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严重腹部创伤为主的多发伤抢救与护理体会
2021-07-21卞婕
卞 婕
(辽建集团铁煤总医院 , 辽宁 调兵山 112700 )
多发伤是指由相同致伤因素引发的一处会损伤患者2个及2个以上脏器及解剖部位[1]。随着不断发展经济水平,开始增加因高处坠落、生产安全、交通意外等事故引发的多发伤数量,患者病情比较复杂,具有较高的发生率,严重情况下还会引发死亡,严重影响到患者健康。常规手术形式属于传统的治疗形式,结合常规护理,虽然能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无法保证治疗有效性[2]。现阶段,对多发伤抢救采取损伤控制性手术能够缓解患者不良症状,结合综合护理干预,从而保证治疗效果。本研究主要围绕多发伤中严重腹部创伤的抢救和护理体会展开研究,相关报告研究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将我院收治的90例多发伤中严重腹部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时段为2018年12月-2019年12月,经电脑随机分为2组,各45例,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观察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区间16-74岁,平均年龄(45.21±2.05)岁;对照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区间17-75岁,平均年龄(46.28±2.14)岁。患者均无任何系统疾病;患者及家属对本次研究相关要求均完全知晓,且自愿配合;90例患者的基线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方法:(1)对照组基于常规治疗,实施常规护理。入院后给予患者补液扩容、抗休克,及时做好手术的准备工作,并对患者进行I期手术,最大程度上缓解损伤,由护理人员按照医嘱实施治疗和护理干预。(2)损伤控制性手术和综合护理应用于观察组。医护工作人员在患者入院之后,应及时对患者病情发展进行准确评估,通过简单、易操作的手术方式,控制出血,避免患者表现出危重状态,在患者苏醒后,采取手术治疗。护理方案:辅助患者创建2条静脉通路,快速为患者补充液体,并保证合理使用药物,清理患者呼吸道异物,保持通畅呼吸,其指标包括氧饱和度、脉搏及血压,观察患者尿量,做好术前准备和机械通气,在患者复苏阶段,给予护理人员呼吸支持与机械通气,且检测患者生命体征,保证中心静脉压的稳定性,并合理调节病房温度与湿度,对患者各种引流管妥善固定,保持引流管通畅性,并对患者引流液的性质、颜色及性状密切观察,术前给予患者健康宣传,及时进行心理安慰,消除其不良情绪。
3 观察指标:观察并记录患者体温恢复时间及苏醒时间。另外,对2组患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生率进行记录,发生率与临床效果呈反比。
5 结果
5.1 2组体温恢复时间及苏醒时间对比:观察组(4.17±1.08)小时的体温恢复时间、(2.31±0.58)天的苏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体温恢复时间及苏醒时间对比
5.2 2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率对比: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为6.67%,对照组为22.22%,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见表2。
表2 2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生率对比(n,%)
讨 论
多发伤中严重腹部创伤患者会损伤实质性脏器,因此,患者在入院时,就会表现出比较严重的病情,且病情发展速度较快,医护人员应挑选最佳时机进行抢救,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创伤控制外科是创伤治疗的主要原则,在创伤控制危机情况下,有很多因素会导致实施手术治疗无法1次合理解决问题,应对污染和出血情况进行有效控制,暂时将胸腹腔关闭,果断停止手术治疗[3]。在抢救和手术处理后,严重多发伤患者均会进入ICU病房,连续给予全面系统检测,实施有效的营养支持和抗感染,并做好并发症预防工作。对于严重肺挫伤合并患者,应在早期阶段进行机械通气、气管切开,纠正低氧血症。若患者术后表现出水电解质紊乱、肾功能不全症状,应给予血液透析,维持酸碱平衡,稳定循环,将各类炎性递质清除[4]。护理人员应于术前做好相应工作,通过创建静脉通道,缩短患者抢救时间。医护工作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使其愿意主动配合,避免出现医疗纠纷。结束手术后,对患者的各项体征进行详细观察并记录,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5]。本研究主要对多发伤中严重腹部创伤的抢救和护理体会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体温恢复时间为(4.17±1.08)小时、苏醒时间为(2.31±0.58)天,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为6.67%,对照组为22.22%,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由此说明,对多发伤中严重腹部创伤患者基于控制性手术采取综合护理治疗,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保证患者临床效果。
综上可知,多发伤中严重腹部创伤患者应用控制性手术进行治疗,能够获取显著的临床效果,结合综合护理干预,可以降低病死概率,提升急诊的抢救成功率,具有临床实践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