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学徒制试点中工匠精神的内化培养策略

2021-07-20丁美龙

职业技术教育 2021年11期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工匠精神

丁美龙

摘 要 现代学徒制试点中融入工匠精神培育是目前职业院校育人的重要内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工匠精神生成与发展的重要载体,促进校企深度融合是工匠精神生成与发展的重要保障,实行双导师育人是工匠精神形成与发展的源动力。个人(家庭)层面要树立学习自信,兴趣与职业结合,培养爱岗敬业和坚持不懈的职业素养;学校应着力于推动课程改革,秉承师徒相授和立德树人的理念开展“匠心”教育;企业要弘扬工匠精神,提高管理质量,培养学徒专门技能和特有技艺;政府要出台相应政策,大力宣传工匠精神,搭建“知行合一”和“道技合一”的平台。

关键词 工匠精神;现代学徒制;内化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1)11-0072-04

当前,工匠精神逐渐成为时代的精神象征。若要“工匠精神”在技能人才心中扎根,實践则是必要的桥梁,现代学徒制试点为该精神的内化培养提供了场所。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精神最初体现在拥有高超技艺的古代工匠身上,工匠对技艺的卓越追求,对产品负有最终的责任和全部的热情”[1]。现代工匠精神是“指手工艺匠人在制作过程中追求完美、追求极致的精益求精的专业态度,它类似于我们常说的专业精神、敬业精神这些职业道德品质。工匠精神对工作、对产品的极致追求,更像是一种人生信仰,它将人生的意义、价值、成就感、荣誉、尊严,寄托在产品每一个细节都无可挑剔的完美感中”[2]。美国学者理查德·桑内特认为“工匠精神就是为了把事情做好而把事情做好的欲望”;德国学者罗多夫将工匠精神的特点概括为“慢、专、创新”;孟源北认为工匠精神体现在以爱岗敬业为特征的思想层面、以勇于创新为特征的行为层面和以追求极致为特征的目标层面[3]。现代工匠精神体现为工作者对自身专业技术手法精益求精的追求,对生产质量一丝不苟的工作热情、责任与保证。

工匠精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匠的技术、工作过程以及他们的意志,扎根于工匠本身,是其在各自工作岗位上、于工作过程中体现出的道德、态度、技术、行为以及价值观念。工匠精神内涵如表1所示。

二、现代学徒制内涵与试点成效

关于现代学徒制的内涵,赵志群认为“现代学徒制是将传统的学徒训练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的一种企业与学校合作的职业教育制度”[4];徐丽等认为“现代学徒制是教育部门与产业部门打破各种资源现有的界限,通过多种方式重新整合教育资源,形成技术技能型人力资源的过程”[5]。总的来说,现代学徒制是对传统学徒制的升级与完善,其依旧把“师徒关系”作为教育核心,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强化工学结合内容。现代学徒制是传统学徒训练与当前教学模式整合的产物。

2014年以来,教育部已经启动了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各省市也积极组织落实试点工作,试点任务主要由高职院校和中职学校承担。如安徽省教育厅利用中职学校质量提升工程项目建设组织42个学校50个专业开展试点工作。经过几年来的试点,取得以下成效:

一是培育技术技能人才。自教育部组织开展首批试点以来,各职业院校为企业培育了数以百万计的技术技能人才,同时结合地方产业培养了大批特殊技艺人才,尤其培养了众多世界技能大赛和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级大赛的参赛选手,为其成长为大国工匠奠定了扎实基础。

二是构建深度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深度融合了传统学徒制度和现代教育体系,院校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机制,探究最佳人才培养路径,实现纵向合作发展,在教学中实施“学生学徒”身份合一、“教师师傅”教学合一、“学校企业”场所合一。

三是重建学习实践载体。现代学徒制是校企双方共同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方式,各院校通过市场调研,做好人才培养规划、制订专业培养目标、确定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共建校内外实践基地,为学徒搭建实践载体。

四是创新教学管理模式。学徒制教学空间不局限于院校内部,人才培养的主体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在这种形势下,现代学徒制的落实必然要求创新教学管理模式。具体来说,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结合每一名学生的个性需求与认知能力,对教学组织方式进行恰当调整,校企共同对试点过程中的课表规划、授课效果以及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进行综合评定,实行符合现代学生的柔性化教学管理模式。

三、现代学徒制试点中工匠精神培育的可行性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工匠精神生成与发展的重要渠道。为加速工匠精神的形成与发展,校企必须依据实际情况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实现深度合作,教师与师傅应携手传授知识理论与实践技能。

促进校企深度融合是“工匠精神”生成与发展的重要保障。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是推进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服务链贯通的规律要求[6]。在学徒制试点过程中,校企双方要把工匠精神的培养作为核心目标,深度融合,互利共赢。校企双方必须深入研究国家制度架构,理清工匠人才培养的责、权、利关系,实现校企资源的优化配置,确保学徒能从中获得最大收益。同时,校企双方要严格遵循国家相关政策规定,对资源、场地进行优化整合,合理安排工学交替,为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提供最大支持。

实行双导师育人是工匠精神形成与发展的源动力。院校教师负责学生基础知识的教学,工厂岗位上的实习操作知识则交给企业师傅“传、帮、带”,在技艺传承过程中,师傅要双管齐下,既要确保学生的技术工艺达标,也要培养学生一丝不苟、不断超越自我的工匠品质。通过双导师教学,确保学生的知识理论和技术技能都得到深层次发展,真正掌握与传承师傅的“一技之长”。

四、现代学徒制试点中工匠精神的内化培育措施

从国家、省、市试点学徒制情况来看,学校和企业已经开始在现代学徒制中融入工匠精神培育,这就给学徒的工匠精神内化养成创造了基本条件。从试点工作来看,工匠精神培育关键在于学生(家庭)、学校、企业和政府能否精准诠释工匠精神,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

(一)个人(家庭):树立学习自信,兴趣与职业结合,培养“爱岗敬业和坚持不懈”的职业素养

坚定自信,定能成功。总体来说,学生学徒在中学阶段的文化课学习效果不理想,对学习缺乏自信。但相比文化课,技能学习的方式、场所、要求都不一样,因此学徒在开展技能训练的过程中要树立自信心,认真对待学习中的每一个问题,勤于思考,不断超越自我。父母主要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结合生活中的成功案例多进行正面引导。

认同文化,提升忠诚。学徒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积极参加企业的各类培训,深入体会企业文化的核心内涵,真正视自己为企业的一份子,结合企业情况做好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树立服务企业的理念,学习师傅“爱岗敬业、一丝不苟”的职业精神,在学习和生活中严以律己,提高对企业的忠诚度。

提升兴趣,激发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徒要在上岗前结合个人情况和企业进行深入交流,企业会综合考虑学徒的专业和特长安排工作岗位,所以学徒会因怀揣对岗位的热爱迅速融入角色,以“工匠”的胸怀为事业的发展用尽全力。父母要引导学徒学习师傅坚持不懈的精神,树立“一辈子只干一件事”的理念,坚持尽善尽美完成工作。

(二)学校:推动课程改革,秉承“师徒相授和立德树人”的理念开展“匠心”教育

强化思政教育,组织职业实践活动。首先,通过开设思政相关课程,引导学生对工作的基本职业素养形成初步认知,使学生明确工匠精神的概念,并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的知识理论漏洞和职业道德素养问题进行及时纠正。其次,开展“身边人讲身边事”活动,邀请大国工匠、劳动模范作专题报告等,让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初步规划,树立爱岗敬业的职业追求。再次,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结合教学进度为学生布置生产任务或生产项目,鼓励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引领学生自主探索实践过程,强化实践技能。在实践操作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资源,尽可能还原真实性的工作,培养学生耐心细致、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将工匠精神一点一滴地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中,使其内化为学生的职业品质。

设置课程体系,构建工匠培育平台。工匠精神的培养渠道众多,学校不仅要把握好思政课堂阵地,还要开设好创新创业课程、实践实训课程以及理论知识课程。要尽可能为学生多争取企业顶岗实习机会,拓宽工匠培育平台。

完善合作机制,提供制度保障。校企共组教学团队,由企业和学校双方安排教师授课,通过言传身教、有效班级管理、思想指导、企业文化熏陶及就业指导,培育学生高品质匠心精神。学校要将学徒在各项技能比赛中的奖项作为学业考核的重要评价指标,激励学生刻苦锻炼技能。

(三)企业:弘扬工匠精神,提高管理质量,培养学徒“专门技能和特有技艺”

丰富企业文化,弘扬工匠精神。在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初期阶段,应尽可能带领学生深刻体会企业文化与行业精髓,增强学生提升自身职业素养的主观能动性。具体来说,企业可以邀请业内专家对学生学徒展开企业文化宣讲,为学生提供接受高端培训的机会,增强学生对行业的向往与敬畏或定期组织学徒观看宣传工匠精神的纪录片与教育片,引导学生领悟工匠精神对于企业发展的深远意义。

完善校企合作,导师德艺双馨。在实际人才培养过程中,企业方面可以制订全面的师傅选派制度、教学评价制度、工作奖惩制度,为校企合作机制夯实基础。企业师傅在日常传授中将工匠精神渗透到每一个细节中,比如鼓励学徒对每一个精小零件严谨负责,严格遵循工序流程标准进行规范操作等。

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提高技能。企业要为学徒设置相应的专门技能和特有技艺提升平台,激发学生不断超越自我、发现职业价值。首先,企业要组织学徒进行岗位培训,采取以老带新的方式引导学徒了解企业文化与企业精神,确保学徒能在短时间内熟悉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其次,在对学徒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进行考核时,要做到奖罚分明,对具备工匠精神的学徒,可以在考察期结束后与其正式签约,明确其企业员工身份。最后,企业给予学生的薪酬待遇,应根据学生表现及工作情况进行分级设置,对较为突出的学生给予更多薪酬激励。

(四)政府层面——出台相应政策,大力宣传工匠精神,搭建“知行合一和道技合一”平台

近年来,我国产业升级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但一直以来,“学而优则仕”“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理念仍难以改变。针对这种情况,政府首先必须制定相关政策,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化媒介,大力宣扬大国工匠的事迹,在社会范围内传播良好的从业风气,大力提倡尊重各行各业一线技术人员社会正能量。同时,针对大学生创业就业问题,政府应科学引导,促使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中流砥柱。要使学徒对工匠精神心存敬畏与向往。要充分利用社会舆论引导学生关注面临失传的、有一定价值的民族传统工艺,培养学生对精湛工艺技术的执着追求精神。

其次,为完善工匠精神培育机制,实现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高效监管,政府应从组织机构、师资力量、经费投入、协调管理等角度统筹展开工作,确保工匠精神培育有章可循,建立起工匠精神培育的长效机制。政府要针对工匠技艺制定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最后,在现有政策基础上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的薪资待遇,对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进行表彰奖励,使工匠精神成为一种受社会各界人士推崇的时代精神,鼓励学生树立责任意识,向品质优秀的工匠们学习,进而成为建设社会的主力军。

参考文献

[1]刘晓.技皮·术骨·匠心——漫谈“工匠精神”和职业教育[J].江苏教育,2015(11):20-22.

[2]张昭阳.东北振兴尤其需要“工匠精神”[N].吉林日报,2016-03-29(4).

[3]孟源北,陈小娟.工匠精神的内涵与协同培育机制构建[J].职教论坛,2016(27):16-20.

[4]赵志群.职业教育的工学结合与现代学徒制[J].职教论坛,2009(6):55-56.

[5]徐丽,张敏.从国内外学徒制的变迁看我国现代学徒制的发展[J].教育与职业,2015(4):9-12.

[6]邢晖.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协同实现“深化产教融合”[J].中國职业技术教育,2018(1):31-33.

猜你喜欢

现代学徒制工匠精神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现代学徒制在经管专业的实践应用与探索
利益相关者视域下有色金属行业现代学徒制长效推广机制的构建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