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见隋代墓志对《汉语大词典》例证之补益

2021-07-20董萌夏定云

现代语文 2021年2期
关键词:墓志

董萌 夏定云

摘  要:《汉语大词典》作为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汉语语文词典,收录了37万条汉语词目,足见其内容之浩瀚。但限于当年的编纂条件,其中难免存在疏漏之处。近年来新出墓志整理成果颇丰,无疑为大型辞书的编纂和修订提供了更多真实可靠的语料。以新见隋代石刻文献为语料,从词典编纂的角度,对《汉语大词典》例证方面的不足加以补充,以期为《汉语大词典》的修订和完善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隋代;墓志;《汉语大词典》;例证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完整的辞书体系已然形成。辞书具有基础性、权威性等特点,是语言文字研究的重要参考书。《汉语大词典》[1](以下简称《大词典》)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汉语语词工具书,代表了我国大型语文辞书的最高水平。《大词典》的编纂工作始于1975年,以“古今兼收,源流并重”为原则,共收录词目37万余条,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不过,《大词典》因受彼时技术条件的限制,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疏漏之处。对一部辞书来说,精准无误的释义是其基本要义,而全面完善的例證则能够为其锦上添花。学界有言:“例证是血肉,释义是灵魂”,足见例证于辞书编纂之重要性。“一部辞典光有释义是不够的,它还需要例证来充实内容、辅助论证书中的每个义项,通过例证也能看出一部辞书的质量如何。”[2]“辞书的编纂、修订永远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可以说,修订工作永远在路上。”[3]“大型语文辞书在例证上应当依据汉语史的发展实际,较为全面地反映汉语词汇的历史发展脉络。”[4]在例证方面,《大词典》中许多词条存在例证滞后、例证缺略、中间环节缺失等情况。随着时代的发展,《大词典》也应与时俱进,不断补充完善各方面内容,为读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同时保持自身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周阿根、顾若言指出,“石刻文献具有真实性、同时性、数量多、时代性强等特点,保存了大量的同时代用字现象,是汉字史研究不可多得的重要资料。”[5]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石刻文献得以面世,并愈发为学界所重视。《贞石可凭——新见隋代墓志铭疏证》[6]由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周晓薇教授与西安碑林博物馆研究员王其祎合著,共收录了2008年以来新出隋代墓志163方。此书“具有弥补隋代传世文献不足、补正隋史疏误之作用,是研究隋代历史文化不可或缺的第一手资料”[7]。“一方面,墓志语言富有诗歌、散文和史传文学的抒情意味,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的语言特征;另一方面,墓志由于大量用典,又形成一种雍容典雅、含蓄婉转的文风。”[8]此前已有学者利用墓志语料对《汉语大词典》进行过系列补正,“从词语的使用中探得彼时语言使用的实际面貌,有助于辞书的编纂与修订,并促进汉语史的研究”[9]。我们以《贞石可凭——新见隋代墓志铭疏证》为语料,对《大词典》部分词语的例证疏漏进行补充与修订,以期为《大词典》的编纂修订提供有益的参考。限于篇幅,每类各举四至五例,并按音序排列,以便寻检。

一、补充单一例证

词典最重要的作用就是阐释词义,供人查阅参考。然而词语的定义具有抽象性,想要深刻全面地理解词语意义就需要用例证加以辅助说明。例证能够将词语置于具体语境中,较为生动直观。对大型辞书而言,丰富的例证必不可少。实际上,“由于种种原因,《大词典》的例证存在一些不足,有些条目没有例证,有些条目只有一个例证,有些条目仅仅列举同时代例证”[10]。

1.覆巢

《大词典》“覆巢”条喻指“覆灭”。例证为明张居正《上六部禀帖》:“致向之怀嫉忌者,借以快其私忿,而竟罹覆巢之祸。”[1](P5051)

按:《大词典》孤证且晚出,可补隋代墓志用例。隋代墓志中,开皇十九年《乙弗明墓志》:“覆巢之下,同时遇害。”[6](P296)“覆巢”作“覆灭”义,在《旧唐书》中也有用例。《旧唐书·高祖二十二子传》:“建成残忍,岂主鬯之才;元吉凶狂,有覆巢之迹。”《大词典》可以利用以上语料,对该词条例证加以补充。

2.衿期

《大词典》“衿期”条释作“心期”,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期许。《大词典》仅引一例,《魏书·崔休传》:“仲文弟叔仁,性轻侠,重衿期。”[1](P5321)

按:《大词典》孤证,可补隋代墓志。开皇十四年《李平墓志》:“州将宇文公以君器宇淹凝,辟为主薄,衿期相得,恩顾殊隆。”[6](P227)传世文献中也有这一用例。《北史·阳休之传》:“少年颇以峻急为累,晚节以通美见称。重衿期,好游赏。”《大词典》未能详尽全面地反映该词的使用情况,可补充例证。

3.慑气

《大词典》“慑气”条义项2释作“因恐惧而屏息”。该条仅引一例,唐赵璘《因话录·商上》:“旬朔内,坊市奸偷宿猾,慑气屏迹。”[1](P4405)

按:《大词典》孤证,且例证稍晚,可补隋代墓志用例。开皇十八年《李和暨妻赵氏墓志》:“降方岳而垂风,闻百城而慑气。”[6](P278)《大词典》应对例证加以补充,以求更全面地反映词语的使用情况。

4.微谴

《大词典》“微谴”条释作“轻微的罪过”。该词条仅引一例,《旧唐书·后妃传上·玄宗杨贵妃》:“五载七月,贵妃以微谴送归杨銛宅。”[1](P1892)

按:《大词典》孤证,且例证稍晚,可补隋代墓志用例。“微谴”一词在隋代石刻文献中已有用例,开皇十九年《乙弗明墓志》:“甫以微谴,未降恩敕。”[6](P296)传世文献中此词用例很多。如《北史·于栗磾传》:“文明太后临朝,刑政颇峻,侍臣左右,多以微谴得罪。”北宋《宋大诏令集·米信彰武军节度使制》:“方繄平塞之功,偶失贞师之律。虽行微谴,难抑壮图。”明代李贤《天顺日录》:“廷臣初不知,数以微谴见谪,始惧。”《大词典》可据此酌情增补例证。

二、提前词语例证

了解一个词语意义的起源,有助于帮助读者更好地知晓词义演变的过程,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这一词语。《大词典》应尽可能收集词目的最早用例,“最理想的情况是每个词语都尽量选用始见书证,为人们提供更多关于词汇发展史的信息”[11]。而《大词典》的许多条目都存在例证滞后的情况,应酌情增补更早的用例。

1.俦人

《大词典》“俦人”条义项2释作“常人、一般人”[1](P724)。例证为清冯桂芬《万母徐太恭人六十寿序》:“其贤者安常履顺,无以自表见于俦人之外。”

按:《大词典》例证晚出。“俦人”表示“常人、一般人”义,在隋代墓志中已有用例。开皇三年《张崇训暨妻高氏墓志》:“昔敬叔发徒劳之愤,安仁辞斗筲之役,即事俦人,萧条俱远。”[6](P27)《大词典》“俦人”条可据此提前例证,并补充隋代时期用例。

2.德星

《大词典》“德星”条义项2喻指“贤士”。首例引唐杜甫《行次盐亭县聊题四韵奉简严遂州》:“全蜀多名士,严家聚德星。”[1](P1897)

按:《大词典》例证晚出。“德星”表示“贤士”义,在隋代墓志中已有用例。开皇三年《张崇训暨妻高氏墓志》:“风光对水,更似仙舟之浮;子侄拜交,还同德星之聚。”[6](P27)在南北朝时期的传世文献中也早有用例。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四:“陈仲弓从诸子侄,造荀季和父子,于时德星聚,太史奏:五百里内有贤人聚。”《大词典》可酌情补充例证。

3.朗玉

《大词典》“朗玉”条释作“洁白之玉”,援引三例。首例出自唐刘禹锡《唐故尚书主客员外郎卢公集纪》:“心之精微,发而为文。文之神妙,咏而为诗。犹夫孤桐朗玉,自有天律。”[1](P3915)

按:《大词典》例证晚出。“朗玉”一词在隋代墓志中已有用例。开皇十四年《薛宝墓志》:“荆山朗玉,定绝雕采之工:汉水明珠,岂杂和鸾之响?”[6](P204)传世文献中此词用例很多。南朝梁萧统《文选·陆机〈演连珠〉》:“臣闻利眼临云,不能垂照;朗璞蒙垢,不能吐辉。是以明哲之君,时有蔽壅之累;俊乂之臣,屡抱后时之悲。”唐代李善注:“明君时有蔽壅,喻利眼临云而息照。俊乂后时而屡叹,喻朗玉蒙垢而掩辉。”《大词典》宜利用以上文献,适当提前并补充书证。

4.区明

《大词典》“区明”条释作“区分明晰”,仅引一例。清周亮工《书影》卷二:“别裁伪体以亲风雅,文章流别,可谓区明矣。”[1](P414)

按:《大词典》此条晚出且为孤证。“区明”表示“区分明晰”义,隋代墓志中已有用例。大业二年《魏干暨妻李氏墓志》:“昔区明大电,感姬水之灵;月贯长虹,表商丘之庆。”[6](P378)“区明”的最早用例可追溯至《后汉书·列女传赞》:“端操有踪,幽闲有容。区明风烈,昭我管彤。”《大词典》宜利用以上文献,既能弥补该词条例证不足,又可适当提前例证。

三、完善例证环节

《大词典》作为一部大型历时辞书,应尽可能搜集词语在各个时期的用例,力求全面地将词语的演变过程展示于读者面前。而《大词典》中部分词条的例证之间相隔几百年甚至千年以上,未能做到详尽反映词语的使用情况,应酌情补充例证。

1.负米

《大词典》“负米”条释作“外出求取俸禄钱财等以孝养父母”,援引三例。首例出自《孔子家语·致思》:“子路见于孔子曰:‘负重涉远,不择地而休;家贫亲老,不择禄而仕。昔由也,事二亲之时,常食藜藿之實,为亲负米百里之外。”第二例引宋司马光《送伯淳监汝州酒》诗:“惟知负米乐,不觉抱关卑。”[1](P5944)

按:《大词典》例证环节不够完整。从《孔子家语》成书到北宋时间跨度较长,《大词典》未能反映出该词条在这一阶段的使用情况。隋代石刻文献中有此用例。开皇九年《赵罗墓志》:“怀橘负米,孝友称自州闾;悦礼敦诗,信惠彰于家国。”[6](P97)也屡见于其他传世文献。如《南齐书·孝义传》:“夫色养尽力,行义致身,甘心垅亩,不求闻达,斯即孟氏三乐之辞,仲由负米之叹也。”《大词典》可酌补例证。

2.归仁

《大词典》“归仁”条释作“归附仁德仁政”,援引五例。其中,第四例出自南朝宋何承天《达性论》:“归仁与能,是为君长。”第五例出自《资治通鉴·汉桓帝延熹元年》:“古公、西伯天下归仁,岂复舆金辇宝,以为民惠乎!”[1](P2890)

按:《大词典》例证环节不够完整。第四、五两例相隔六百年左右。隋代墓志中有此用例。开皇十四年《薛宝墓志》:“开皇九年,募从柱国、襄阳公,押伏江左。雚蒲之盗,自此归仁。”[6](P204)该词语也屡见于隋唐时期传世文献中。如唐代吴兢《贞观政要·论封建》:“陛下每见四夷款附,万里归仁,必退思进省,凝神动虑,恐妄劳中国,以求远方,不藉万古之英声,以存一时之茂实。”《贞观政要·规谏太子》:“九鼎遇奸回而远逝,万姓望抚我而归仁。”《大词典》可以酌补。

3.损寿

《大词典》“损寿”条释作“减寿”。援引两例,首例出自《墨子·经说下》:“伤生损寿。”第二例出自明宋濂《故承直郎刑部司门员外王君墓志铭》:“母老有疾且死,孟远籲天请损寿三龄益之,母蹶然而苏。”[1](P3721)

按:《大词典》例证环节不够完整。以上两条例证的年代相隔千余年。在隋代墓志中有该词用例。仁寿元年《卞茂暨妻张氏墓志》:“十四年十一月,以君能抚边部,遂迁循州总管司士参军,非直厚策亏年,深谋损寿,良由岭南障地,未宜名士。”[6](P344)历代传世文献也多有用例。东汉王充《论衡·对作篇》:“愁精神而幽魂魄,动胸中之静气,贼年损寿,无益于性,祸重于颜回,违负黄老之教,非人所贪,不得已,故为《论衡》。”北宋范纯仁《朝奉大夫知华州苏君墓志铭》:“位不配能,劳而损寿。孜孜孝诚,养弗克究。”《大词典》应酌补例证。

4.心膂

《大词典》“心膂”义项3释义为“重要的部门或职任”,援引三例。首例为晋庾亮《让中书监表》:“今以臣之才,兼如此之嫌,而使内处心膂,外总兵权,以此求治,未之闻也。”第二例为元白朴《梧桐雨》楔子:“幼读儒书,兼通韬略,为藩镇之名臣,受心膂之重寄。”[1](P4232)

按:《大词典》例证环节不够完整。以上两条例证的年代相隔九百余年,可利用隋代墓志适当补充中间环节。“心膂”表示“重要的部门或职任”义,在隋代石刻文献中也有用例。开皇十九年《乙弗明墓志》:“建德元年,释褐中卫上士,处之心膂,寄以股肱。”[6](P296)

5.灼然

《大词典》“灼然”条义项1释作“明显貌”,援引四例。首例出自汉徐幹《中论·审大臣》:“文王之识也,灼然若披云而见日,霍然若开雾而观天。” 第二例则出自宋苏轼《录进单锷吴中水利书》:“今若泄江湖之水,则二堰尤宜先复,不复则运河将见涸而粮运不可行,此灼然之利害也。”[1](P4080)

按:《大词典》例证环节不够完整。以上两例书证相差八百余年,《大词典》未能全面反映该词条的使用情况与演变过程。在隋代石刻文献中可寻得此例。开皇八年《□子建墓志》:“自周平东夏,文轨大通,以君令问灼然,仍特收采,除使持节、仪同、大将军,又转仪同三司、高阳县开国子。”[6](P76)《大词典》可酌补中间书证。

总之,“墓志语料因其特殊性,能够真实地记录着当时的社会状况”[12],“墓志作为金石文献的重要载体,保存了大量的民俗文化资料,是文字学研究的可靠资料来源”[13]。与其他传世文献相比,墓志语料的“真实性”是最可宝贵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类文献相继面世,为语言文字研究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重要材料。在結合新技术、收录新词的同时,利用新出土文献增补遗漏词目、补充完善例证,是辞书修订过程中必须要做的事情。作为一部大型历时词典,《汉语大词典》在修订过程中已经注意到了墓志文献材料的利用,这是非常可喜的现象。一本重量级的词典想要保持自身的影响力和权威性,必须与时俱进,始终走在不断修订、完善的道路上。目前学界对于墓志文献的研究力度不断加深、范围持续扩大,将会为大型辞书的编纂提供更多珍贵的参考,为语言文字学的发展辅以强大的推动力。

参考文献:

[1]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编纂处.汉语大词典(缩印本)[Z].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7.

[2]潘宁,周阿根.从扬州出土墓志看《汉语大词典》之微瑕[J].汉字文化,2020,(6).

[3]董志翘.《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第一册刍议[J].古汉语研究,2020,(3).

[4]周阿根,顾若言.南京出土墓志对《汉语大词典》例证之补益[J].现代语文,2019,(2).

[5]周阿根,顾若言.石刻文献编辑过程中文字处理的思考[A].臧克和主编.中国文字研究(第三十一辑)[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

[6]周晓薇,王其祎.贞石可凭——新见隋代墓志铭疏证[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9.

[7]周阿根,顾若言.《陕西新见隋朝墓志》文字校理[J].江海学刊,2019,(3).

[8]周阿根.论墓志后嗣义词语对辞书编纂之价值[A]..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华东师范大学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编.中国文字研究(第二十三辑)[C].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6.

[9]顾若言,周阿根.苏州出土墓志词语释证[J].三峡论坛,2019,(4).

[10]周阿根,王凤琴.五代墓志对《汉语大词典》之补益[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4).

[11]叶云露,周阿根.《汉语大词典》例证商兑[J].安徽文学,2018,(7).

[12]金艳丽,周阿根.基于墓志文献的五代丧葬习俗研究[J].三峡论坛,2018,(5).

[13]侯寅寅.明代墓志俗字类型探析[J].汉字文化, 2020,(15).

猜你喜欢

墓志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元显?墓志》(民国拓本)
墓志文体起源研究综述
浙江宋元墓志漫谈
图说书法[八十五]
图说书法(七十九)
南宋史绳祖墓出土的文房用具
隋唐墓志伪刻辨析
内丘出土隋代墓志
洛阳新出土《姚异墓志》考释
墓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