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的转型:莫言的新笔记小说
2021-07-20杨剑龙
2012年,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说:“莫言用讥讽和嘲弄的手法向历史及其谎言、向政治虚伪和被剥夺后的贫瘠发起攻击。他用戏弄和不加掩饰的快感,揭露了人类生活的最黑暗方面,在不经意间找到了有强烈象征意义的形象。”a记者董阳说:“莫言并不是每一篇作品都令人赞叹,但他不断用貌似癫狂的语言与现实碰撞,在看似荒诞的表达中透露出隐秘的真实,并陆续地显现他内心的世界观。”b莫言的主要作品包括《丰乳肥臀》 《蛙》 《红高粱家族》 《檀香刑》 《生死疲劳》 《四十炮》等,其中,《红高粱家族》被译为20余种文字在全世界发行,并被张艺谋改编为电影获得国际大奖,长篇小说《蛙》2011年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2020年8月,在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8年后,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莫言的中短篇小说集《晚熟的人》。小说集中的12篇作品,以莫言归乡的视角,以其故乡高密东北乡的奇人与趣事为素材,讲述在当下社会变迁中故乡人的心理与性格。与莫言以往的奇幻玄想、汪洋恣肆不同,《晚熟的人》以写实的笔调描述故乡的人与事,在新笔记体小说的叙写中,呈现出莫言小说创作的转型。
一
莫言的小说集《晚熟的人》显然与其《透明的红萝卜》 《金发婴儿》等小说不同,后者充满奇幻梦魇诡谲神奇色彩,而《晚熟的人》大多以平实生动的语言叙写故乡之人事,朴拙中有几分怪异,从容里有几许压抑。我们可以将《晚熟的人》归入新笔记小说一类。
笔记体小说孕育于先秦,《列女传》 《说苑》等被认为是笔记小说的早期作品。魏晋南北朝是笔记小说独领风骚的时代,作者阵容强大、留存作品众多、艺术水平提高,形成了志怪和志人两类。唐宋出现文言小说中传奇的勃兴、白话小说的出现。元末汇编小说总集成风,推动了笔记小说创作的发展。明初对于《剪灯新话》的禁毁,压抑了笔记小说的创作。张应俞的《杜骗新书》推进了明代笔记小说面向市民的通俗化。明末笔记小说创作重新兴盛,至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袁枚的《子不语》、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成为其中的代表。学者苗壮如此概括中国古典笔记小说:“笔记小说是文言小说的一种类型,是以笔记形式所写的小说。它以简洁的文言、短小的篇幅记叙人物(包括幻化的鬼神精怪和拟人的动植物与器物等)的故事,是中国小说史中最早产生并贯串始终的小说文体。”c他将笔记体小说的特征概括为:“基于耳闻目睹的现实性”“‘杂与内容的丰富性”“‘小说‘小语与形式的灵活性”d。鲁迅将笔记体小说分为志怪和志人两类,志怪类小说“张皇鬼神,称道灵异”,为“鬼神志怪之书”e;志人类小说“记人间事者”,“或者拾掇旧闻,或者记述近事,虽不过丛残小语,而俱为人间言动,遂脱志怪之牢笼也”f。
毛荣生、吴昌明编《当代笔记体小说精选》前言中提出:“何为笔记小说之‘味?纵观古今,从晋宋的《世说新语》,到清人的《阅微草堂笔记》,以至当代汪曾祺的一些小说,不外乎有这么几点罢:语言是极简练而朴拙的,不过分雕琢,不追求华美的文辞;叙事是淡雅而从容的,不紧不迫,质朴自然,而又从中透出盎然的天趣;结构并不十分严谨,大多是闲见所及之事,信笔写来,有较大的随意性。古代的笔记小说,因所记怪异之事颇多,便很有些可读性。还有,就是多以白描写人,少刻画,故事的推进常采用极简短的交待性处理方式。”g他们提出筆记体小说的特点为:语言简练朴拙,叙事淡雅从容,所叙闲见之事,结构不十分严谨。以此观照小说集《晚熟的人》,当可归入新笔记小说之列,且也可归为志人与志怪两类作品。
二
莫言自认为其小说创作,来自蒲松龄的影响,大于福克纳、马尔克斯等作家,他说“我们无法去步马尔克斯的后尘,但向老祖父蒲松龄学点什么却是可以的也是可能的”h。因此在自称为“讲故事的人”的莫言笔下,在涉笔成趣中刻画故乡奇人、讲述奇趣故事,延续了中国古典笔记小说的志人与志怪传统,所叙闲见之奇人趣事成为小说集《晚熟的人》新笔记体的基本取向。有学者认为:“《晚熟的人》中,莫言改变了他一贯的讲故事的方式,既延续了以往的创作风格,又明显注入了新的元素——汪洋恣肆中多了冷静直白,梦幻传奇里多了具象写实。他的眼光不再聚焦于‘英雄好汉王八蛋,而是转向了那些最平凡最不起眼的小人物。他们过于真实,仿佛就是从我们身边走出来的人物。正是这样一群人,组成了时代演进中的‘常与‘变。”i
莫言将眼光放到其故乡的人与事,讲述故乡在发展变动中的奇人趣事。莫言常常刻画故乡的奇人,在颇为细致的情节叙写中,突出人物的人生与性格。《晚熟的人》中的蒋天下(蒋二),在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旧居空地盖房出租,后来成立公司经商,策划导演了打败日本鬼子孙子的武功比赛,刻画了善于钻营经商牟利的“晚熟者”的形象。《斗士》中执拗地与村书记斗争的武功,他从不服书记管,他与王魁打架,被打得满地打滚,他拄着拐棍上门叫骂,说王魁的儿子是村支书的,刻画了“一个睚眦必报的凶残的弱者”。《红唇绿嘴》中一度准备提拔为县团委副书记的覃桂英,因“文革”事件而返回农村,上访户的她成为地方政府的老大难。她给人出歪点子馊主意从中牟利,甚至借网络制造谣言、贩卖谣言,刻画了一个乡村无赖女“高参”的形象。《等待摩西》中的柳卫东原名柳摩西,“文革”时批斗他的爷爷柳彼得,被咬断了一根手指。八十年代柳卫东成为东北乡的首富,常与县领导一起喝酒。传说他要与夫人离婚,后来却离奇地失踪了,三十年后他才突然出现,刻画了一个乡镇发迹者的形象。《火把与口哨》中高密县第一美人顾双红,嫁给了煤矿工人三叔高邦,三叔在煤矿瓦斯爆炸中去世,三婶独自抚养清灵、清泉姐弟。三婶与队员去缴纳公粮,回来后儿子清泉被狼拖走了,在不停责问中,女儿清灵喝敌敌畏自杀。三婶决定去杀狼复仇,准备了火把、斧头、电筒,与“我”一起杀进狼窟,杀死了公狼、母狼和小狼,三婶躺在炕上绝食,七天后平静地去世,刻画了一位当代祥林嫂的形象。《诗人金希普》刻画了自吹自擂招摇撞骗的乡间“诗人”金希普,他带了女友在秋生家过年,不仅骗吃骗住,而且弄去了两万元。《表弟宁赛叶》刻画了无所事事自命清高的表弟,他高考落榜后,先后去酒厂、供销社、锻压设备厂工作,却骗钱骗色。他去参军,勾引地方女青年;复员后办野鸡报,诈骗企业。莫言在如上这些小说中,刻画了乡土社会嬗变过程中的各色奇人,具有一定的批判与针砭色彩。
莫言常常讲述故乡的趣事,在颇为奇特生动的故事中,突出乡土社会的风土人情。《左镰》描述田千亩要打一把左镰,给只有左手的儿子田奎用。小说回述了孩子们用泥巴打傻子喜子,喜子的父亲刘老三查询肇事者,听说是田奎领头,刘老三去找田家,田千亩剁了儿子田奎的右手。小说在奇趣故事的描述中,溢出乡土社会的残忍与诡谲。《天下太平》描述父子俩雨天在河里撒网捕鱼,他们让小奥替他们看住捕获的鱼和鳖,小奥想把鳖放生,在解开鳖腿上的绳子时,鳖咬住了他的手指。警察用猪鬃捅老鳖的鼻孔,老鳖打喷嚏,小奥获救了。在用猪鬃捅老鳖的鼻孔奇趣故事中,隐现出养猪场对于环境的破坏。《地主的眼神》讲述孙敬贤因买地求数量被划为地主成分,“我”在小学时写的作文《地主的眼神》被广播后,孙敬贤的罪恶家喻户晓。孙敬贤和妇幼一起劳动,推说他有病,但是他割麦子技术甚好。儿媳妇于红霞说孙敬贤这老畜生想喝她的奶,认为可以治好他的胃病。孙敬贤去世了,儿子孙双库、孙双亮给他办了一个高密东北乡最豪华的葬礼。通过作文《地主的眼神》的趣事,莫言写出了地主孙敬贤的一生。《澡堂与红床》讲述“我”去澡堂遇到以前棉花加工厂的老厂长董家晋和老同事,棉花加工厂被石连成买了,办了这个大澡堂,给了老厂长一张一律三折的钻石卡,花键和蒋大田在浴室里打架,被“我”制止了,他们一起去三楼用自助餐。“我”脚后跟痛,到医院拍片子,判定为骨刺。去洗脚房捏脚,捏脚的说是筋膜炎。通过澡堂与红床的趣事,莫言写出企业的颓败和人生的病痛。《贼指花》描述《松花江》月刊主办的笔会,青年作家尤金收到有俄罗斯血统的范兰妮的纸条,他千里迢迢坐飞机火车赶到黑河,却在群众艺术馆等候了三天,直到临离开时范兰妮才现身,却发现这个美丽的女人是个小偷。通过一个单相思的有趣故事,莫言却揭示出人不可貌相的真谛。
钟本康指出:“新笔记小说通过凡人琐事的记叙,表现出对于现实生存方式、生存状态、生存权利的认可和理解,透示着对人对事的平等态度与和解精神。”j莫言小说集《晚熟的人》中的作品,大多以莫言第一人称的角度叙事,讲述凡人琐屑的故事,在淡雅从容、不紧不迫、质朴自然的讲述中,在并不十分严谨的结构中信笔写来,所述大多是闲见所及之事,却关注奇人趣事,从而展现出社会嬗变中乡土世界的变化和人们心态的变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的弊端和人性的阴暗作了针砭。
三
在小说集《晚熟的人》中,出现了名字叫“莫言”的主人公,常常既作为小说的叙事者,又成为小说中的人物。“时隔八年后的盛夏,莫言带来中短篇小说《晚熟的人》,十二个故事,依然扎根于高密东北乡,讲述故乡人与事,反映他对时代的关切与思考。尤为特别的是,莫言把‘莫言写进了小说,他说那犹如孙悟空身上拔下一根汗毛,是镜子,是实体与影子,做好了由人评说的准备。”k
在鲁迅的乡土小说创作中,他常常以归乡者“我”的视角叙写故事,《故乡》 《祝福》 《在酒楼上》 《孤独者》都是如此,小说中的“我”是受到了现代文明濡染的知识者,在阔别故乡后,再回归故乡,与故乡产生了难以靠拢的隔阂,“我”越想从精神上靠拢故乡,就越觉得与故乡有着难以接近的陌生与隔阂。莫言的小说集《晚熟的人》中的叙事者“我”,是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莫言,他在归乡之中观照故乡的人与事,在讲述故乡的奇人趣事中,表达其对于社会的弊端和人性的阴暗的针砭,与鲁迅的归乡小说有异曲同工之处。
在小说集《晚熟的人》中,除了《天下太平》,11篇作品中都有“莫言”存在。其小說中的“我”,可以分为作家莫言的“我”与小时候的“我”,前者如《晚熟的人》 《斗士》 《贼指花》 《等待摩西》 《诗人金希普》 《表弟宁赛叶》 《澡堂与红床》 《红唇绿嘴》,后者如《左镰》 《地主的眼神》 《火把与口哨》,作家的“我”常常以享有盛名作家的眼光和心理,观照乡村变化、刻画乡民性格;小时候的“我”往往以孩童的视角和心理,讲述乡间的故事、勾勒乡民形象。
莫言在谈及小说集《晚熟的人》中的“莫言”时,他说:“《晚熟的人》主人公就叫莫言。莫言概括自己‘是作为一个写作者同时作为作品里的一个人物,深度地介入了。”“首先,作为一个讲故事的人,我这个人发生了变化,我的视野变广阔了,我的思想是不是变深刻了很难说,变复杂了是肯定的。另外,我作家身份也发生了变化。过去我仅仅是一个作家,或者说是一个知名作家。诺奖事件使我作家的身份添加了一种更加复杂的色彩。在当今商业社会里,网络社会里,这样一种身份的人回到故乡,所遇到的人、遇到的事,比过去丰富得多了。”l在以作家莫言为人物的小说中,一类是小说中的“莫言”仅仅作为一位观照者叙事者,将他所遇到的故事告诉读者而已,如《斗士》以“我到乡下看父亲”开篇,引出执拗地与村书记斗争的人物武功的故事,“一个睚眦必报的凶残的弱者”。《等待摩西》以“我”与柳摩西的交往,讲述他“文革”时批斗他的爷爷、八十年代成为东北乡首富、后来失踪三十年的故事。《诗人金希普》以“我”的视角写出一个自吹自擂招摇撞骗的“诗人”。《表弟宁赛叶》以“我”与表弟对话的方式,刻画了一个无所事事自命清高的表弟形象。另一类是小说中的“莫言”不仅是一位观照者叙事者,而且是小说中的一个角色,如《晚熟的人》以莫言“我”带日本作家鹤田庆泽返乡,回忆了年轻时去军区建设兵团看电影的往事,着重描述蒋二借获诺奖莫言之名,在“我”的旧居空地盖房出租,后来成立公司经商的作为。《澡堂与红床》写“我”去澡堂洗澡,遇到以前棉花加工厂的老厂长和老同事,再写“我”脚后跟痛,去洗脚房捏脚。《红唇绿嘴》以“我”的视角刻画了乡村女无赖“高参”覃桂英的形象,她是“我”小学同班同学,甚至向“我”贩卖谣言。《贼指花》叙写1987年6月的一次笔会,写作家尤金去黑河追求范兰妮的故事,作为笔会成员的莫言,成为笔会事件的亲历者。
在谈到该小说集时,李敬泽先生说:“书中最触动我的人是那个叫‘莫言的人,贯穿始终,那个人也得过诺奖,享受声名,也受其所累,一定意义上写的也是这个莫言的事。”m莫言以“我”作为小说的观照者、叙事者,让作品更加靠拢现实,让小说的叙事信笔写来更为自然,也让其所叙闲见之事更显新笔记小说的韵味。莫言谈到小说中的“莫言”时说:“一个是真实肉身的人,一个是文学形象, 这样一种很复杂的,既像面对镜子的关系,也像一个实体对着一个影子的关系,更像一个人看到自己的分身一样。”n虽然小说集《晚熟的人》常常出现莫言的身影,但是我们不能将小说中的莫言完全等同于生活中的莫言,就如同不能将郁达夫的自叙传小说,等同于郁达夫的自传一样。
四
1927年春,来自诺贝尔故乡的斯文·赫定到中国考察,他了解了鲁迅的文学成就及其影响后,就与语言学家刘半农商量,准备推荐鲁迅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刘半农曾通过台静农,提出推荐鲁迅作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鲁迅在给台静农的信中,直截了当拒绝了。鲁迅说:“我觉得中国实在还没有可得诺贝尔赏金的人,瑞典最好是不要理我们,谁也不给。倘因为黄色脸皮人,格外优待从宽,反足以长中国人的虚荣心,以为真可与别国大作家比肩了,结果将很坏。我眼前所见的依然黑暗,有些疲倦,有些颓唐,此后能否创作,尚在不可知之数。倘这事成功而从此不再动笔,对不起人;倘再写,也许变了翰林文学,一无可观了。还是照旧的没有名誉而穷之为好罢。”o鲁迅提到倘若获奖,或许从此不再动笔,或许再写变了翰林文学,这在今天被称为“诺奖魔咒”:“有一种诺奖魔咒之说——得了诺奖之后很多作家都会陷入一段时间的停滞或者无法超越自己的困境。”p
2012年,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后,他站在了世界文学的顶端,成为轰动世界文坛的巨匠、国内文坛瞩目的明星,此后莫言或多或少受到了诺奖带来的压力。“作家苏童说,诺奖之于莫言是‘桂冠也是‘枷锁,伴随获奖而来的是无形的压力和无尽的琐事,一度使他无法持续创作。获诺奖后至2016年,莫言去了全世界至少34个不同城市,参加过26次会议、18次讲座,题了几千次字,签了几万个名;特别是2013年,忙到一整年一本书都没看。”q周游世界、参加会议、四处演讲、题字签名,显然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在诺奖的光环中,不能自已,甚至身不由己。
《小说选刊》主编徐坤说:“得诺奖之后肯定是哆嗦的不敢写,他一开始也是,试探着手脚触摸外面的温度,得到一些反馈,悄悄地在写,最难得是保持了他稳健的姿态。”r但是她也指出莫言在“诺奖魔咒”中创作的忐忑和惶恐,是十分真切的。“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已不仅是莫言个人的事,也不仅是文学界的事,更上升到国家的声誉、政府的荣耀。各种类型的庆功会,各种层次的研讨会,莫言被请去各地演讲,记者纷纷跟踪莫言采访,在一段时间内莫言难以有宁静的心绪进行创作。”s在小说集《晚熟的人》附录的《本书作品创作年表》中,可以看到莫言2013年至2016年没有创作一篇作品,他显然被“诺奖魔咒”套住了。
在谈到“诺奖魔咒”时,“在莫言看来,大部分作家获诺奖后很难再有力作出现,客观原因是获奖作家一般都七老八十,创作巅峰已经过去,有的人甚至获奖以后没有几年就告别人世。但是也有很多作家在获奖后依然写出了伟大的作品,像马尔克斯,还创作出《霍乱时期的爱情》等了不起的著作。‘所以我想,我能否超越自己,能否打破诺奖魔咒现在还不好判断。但是我一直在努力。”“《晚熟的人》这本书能否做出回答,我自己很难断定,要等读者读完书后由他们做判断。”t虽然徐坤认为莫言的小说集《晚熟的人》,“是一本去除诺奖魔咒的书”u,但是在小说集《晚熟的人》中,我们仍然能够看出莫言在“诺奖魔咒”中的尴尬和转型。
有当代文学史编撰者在总结莫言的创作时,评价说:“首先,莫言的小说站立当下,植根农村,在叙述人的追述中以奇异的想象空间来展示生动的生命图景。”“其次,莫言小说创作致力于叙事艺术的探索,实现了充满现实感的奇幻想象与充满现代感的传统叙事的巧妙结合。”“再次,莫言小说开掘了人性深处尖锐的戏剧冲突,揭示人性的复杂,展现人性的光辉,并以此构筑起对人的存在的深层隐喻。”v在莫言的小说集《晚熟的人》中,没有了奇异的想象空间,缺少了叙事艺术的探索,没有了人的存在的深层隐喻,呈现出莫言小说创作向传统笔记小说的回归倾向,也一定程度上呈现出莫言在“诺奖魔咒”中的尴尬和转型。在小说集《晚熟的人》中,尤其小说《火把与口哨》呈现出某种尴尬:开篇宋魁老师和儿子一起被烧死的故事,与小说中三婶顾双红的故事没有根本关联,三婶的父母自杀、丈夫去世、儿子被狼拖走、女儿自杀、三婶绝食自尽,将一切苦难都堆砌在当代祥林嫂身上,三婶举着火把斧头进狼窝杀死一窝狼的举动,也有些不可理喻。
刘再复先生曾推崇莫言小说创作中的“绝对生命”,他赞叹说:“莫言的宝贵之处是他彻底醒悟了,而且最彻底地抛弃教条,最彻底地冲破概念的牢笼,让自己的作品只磅礴着生命。他的小说是‘生命爱恨‘生命呻吟‘生命挣扎‘生命喘息‘生命强悍‘生命脆弱‘生命狂欢‘生命悲哭‘生命神秘‘生命荒诞‘生命野合‘生命诞生‘生命死亡‘生命野性‘生命魔性等生命现象的百科全书。”w在小说集《晚熟的人》中,显然已淡化了“绝对生命”的描写,虽然莫言以更为贴近现实的笔触,描写社会发展进程中种种投机、钻营与迷失,但是显然缺少了生命的张力。学者陈晓明说:“很显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的莫言无形中也承受着压力,读者可能会要求莫言每一篇/部作品都在诺奖水准之上——事实上,这是合理的,又是不切实际的。获得诺奖只表示莫言曾经的文学贡献达到某种高度,并不等于把这个人的文学能力整个提升到某种高度。”x从这个角度说,我们对于莫言小说集《晚熟的人》,呈现出在莫言文学创作历程中的某种转变和转型,表示理解和体谅。
195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作家海明威在《获奖演说》中说:“写作,在其处于巅峰状态时,是一种孤独的生涯。各种各样的作家组织固然可以减轻作家的孤独,但我怀疑它们未必能促进作家的创作。一个在众人簇拥之中成长起来的作家,固然可以摆脱他的孤寂之感,但他的作品往往就会流于平庸。而一个在孤寂中独自工作的作家,假如他确实超群出众,就必须天天面对永恒,或面对缺少永恒的状况。”y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应该努力摆脱众人簇拥,再次进入孤独生涯的创作巅峰状态,创作出更为精彩和经典的文学佳作。
【注释】
a《莫言诺奖授奖词中英文对照完整版》,谭五昌主编:《见证莫言——莫言获诺奖现在进行时》,漓江出版社2012年版,第229页。
b董阳:《文学,回归我们的内心》,《人民日报》2012年10月12日。
cd苗壮:《笔记小说史》,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6页、6-8页。
ef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见张兵、聂付生:《〈中国小说史略〉疏识》,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40页、61页。
g毛荣生、吴昌明编:《今人奇闻录:当代笔记体小说精选》,漓江出版社1987年版,第1页。
h莫言:《好谈鬼怪神魔》,《作家》1993年第8期。
iklmpqt郭影:《莫言:做一个晚熟的人》,《新民晚报》2020年8月2日。
j钟本康:《关于新笔记小说》,《小说评论》1992年第6期。
n李菁:《莫言:“诺奖”八年后,愿做一个“晚熟”的人》,《文艺报》2020年8月21日。
o鲁迅:《致台静农(1927年9月25日)》,见刘天华选编:《鲁迅书信选集》,民主与建设出版社1996年版,第73页。
ru应妮:《评论界赞誉莫言近作〈晚熟的人〉破除“诺獎魔咒”》,中国新闻网2020年10月26日,https://www.chinanews.com/cul/2020/10-26/9323117.shtml。
s杨剑龙:《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意义和隐忧》,《社会科学》2013年第1期。
v朱栋霖、朱晓进、吴义勤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2013》,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第200-203页。
w刘再复:《刘再复谈莫言的绝对生命》,《莫言了不起》,东方出版社2013年版,第81-82页。
x陈晓明:《他的左镰,他的笔——试谈莫言近作的艺术取向》,《文艺报》2020年8月19 日。
y[美]海明威:《获奖演说》,穆易编选:《给诺贝尔一个理由: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演说精选》,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年版,第14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