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2021-07-20郭俏

今日财富 2021年16期
关键词:监督体系制度

郭俏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市场竞争环境,为了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强内部管理制度的建设。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保证内部管理有效性与经营活动高效运作的重要手段,亟需加以完善。本文分析了目前企业内控制度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管理意识、内控环境、监督考核机制等方面来提出了完善企业内控制度的对策建议。

一、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概述

(一)内部控制制度的内涵

伴随着企业的规模化和资本的大众化,内部控制作为提高企业管理效率的方法应运而生。内部控制制度是一种全员、全面、全程的控制体系,涵盖了企业所有的业务事项、各个层级和环节,是包括了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的一个完整体系。内部控制制度不仅仅是防弊纠错的机制,更是一种经营管理方法和战略实施工具,为实现目标提供合理保证。

(二)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现实意义

1.有助于实现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性

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可以提高资产安全的硬保障。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有助于提高企业的风险管控能力,便于企业管理人员准确掌握动态情况,对企业所有资产进行良好整合与严格监督,规避一些不易发现的风险问题,有效发挥查漏补缺、及时止损的作用。

2.有助于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

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进一步强化企业内部监督行为的实施,既审核企业经营活动,也提升财务信息的真实完整性,为企业管理层在制定经营决策时提供准确的數据支撑、真实可靠的信息依据。根据每种信息的特点和产生过程,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有利于控制信息采集、信息加工、信息传递、信息披露等各个环节,保证了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更是提高了财务报告的质量。

3.有助于加强企业内部组织间的合作有效性

企业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过程中,以目标为基石,评估各种运营风险,梳理关键业务流程,根据风评结果,制定相对应的控制措施,并将关键的控制点和控制措施嵌入实际业务流程中,进行精细化管理,能够确保部门间相关信息及时准确传递,提升了企业内不同部门间的沟通质量与配合程度,提高企业目标完成效率。

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内部控制制度意识不强

目前,民营企业大都由家族式经营模式发展而来,企业经营粗放化管理,所有权与经营权不分离,很多经营决策由个人拍板,管理模式是“人管人”而非制度管人,内部控制制度意识淡薄。为了适应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和社会环境,提升竞争力,企业虽然引入现代化管理理念,但对内部控制制度的了解、重视程度仍然偏低。一方面,认识比较片面化。没有结合企业实际情况,造成制度设立单一,盲目使用内控管理制度。另一方面,认知出现偏差化。很多企业管理者认为内控管理制度无法快速对市场形成反应,因此自决策层到管理层再到普通员工在短期效益的驱动下,将内部控制制度视为“绊脚石”,未形成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强烈意识。

(二)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不健全

由于企业对内控管理的理解不够深入,缺乏理论指导和经验总结,使得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比较片面,未对各类发展问题进行全面考量,没有形成健全的体系化控制制度。尤其是很多企业并未依据自身实际情况去设置与本企业运营相匹配的组织架构以及相适配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架构设置不科学、权责分配不合理使得制度体系运行不畅,效率低下。同时,很多企业的内控体系中缺乏风险管理机制,不能及时评估和量化企业风险信息,易出现不合理的决策,威胁到企业正常经营。

(三)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力度不高

因企业管理层将关注度更倾向于经济效益,对内部控制制度以及体系不够重视,实操层面更偏向于便捷性,导致企业内控措施的实施流于形式、管理工作浮于表面,内控制度未能有效落实到位,得到真正有效的执行,企业经营风险未能及时防范。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对业务部门提出了更高的管理指标要求,等同于增加了业务部门的工作量,使得业务人员在过程中对流程措施的执行敷衍了事,配合程度不高。

(四)内部控制制度监督考核机制不完善

目前有不少企业在内部控制运行中未建立起相应的监督考核机制,企业内控的约束力不足,企业管理者、财务人员、审计人员在内部控制过程中未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考核未落到实处,未体现出监督的价值,不利于企业健康发展。很多企业基于成本费用等因素的考虑,对内部审计等监督部门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也没有提供充足的资源,甚至有些企业没有专门设置监督职能的部门,这使得内部监督机构的独立性得不到保障。

(五)内控部门人员素质不高

目前很多企业管理人员大局观意识相对欠缺,专业知识和储备量不足,无法准确理解和把握内部控制制度,导致所采取的内控措施和手段也比较单一,使得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无法发挥其应有的功效。企业的内控部门主要是财务部门和内部审计部门,受传统管理思维影响,工作环境的封闭性使得其与企业其他业务部门存在沟通壁垒,未能深入到业务流去取得第一手真实资料,不能对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及时修正。

三、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对策建议

(一)普及内控知识,增强内控意识

企业领导层应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将提高企业各层级人员对内控的重视度作为要务,明确内部控制对企业稳定经营的重要性,在工作实践中宣贯和强化员工的内控意识。企业可定期组织不同层级员工的专业知识培训,更新知识体系,不定期的以讲座、座谈会的方式了解员工对内控的认知程度,创建一个人人参与的企业氛围,使全体员工均认识到内控的制度的重要性。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统一思想,不断学习,通过培训授课等方式将内控制度知识从上而下对企业管理层、普通职员进行宣导,普及认知,提升企业每位员工对内部控制制度建立的重视度,从而确保企业各层级员工均能按照企业内控标准要求规范自身工作。并通过流程再造等方式方法将管控关键点嵌入到具体业务中,使内控制度流转于各个业务模块,进一步强化企业每位员工对内控重要性的认知,为企业真正实现规避风险目标提供保障。

(二)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搭建良好的内部环境

内控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一方面要在企业内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工作态度,对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等行为严肃处理,设置举报及相应的保护制度,建立畅通的反馈渠道,另一方面加强岗位适配性,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工作岗位和对应的人员配置,深挖人员潜力,完善内控环境。同时利用信息化工具,将企业各项业务活动的信息数据进行规整,便于控制过程的监管。因此,企业应结合实际经营情况,依据当前市场环境及风控点等因素,明确内控目标,进而对各类控制要素进行深化从而建立完善的内控管理制度。优化内控流程,与生产销售等实际业务活动保持高度一致, 整合内部控制关键点,区分不同的管理内容,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具体来讲,在投资业务方面应建立项目实施程度制度,搭建系统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设置资金管理检查制度,以审批、對账、票据印章控制为重点强化财务与企业其他业务部门的有效连接,确保企业各类经营活动的安全规范。

(三)完善组织架构,规范权责分配

企业的组织架构实质上是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一种体系,完善的组织架构是明确规定了公司各级参与者(所有者、管理层、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权利和责任。现代企业应基于经营特点及业务性质设置部门和岗位,做好充足职位评估,建立起相适配的组织架构,规范各部门及岗位的职权,形成科学有效的分工和制衡机制。企业定期对组织架构和岗位职权全面评估,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的特性进行架构的合理调整,关注业务变更带来的风险。

企业在设置部门和岗位时,应梳理可能出现的职权交叉、不相容的职务,充分考虑各职能工作内容的权力和责任,尽量减少兼岗兼职,避免不相容职务由相同人员担任,如财务出纳岗位和会计核算岗位不可由同一人进行业务操作,否则易引发企业资金安全风险。企业管理者将岗位职责分解落实,建立起诚信价值规范,有监督部门实时检查督促,使岗位职责切实履行。

(四)建立有效监督机制,完善评价体系

强而有力的监督体系是保证内控制度有效执行的保障,企业除了通过财务部门对日常事务的内控检查外,设立内审部门来进行再监督。企业根据自身管理需求,建立相应的反馈评价机制,完善奖惩制度。企业设置独立内审部门,明确职责,确保其独立、客观、公平公正性,对重大事项的事前、事中、事后实施监督,及时发现内控流程缺陷,提供有效合理的改进措施和建议,完善补充内控制度。企业通过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的体系建设,建立科学的指标分析体系,完善内控评估管理,规避潜在的风险。

(五)加强培训工作,提高内控人员素养

企业内控管理工作开展的成效,与实施人员的素质紧密关联。故,企业需经常组织培训活动,按不同层级的人员设置不同的培训课程,对管理层主要是先进的国内外内控理论知识、市场行情的最新发展等内容培训;对经理层和其他内控人员要做好企业内控理念的宣贯,内控制度和监督考核机制的下沉学习,督促员工多参与专业技能、职业道德等培训,鼓励勤学多思,增强员工专业知识体系的同时也提升尽责意识。企业通过轮岗制度,选拔人才,从实操层面培养提升专业能力,深挖员工潜能,为企业选拔、储备优秀人才,提高企业活力和竞争力。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发展与社会格局的更迭,在大数据透明化、法制更严明的形势下,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建立健全内控制度体系,提高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才能实现企业长远稳健发展的目标。

(作者单位:浙江中财型材有限责任公司)

猜你喜欢

监督体系制度
什么是四个监督?
仁爱至和 笃行达慧——至和教育的理念体系与实践体系构建
某些单位的制度
落实依法监督、科学监督、高效监督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
论制度安排的后发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