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路径
2021-07-20陈燕
陈燕
摘 要:幼儿期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思维习惯、道德习惯是培养的重点。家长和老师可以营造和谐的教育环境来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
关键词:生活习惯;道德习惯;思维习惯
一、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意义
曾经有记者问一位科学家:“请问您在哪所大学学到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这位科学家竟答道:“在幼儿园,学到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洁;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这位科学家出人意料的回答,直接讲明了儿时养成良好习惯对人的一生具有重要意义。
二、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1. 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能保证幼儿营养全面,身体健康,少得病,可以使幼儿的起居、饮食、游戏按着固定的时间、顺序进行,有益于个人人格的形成,有益于个人的生活和将来的发展。
2. 良好的道德习惯。在幼儿时期要保证幼儿能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对幼儿进行教育不仅仅局限于对孩子进行正面教育,讲道理、摆事实也可以作为培养良好道德的主要途径。
3. 良好的思维习惯。习惯在于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必须从小开始培养,有意识地加以训练,2—3岁是幼儿的重要转折时期,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媒介或者带着幼儿到户外,为幼儿展示多彩多姿的世界。
三、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措施
1.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家长和老师要善于观察孩子,有意识地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当孩子刚刚形成一些不良习惯时,家长与老师应当及时对幼儿进行教育,帮助幼儿改正。
2. 从生活细节入手。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应该从生活中最简單,最基本的小事做起,抓住生活中的教育机会。教育幼儿没有小事,看似平常的事情对幼儿今后的发展都会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3. 营造良好的氛围。环境可以塑造孩子同时也可以改变孩子,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培养和熏陶。为了让幼儿能够养成规则意识,学校可以在饮水区张贴一些人性化的有秩序的提示语及图片,让幼儿能在这种环境的感染下学会遵守秩序,自觉排队。
4. 协调一致的教育。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要一致。这要求家长必须同幼儿园教师在教育的观点、立场、方法等方面保持一致,经常交流沟通,共同制定教育计划,通过家园的密切配合达到纠正和克服幼儿不良习惯,形成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
5. 反复强化。对一个正在成长的幼儿来说,如果家长和老师能发现他的长处和优点,从肯定优点入手通过表扬和鼓励,然后再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出他的缺点,这样就会增强他克服困难的信心。
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是日积月累、反复强化的过程,也需家长和老师进行见缝插针式教育,把握好每一次教育时机。幼儿的教育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习惯的培养是条件反射的建立和巩固的过程,当某些好的行为得到认可时家长要及时的表扬,尽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找到或营造类似的环境,让幼儿的好行为可以得到巩固。
(责任编辑:邹宇铭)
参考文献:
[1]徐东. 家庭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J]. 兰州学刊,2008(04):199-200+24.
[2]刘华. 浅谈早期家庭教育与幼儿习惯培养[J]. 学前教育研究,2005(02):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