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企业有效经济管理模式分析
2021-07-20姚艳飞闵辉
姚艳飞?闵辉
企业为了让运营可以维持在好的状态,都会将管理当成核心,这几乎是一个固定的规则。而且管理是要覆盖全局的,不可以有死角,这是能得到好的反馈的根本。经济管理是其中的一项,也是与资金直接挂钩的,这侧面印证了其不可被取代的意义。所以将该工作很好的落到实处,对于任何一个企业都是迫切的,而且不允许有疏忽,否则就会直接表现出运营上的劣势。而当下企业恰恰有一些没有做好,所以要找到切入点,对管理模式做出分析。
企业很依赖管理的高水准,这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改变的。经济管理也是如此,只要做好,就将带来运营上的积极反馈,这是别的办法很难做到的。但如果做不好,这也会让企业变得混乱,一切工作都无法被做好。而当下在经济管理上的问题,这会是由多个方面的缺陷决定的,其最终都会让企业承受直接的损失,所以要从模式入手,做出必要的整改。
一、中小型企业有效经济管理模式现状
(一)管理制度不完善
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由于受限于自身的规模,所以经营会有相对较大的波动性,这也使风险始终都是相对大的。为了应对,就要把管理做好,让自身处在稳定中,不会由于一些小的失误,而使损失变得不能被接受。经济管理是其中的核心之一,囊括了与经济有关的所有事项,并切实对其进行全方位的管理。而制度的完善与否,关系到其被落到实处时的情况,可以说,即便是对于企业而言,这也是命脉所在,是不允许缺失存在的。同时,从制度的状况,能预判其是否具有潜力,这更加印证了其突出的意义。然而,当下仍有不少的企业对此没有做出努力,始终不对制度做出任何改变,错误地认为这对稳定有帮助。这种不去完善制度想法的存在于中小型企业中还是相对普遍的,这说明认识的缺陷是并不是个别的现象。在这之中,完全看不到先进性,所以如果不去干预,该状况只会一直持续。在管理中,没有统一且有力的方法作为支持,只能没有次序地进行各项,一直处在低效中。这都是因为制度的不够完善,让管理的进行没有任何依照,只能摸索进行。这会让职能间存在大面积重叠,管理上还会有很多空白,久而久之,中间会频频出现纰漏,也会失去有序性,表现出相当混乱的态势。老旧的方法,与企业现状是脱离的,无法真正起到成效,甚至会让别的工作被滞后。这是与市场经济相背离的,而且成为了威胁自身发展的制约因素。同时,由于制度中有一些地方是空缺的,所以在经营中会受限,失误也是不容易被发觉的。
(二)管理缺乏规范性、科学性
经济管理有着几个核心的方向,这也是其作用的来源,所以在对其进行分析时,可以选择由此入手,这会让反馈更加实际。在财务这个主要的大方面中,管理可以用松散来形容,而且中间会有一些与当下经营概念相背离的做法,所以是有弊病的。由于当下的管理仍没有完全脱离实体,所以还是会围绕原始凭证进行,并将其作为一些环节的依据。然而,在实际中,仅有很少的管理人员会依照规范进行所有操作,所以其中会有一些相对低级的错误。例如,忽略了公章的盖定、
没有对账务信息进行详细的记录,也没有按照要求留存必要的原始凭证,对相关的数据没有足够的了解,所以在账面上会有错误。更为严重的就是凭证的遗失,这会阻碍管理,甚至被迫中止,损失也是无法避免的。这是因为失去了凭证,就无法对一些记录进行验证,所以不能确认其是否是真实的,让错误一直威胁管理的进行。即便国家对此制定了诸多的规定,以此来对管理人员进行约束,但在企业的不重视下,让不规范、不科学的操作成为了一种常态,这会导致原始凭证不能对管理起到巩固的作用,账面上的信息也无法将企业的状况反映出来。可以看出,这种模式是完全没有规范可言的,而且连最基本的逻辑依据都没有,所以能断定其是不合理的。如果继续没有作为,会让经营失去了其核心的保护,进而让风险随时都会围绕着每一个正在进行的环节,所以对其进行整改是很迫切的。
(三)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相对较低
管理最核心的部分就是在执行,所以人员是作为关键的存在,任何一个步骤都是不能脱离他们的参与的。而这些人员的素质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关系到管理的实际优劣程度,所以这应当被当成对他们评定的一个依据。但就当下而言,很多企业恰恰没有将这一点纳入到考虑的事件内,所以让内部的素质并不能被统一,甚至有很多相对低下的个体。这种情况即便不是严重的,也会让经济管理受损,因为即便是细微的错误,都会表现在经营的状况上,任何损害都会被放大。很多人员都只是滥竽充数,不仅无法认清自己的责任,对工作也始终是不够端正的态度,所以不会依照有关的条例进行操作。同时,还没有必要的进取心,不去参与企业组织的有关管理的培训和宣讲,所以始终没有进步,只能处理手头的任务。加上素质短缺,所以不能将理论融入到自己的实践中,甚至不能对企业状况给出一个详细的总结,这说明他们已经与岗位脱离了,不能继续胜任。长此以往,管理模式也会深受其害,变得缺少实质性的作用,也无法根据现状进行革新。当然,出现该状况,也要归咎于企业,由于没有实施全方位的监管,所以培训几乎是被搁置的,而且考核相对片面,无法突出素质这一硬性指标。如果一直将经济管理交由这些素质较低的人员来进行,那么发展一定会因此被制约。
二、完善中小型企业有效经济管理模式方法
(一)不断完善企业经济管理制度
从制度入手的做法一定会有相当突出的成效,因为这直接作用在根本上,让管理直接出现跨越式的变化。因为制度一旦是完善的,就能作为运营的最坚实的支撑,让所有落到实际上的工作都将有理有据。就当下制度中有很多地方不够完备的特征,要进行整改,最直接的做法就是对其进行全方位的完善,当然,还要去改正一些原有的合理性有缺陷的部分,这能消除其对于企业的制约。而面对瓶颈时,这也是个好的途径,因为依托于制度,转型受到的阻力会很小,这是别的办法无法做到的。所以着手将制度完善是当下最迫切要去进行,其最终的结果是形成一套足够完善的条例,以此来对经济管理这项工作本身起到管控的作用。当然,所有條例都要有法律作为依据,不可以有任何个体主义,同时,也要从企业的状况处出发,有针对地对条例进行逐一制定,这样才能立足于当下,不论是对人还是对事,都有很强的效力。这也能辅助监管,使其有相应的规则可以作为参考,从而具有实质性的作用。要摒弃以往形式重于一切的做法,将制度完全落实下去,并在每个方面都能有所体现,通过将其作为依据,让一切都能以标准的姿态进行,不会有脱离管理的本质。为了做好这一点,企业不能闭门造车,而是要多借鉴,通过将先进的手段带入到自身的管理中,并持续对其进行打磨,从而成为制度的一个片段。这也是革新的一种体现,结合实际,对模式进行创新与扩展,这能推动进步。
(二)加强企业经济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
规范化、科学化的经济管理模式是企业在当下市场环境中发展的根本要素,如果缺少了模式的支撑,是很难生存下去的。要不间歇地进行规范化,而且要从现实出发,不能凭空做出改变。模式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强制性地要求所有人员都要法律作为底线,同时要依照有关的条例完成每一个环节。其中,值得特别强调的是,对原始凭证的管理,将公章作为批复的唯一验证,对账目的记录要真实且细致。在这个过程中,还要保证监督与管理的并行,完成后还要进行多次的审核,以防止其中有任何的纰漏。这样做能让账目可以真实地反映出企业状况,同时对当前的财务给出相当明确的分析,这能对后续经济管理的规划提供指导。另外,加强控制企业内部成本问题,扩大经济管理的范围,使不同的部门间可以构建起良好的沟通,并有效减少其中支出的成本,变相增加日常经营的效益。通过这种规范化的手段,能强化企业的综合实力。
(三)提升企业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
人才是整个企业的动力来源,也是各项工作的执行者,所以应当将他们看成是一项必要的资源,并做出妥善的管理。在面对素质缺陷这一关键的问题时,应当给予更多的关注,而不是放任其存在。这需要监管的细致进行,而且要对此引起重视,并从当下的模式入手,进行适度的整改。可以加大人才引进,吸收一批能力与素质都比较有优势的人员,用这种办法来拔高整体素质。同时,要从个体入手,将培训落实下去,并且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开展,防止其滞后。也可以组织外出进修,或是与别的企业进行交流,以此来达到经验的互补,让彼此都能得到进步。通过这些科学的办法,能夯实当下的管理,让自身处在持续的进步中,人员也能由此受到裨益。当然,作为管理人员,也不能安于现状,要主动做出努力,时刻保有上进心,通过自己在学习上的主动,对各方面进行强化。责任心也是不能缺少的,对待自己的任务时,不可以有任何懈怠,要严格参照标准进行所有操作,并保证质量。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并积极主动参加企业举办的管理知识培训,掌握最新的经济管理方式,将能力作为自己的主要进阶方向,多进行学术或是经验上的交流,持续更新自己的理论与储备。通过丰富理论,来让自己的组织可以稳步上升,足以应对岗位上的诸多考验。同时,要将自己学到的东西融入到管理中,并对模式做出逐步的优化,以此来促进先进行的表现,让自己的价值可以带动企业的进步。
三、结语
从市场的状态可以看出,竞争是处在持续加大的态势下,这在督促企业去强化自身,这关乎其生存。而为了适应变化,就要在适当的时候做出革新,尤其是在管理上,这是一切的核心部分。当下一些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是相对老旧的,这限制了其优势,也让本身难以在市场上站穩脚跟。这并不单纯由于模式没有被重视,从根源上看,还是在于对管理的认知不足。所以整改从原点展开,并辐射到每一项管理中,通过强化当下的力度,对模式做出全方位的革新,这才能帮助企业进步。
(作者单位:1.江西科技学院;2.南昌市民建青山湖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