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院自主研发的手机应用程序在医生与患者中的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2021-07-21成巧梅刘文文李森王耀辉王雪静李佩丽张连仲

中国医疗管理科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医护入院我院

成巧梅 刘文文 李森 王耀辉 王雪静 李佩丽 张连仲

智能手机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04亿,我国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3%,并持续增长[1]。优化移动医疗系统,已成为医疗卫生事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内容[2]。手机应用程序(APP)具有吸引性、可访问性、多功能性、方便患者就医等特征,以文本、语音、视频等方式实现医患交流与互动;可有效地用于提供个性化的治疗信息,如预约、提醒就诊和治疗进展等信息[3]。因此,智能手机的普及正在对医疗就诊产生重大影响。为更好地方便患者就医,河南省人民医院(河南省医)自主研发出河南省医医护版及患者版应用程序。患者端APP:向患者提供就诊平台,便于患者登录查看医生信息,发起线上咨询、缴费、查看医生回复等。医护端APP,旨在向医生提供患者信息共享平台,一是查看患者咨询信息,进行回复操作;二是维护个人信息,便于患者查看;三是与管理员进行沟通,提出遇到的使用问题。患者版和医护版相辅相成,互为一体。本研究旨在调查医生对医护版APP的使用情况,以及评估患者对河南省医APP(患者版)的应用和认识,为医疗信息系统开发优化提供参考。

1 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主要包括两部分,其一为医护人员,通过调取我院2018年7月1日至2020年8月31日注册并使用河南省医(医护版)APP的基本信息,包括注册人数、性别、职称、年龄、科室、总咨询问题数目、回复问题数等;其二为患者,使用自行设计的患者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患者对省医APP的认识、获取和使用,以及患者参与和使用APP进行辅助治疗的意愿,共计10个问题,均为选择题。采用发放纸质版调查问卷的方式获取调查信息,完成全部问题的回答即判定为有效问卷。随机选取2020年7—9月就诊于河南省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肿瘤科、呼吸科、神经内科的住院患者140名填写调查问卷,患者独立填写,并匿名保存问卷,最终收取有效问卷127份。选取调查对象时无年龄限制,年老患者由其子女协助一起完成问卷填写。

1.2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呈正态分布的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

2 结果

2.1 河南省医APP(医护版)结果分析

2.1.1 医生基本情况:我院在院医生2 100人,其中1 417人注册,注册率67.6%。男804人,女603人;其中主任医师349人(24.6%),副主任医师334人(23.6%),主治医师684人(48.3%),住院医师50人(3.5%)。1 417名医生的科室分布如下:内科542人(38.2%),外科287人(20.3%),眼科159人(11.2%),妇产科102人(7.2%),儿科71人(5.0%),生殖科62人(4.4%),皮肤科55人(3.9%),口腔科43人(3.1%),中医科38人(2.7%),遗传疾病科14人(1.0%),其他科 44 人 (3.1%)。

2.1.2 患者咨询基本情况:截至2020年8月31日,各科室回复患者咨询38 112条,其中患者的问题主要来自于生殖科,共计7 375条(19.4%),内科6 367条(16.7%),妇产科4 662条(12.2%),外科4 632条(12.1%),遗传疾病科4 089条(10.7%),眼科3 896条(10.2%),皮肤科2 459条(6.5%),儿科1 939条(5.1%),中医科1 532条(4.1%),口腔科999条(2.6%),其他162条(0.4%)。进一步分析各科每名医生人均回答问题数量发现,内科为11.7条,外科16.7条,眼科24.5条,妇产科45.7条,儿科27.3条,生殖科119.0条,皮肤科44.7条,遗传疾病科292.1条,口腔科40.3条,其他科室3.7条,如表1所示。

表1 河南省医APP(医生版)信息汇总

2.2 河南省医APP(患者版)结果分析

2.2.1 使用河南省医APP(患者版)的人群特征:共有127名患者完成了调查问卷。其中男73人,女55人。在调查研究中,92.3%的患者拥有智能手机,而无智能手机的患者年龄均大于70岁。参与调查的患者年龄分布情况:<20岁1例(7.88%),20 ~ 30岁12例 (9.45%),31 ~ 40岁 20例 (15.75%),41 ~ 50岁 30例 (23.62%),51 ~ 60岁 22例 (17.32%),61 ~70岁 23例 (18.11%),> 70岁 19例 (14.96%)。

2.2.2 学历与使用次数的分析:小学学历使用者27例(21.26%),平均使用(2.52±2.04)次;中学学历71例(55.90%),平均使用(1.98±1.93)次;大专以上学历29例(22.83%),平均使用(1.82±1.33)次。由此可见,小学学历患者使用次数最多,其次为中学学历患者,使用次数最低者为大专以上学历。调查显示,大专以上学历的患者有更多途径就医,如春雨医生、好大夫等,这些途径影响了该类人群进行网上预约就诊、购药等的使用率。

2.2.3 不同入院次数患者APP使用率分析:在127例住院患者的调查分析中,60例患者使用过APP(47.24%),67例患者未使用过APP (52.76%)。进一步分析首次住院、非首次住院患者对APP的认知率发现,74例首次入院患者中,26例使用过APP(35.14%),48例未使用过APP (64.86%);其余53例二次或多次入院患者,34例患者使用过APP(64.15%),19例未使用APP (35.85%)。由此可见,首次入院患者APP的使用率较二次或多次入院患者APP使用率低。在已使用的患者中,进一步分析发现,患者知晓可使用APP就医这一消息主要依靠医院和医护的宣传,占77.26%;其他途径包括网络新闻(5.60%)、亲朋推荐(10.20%)、支付宝APP推送(6.94%)。

2.2.4 APP使用情况及意愿分析:虽然127例患者中,有67例(52.76%)未使用过APP,但在调查使用意愿时,127例患者中,107例(84.25%)愿意使用,只有20例(15.75%)不愿意使用。

3 讨论

随着手机的普及和广泛使用,针对方便患者就医的手机应用程序(APP)有望成为连接线下医疗和线上医疗的有效工具之一[4]。2018年6月26日,我院推出河南省医APP,社区居民、各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患者使用该APP可了解医疗机构专家出诊信息,进行手机预约挂号,查看个人电子健康档案[5-6],提供便民惠民服务,形成信息互通共享的新纽带,成为推动健康服务模式改变的新载体,使人民群众可以便利享受身边的优质健康服务[7]。智能手机的使用对象主要是中青年人群,主治医师符合该人群分布特征,这一点解释了医生版APP主治医师占比48.3%的原因。在所有咨询问题中,生殖科、妇产科、遗传科每名医生人均回答问题数较高,分析原因可能为:这些科室与其他科室相比,不需要详细的体格检查,更符合网络咨询的特点。

患者使用APP的人群主要分布为20 ~ 70岁,表明接受智能手机APP就医的人群年龄范围较宽。关于学历与APP使用之间的关系,小学学历患者使用次数最多,其次为中学学历患者,使用次数最少者为大专以上学历,这与我院大众化APP设计较为亲民、使用难度低有一定关系,但这一结果较为片面,学历并非限制使用率的因素。关于入院次数与患者APP使用之间的关系,非首次入院患者使用率高于首次入院患者,其原因可能为:院内、科室、医护宣传的推广促进了该比例的提高。在所有住院患者中,尽管患者目前对省医APP的认知情况不佳,但大多数参与者表示,愿意使用该APP来辅助诊疗工作,这一比例高达84.25%,这说明我院患者版APP有望成为提升医疗机构医疗资源利用率、服务效率和协同效率的工具,从而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

评价APP的质量包括对知识内容、准确性及可用性的评估[8]。河南省医APP(患者版)可使患者足不出户就能完成预约、咨询、配药等全流程,高效快速,能有效提高预约率,缩短治疗时间和降低治疗风险。目前医院门诊流程管理主要就是围绕就诊、缴费、检查、再次就诊、缴费、取药这几个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患者花费大量的排队时间[9],这必然引发患者的不满,也为医院管理带来困难。我院患者版APP方便患者网上就医的同时,增加了在线支付及邮寄药物环节[10],从而节约了就医成本并减少了患者来回奔波医院的麻烦。目前数据显示,我院已经成功进行药物配送15 400例次,并且该数据还在进一步增加。目前,多数患者对于互联网的认知是非专业性的, 对于关乎生命健康的事情尚不太相信互联网提供的信息[11],而河南省医APP是我院自主研发的APP,通过医护的宣传,患者对APP已产生了一定的信任,患者的使用意愿就说明了这一点。河南省医APP为患者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医院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①需要医院多部门的分工、协作、统一部署,需要院内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及医护人员的大力宣传及解释;②需要根据大众的心理需求,由第三方运营管理团队加盟并注入活力,为人们实行更加人文化、个性化、情感化的服务;③为了使用中更方便快捷,需要不断丰富模块功能,优化操作流程;④需要依靠信息化手段不断加大推广力度,多形式、多途径、多领域提升大众使用互联网医院云门诊的知晓率。通过以上努力,最终实现持续深入推广互联网医院及为患者提供诊断及远程诊疗服务的目标。

本研究中,患者版调查对象局限于住院患者,缺乏对门诊患者的调查。由于医生对河南省省医APP的认知和态度影响着医院推广该项目的成败,下一步我们工作的重点是图文咨询、视频问诊合理收费及医保支付。期待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出台新的行业标准和线上问诊制度规范[12],能体现医生的劳动付出。此外,希望今后能够提高患者知晓率,促进国家分级诊疗制度的落地。

猜你喜欢

医护入院我院
我院5项科技成果获2021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
我院师生参加“天津市2022新年音乐会”
医护一体化结合快速康复外科模式在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中护理干预效果
我院老年患者多重用药情况调查
入院24h内APACHE Ⅱ评分及血乳酸值对ICU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工银医护无界卡一份对医护者的关怀
抗疫医护共赴樱花之约
破茧而生 近代中国女西医护的养成之路
我院对视神经萎缩无特殊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