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生态系统对林业院校大学生创业绩效的作用机制分析
2021-07-20曹颖聂英男刘甜甜
曹颖 聂英男 刘甜甜
摘 要 以22个大学生创业公司为案例样本,探讨产生大学生创业公司高、非高创业绩效差异的多重并发因素和复杂因果机制。结果发现:产生高创业绩效的作用机制有“网络+政策”“网络+文化+支持”两种模式,两者之间存在较强的替代效應;产生非高创业绩效的作用机制有两种,即同时缺乏教育、政策生态或同时缺乏教育、文化生态,缺乏创业教育生态对产生非高创业绩效具有重要影响;产生高、非高创业绩效的作用机制之间存在非对称关系,说明需要高校和地方政府从正反两方面出发重塑创业生态系统,帮助更多大学生创业公司实现长远、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林业院校;大学生创业;创业生态系统;创业绩效;PLS-fsQCA方法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1)11-0053-05
大学生创业既存在着潜在创业失败可能带来的经济回报过低、心理遭受挫折等风险,又存在着机会成本过高、学业与创业难以协调等问题。在此背景下,对大学生创业具有正向与负向作用的各种因素共同构成了围绕大学生创业活动的生态系统,形成了Tansley提出的“具有复杂交互作用的统一整体”,并随之进一步发展成为“创业生态系统”,构成了对大学生创业活动的一种独特的研究范式与框架。大学生所处的创业生态系统是由教育、网络、文化、支持和政策等各个分支生态系统所组成的统一整体,各个分支生态系统通过组态联动的复杂交互作用机制对大学生的创业绩效产生多层次、系统化的影响。
在研究方法方面,传统研究认为,各类生态系统中的“复杂交互作用”可以通过主流统计学中使用的“交互效应”进行分析解读。但最新研究表明,主流统计分析方法“难以解释3个以上的交互变量”。事实上,相对于主流统计分析方法,基于组态视角的定性比较分析(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QCA)更能够对这种“复杂交互作用”所蕴含的内在机制进行深度解读,故本文在组态视角下使用QCA方法对创业生态系统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并对创业生态系统各要素进行阐述。
一、创业生态系统回顾与模型建构
(一)创业教育生态
创业教育生态(EE)是以大学为基础,以师生关系为纽带,联结“创业课程—创业活动—创业研究”等各个要素的创业教育共同体。具体而言,创业教育生态可作为一个微型的“产学研”循环实验来解读。相对于创业生态系统中的其他分支系统,创业教育生态更具开放性与多样性,在创业资源的共享与协同方面具有特殊优势,是大学生创业的基础环境。在我国,公立大学所形成的创业教育生态往往存在竞争性弱、人力与物质资源缺乏、创业带动作用不足等问题。优质的创业教育生态能够为大学生组建创业团队、抓住创业机遇提供宝贵资源。
(二)创业网络生态
创业网络生态(NE)是指蕴涵着大量创业隐性知识与隐性资源的社会化关系生态。有研究表明,创业网络生态是影响初创公司生存与成长的关键要素。一方面,创业网络生态能够帮助大学生创业者弥补初创公司时的“新进入者缺陷”,在短时间内改变大学生初创企业在物质资源和技术能力方面的劣势;另一方面,优质的创业网络生态能够促进创业知识和创业信息的共享、整合与利用,降低知识转化成本,还能够为网络中的各个成员提供新关系建构渠道,帮助大学生初创公司在离校后顺利得到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的帮助与支持,促进大学生创业公司的长远、可持续发展。
(三)创业文化生态
创业文化生态(CE)是在创业者所在地区社会或特定环境中,对于开创事业的思想与鼓励创业的心理的精神文化生态。具体而言,创业文化生态包括精神、制度、物质和行为文化等多方面要素。在文化生态中,各个要素间互相依赖、共存共生,同时也相互制约,形成一个相对平衡的文化生态秩序。在大学,文化生态不仅对大学生创业活动具有重要影响,还构成了整个大学价值取向与思想交流的场域,在变革来临的时候,原有的文化生态稳态趋于消失,文化要素间的平衡被打破,并在合理扬弃后形成新的稳态,重新对大学生创业活动产生正向或负向的影响。较强的内外互动性和发展变革性是文化生态的重要特点。
(四)创业支持生态
创业支持生态(SE)也称创业支持体系,是指大学内外部各主体对大学生创业者及其创业公司的支持措施与回应构成的互动生态,具体包括创业园(创客空间)孵化、创业比赛支持与指导、创业社团和创业宣传媒介等设施平台。创业支持生态对大学生创业自始至终的各项决策都具有重要影响,但在实践中同样存在一些问题。如,当大学生创业者与支持生态的意见相左时,迫于物质与精神的依赖,大学生创业者难以完全对公司发展进行自主决策。因此,需要进一步优化创业支持生态,保证大学生创业公司的健康生存与发展。
(五)创业政策生态
创业政策生态(PE)是国家和高校所制定和实施的大学生创业政策与大学生创业公司所构成的生态系统。从狭义上看,创业政策生态包括国家针对大学生创业公司的注册、融资、税费减免等扶持政策,高校对于大学生创业者的学分奖励、资金支持等激励政策。从广义上看,创业政策生态还包括国家针对创业公司与其他公司平等地位的法律保障,以及各地区政府所创造的不同营商环境等。创业政策生态既是驱动大学生创业活动的重要动力来源之一,也是保障大学生创业者在创业活动各个阶段的合法权益免受侵害的“最后一道防线”。
(六)模型建构
综合以上各种分支生态系统的概念、性质与作用,本研究整合创业生态系统所含5个分支生态系统作为条件变量,来探讨影响不同大学生创业公司创业绩效差异的多重并发因素和因果复杂机制,即上述5个分支生态系统之间如何组态联动并最大限度激活创业绩效,这需要结合实际案例并使用QCA方法进一步探讨,故构建如图1所示的创业生态系统对创业绩效的作用机制模型。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QCA方法是由美国社会学家Ragin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基于“案例导向”的研究方法。QCA方法旨在解决因果复杂的现象,兼顾外部的推广效度。该方法将每个案例视为条件变量的不同组合情况,同时整合了案例研究与变量研究的优势,能够有效回答多重并发因果关系、因果非对称性和多种方案等效的问题。QCA方法以“集合关系”代替“相关关系”,以“隶属度”代替“相关系数”,以“组态效应”代替“净效应”,即首次真正通过系统方法解决了熊彼特所提出的“创新是现有知识的‘新组合”的分析问题,并且该方法同样能够有效解决创业活动过程中出现的复杂因果影响机制问题。
偏最小二乘方法(Partial Least Square,简称PLS)是由瑞典计量经济学家Wold于20世纪60-70年代针对路径建模问题提出的一种分析方法。该方法既可以用来进行数据的特征抽取,又可以用来进行回归分析,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数据降维方法。
目前,QCA方法主要有csQCA(清晰集)、mvQCA(多值集)、fsQCA(模糊集)等几个分支技术。鉴于方法特点与数据特点,本文利用偏最小二乘方法对问卷数据进行降维,得到5个条件变量的基础数据,并利用fsQCA3.0软件对各个变量进行校准、必要条件检测与组态分析,得出产生高、非高创业绩效的组态路径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最终得出结论。
(二)数据来源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和辽宁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原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学生创业公司的案例样本,包括问卷调查数据及创业公司相关的文本材料。分析所用数据涉及的高校及创业公司分布均衡,具有良好的外部效度,能够用于PLS和QCA分析。
在研究样本选取方面,以东北林业大学和辽宁生态工程职业学院为代表的林业本、专科层次高校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对林业院校大学生初创公司的创业模式覆盖度较高。一般而言,林业院校学生用于创业的经济和知识投入水平不高、创业抗风险能力较差,对创业生态系统的依赖度更高,并且对不同创业生态和创业生态组合存在与否的敏感性更强。因此,选择林业院校大学生创业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更能够说明创业生态系统对大学生创业绩效的影响。
在数据测量方面,借鉴前人提出的创业绩效四维量表、多维度构念理论和Vogel创业生态系统理论等研究成果设计问卷并发放、收集和筛选,最终取得22个有效样本。在领域方面,有文教、传播、消费、科技、电商等多个行业,表明样本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在结果方面,既有创业较为成功、创业绩效高的“正面”案例,也有创业失败、创业绩效低或创业活力匮乏、创业活动受到阻碍的“负面”案例。本研究遵循QCA方法对于中小案例样本的选取原则,能够挖掘并获得具有可推广性的一般结论。
(三)测量、降维与校准
在尽可能降低指标间共线性、确定观察变量不可相互替代、确定观察变量能够定义各分支生态系统且确认不存在内部一致性问题的基础上,利用SmartPLS3.2.8软件建构形成性测量模型对5个条件变量和1个结果变量进行数据降维。其中,结果变量“创业绩效”从生存、成长和满意3个方面的9个指标衡量,其他条件变量数据降维所使用题项尽可能覆盖调查问卷的所有可能题项,并在降维结束后重新对整体思路进行梳理,具体降维路径、系数及作用机制如图2所示。
三、实证分析
(一)必要条件检测
在进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之前,需要对每一个条件变量对两种结果变量的必要性进行检测,一个必要条件可以被视为结果的一个超集(super set),并被作为核心条件进行组态分析。由表1可知,除“~zEE”对非高创业绩效的产生发挥较大影响外,其他各单项条件变量影响产生高、非高创业绩效的必要性均未超过0.9,说明其他各个单项条件变量对创业绩效的解释力较弱,因此需要继续将“缺乏创业教育生态”作为必要条件,并与其他条件变量一起纳入QCA分析,进一步探索产生高、非高创业绩效的组态。
(二)组态视角下的作用机制分析
通过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会得到复杂解、简约解和中间解。其中,复杂解不包括逻辑余项,简约解包括逻辑余项但没有评价其合理性,而中间解能够将符合理论和实际知识的逻辑余项纳入解的内容,除此之外,中间解还具有“不允许消除必要条件”的重要优点,在前人的相关研究中,中间解优于其他两种解。
在此基础上,使用简约解和中间解来区分组态的核心条件与边缘条件。核心条件是指对结果变量的变化发生重要影响的条件,边缘条件是指对结果变量的变化发挥辅助作用的条件,两者体现在分析结果中的区别是:核心条件同时出现在简约解和中间解中,而边缘条件仅出现在中间解中。
通过反事实分析来获得中间解,即假设5个条件变量的出现都能够提升创业绩效,5个条件的缺乏都能够降低创业绩效。在分析结果中发现两条产生高创业绩效的组态路径和两条产生非高创业绩效的组态路径。在产生高创业绩效的两条组态路径中,分别得到0.93和0.94的一致性,且解的总一致性达到0.87、总覆盖度达到0.92,说明两条组态路径都是产生高创业绩效的充分条件,并能够解释超过90%的产生高创业绩效的案例逻辑。另一方面,在产生非高创业绩效的两条组态路径中分别得到0.83和0.82的一致性,且解的总一致性達到0.87,同样表明组态路径的充分性良好,能够解释约78%的产生非高创业绩效的案例逻辑。
(三)产生高创业绩效的作用机制分析
QCA分析结果显示,两条产生高创业绩效的组态路径均以网络生态的存在作为核心条件基础,说明在大学生创业活动中,优质的创业网络生态不可或缺,并且能够进一步通过与其他优质生态组合发挥更大作用,促进大学生创业公司产生较高的创业绩效。为了更好地比较不同种组态路径所蕴含的作用机制的异同,本文归纳出以下两种推动产生高创业绩效的组合生态模式,即“网络+政策”型和“网络+文化+支持”型,并比较分析两种模式之间存在的替代效应,现结合大学生创业案例阐述如下。
第一,“网络+政策”型组合生态。这种模式表明,在创业生态系统中,在优质的创业网络生态基础上存在创业政策生态时,能够推动大学生创业公司产生高创业绩效。东北林业大学双创中心以大学生创业园为创业网络中心,全面整合六大创业网络内容,形成全过程网络生态,包括:全面分析国家双创政策,提供政策指导服务,对接初创公司与政府;践行双创教育体系,完善知识成果转化服务,对接初创公司与孵化市场;组建专业化智库,辅助大学生创业公司成长,对接初创公司与经营管理咨询单位;开展丰富创业活动,加强大学生创业实战实操,对接初创公司与同行业单位;开展“校园+社会”双轨孵化,满足不同大学生创业公司的特殊市场需求,对接初创公司与目标市场;加强资本护航,为大学生创业公司紧抓市场机遇助力提速,对接初创公司与资本市场。全过程的网络生态扶持,不仅降低了学生创业公司的市场进入风险,还能够使其迅速学到成功创业经验。在创业政策生态方面,东北林业大学双创中心除及时指导大学生创业团队申报各级各类创业项目资助和补贴外,还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创业学分奖励政策,对符合规定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在结项后给予创业学分来抵免开放课程学分,激励大学生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进行创新创业活动,在实践中锻炼自身的社会化本领,成长为全方位发展的新时代优秀青年人才。
第二,“网络+文化+支持”型组合生态。这种模式表明,在创业生态系统中,在优质的创业网络生态基础上存在创业“文化+支持”生态时能够推动大学生创业公司产生高创业绩效。辽宁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大力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以基地为创业网络中心,通过项目驱动、工学结合和就业创业一体化等多种方式,使在校学生能够积极投入到创新创业活动中,并以大量投入、高效转化为原则,降低了大学生创业公司的创业风险,打造了校园内良好的创业文化氛围和创业支持生态。在创业支持生态方面,该校对需要注册公司的孵化项目,经创新创业工作办公室审批后,学校支付资金给予奖励,还对有创业意向和创业潜质的学生进行持续帮扶,为自主创业的学生提供创业指导、创业培训、资金支持、市场拓展、财务管理、法律咨询等“一条龙”服务,并通过政策、法律和市场等多方面的支持运作,有效提高了大学生新创企业的成活率和成功率。
通过比较两种产生高创业绩效的组态路径可以发现,当存在优质的创业网络生态时,辅以优质的创业政策生态或同时辅以“文化+支持”生态均可以推动大学生创业公司产生较高的创业绩效,且两种路径的原始覆盖度相近,说明在驱动产生高创业绩效的原因组态中,优质创业政策生态与创业“文化+支持”生态之间存在着较强的替代效应。
四、研究结论
第一,产生高创业绩效的作用机制有两种,即“网络+政策”模式和“网络+文化+支持”模式,两种模式之间存在着较强的替代效应。一般而言,创业文化和创业支持生态是创业政策生态形成的雏形,而当形成优质的创业政策生态后,创业文化和创业支持生态能够进一步巩固,形成创业生态系统内生态间的互补效应;而通过人为营造规则公平的高效创业政策生态,创业文化生态也容易被自动激发,调动院校各主体各单位主动参与到创业生态系统中,共同推动大学生初创公司的良性发展。
第二,产生非高创业绩效的作用机制有两种,即同时缺乏教育、政策生态或同时缺乏教育、文化生态。通过一致性和覆盖度比较后发现,两种产生非高创业绩效的作用机制难以达到充分的解释程度,不能说明两种组态内的联动能够产生决定性作用。对非高创业绩效产生原因的深度分析应回归到对创业公司、创业内容和创业团队本身的反思,创业生态系统仅能对非高创业绩效的产生发挥一定的辅助作用。林业院校应加大对创业教育生态的培育力量,扭转创业教育生态缺乏的劣势,促进形成以“产学研”微循环为代表的优质创业教育生态。
第三,产生高、非高创业绩效的作用机制之间存在非对称关系。通过分析发现,解释大学生创业公司产生高创业绩效路径的“翻转”并不能用来解释产生非高创业绩效的路径。这说明高校和地方政府在构建和发展创业生态系统时,不能够仅局限于成功案例的典型经验和需求反馈来采取措施,还应该深入调查和分析失败案例的主客观原因,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从正反两方面出发重塑创业生态系统,帮助更多大学生创业公司实现长远、可持续发展。
参 考 文 献
[1]TANSLEY A G. The use and abuse of vegetational concepts and terms[J].Ecology,1935(3):284-307.
[2]DUNN K.The entrepreneurship ecosystem[J].MIT Technology Review,2005(9).
[3]项国鹏,宁鹏,罗兴武.创业生态系统研究述评及动态模型构建[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6(2):79-87.
[4]杜运周,贾良定.组态视角与定性比较分析(QCA):管理学研究的一条新道路[J].管理世界,2017(6):155-167.
[5]伯努瓦·里豪克斯,查爾斯·C·拉金.QCA设计原理与应用:超越定性与定量研究的新方法[M].杜运周,李永发,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
[6]敖永春,张振卿,陈瑞涵.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和实践探索[J].中国高校科技,2019(7):13-15.
[7]陈丹,高珊珊.创业型大学建设的困境与变革路径[J].中国高校科技,2019(7):16-19.
[8]赵颖.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理念转变与策略调整[J].中国高校科技,2018(11):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