,用于单个的块状之物。例如,唐代皇甫湜《石佛谷》诗:“澶漫太行北,千里一块石。”[36]《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中:“去府库里寻出一块透明的羊脂美玉来。”[37]在笔者所见万民伞页子背后的文字中,使用“块”字表述的最为常见。例如在上固乡三圣帝庙供奉的一把万民伞的一疋页子上,写的是“刘家贵仝妻张陈秀敬绣万民伞三块于坪上”的字样,另还有新余市夏布绣博物馆收藏的一疋万民伞页子上,写的是“戴利金仝妻李氏敬绣万民伞一块于本坊四圣大帝台前”的字样,这样用“块”字表述的页子还有很多。

疋,“匹”的譌变,《广韵·质韵》:“匹,俗作疋。”[38]匹作为量词时,用于纺织品或骡马等。用在纺织品时,一匹布就是指10丈,基本上是整卷的布料。但是在“车六百乘,骑五千匹”[39]中,“匹”指的是单个的意思。刘勰在《文心雕龙·指瑕》中云:“又《周礼》井赋,旧有疋马;而应劭释疋,或量首数蹄,斯岂辨物之要哉!原夫古之正名,车两而马疋,疋两称目,以并耦为用。盖车二佐乘,马俪骖服,服乘不双,故名号必双。名号一正,则虽单为疋矣,疋夫疋妇亦配义也。”[40]作者认为,应劭认为“疋”字解释就是按马头数马蹄,并不是辨别事物的要义,车用“两”而马用“匹”的称呼,都是取并偶的意思,单数就统称为“匹”,所谓“匹夫匹妇”,就是取配偶的意思。这段很有意思的阐述,很明确地说明,“疋”是用来表示单数的。由此看出,“疋”来作为万民伞页子的数量单位,应该表示的是单块页子。“疋”的表述在敬奉的万民伞页子中不在少数,例如,图4中,写的是“戴元檀仝母曾氏许奉万民伞一疋于本村福主台前”的字样。同样的还有“凌步才仝妻敬绣万民伞片一疋”“□大仁携妻黄氏许奉万民伞四疋”等。

图4 夏布绣博物馆藏品(张小红拍摄)

对作为量词有双、件、套之意。例如蒋士铨《临川梦·说梦》:“可怜见腐太史,东奔西跑,也踏破了几对靴鞋。”[41]几对靴鞋此时指“几双鞋”的意思,而在白居易《醉中得上都亲友书偶乘酒兴咏而报之》:“岁要衣三对,年支谷一囷”中,应该指“三套衣服”之意。在江西省永丰县、吉水县等地,“一对”在当地方言中的意思就是“双”,意即两个。例如图5中,写的是“颜玉明许奉万民伞一对”的字样,也就是说,颜玉明许奉的万民伞页子是两个。同样的还有“罗世江仝妻戴氏许奉万民伞一对于螺陂福主台前”“严传钦仝妻廖氏许奉万民伞两对”等。

图5 李砚祖拍摄

幅,原意是指幅面,即布匹、呢绒等的宽度。作量词用时,主要用于布帛、纸张、图画等有一定面积的东西。如,一幅画、一幅地图等。万民伞页子使用“幅”字表述的也不在少数,例如,在夏布绣博物馆收藏的一把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供奉的万民伞页子中,其中写有“胡贵逢民国念九年敬奉万民伞页子一幅”的字样;在上固乡三圣帝庙供奉的一把万民伞页子上,其中写有“江世祯携妻周氏敬奉万民伞页子一幅”的字样。

副作为量词时,为套、双、张之意,例如,一副象棋、一副手套、一副笑脸等。例如,在夏布绣博物馆收藏的一把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万民伞页子上,写有“敬奉万民伞一副入于福主台前”的字样(图6)。从图可知该万民伞页子是由几部分缝制连接而成,此时“副”应该是单个数量单位,指一套的意思,而不是一双。

图6 夏布绣博物馆藏品(张小红拍摄)

皮,生物学上意为动物或植物体表面的一层组织——皮层组织,广义指表面。在粤语中“一皮”的意思是一组,常用作赌博番摊的切口。在建筑中,有“一皮砖”的叫法,意思就是指一层砖。在笔者所见的万民伞页子中,“皮”字仅有二例,即前文提到的图3写的是“凉伞页一皮”;另见夏布绣博物馆收藏的宣统二年的万民伞页子上,写的是“姜运池仝妻廖氏许奉的万民伞页子二皮”的字样。结合上文,笔者有两个猜测,一是“皮”可能指的是一组的意思,这和上文的一副意思相近。另外“皮”可能是“疋”的误用,因为在笔者所见的万民伞页子中,有多处书写错误的情况,最为常见的是音同字误。

条用作量词时,表示分列的项目或计量条状的东西。当完整的页子悬挂于万民伞之上时,显得比较狭长,故以“条”修饰也不无道理。例如,在夏布绣博物馆收藏的宣统二年的万民伞页子上,其中写有“张辉煜仝妻戴氏敬绣万名伞一条”的字样,但“条”字仅见此一处。

被,作量词时,读音为pī,表示护身物之计量。[42]《史记·绛侯周勃世家》曾记载:“条侯子为父买工官尚方甲楯五百被可以葬者”。[43]这里的“五百被”,就是指五百件的意思。可见,“被”作为万民伞页子的数量单位,也应该表示单个的一块页子。笔者所见使用“被”字表述万民伞页子的仅见一人,即戴钟乾敬奉于本坊福主台前的二十四被页子(图7)。

图7 夏布绣博物馆藏品(张小红拍摄)

页,作量词时,旧指单面印刷的一纸,今多指双面印刷的一面。在夏布绣博物馆收藏的一把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的万民伞页子上,写的是“朱氏敬奉万民伞牌一页”的字样。

以上是基于笔者所见现有页子背面文字的梳理,另有一点存疑,即前文说到页子背后有“万民伞片”的字样,但未见“一片页子”的说法。片,数量词,用于平而薄的东西。例如《后汉书》中记载:“(闵仲叔)老病家贫,不能得肉,日买猪肝一片。”[44]在采访中,湖南大学从事民间工艺研究的学者张朵朵认为,应该叫“一片页子”,生活中也常有一片树叶的说法,村民信众们口头上常用片、块、疋、对、幅等数量词,但表述较为随意,并无定法。奇怪的是,现存万民伞页子中竟未找到“片”这个数量词,这需要进一步的研究。综上,为了行文方便,本文拟统一使用“疋”作为数量词。

四、万民伞的形制考释

(一)整伞的结构、形制与颜色

笔者所见的万民伞造型各异,但大致与古时帝王官员出行的华盖较为形似。其基本部件大致由伞衣、伞骨、伞柄和伞帽等几部分组成。整把万民伞一般高1.9—2米左右,直径约在0.8米左右,伞衣部分高度约在1米—1.1米左右。①因万民伞放置及使用的环境不一,故尺寸并不统一,但比一般的家用伞要大得多。根据实物考察,笔者绘制出赣中地区民间供奉的万民伞大致式样如图8所示(此伞为未挂页子时的样貌),并结合夏布绣博物馆收藏的一把清宣统二年的万民伞实物(图9),解释如下:

图9 夏布绣博物馆藏品(张小红拍摄)

伞骨一般为竹制,和农村旧时常用的帆布打伞的伞骨结构基本一致,且能开合。伞柄为木质或竹制,少数有装饰性伞帽,大部分没有。伞衣是万民伞的核心,其撑开后似一个圆柱体形状,为便于使用和保管,它通常只是罩在伞骨之上,并无固定。伞衣一般分为以下几部分:塔状伞顶(或称浮屠),顶下环一道额,额下为沥水,沥水上间隔缝有带状扣眼若干,通常环绕两至三圈,为固定页子使用。由于伞骨撑开后形成的斜面角度不一,从而伞顶的塔状尖角也各不相同,有的尖角度数很大,几乎趋于180°,致使伞顶接近于圆盖的形状。顶上常有莲花、如意等图案装饰,这些装饰一般是由不同颜色的布拼接而成。此外,伞顶也常题写此万民伞制作经过及背景的地方。例如图1中,上固乡三圣帝庙敬奉的一把万民伞伞顶上,就写着“沐恩人本村弟子张祖福为儿前程,许奉万民宝伞一把奉呈汉王三圣大帝台前,再赐后福,公元一九九一年五月吉旦”的字样。伞额一般自伞顶边沿垂下15厘米左右,通常以颜色或图案和伞顶区分,形成和伞顶明显的转折效果,有的伞额上还绣有吉祥图案或题有大字。例如图9的万民伞伞额上,分别在四个方向书有“国泰民安”四个楷书大字。有的沥水并无其他装饰,有的则每间隔一段距离叠加一至两个垂额,以增加层次感。有的伞垂额内部自伞顶边沿自然垂下幡带两条(或为四条)。和皇家及一些大型寺庙的供奉的万民伞相比,民间的万民伞结构一般比较简单,装饰也较为朴素。但一些豪华版的万民伞伞帽造型别致,伞顶上还结有宝珠,并饰有莲花、如意、博山等图案,伞额下垂有沥水,沥水上叠加垂额、幡带及垂幔,有的沥水下还饰有璎珞及流苏。

在笔者所见的近十把万民伞中,其伞衣的颜色主要是红、白、黑等几种,偶尔装饰小面积的如绿色等其他颜色。白色和红色一般会在万民伞伞衣中大面积使用,如图10为上固乡六圣帝庙敬奉的一把万民伞伞衣,是典型以红色为主,黑色为辅的搭配方式,从古代壁画及彩陶艺术开始,红黑二色一直占据着崇高的位置。而图9中的万民伞伞衣沥水部分采用了大面积的红色,和悬挂其上的万民伞页子的白色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上固乡三圣帝庙敬奉的一把万民伞伞衣则以白色为主,在伞额处间以红、黑色,显得素雅沉稳。黑色是作为点缀色使用的,一般在伞额或幡带、垂幔处小面积使用,有时候也会用深蓝色代替。一些万民伞伞顶、额等转折处,偶尔也会使用绿色、黄色等色彩做极小面积的搭配。

(二)页子的结构与形制

目前所见万民伞页子造型大致有两种:一种为组合造型;一种为单一造型。

最典型的组合造型常有五部分构成(图11)。但是经多方调研,并没有对万民伞页子各部分有统一的称谓。本文为了研究的方便,并结合青铜器、瓷器各部位名称,特对组合型万民伞页子的各部分称谓规定如下:最上面一部分为“首”,中间主体部分为“身”,页身的上半部分向外凸出的装饰部分为“耳”,页身下部分为“座”,最下部分为流苏。“首”“身”“耳”“座”几部分造型出现了明显的程式化特征。

图11 夏布绣博物馆藏品(张小红拍摄)

万民伞页首部分主要有蝴蝶和花卉造型两种,其中以蝴蝶造型居多。蝴蝶一般头部朝下,尾部朝上,为对称性正向单独纹样,完整的蝴蝶造型分为头、身体、翅膀、目、触须、尾部等几部分,部分蝴蝶造型并不具有完整性,但至少有头、身体、翅膀等几部分。在正向姿态下,蝴蝶四片翅膀完全铺展开,纹路完整、自然,外观基本处于左右对称状态。另一种页首为花卉造型,主要是牡丹花变形纹样,这些纹样同时又似蝴蝶的造型,为蝴蝶与花卉的同构图形。

万民伞页身部分造型多变。就笔者所见,有瓶形、石榴形、葫芦形、桃形、花瓣形、树叶形等多种。瓶形页身侈口、丰肩,肩下弧线内收,浅圈足,瓶体修长,线条流畅,和流行于清代康熙至乾隆时期的观音瓶造型较为接近。石榴形和一般石榴纹样较为接近,主要分为两种造型,一种是较为完整的;另一种顶部无宿存花萼裂片,而是简化为一条凸起的弧线,又近似瓶形或葫芦形。桃形页身较为简单鲜明,和寿桃造型较为接近,顶端桃尖朝上或朝下。花瓣形不太常见,笔者所见只有八瓣花一例。树叶形页身有的只是一片树叶的造型,有的上部配有两片狭长的树叶,似两个招风耳一般。树叶形两边的起伏的弧线又似葫芦的构形,似葫芦与树叶同构而成。万民伞页身部分常饰有双耳,双耳常见造型有莲藕、戟、如意、树叶等。

万民伞页座主要有莲花、牡丹、云纹、如意纹等。在笔者所见的万民伞页子的底部,有很多都是莲花底座的图案,也有少量出现在页子的顶部或作为装饰页子的扉棱。出现在顶部或底部的莲花图案均为对称造型,花瓣从6到12瓣不等。此外,万民伞页子的双耳及页座部位也大量使用了云头纹,云头纹又称如意云,其形状犹似下垂的如意,是一种典型的云纹瓷器装饰纹样,又称云肩纹或垂云纹。

单一造型的万民伞页子似在前文说到的树叶葫芦形、石榴瓶形中可以见到。例如树叶葫芦形上半部分有的并没有类似双耳的两片小树叶,石榴瓶形下半部分也不见流苏。但是经过实物考证发现,几乎所有的页子原本是有双耳或流苏的,部分没有是因为在流传的过程中丢失或损坏所致。真正属于单一造型的是图12中的万民伞页子,这些页子形状似传统如意及官员手持笏板造型的结合,其区别在于该页子整体造型在一个平面上,即中间没有凸起或凹下。它和天官式如意造型比较接近,整体线条简单,呈直线型。和如意所不同的是上半部分的云纹或灵芝造型移至下半部分,并重新结合成新的图形。整体看来就是一个梯形和云纹的结合体,页子长28.8厘米,上面宽4.6厘米,下面宽8.6厘米。页子均匀地缝在宽约1厘米的布带子上,每疋页子之间距离约4厘米左右,布带子共有两条,每条缝有页子34疋,共68疋,每疋页子顶端有球形铜扣一枚,可以将页子牢牢地扣在伞衣的扣眼内。

图12 夏布绣博物馆藏品(何靖拍摄)

总的来看,万民伞页子的造型有以下特征:第一,绣娘可以对组合型的万民伞页子进行模块化的组合,以形成不同的造型。有的页子上半部分完全一致,底座不同,有的页首、身、座等几部分完全一样,双耳的造型却各不相同。一方面,页子的几部分有着程式化的造型样式,但另一方面,这些样式又可以进行多种不同的自由组合,其最终的造型必然是任意多变的。第二,造型源于对器物、动植物及吉祥图案的模仿。从前文的分析可以明显看出,瓶形、如意形页子造型样式和青铜、瓷器、玉器等基本相同,石榴形、葫芦形、桃形、花瓣形、树叶形、蝴蝶形等都是从自然界动植物中得到灵感,并结合传统吉祥图案,根据万民伞页子自身的造型特点加以变化而成。第三,造型服从于含义的表达。这些造型利用谐音、象征、寓意、比拟、表号等手法,表达了事事如意、平安如意、多子多福、莲生贵子等众多的吉祥含义。言必有意,意必吉祥,是中国民间造型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即造型服从于隐喻的观念,服从于吉祥祝福的心理,服从于含义的表达。

结 语

通过以上考证与分析可以看出,赣中地区万民伞的称谓并无定式,整把伞结构与形制虽有细节上的差异,但总体结构简洁大方,色彩对比强烈,风格较为一致。万民伞页子名称也有多种称谓,其修饰数量词更是因为口语及方言的原因表述较为随意。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笔者目前所见万民伞实物有限,关于其名称与形制的考释尚有片面和不足之处,这需要在将来的研究中不断充实和完善。但不论如何,对万民伞名制的考释,可为赣中地区万民伞装饰及信仰文化的研究打下一定基础。

猜你喜欢

字样
盛世华章
骇图
“我们想你了”
“合格”
设计参考轻松掌握所有字体
“从来不知道哪天会有投资”
民政部未批准任何带有“一带一路”字样的社会组织
真假文物
毒贩戴“大麻”字样的帽子运毒 被逮捕
穿越魔幻城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