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柳青
——用担当和风骨续写时代奋斗精神

2021-07-21撰文温斌马佳

陕西画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创业史柳青扎根

撰文/温斌 马佳

5月19日,电影《柳青》在西安举行首映仪式

“襟怀纳百川,志越万仞山。

目极千年事,心地一平原。”

——柳青

△写作中的柳青

正在热映的电影《柳青》是我省重大文化精品项目,是被省委宣传部纳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影片展映展播暨“看电影学党史”主题活动的重点影片,是在全党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之时推出的一部红色影视精品。这部电影历时6年沉淀,精心打磨创作,是一部汇聚了陕西人情怀、温度、力量的佳作。影片忠实历史,生动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青年作家柳青怀揣理想,放弃北京高级干部待遇,深入生活,扎根农村,历经半生书写史诗巨著《创业史》的动人故事,展现了一代知识分子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家国情怀和赤子之心。5月19日在西安首映,21日全国院线公映。5月26日,省委宣传部直属机关党委组织机关全体党员干部及直属单位部分党员干部观看了电影《柳青》。

习近平总书记把柳青称为人民作家,要求党员干部学习柳青接地气。习近平说:“‘党中央制定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这句话我是听我们的人民作家柳青说的。人们说,如果你去农民里面找到他,分不清,你不知道谁是柳青,都一样。(他)就跟关中老百姓一样,穿着啊、打扮啊,连容颜都一样。他就是长期在农民里面,对他们非常了解。中央的文件下来了,他就知道他的房东老大娘是该哭还是该笑,他很了解老百姓的想法。党政干部也要学柳青,像他那么接地气,那么能够跟老百姓融入在一起。”

习近平同志在2014年10月15日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对柳青“深入到农民群众中去,同农民群众打成一片”的文学道路,以及代表作《创业史》的文艺价值给予了充分肯定。指出“他对陕西关中农民生活有深入了解,所以笔下的人物才那样栩栩如生”,“熟知乡亲们的喜怒哀乐”。柳青的道路不仅是一个人民文艺家的道路,也是总书记所倡导的“党政干部也要学柳青”的领导干部为官之道。电影《柳青》为理解总书记的有关讲话提供了学习范本。这部电影有情怀、有温度、有筋骨,真实展现了著名作家柳青的初心使命。

△剃光头,脱西装,穿粗衣,融入百姓之中,听老百姓掏心窝子的话(剧照)

柳青(1916—1978),原名刘蕴华,陕西省吴堡县人,当代著名小说家。他早年从事革命活动,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奔赴延安。抗战胜利后,任大连大众书店主编。解放战争后期,又辗转回陕北深入生活。解放初期,任《中国青年报》编委、副刊主编。为了深入农民生活,1952年曾经任我省长安县县委副书记,后来辞去了县委副书记职务、保留常委职务,并定居在长安县皇甫村,蹲点14年,集中精力创作《创业史》。电影《柳青》讲述的是著名作家柳青当年扎根人民、书写时代巨著《创业史》的故事。

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柳青就在《人民日报》发文说:“作家在展示各种人物的灵魂时,同时展示了自己的灵魂,这是不可避免的,不可掩饰的,也是不容吹嘘的,他的生活态度,写作态度,气质和个性,都在他的作品里找得到表现……到底是为人民还是为自己,也在作品里头有回答!作家在创造人物以前,早已开始创造自己的形象了”。电影《柳青》就是“雕刻”著名作家柳青的历程, 展现出柳青的精神。

作家路遥曾在散文《柳青的遗产》中这样写道:柳青是这样的一种人,他时刻把公民性和艺术家巨大的诗情溶解在一起。作为一个艺术家,他始终像燃烧的火焰和激荡的水流。他竭力想让人们在大合唱中清楚地听见他自己的歌喉;他处心积虑地企图使自己突出于一般人。但在日常生活中,他又严格地把自己看作是一个普通公民,尽力要求自己不丧失一个普通人的感觉。他多年像农民一样生活在农村,像一个普通基层干部那样做了许多具体工作。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在《创业史》中那么逼真地再现如此复杂多端的生活——在这部作品中,我们看见的每条细小的波纹都好像是生活本身的皱折。电影中,有记者问柳青成功的秘诀时,柳青笑着回答:“就是生活。”

▽柳青与群众在田间地头探讨水稻的栽培

▷同吃同劳动,带领百姓追求新生活,一起享受丰收的喜悦(剧照)

◁牛车拉着柳青带着他的创业理想一起来到了皇甫村(剧照)

▽柳青与群众在田间地头畅心交谈

▷1963年柳青与皇甫人民公社干部谈农业生产

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协主席铁凝曾在柳青百年诞辰纪念座谈会上说:读《创业史》时,我常常为柳青那种内在的自信和从容所感叹,好像这是一个通达世事的老农在讲述他生活了一辈子的村庄…… 电影《柳青》忠实历史,真实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民的生活和农村的变革。影片从细节入手,生动再现了柳青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文学追求和人生追求。

柳青一贯深入生活,几十年如一日生活在农民中间,做生活的主人公,而不是生活的客居者、社会的旁观者,他有着丰厚的生活积累。柳青是去写土地和人民的,在写作中他把自己变成了土地和人民的儿子,是一位脚上沾着泥土、心里装着农民的作家。从柳青身上,我们理解了“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深入”“扎根”的真正意义。相比于习近平同志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所批评的当前文坛上一些人做市场的“奴隶”,以及追名逐利、抢位子的现象,柳青的境界和行为,不能不令人产生“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追慕和敬仰!

今天,我国城市和乡村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柳青用生命实践出的这条文学道路,却并没有过时,永远是产生优秀作品和伟大文学的必由之路。

时代呼唤柳青精神,观看电影《柳青》,去感受柳青的精神内核。

(电影剧照、海报版权所有:西安多吉影视;海报设计:十方设计;剧照摄影:王鹏 刘三虎)

猜你喜欢

创业史柳青扎根
扎根现实的罗丹师徒
点·线·面·体:初中数学复习教学的设计与实践
志愿者精神 永不落幕
10 Facts You Should Know About Nanjing
“无尽”的《创业史》——我的父亲柳青
扎根
我们需要带有泥土的生活
扎根课本 借题发挥
家族的创业史与兴衰史:评《阿尔达莫诺夫家的事业》
柳青女儿为父亲写下38万字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