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域下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路径研究
2021-07-20葛春艳
葛春艳
摘 要:思政教育是高职高专院校的重要事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重中之重,党的十九大又进一步强调立德树人是教育的中心环节。高职高专院校普遍存在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教授相脱节的现象,要坚持两个并重,打破课程思政是“思政课程的同义转换”、是思政元素简单嵌入等误区,保证课程思政实现隐性教育目标,防止出现泛化、机械化、标准化的情况。将课程思政纳入教师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和师德师风培训,在全校组织开展课程思政专题培训和经验交流分享会。因此,课程思政概念提出强调的就是发挥思政老师与专业教师协同育人的能力,同向同行,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党的“三全育人”体系。本文首先对课程思政的研究背景进行解释,然后对课程思政实施与专业课同向同行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最后尝试提出了专业教师与思政老师协同育人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立德树人;课程思政;协同育人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20.026
0 引言
党的大八大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大又进一步强调立德树人是高校的立身之本,立德树人是高校实施教育的根本立足点。近年来,高校开展意识形态的工作受到多方面的阻挠,高校课程思政实施效果不尽如人意。高校实施专业课老师与思政老师协同教学的理念势在必行。对每门专业课教师的教育提出了育人的要求,专业课教师除了要掌握牢固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充足的思想政治理念,了解党的思想政治动向。各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得专业课程的学习与思想政治的学习同向同行。教育部印发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纲要,明确指出要推进课程育人,优化课程设计,在专业课的学习中找到课程思政的点,将专业知识与课程思政有机地结合起来。当前,课程思政的实施中,专业课教师的政治素养有待提高,老师也反映在实施中,课程思政的实施点容易找到,就是最后的实施评价与效果反馈不够清晰,表现的方式有待提高。专业课教师要经常与思政老师一起套路,充分挖掘思政元素并融入课堂教学,专业教师要与思政老师探索高效、全面的协同育人路径。
1 课程思政的内涵
课程思政是一种新型教育理念。2004年中央印发了关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见提出教书育人的基本原则,经过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上海在全国领先实施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的方案,开启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之路。在高速发展的经济时代,一些大学生的思想复杂,价值观扭曲,缺乏爱国主义精神,政治信仰不坚定,这就要求高校教育的育人使命要顺应时代的要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课程思政理念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思想理念中提出的,在高校实际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智轻德”的问题。坚持两个并重,打破课程思政是“思政课程的同义转换”、是思政元素简单嵌入等误区,保证课程思政实现隐性教育目标,防止出现泛化、机械化、标准化的情况。将课程思政纳入教师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和师德师风培训,在全校组织开展课程思政专题培训和经验交流分享会。
为了更加深入的理解课程思政的概念,我们必须清楚课程思政绝对不是两者的简单加和,而是一个有机整体。课程思政就是将专业课教师与思想政治老师配合起来协同育人,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相结合,拓展其教育教学功能。
协同育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在上课时可以互相合作,每个人发挥其长处,相互协作,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在课程思政下强调教师在专业育人的同时,协同高校各个思想政治教育力量,为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而努力。专业课程是每个大学生必须要学好的专业知识,但是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操、忠贞的政治品格也同样重要,所以课程思政的推行势在必行,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施思业融合燎原计划。专业课程除了蕴含开设量大,授课时限长,这是思政课程所欠缺的,也是专业教师在教学育人过程中优势所在,思想政治老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使得学生除了会出色地完成工作之外还能学会做人的道理。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政课有着深厚的思想底蕴,思政课为学生的大学生活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引導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思政课告诉学生什么是真正的真善美,让学生学会在大学里除了学习之外能够正确的处理同学之间,与老师之间的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生学好专业理论知识并走入社会的前提。所以我们要将思政课进行延伸和拓展,思政课则是专业课发挥隐性育人功能的理论基础,我们要将两者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结合起来,相互促进、相互联系。思政老师帮助专业教师挖掘思政资源与思政点,在专业教师理论讲解中应用于实训操作来,将思政内容与专业知识充分的结合起来教学,使得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相得益彰,提升教育的实效。
2 课程思政视域下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的必要性
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都是育人的主体,统筹二者的育人优势,对于课程思政育人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要将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各自的育人优势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完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2.1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保证
立德树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首先要形成全面的育人格局,教师立德树人首先要秉承德育为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专业教师和思政教师都要将立德贯穿教学始终,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发挥思政课铸魂育人。思政教育要帮助学生树立四个自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的道德教育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历史使命。思政课教师要做好表率,立德先立师,思政课教师要身体力行,坚持言传身教的一致性,做到以德立身,以德治学,要启发学生拥有崇高的政治信仰,将思政课的育人作用发挥极致。发掘融入了政治素养、人文修养、道德规范、科学精神、传统文化、法治意识等多种思政元素。覆盖文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理学、工学、艺术学等学科,实现了课程体系、专业体系、学科体系的全链条贯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