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素养提升优化课堂教学
2021-07-20王防刚
王防刚
摘要:一节好的语文课的标准是教者能够准确地把握教材,教学设计灵动新颖,做到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协同兼顾,学习过程自然生成,教学方法灵活有效,学习评价适切有度。
关键词:好课标准;教学设计;小学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1)05B-0076-04
笔者有次参加江苏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比活动,一位资深的小语界专家抛出一句话:“我们到底该如何评价一节好的语文课?”这到目前还没有形成大家比较公认的评价标准,所谓的好课也只是几节课放在一起比较出来的。有些课表面上很“好看”,师生活动很热闹;有些课教师的基本功很棒,表演才能一流,整节课大部分时间是教师的“才艺秀”;有些课初看上去,学生学得磕磕绊绊,整个过程不是那么顺畅,但学生的学习在真实发生,学生的学习力获得了增长和发展。有些课环节设计独特而巧妙,有些课教材分析准确而透彻,有些课思维训练灵动而深刻,有些课整体略显稚嫩……下面从六个方面谈谈评价一节好课的标准。
一、准——把握教材精准到位
教师要上好一节语文课,关键的一步就是要能够科学地分析教材,吃透文本精神,领会编者意图,唯有这样才能做到目标定位准确,突出教学重难点,实施过程不走样。尤其是我们现在使用的统编教材有着鲜明的特点,与以前使用的苏教版语文课本有很大的区别。三到六年级教材,每个单元都有一个相对明确而集中的人文主题和要具体落实的语文训练要素。如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舐犊之情,流淌在血液里的爱和温暖”,重点体现了父母子女之间的深情厚谊,不同的父母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浓浓的感情流泄在字里行间,浓得化不开,令人回味无穷。教师在教学中要紧扣这个人文主题,重点落实两个语文能力训练点,即结合《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等课文教学引导学生学会根据重点语言文字细细体会作者描写的感人场景和生动细节所蕴含的丰富感情,同时有效地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选择比较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真实的看法和感受。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只要牢牢地抓住单元教学目标和侧重点,无论怎么教,都不會有失偏颇。
二、新——教学设计灵动新颖
一堂好的语文课需要有好的设计感,因为设计巧妙的课堂教学更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热情,避免学习疲劳。灵动的教学设计能够给学生眼前一亮的感觉,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再者,富有逻辑性的教学环节更能引导学生进入高阶思维,达到深度学习的效果。目前,我校正在践行项目化学习,其中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特别注重教学设计,通过设计任务驱动、问题驱动,实现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时刻保持旺盛的学习状态,学习成效比较显著。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经常采用常规的教学设计,甚至一成不变,就容易使人感到枯燥乏味,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课堂氛围自然是不温不火,此种学习情境很难激发师生思维碰撞的智慧火花,学习效果自然不尽如人意[1]。比如教学五年级《将相和》这一课就要围绕“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要求进行教学设计,教师可通过设计小游戏来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阅读文中词语、短句、长句等内容考查学生记忆情况,培养速读能力,在此基础上总结速读小妙招,如集中注意力、猜读、跳读、连词成句、抓关键词、有节奏扫视、边读边想等。还有,文中讲了三个小故事,教师可设计让学生利用这些小妙招进行速读训练,并试着给三个小故事分别拟个小标题。这三个小故事不是独立存在的,彼此之间有着前因后果的联系,合并起来又讲了一个大故事——“将相和”,讲了将与相“和—不和—和”的过程,教师可设计借助“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复述课文内容训练。
三、兼——语文双线协同兼顾
统编语文教材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主要依据,成功地吸收了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成果,有机渗透语文课程改革的宝贵经验和先进的教育理念,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力求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语言文字的迁移和运用,强调语文学习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新编教材围绕“语文要素”和“人文主题”双线组织单元,加强单元整合。因此,教师在语文课堂中要兼顾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两方面内容,做到有效落实,真正实现语文教学“人文性”与“工具性”有机统一,充分体现“语文味”,而不可将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两者割裂开来,或者出现“为人文而人文”“为要素而要素”的教学乱象[2]。四年级语文上册的人文主题是“时光如川浪淘沙,青史留名多俊杰”。讲的是王戎不取道旁李、西门豹治邺等历史人物故事,虽历经千百年但仍广为传诵,生动有趣,经久不衰,同时又给人以智慧和思想启迪,教学中要有机渗透和传递这种人文主题和文化精神。此外,本单元还有两个重点语文要素要落实:一个是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另一个是写一件事,能写出自己的感受。如在教学《西门豹治邺》这篇课文时,教师一方面通过课文的学习来引导学生体会西门豹这个历史人物为民除害、为民造福的崇高精神品质,另一方面要指导学生进行复述课文训练,要求学生多读几遍课文,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调查情况—惩治坏人—兴修水利 ”的结构层次,然后指导学生抓住主要内容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复述,做到长话短说,对其他不重要的内容可适当省略。
四、生——学习过程自然生成
语文课堂教学不能只关心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学过程中学生生成性的学习更加重要,更有价值意义。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无论什么时候,学生永远是学习的主体,一切应该围绕学生的学习服务,教师切不可以包办代替。平时有些课看起来很热闹,很精彩,可冷静一想,其中大部分时间是教师自己尽情表演课前设计好的“剧本”或者是教师个人特长展示,学生俨然成了配合表演的角色,对于学生学习发展影响甚微。笔者认为,一堂好的语文课不是越精美越好的,即使有些瑕疵也没太大的关系,关键要真实,要有效,尤其要特别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生长点,紧扣学生语文学科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有针对性地提增学生的学习力。比如《故事二则》之《扁鹊治病》是一篇略读课文,该怎么教呢?首先要搞清楚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区别,就是要利用在精读课文中所学的方法来学习略读课文。因此,《扁鹊治病》一课,学生要用前面在精读课文中所学到的复述课文的方法来练习复述这个小故事,并细细体会其中所蕴含的道理,与同学分享交流。复述课文,要按一定的顺序,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找出表示顺序的词,即关键内容。教师要特别留心学生找了哪些表示先后顺序的词,通过巡视会发现大部分学生会找到“有一天、过了十天、十天后、又过了十天、五天之后”这些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这些一般不会难倒学生们,难的是后面。学习重在过程,重在过程中的自然生成。这时,不要着急,让学生再找找看,教师会惊喜地发现有些爱思考的学生会找到“皮肤上、皮肉之间、肠胃里、深入骨髓”等表示病情变化的词,以及“热敷、扎针、汤药”等表示治疗方法顺序的词。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复述就要容易得多了。
五、活——教学方法灵活有效
一堂优秀的语文课,其使用的教学方法一定是灵活多样、适切有效的。教师应根据不同学习内容和不同层次类型的学生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其学习情态,真正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学科学习收到最佳效果。纵观平时的课堂教学,如果教学方式方法相对单调、机械和乏味,往往很难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致,学生整天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的状态。教师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灌输式教学会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动机和活力,学生觉得学习成了一种毫无生气的苦差事,学习效果可想而知。学习方法数不胜数,关键在选择和运用,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固定“方法”。智慧的教师会根据教学对象、内容、情境等方面的因素选择适切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或者根据需要将几种方法混合或交叉运用,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灵活多变、扣人心弦、精彩纷呈,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注意力高度集中,深入思考,积极发言,学习目标达成率自然就高[3]。比如教学《西门豹治邺》这篇课文,教师可以采用“由扶到放”的方式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首先,帮助学生抓住“田地荒芜、人烟稀少、询问老大爷”总结得出第一部分内容是“了解情况”;然后逐步放手让学生抓住文中关键信息,概括得出后两部分内容是“惩治恶人”和“兴修水利”。教师也可以使用“学习单”或“导学案”,先让学生结合学习任务和要求自主探究,在此基础上再组织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各小组轮流上讲台汇报交流,其他小组同学进行补充,凸显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服务者和评价者。
六、适——学习评价适切有度
精准而适度的教学点评能够使学生有一种成就感和获得感,并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求知欲。人们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所付出的各种努力总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认可,学生同样如此,他们特别重视和在乎老师的评价。当然,教师的评价是发自内心的,还是应付式的,学生们都能通过察言观色来判定,他们甚至能依据教师的评价来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因此教师评价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学习效果。学习评价在一定意义上讲是一门艺术,这种艺术要把握好一个度,既不能轻描淡写,也不能言过其实,轻了学生会觉得无关痛痒,重了会让学生沾沾自喜而过于浮躁。比如教学三上《金色的草地》,教师指导学生在品析感悟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如果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达到或超过了预期的效果,可以评价他是“了不起的朗读小能手”,可以打等第“优加三颗星”,或者說“可得100分,外加20分附加分”。为了让学生信服,教师还可以具体点评一下:“听你的朗读真是一种美的享受,字正腔圆,感情饱满,抑扬顿挫,令人展开丰富的想象……”此时,学生的情绪很快被教师调动起来了,其他同学也会跃跃欲试。当然,如果学生读得不太理想,但他也想尽力读好,教师在评价时也要真诚地给予鼓励,同时不失时机地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通过适当的评价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师生互动自然,交流顺畅,在这样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是一件幸福而快乐的事情,极大地提高了学习质量和效果。
对于语文教学,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纷纭,各持己见。笔者认为,只要能做到以上“准、新、兼、生、活、适”六点要求的,就是一节好的语文课。
参考文献:
[1]侯清珺,王黎超.基于项目学习的学习力培养实践探索[J].今日教育,2018(3):23.
[2]陈武超.新课程背景下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学策略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7:15.
[3]王大伟.“教学中的阅读”和“阅读教学”[J].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09(1):61.
责任编辑:石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