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汉语职业教育背景下“旅游汉语”项目的现状与发展研究

2021-07-20陈丽君

现代语文 2021年2期
关键词:职业服务发展

摘  要:在“一带一路”倡议、各国经贸领域合作下,“汉语+商务”“汉语+旅游”等国际汉语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分析“旅游汉语”的缘起、分类、功能、发展现状之后,提出国际汉语职业教育背景下“旅游汉语”需要根据境外旅游职业人才需求来开设课程,应确立服务旅游经济和人类共同发展的理念,教学内容设计应突出培养学生的旅游职业能力和素养。

关键词:旅游汉语;职业;服务;发展

近些年来,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和世界各国经济、贸易、文化等领域交流日益深入广泛,汉语国际教育界出现了“汉语+职业”教育的新趋势,致力于国际汉语职业人才培养的“汉语+商务”“汉语+中医”“汉语+旅游”项目以及“汉语+高铁”“汉语+空乘”“汉语+导游”等教学、培训课程应运而生。《孔子学院发展规划(2012—2020年)》曾提出,“适应学员多样化需求,鼓励兴办以商务、中医、武术、烹饪、艺术、旅游等教学为主要特色的孔子学院”,为孔院开展“汉语+”项目提供了助力。2020年7月,教育部设立了直属的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这是发展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专业公益教育机构,致力于为世界各国民众学习中文、了解中国提供优质服务,为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世界多元文化互学互鉴搭建友好协作的平台。2020年8月,“第二届职场汉语国际教学研讨会(线上)”针对职场通用汉语和专用汉语进行了讨论,其中,专用汉语中就涉及到国际职场的警察汉语、海关汉语、酒店汉语、导游汉语、航空汉语、银行汉语等。可以说,为学习者职业生涯服务的国际汉语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也越来越专业化。长期以来,旅游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随着国际旅游的大力合作与发展,中国为世界旅游发展贡献了强大动能[1]。因此,有必要把“旅游汉语”项目放在国际汉语职教育发展背景下进行探讨。

一、“旅游汉语”项目发展的缘起

旅游汉语和旅游英语一样,都缘起于旅游和语言密切相关。国外学者White较早发现旅游可以通过经济发展、示范效应以及直接的社会接触导致语言变化[2]。Cohen & Coope探讨了语言与旅游的关系,认为“语言对旅游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语言障碍与旅游者目的地选择、旅行前准备、与当地人交流内容以及获得体验的质量都大有关系[3]。

国内学者李英雄较早认识到了旅游业发展和人类语言文字交流的互相推动作用,考察了汉字与旅游的关系,并对汉字修学旅游进行了专门研究[4]。谷建军强调成立旅游语言学科的重要性,具有开创意义[5]。石慧敏提出了对外汉语教学的“旅游汉语”概念,其界定主要是指来华旅游的外国人在中国旅游期间所需的汉语[6]。沈荭指出,除了来华旅游的外国人(包括学习汉语的留学生)之外,也要考虑到在国外本土学习旅游汉语的需求[7]。同时,针对旅游职业工作领域,《旅游汉语功能大纲》将旅游汉语教学功能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其中的中、高级功能均分成五大项目:组织旅游、景区游览、饭店实务、旅行社实务、旅游发展和相关管理[8](P1-7)。这显然有助于旅游从业人员提高汉语能力,而这也是目前“汉语+旅游”职场汉语教学的主体内容。

总的来说,旅游汉语既是一种为外国人提供在华旅行便利的实用生活汉语,也是一种服务于旅游从业人员的职场工作汉语。

二、“旅游汉语”项目的分类和功能

目前,“旅游汉语”尚处于起步阶段,关于它的定义和受众指向,学者们的认识并不一致。如李泉把旅游汉语归为与跨文化生活、语言交际密切相关的“业务汉语”[9]。张黎指出,“如果将旅游汉语作为针对旅游管理和服务工作的教学类型,才算是专门汉语教学”[10](P20)。吴勇毅认为,专业汉语/学术汉语是要培养学生以汉语为工具,学习各自不同的专业[11]。也就是说,学习旅游汉语旨在通过汉语来学习旅游专业知识和技能。

那么,旅游汉语是服务于想到中国旅游的普通学习者,服务于培养接待中国游客的境外旅游人员?还是针对一些希望借助汉语来掌握旅游专业知识技能的学历留学生?我们认为,其目标受众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想要到中国境内旅游的普通汉语学习者,其学习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在中国吃、住、行、游、购、娱、研学等;第二类学习者是通过汉语这门语言工具,来学习旅游管理专业,掌握酒店、厨艺、航空等领域的知识和技能,而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会使用母语或其他语言;第三类是专门从事境外接待中国游客、带领外国游客入中国境内的旅游从业者,其学习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和中国游客、中国的旅游从业者进行交际交流,方便旅游工作。为直观起见,我们将三类目标受众的属性、功能指性和关联价值进行了归纳,具体如表1所示:

就培养“汉语+旅游”职业人才培养而言,“旅游汉语”项目需要关注的重点是第二、三类。基于旅游和语言、旅游产业和汉语教育有着密切关系的“旅游汉语”项目,至少可以发挥这样三种功能:

1.让更多人直接学习趣味性较强、更为实用的旅游生活汉语,有利于到中国旅游的外国旅行者掌握旅行生活汉语,可使汉语国际传播的路径更为开阔、更有实际效果;

2.可以促进掌握汉语和专业技能的国际旅游汉语人才的培养,有利于和中国关系密切的国家地区的劳动力就业,真正服务国际社会;

3.直接促进中国出入境旅游发展,如出境旅游中境外接待中国游客的汉语旅游从业人员队伍会壮大,而来到中国以汉语学习为目的的留学生或者游学团体则使得入境游人数相应增加;同时,出入境旅游线路、产品也会更加多元化、更有个性等。

三、“旅游汉语”項目现状

目前,国内外多所高校、孔子学院以及汉语培训机构(线上线下)均实施了“旅游汉语”项目,已涵盖短期语言培训、长期语言教学、学历教育、跨境合作办学等多个层次,在职业领域细分、办学主体多样、教材及教学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

(一)职业领域和办学主体

从学习者的职业领域来看,目前已分化出航空、机场、高铁、酒店、景区、博物馆、导游等职场汉语。如泰国有专门的“马杀鸡(泰式按摩)”汉语课程,印尼巴厘岛开设了导游汉语培训课程,日本有针对关西外国语大学学生的“空乘汉语”课程等[12]。这些都属于国际旅游汉语教学的范畴。

从机构层面来看,除了培训机构、企业单位以外,还有高等院校、孔子学院、国家旅游局等举办的旅游孔子学院或旅游汉语班。2011年,中国矿业大学和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合办的全球首个以旅游为特色的孔子学院——旅游孔子学院,在布里斯班正式成立[13];2016年,南非中国文化和国际教育交流中心孔子课堂为南非的酒店管理人员和导游开设了汉语培训班;2018年,尼泊尔国家旅游局主办的“一带一路”走进尼泊尔——博克拉旅游汉语培训班正式开课。从2017到2020年,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分别在俄罗斯、塞尔维亚、意大利开设了中俄旅游学院、中塞旅游学院、中意厨艺学院三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旨在培养以导游汉语、酒店汉语、厨艺汉语等为特色的国际职场汉语人才。这些机构均以旅游汉语为主要课程设置,结合当地独特的旅游资源,着重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专业水平的旅游服务与管理人才。

(二)教材及教学建设

上一世纪90年代以来,对外汉语教学界陆续出版的中、高级文化类教材中就有一些和中国概况相关的介绍中国旅游资源的教材。到了21世纪,《观光旅游》《旅游汉语》《中国全景旅游汉语》等旅游汉语教材大量出现,而且大多采用旅游生活情境内容,贯穿以汉语语音、词汇、语法教学点,来体现汉语学习内容的实用性、趣味性[14](P153)。同时,还有适用于旅游职场专门领域的旅游汉语教材,如印尼巴厘岛的《导游汉语》、韩国的《现场空姐汉语》等。

与此同时,对旅游汉语教材、教学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如刘静萱[15]、项佳佳[16]、张晟瑜[17]、王秋

梦[18]等分别从旅游汉语教材编写原则、语体风格、功能意义等方面进行了研究。那英志和杜小平[19]、张梦蝶[20]、侯春晓[21]、张晓静[22]、郭方圆[23]等探讨了任务型语言教学在旅游汉语中的应用。黄艾[24]、邓莉[25]、郭婷婷[26]、彭湃[27]等也从教学内涵、话题及句式资源库、文化教学等方面作了微观研究。这些都为“旅游汉语”项目的具体实施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借鉴。

四、国际汉语职业教育背景下“旅游汉语”项目的发展思路

根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需求,加速推进汉语国际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深化汉语国际教育的多元发展,将职业教育纳入汉语国际教育体系,已逐渐成为学界的共识[28]。在这一背景下,“旅游汉语”应理清思路、勇于担当、有所作为。

(一)确立服务理念,根据职业人才需求来开设“旅游汉语”

赵金铭指出,当今世界汉语学习者主要是把汉语作为沟通与交际的工具,以了解当今中国,或出于职业考量[29];崔希亮提出,汉语国际教育要有为全人类服务的意识[30];王振顶探讨了汉语国际传播与中国出入境游如何互动发展,指出要开设并突出旅游汉语课程,实现汉语学习对中国出入境旅游的促发作用[31];王春辉认为,国际旅游已成为汉语国际传播的重要一环,旅游汉语教学应得到更多重视[32];胡范铸等指出,要从“对当地人教育”转向“为当地人服务”,如在高度依赖旅游经济的地区,首先需要考虑将汉语国际教育与导游培训、民宿管理指导结合起来[33]。这些研究均表明,发展“旅游汉语”应基于职业教育背景,确立为学生就业、为旅游经济和人类社会共同发展而服务的理念。

可以说,贯彻这样的服务理念,关键是要解决中国出境游客迅猛增长和目的地国家旅游汉语人才不足的矛盾。近20年来,中国出境游不仅人数猛增,而且范围也越来越广。截至2018年,大陆公民出境游居世界第一,已达1.4972亿人次,足迹覆盖157个国家。不过,很多中国游客所参观、游览的国家地区,既缺乏有规模的汉语教育机构,也缺乏完整、连续的中文标识引导系统以及能用汉语接待、讲解的旅游从业人员[34]。目前,中国已是越南、印度尼西亚、柬埔寨的第一大旅游客源国,其孔子学院(含课堂)分别是1个、8个、2个;即使是拥有19个孔子学院、汉语已被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俄罗斯,在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城市能接待中国游客的俄罗斯导游及相关人员仍是严重不足。就此而言,需要对近几年中国游客在境外国家的出游人数及开支等进行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预测境外旅游汉语人才的需求量,有针对性地拓展旅游职场领域的汉语教学项目。

(二)教学内容设计应突出培养学生的旅游职业能力与素养

汉语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旅游汉语应打破以汉语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对外汉语教学模式,将通过汉语学习来掌握实用的旅行知识、旅游专业知识和技能作为中心来组织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旅游理论知识体系,发展旅游业工作者的职业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作为旅游者和旅游工作者为线索来进行,充分开發各种资源,提供丰富的旅游汉语实践机会,如旅游咨询、旅游线路设计、旅游解说等。教学效果评价则需要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如掌握旅行游览、旅游宣传、旅游组织、旅游接待、旅游管理等方面的专业技术能力和自主学习、主动交际、善于协调、灵活应变等方面的社会通用能力。具体的课堂教学可以淡化汉字和语法教学,如费燕洪在对海关汉语学习者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于斯里兰卡专门用途汉语的教学原则,即重视听说教学、强化拼音教学、弱化汉字教学和突出文化教学[35]。在学生学会汉语拼音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具备一定自学能力以后,就可以围绕“旅游职场场景——活动任务——惯用表达”来进行设计,把基本的汉语听说、文化知识等融合进去讲授、练习。就此而言,对教育机构、地方政府和相关企业来说,需要推动旅游和汉语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形成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长效机制、推动本土化的专门教材建设等。

“旅游汉语”项目在国际汉语职业教育领域的地位已得到普遍共识,也在和中国国际旅游密切相关的国家地区得到了一定实施。不过,目前的研究大多是针对某国某地的课程、教材等,基本为微观式的个体研究。关于“旅游汉语”项目如何发展,除了上述提到的需要进一步确立中国为世界提供语言服务的理念、从中外旅游经济互动发展和境外旅游职业人才需求出发来进行科学设计和有效落实以外,还可以有更深入和系统的研究,诸如:“旅游汉语”的概念究竟如何界定?是否只针对汉语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国际旅游城市的汉语景观是否也应该涵盖?此外,旅游职业场域、社会生活空间等中观层面以及国与国之间的旅游经济政策、跨境教育机制、语言规划政策等宏观因素对“旅游汉语”的影响如何?这些问题都值得继续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赵晓霞.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设立[N].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07-17.

[2]Stansfied,C.A.Tourism:economic, physical and social impacts:By Alister Mathieson and Geoffrey Wall[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85,(2).

[3]Cohen,E. & Cooper,R.L.Language and Tourism[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86,(4).

[4]李英雄.汉字与旅游[J].旅游学刊,1994,(5).

[5]谷建军.论旅游与语言的关系[J].旅游学刊,1997,(4).

[6]石慧敏.“旅游汉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1,(4).

[7]沈荭.关于旅游汉语教学的若干思考[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编辑委员会.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8]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旅游汉语功能大纲课题组.旅游汉语功能大纲[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

[9]李泉.论专门用途汉语教学[J].语言文字应用,2011,(3).

[10]张黎.专门用途汉语教学[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6.

[11]吴勇毅.从两组数据看当前汉语国际教育存在的问题[J].语言战略研究,2018,(6).

[12]赵晓霞.汉语职业教育步入快车道[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09-27.

[13]伍蕾,丁培毅.符号、身份与认同:旅游孔子学院建构分析[J].旅游论坛,2014,(3).

[14]陈丽君.基于资源概念的旅游语言研究[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2.

[15]刘静萱.基于ESP理论研究旅游汉语教材问题[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16]项佳佳.旅游汉语教材语体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17]张晟瑜.基于问题的旅游汉语教材建设构想——以教材《旅游汉语》和《埃及之旅》为例[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18]王秋梦.旅游汉语教材《游学中国》和《祝你成功》对比分析[D].伊宁:伊犁师范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7.

[19]那英志,杜小平.基于“任务教学法”的旅游汉语教学流程和操作策略[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1).

[20]张梦蝶.基于任务型教学法的专业用途汉语教学设计——以旅游汉语为例[D].济南: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21]侯春晓.结合任务型教学的对泰旅游汉语教学设计[D].济南: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22]张晓静.“任务型”四川欧美留学生旅游汉语文化点教学设计与探讨[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4.

[23]郭方圆.泰国乌隆他尼皇家大学旅游汉语课任务型教学设计[D].郑州: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

[24]黄艾.浅议如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开展旅游汉语专项教学[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3).

[25]邓莉.基于语料库的旅游汉语话题库及话题词表构建[D].广州: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26]郭婷婷.基于話题的旅游汉语会话常用句及交际构式资源库建设[D].广州: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27]彭湃.旅游汉语中的文化因素及文化教学[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

[28]刘旭.“一带一路”建设中国际汉语职业教育发展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20,(11).

[29]赵金铭.孔子学院汉语教学现状与教学前景[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

[30]崔希亮.汉语国际教育的若干问题[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8,(1).

[31]王振顶.汉语国际传播与中国出入境游之互动发展研究[J].宁夏社会科学,2016,(5).

[32]王春辉.国际旅游与汉语的国际传播[J].语言政策与语言教育辑刊,2017,(12).

[33]胡范铸,陈佳璇,张虹倩.目标设定、路径选择、队伍建设:新时代汉语国际教育的重新认识[J].世界汉语教学,2018,(1).

[34]陈丽君.关于中国游客境外享有中文服务情况的调查[J].四川旅游学院学报,2017,(6).

[35]费燕洪.“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斯里兰卡专门用途汉语研究——以海关汉语为例[J],现代语文,2020,(10).

猜你喜欢

职业服务发展
我爱的职业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五花八门的职业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关于马术职业
盯紧!这些将是5年内最赚钱的平民职业
采掘服务个股表现
两则跟服务有关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