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课程思政实施现状浅析

2021-07-20李叶叶

科教导刊 2021年11期
关键词:问卷调查对策分析课程思政

李叶叶

摘 要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和提升课程育人质量的有效途径,对加强各类课程知识传授和价值指引相统一的教育功能,提升教师育人水平以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开展问卷调查,进一步了解课程思政现状,并进行分析研判,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 课程思政 问卷调查 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2021.11.008

Analysi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LI Yeye

(Changsha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100)

Abstrac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 is a systematic project. It is an effective way to promote classroom teaching reform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urriculum education. It also can better strengthen the educational function of unifying the teaching of various curriculum knowledge and value guidance, better strengthen teachers' educational ability, and better guide student to establish a correct world outlook,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 By analyzing the questionnaires, we want to hav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find some effective methods to improve it.

Key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questionnaire survey; countermeasure analysis

習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对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作出重要指示,同时指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高校应努力构建课程思政的育人大格局,将立德树人贯彻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全方位、全员之中,做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

1 高校课程思政的意义

1.1重要性

开展课程思政能够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机活力,更全面地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通过在课前、课中、课后全学程贯彻思政元素,积极发挥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1.2必要性

开展课程思政能够有效地保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体现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确保育人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这既是高校教育理念更新的必然要求,是教学观、课程观变革的重要内容,也是进一步拓展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深层次挖掘课程内涵和价值,完善高校育人体系的重要途径。

1.3紧迫性

大学生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思想上、心理上和情感上都容易产生波动,需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正确引导。同时,为保证课程育人效果,需要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解决思想政治教育与通识教育、其他专业教学衔接不够、共振不足等现象。[2]

2 问卷调查情况

本研究以问题和目标为导向,面向3所高校的师生开展问卷调查,共计回收问卷4061份,均为有效问卷。其中教师问卷回收389份,含从教2年以下的50人,2-5年的68人,5-10年的78人,10年以上的193人;学生问卷回收3672份。

2.1 教师问卷反馈情况

(1)对课程思政的总体认识情况:选择很了解,有过专门研究的43人,占11.05%;比较了解的163人,占41.90%;有一定了解,但不多的170人,占43.70%;不了解的13人,占3.34%。认为课程思政非常重要的247人,占63.50%;认为比较重要的127人,占32.65%;认为不太重要的9人,占2.31%;认为完全没有必要的2人,占0.51%;认为无所谓的4人,占1.03%。

(2)认为课程思政对学生成长的作用方面,选择帮助很大的236人,占60.67%;有一定帮助的135人,占34.70%;帮助不太大的6人,占1.54%;没有任何帮助的0人;很难说,因人而异的12人,占3.08%。

(3)参加课程思政相关会议和培训的情况:近三年参加过教研室的课程思政会议或培训的186人次,占26.42%;参加过二级学院课程思政会议或培训的235人次,占33.38%;参加过校级层面课程思政会议或培训的144人次,占20.45%;参加过省市级层面的课程思政会议或培训的34人次,占4.83%;参加过全国的课程思政会议或培训的32人次,占4.55%;没参加过课程思政相关会议或培训的73人次,占10.37%。

(4)认为课堂思政有效的教学方式有哪些:选择老师为主导的讲授式教学的241人次,占16.94%;专题式教学的244人次,占17.15%;讨论式教学的307人次,占21.57%;情景模拟式教学的261人次,占18.34%;以身作则,潜移默化的326人次,占22.91%;其他的44人次,占3.09%。

(5)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最需要獲得哪些帮助:选择融入课程的思政元素的挖掘研讨或指导的313人次,占20.98%;教学方式、方法及手段的学习及研讨的294人次,占19.71%;参加课程思政相关会议或培训的222人次,占14.88%;现场观摩优秀示范课的教学过程的286人次,占19.17%;进行政治理论学习和培训的163人次,占10.92%;获得专项经费支持的193人次,占12.94%;其他的21人次,占1.41%。

(6)对课程思政有什么顾虑:选择教学时间有限的218人次,占26.91%;教师精力有限的215人次,占26.54%;说教并不能解决问题的210人次,占25.93%;不太能够把握德育教育的精准性和科学性的167人次,占20.62%。

(7)认为课程思政以什么方式进行考核比较合适:选择学生互评的229人次,占26.44%;心得、日志、报告的237人次,占27.37%;课堂观察记录的255人次,占29.45%;相关量表测量的145人次,占16.74%。

(8)认为学校可以为推进课程思政工作做哪些支撑和服务:选择专题研究立项的285人次,占21.28%;优秀案例评选的319人次,占23.82%;示范课程选拔、推广的292人次,占21.81%;专题研讨会、报告会的236人次,占17.63%;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的169人次,占12.62%;其他的38人次,占2.84%。

(9)关于本人目前的授课中是否有意识的融入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选择经常融入的217人,占55.78%;偶尔融入的166人,占42.67%;完全没有的6人,占1.54%。

(10)关于本人目前在教学过程中开展课程思政的方式是:选择润物细无声,结合专业知识点自然融入的330人,占84.83%;不能自然融入,为了完成硬性规定的19人,占4.88%;一带而过,无深入展开的32人,占8.23%;无任何头绪,不知如何开展的8人,占2.06%。

(11)在课程思政实施中遇到的困难:选择课程本身难以挖掘思政元素的191人次,占25.67%;教学过程中难以找到切入点的196人次,占26.34%;缺乏相关的授课经验和技巧的173人次,占23.25%;思政教育的经验和能力不足的184人次,占24.73%。

(12)认为哪方面有助于开展课程思政:选择学校重视,不断督促推进的239人次,占15.65%;建立完善的课程思政实施细则的233人次,占15.26%;加强宣传引导,使课程思政入脑入心的237人次,占15.52%;加强教师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的培训的194人次,占12.70%;加强课程思政相关的培训和指导的210人次,占13.75%;相关政策支持和激励机制的235人次,占15.39%;建立科学的课程评价标准的179人次,占11.72%。

(13)认为课程思政内容占多大比例比较合适:选择10%以下的134人,占34.45%;11%-20%的173人,占44.47%;21%-30%的70人,占17.99%;31%-40%的12人,占3.08%。

(14)认为课程思政采用哪种方式比较好:选择每次课开始时先讲一些思政内容,然后再讲专业课程内容的25人,占6.43%;结合专业课程具体知识点或案例穿插性地讲授思政内容的338人,占86.89%;每次课讲授结束前,结合课程知识点讲授一些思政内容的20人,占5.14%;其他的6人,占1.54%。

(15)认为实施课程思政的重点是:选择学校重视,加强顶层设计的236人次,占15.56%;教学管理人员实施督促推进的142人次,占9.36%;提高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的301人次,占19.84%;开发适合的教材的171人次,占11.27%;在课程标准、教学内容中融入思政教育元素的277人次,占18.26%;改革教学方法的164人次,占10.81%;建立相应的课程考核评价机制的104人次,占6.86%;健全对教师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的122人次,占8.04%。

2.2 学生问卷反馈情况

(1)关于是否能够区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两个概念:能够区分的838人,占22.82%;不能区分的1093人,占29.77%;大概能理解一点的1741人,占47.41%。

(2)关于思政教育内容进入非思政课程的必要性如何:认为非常有必要的774人,占21.08%;有必要的2062人,占56.15%;无所谓的601人,占16.37%;没有必要的235人,占6.40%。

(3)认为课程思政可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认为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三观”的3439人次,占27.93%;认为有助于提升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的3291人次,占26.73%;认为有助于增强职业信心的2783人次,占22.60%;认为有助于培养哲学思维的2801人次,占22.75%。

(4)是否喜欢老师在非思政课程中讲授思政内容:选择非常喜欢的937人,占25.52%;选择还可以的2552人,占69.50%;选择不太喜欢的183人,占4.98%。

(5)认为非思政课程的思政教育效果如何:选择效果明显的1038人,占28.27%;选择效果一般的2490人,占67.81%;选择没有效果的144人,占3.92%。

3 调查问卷分析研判

3.1关于认识程度

教师中对课程思政有一定了解及以上程度的占96.66%,学生中对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两个概念有一定理解及能够区分的占70.23%。问卷反馈,师生对课程思政认识和了解比较到位。

3.2关于重视程度

教师中认为课程思政非常重要、比较重要的高达96.15%,学生中认为思政教育内容进入非思政课程非常有必要、有必要的占77.23%。问卷反馈,师生对课程思政的重视程度较高。

3.3關于接受程度

教师在授课中有意识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达到98.46%,学生中喜欢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占95.02%。问卷反馈,师生对课程思政的参与意识和接受程度都非常高。

3.4关于实施情况

教师反映“选择课程本身难以挖掘思政元素、教学过程中难以找到切入点、缺乏相关的授课经验和技巧以及思政教育经验和能力不足”的均达到23%以上。同时,对课程思政存在的顾虑方面,选择不太能够把握德育教育的精准性和科学性的均达到占20.62%。可见在教师高度重视以及积极参与课程思政过程中,还存在诸多现实困难,亟待整合多方力量,进行系统培训和指导,帮助教师提升能力和技巧。

4 对策建议

4.1明确职责,积极部署

纵向构建校、二级学院(系部)、教研室同向发力的职责体系,横向搭建全校各职能处室、学院协同发力的职责体系,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联动效应。明确部门和个人的具体分工,加强履职情况督查。通过教研室主任会、教学工作例会、教职工大会、党总支政治理论学习、课程思政专题教研活动等多种会议与主题活动的形式,宣讲课程思政的意义及要求,布置、强调课程思政工作,领学相关会议精神及纲领性文件,落实课程思政建设步骤和安排。

4.2加强培训,提升能力

一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从课程思政育人理念和育人自觉上切实增强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对教师进行课程思政和师德师风建设方面的培训,让教师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增强主动参与的积极性,真正做到潜移默化、言传身教。二是加强指导,培养能力。通过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专题讲座、示范课教学观摩、教师教学竞赛等方式,提高教师挖掘课程本身的知识内容与其中蕴含的思政育人素材能力。除此之外,还要引导教师学习网络平台、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方式,进而更好地让多元化教育方式与课程思政理论教学相结合,提升其教学水平和能力。[3]

4.3加强督查,以督促建

制定考核评估体系,通过专家听课、同行听课、学生座谈等方式,深入了解课程思政立项课程及其他课程开展思政情况。通过督查课程大纲拟定、教案撰写、课程教学实施等内容,了解落实课程育人情况,全方位摸排课堂教学中可能存在的政治问题,并及时通报,督促改进。通过“以点带面,逐步推进”的建设原则,从一节课到一章课程再到一门课程的教学设计,不断提高课程建设质量。

4.4积极创新,丰富方式

各教学单位可以立足学院专业课程实际,发挥优势,举办形式多样的活动,将课程思政延伸到课外。如举办主题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等,提高学生文化自信;开展系列志愿者活动,提高学生奉献意识;利用易班、学院官网官微等线上平台开展网络育人活动等。

将思政元素“无痕”地融入立德树人的全过程,是课程思政的应然样式。面对新时代新要求,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还需要继续探索、深化和完善,以满足“三全育人”的要求,构建大思政格局,让“课程思政”成为教育事业发展的内驱动力。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EB/OL].(2016-12-09) http://cpc.people.com.cn/n1/2016/1209/c64094-28936173.html

[2] 赵浚,陈美琳.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检视[J].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1,41(01):3.

[3] 陈淑芬.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探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1,37(02):2.

猜你喜欢

问卷调查对策分析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重大疾病保险的产品定价和产品设计风险管理对策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分众传播与受众反馈
高校“院任选课” 情况调查及问题解析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