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怎样认识柳宗悦①
2021-07-21徐艺乙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江苏南京210023
徐艺乙(南京大学 历史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今年是日本民艺之父、美术评论家柳宗悦(1889-1961)先生逝世60周年,也是其重要著作的《工艺文化》中译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1)首次在中国出版30周年。通过近40年来大量的、相关的、多方面的介绍,人们对日本的民艺运动及其倡导者柳宗悦已经逐渐熟悉起来。
如今,柳宗悦已经成为许多人耳熟能详的名字。一般学艺术的老师和学生,提到柳宗悦都不会陌生,有的还能就柳宗悦的简历、著作及其工艺文化思想说上几句。应该说,这是个好现象。记得在若干年前投稿到某杂志,编辑问柳宗悦为何人,要求详细介绍其简历。听其口气,似乎若是无名鼠辈就不再刊发。然而,现在的情况已经有了根本性的改变。
虽说中国人对柳宗悦及其事业已经不再陌生,但如何准确地认识柳宗悦与民艺运动的意义仍然还有许多问题。需要予以重视。
图1 柳宗悦
一
现在,除去学习工艺、设计等专业的老师和同学以及文化学者之外,在社会上还有很多的高管、医生、企业家、家庭主妇等也对其美学观点和民艺运动感兴趣。在社会上、高校中还曾多次举办介绍柳宗悦生平及其思想的演讲会,许多学者也在多个杂志上发表文章,讨论柳宗悦思想的形成与作用。
图2 1916年9月2日,在朝鲜石窟庵考察
在多数的演讲与文章中,许多人异口同声地说,柳宗悦主导的民艺运动曾受到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的影响。特别是一些英文较好的人,看了许多国外的文献,接受了西方人主张的观点。这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研究日本的名人,一不看其本人自己的陈述;二不看其同时代日本人的介绍和评论,而是依据西方人的说法去演绎出长篇的文章和大段的演讲。这也反映了学风、学品问题。
众所周知,西方人历来看不起东方人,早期是看不到东方民族的历史文明,后来能看到时又无法理解,近代以来就主要看东方民族的缺陷。认为东方人是落后民族,社会制度不够先进,体格不够强壮,居住环境不够整洁,思想也比较落后。象“民艺(mingei)”这样的已经进入《英语大辞典》的词目,以及在国际上影响深远的民艺运动,怎么可能是日本人发明的?事实上,由于文化上的差异,难以理解的日语,让许多西方学者无法深度阅读日本的文献。考虑到日本社会曾经的“脱亚入欧”运动,于是就在西方找了一个差不多的运动,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说是在这样的运动影响下才有日本的民艺运动。
其实不然,柳宗悦曾于1927年10月在《工艺美论的先驱者》一文中谈到,“我的关于工艺之美的思想是极其孤独的。”“毫无疑义,我的思想是建立在我之直观与内省的基础之上的。我已经意识到,这样的结果与一般的见解有着无法逾越的鸿沟。”[1]194在这篇文章第一段的文末,柳宗悦做了个说明,“我对拉斯金和莫里斯的熟悉则是最近的事情。前不久出版的由大熊信行氏著作的《作为思想家的拉斯金和莫里斯》,让我对两位思想家有了新的认识”。[1]195柳宗悦接着又说,“我们不可能将工艺之本道寄托在他的繁琐的、美术性的、浪漫主义的作品之上,的确也没有寄托。我们要树立的是在质朴之中、用品之中、以及日常生活之中的工艺,而不是像他的作品那样的贵重物品和装饰品。”[1]204特别强调:“拉斯金和莫里斯对民艺没有明确的认识。”[1]204可见,柳宗悦对拉斯金和莫里斯的认识是清醒的。
柳宗悦的民艺思想是在日本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形成的,来源于自身实践的验证,最初是从收藏旧东西开始的。柳宗悦出生于日本的大正年间,在其父母的引导下,能够对明治以前的日本传统文化有所了解。其父亲柳楢悦是个在海军技术教育培训部门任职的少将,业余时间喜欢收藏。曾在自家庭院中种植各种各样的植物,名曰百树园;曾经组织海洋产物博览会。其父亲的收藏是博物学者的收藏,而柳宗悦的收藏虽然曾受到父亲的影响,但主要是从自己的研究中派生出来的兴趣。“柳宗悦的收藏始于朝鲜的陶瓷器,不久,柳宗悦的兴趣就转移到了日本职人制作的日常生活用品上,而那时起到重要作用的,是柳宗悦一家在京都的滞留。”[2]在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中,因柳宗悦长兄柳悦多惨遭不幸,故全家暂时移居京都。在京都期间,柳宗悦的兴趣在当地的几个旧货市场,在这些市场上,他收集到大量的朝鲜李朝瓷器和日本民间陶瓷器、染织物、木作、竹编、藤编等日常使用的器具。如今,这些器具已经成为日本民艺馆的珍贵馆藏和陈列品。
由收藏民间器具入手,柳宗悦在研究民艺的进程中,多次进行田野作业,与一些志同道合者共同对日本的传统手工艺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这些内容曾反复在他的文章中呈现。同时,作为研究民艺的学者,柳宗悦在阅读日本的历史文献、考证许多民艺品类之源流的同时,还进行过多个个案研究,这些成果集中在他的《茶与美》《物与美》《民与美》以及《大津绘》 《木喰上人》《日本手工艺》《和纸之美》等著作中。这些著作构成了柳宗悦的工艺文化思想体系,值得研究者和爱好者认真研读。
二
图3 1947年,柳宗悦在日本民艺馆
关于“民艺”一词,柳宗悦自己的说法是,“所谓‘民艺’,是一新的词汇。正因为如此,有时被解释为‘民俗艺术’的缩略语,有时又与‘农民美术’相混同。此外,也有用‘民众艺术’这样的华美词藻来释义的。然而,我们却是以最质朴的意义,取‘民众’的‘民’与‘工艺’的‘艺’,从而创造了‘民艺’这一词汇。因此,按字面解释‘民艺’,即‘民众的工艺’。也就是说,是与‘贵族工艺美术’相对立的工艺。普通民众日常使用的器具即民艺品,简言之,也可称为民器。人们生活中必需的日常用品,如衣服、家具、餐具、文具用品等均可列入民艺品。俗语中的‘粗货’‘俗物’‘杂货’等零星杂物,皆属民艺品之列。”[3]在这里,柳宗悦从字面的意义,将民艺一词的性质、范围和文化意义诠释得非常清楚。
至于民艺一词的创建,柳宗悦在1947年的回忆中谈到,“这是大正15年(1926)1月10日的事。当时,我们周游了纪伊半岛各地,在高野的山庙里准备结束这次旅行。那天夜里,我们议论要建立民艺馆,大家以愉悦的心情一直谈论到深夜。”[4]其实在前一年,“大正14年(1925)12月28日,柳宗悦与河井宽次郎、浜田庄司去纪州调查木喰,在去津地的车中,创造出民众的工艺的略语‘民艺’,在《日本民艺馆》中引用,可以看出这是公开词语的意向。另外,即使看到除此之外,还有二、三种不同的说法,也可以看出造词并不顺利。”[5]由此也可以看出,柳宗悦做人的厚道,在涉及到利益时,关于朋友的问题决不多说一句。他在学术研究上是坚毅的,但对友人却很宽容。
图4 1949 柳宗悦在鸟取县的登窑
图5 1954年,柳宗悦在民艺馆
图6 今天的日本民艺馆
但是不管怎么说,民艺一词在日本社会得到普及,并推广到国际社会(《英语大辞典》将“mingei[民艺]”一词收入,列为专门名词,而不是用“Folk Crafts”来注释民艺)。这样的普及,对宣传日本的历史文明,对日本传统文化的振兴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事实上,不只是创建“民艺”一词那么简单。当时,日本近代思想家福泽谕吉提出“脱亚入欧”的口号,推动和促成日本的明治维新,倡导日本社会的“全面西化”。此口号得到日本政府的迅速响应,在政府的强力推动下,日本的国家制度、文化教育、科技研究、生活方式等开始全面学习欧美国家,而把传统文化边缘化,当时的日本学术界鲜有人论及历史文化,对传统文化噤若寒蝉。在这样的背景下,柳宗悦能够逆流而动,鲜明地提出“民艺”的概念、发起民艺运动,通过振兴民艺来弘扬日本传统文化,并且身体力行地研习民艺,调查日本的传统手工艺,在多个地方举办展览,筹建日本民艺馆,举办销售民艺品的商店,写出大量文章,出版各类著作,编辑相关画册等。如果没有对传统文化的坚强信念,是做不出这番事业的。
三
十年前,日本武藏野美术大学前校长、日本研究柳宗悦与民艺运动最权威的专家水尾比吕志教授在纪念柳宗悦逝世50周年时说:“今天,柳宗悦倡导的工艺的重要性,尤其是对民艺之美的认识,已经成为世间的常识,扩展到海外。但是也不能否定,这种认识和一般化已经陷入有点离题的状况。机械技术和信息的文明,以生活的便利和便宜为基准来判断并评价的风潮蔓延开来,几乎朝着扩大其功能的方向暴走。另外,现代的人类社会,在物质丰富的时代里,人们在物质文明的快乐毒素下,正常工作着的人们的心被麻痹,对精神文化和人的生存方式,丧失了正确的判断。”[6]当时的日本是这样,现在的中国也好不到哪里。
图7 柳宗悦写给民间艺人的信
自1980年代开始,民艺一词的热度在中国逐渐升高,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名词。一些人接过了这个名词,加上“中国”两字,宣称创造了中国民艺学,号称自己是中国民艺学之父;还有一些人(不懂日语)看了几本介绍柳宗悦的书(中英文)就开始写文章,说自己是中国研究柳宗悦第一人;还有一些人去日本走马观花式的参观了民艺馆,在馆内买了几本日文书,回来就大谈其民艺思想,并且还组织一些小朋友讨论他的民艺思想。这是很滑稽的事情!奉劝某些人不要着急称“父”,也不要急着争“第一人”。当你的研究和事业有了成绩和基础,这些名望自然而然就有了。
要想全面了解柳宗悦,就必须深入了解柳宗悦的家庭出身、学习经历、所处历史时期和柳宗悦的研究历程、事业、著作,了解他的思想。柳宗悦出身于日本的高官家庭,虽然父亲早逝,但他依然衣食无忧。他早年就读于日本贵族学校学习院,学习成绩优异,并与同学结社成白桦社,出版《白桦》杂志。大学就读于东京帝国大学史学院哲学科,专攻心理学,毕业后开始研究宗教哲学。受父亲的影响从事收藏,最初是以朝鲜的李朝瓷器为主。1914年9月,一位名叫浅川伯教的朝鲜青年来到了柳宗悦的寓所拜访,送给他一件李朝的釉下青花瓷器秋草纹方壶,极大地震撼了柳宗悦的心灵。他后来在《白桦》杂志的“我孙子来函”栏目中写下他的感想:“首先,想叙述一项最近新发现的器物造型美;这种至真至善的美,乃得自于朝鲜瓷器。我从未想到过,在一向不为我所重视的日常琐碎事物中,居然也有这般超俗的工艺之美,更想不到竟由此发现了自己真正兴趣之所在。”[7]这样的兴趣成为他一生的追求,并演化成民艺的观念和思想。柳宗悦的长子、日本第一代设计艺术家柳宗理曾在《民艺论》中译本序说过:“过去,柳宗悦的著述曾被译成英文、意大利文、法文、德文等多种文字出版,因而使宗悦之名广为人知。柳宗悦的著述是多方面的,其中,关于‘民艺’的论文是他的思想的精髓”。[8]1在柳宗悦的一生中,著述丰富,仅《柳宗悦全集》就有22卷25册之巨,其中大约有三分之一是关于民艺的论述。
图8 柳宗悦著 《大津绘》与《工艺美论》
对于中国传统手工艺的从业人员、研究者和爱好者来说,认真研读柳宗悦的著作,可以从中得到许多启示,学习日本的工艺文化,学习柳宗悦坚守传统文化的精神,学习柳宗研究日本传统手工艺的方法。当然,对于外国的工艺理论,我们基本态度一以贯之,“引进柳宗悦的民艺理论,虽然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意,却不是直接可以使用的。因为这样的理论,是在日本的土地上产生出来的,若是在中国直接使用,就有可能会‘水土不服’。”[8]10-11中国人的传统手工艺理论,只有建立在中国人的工作基础之上,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问题。
当前,我们的国家正在全面复兴传统文化,传统手工艺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空前的关注和重视。在十九届五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加强各民族优秀传统手工艺保护和传承”。[9]作为中国人生活方式之物质基础的传统手工艺,在《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指导下,其传统的恢复与重建的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在国家有关政策的扶持下,全国各民族的手工艺人、非遗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和其他从业人员,正在鼓足干劲,努力创造,积极创新,争取拿出更多更好的传统手工艺产品来,为人民群众丰富生活、美化生活、创造生活而提供优质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