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教师运用奖励行为的分析

2021-07-20钱永梅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21年5期
关键词:幼儿教师个体幼儿园

钱永梅

一、幼儿园教师的奖励行为和方式

当今社会物质充裕,孩子们享受着无比幸福美好的生活,但在我们身边却常常发生令人痛心的事件:某某学生跳楼,某某学生弑母……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孩子如此残忍,心理如此扭曲?一句批评的话就让他们寻死觅活?追根溯源,这与孩子们幼时的成长环境和教养方式出现偏差有很大关系,家长的过渡溺爱,对孩子一味地满足和赞誉;幼儿园的教育也尊崇幼儿个性发展、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各种花式的奖励让幼儿整日沉浸在表扬和奖励的环境中。在教育实践中,幼儿园教育应该运用什么样的奖励?如何运用奖励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呢?

(一)奖励行为的主要特征:

1.口头奖励是一日生活中的主要奖励,贯穿于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

2.女孩比男孩更有机会获得奖励;

3.奖励个别幼儿的目的是为了提升整个班级幼儿的行为表现;

4.当班级人数较多时,每个孩子的平均奖励较少;

5.幼儿教师的奖励频率不会根据所教孩子的年龄而改变。

(二)奖励的方式

1.代币制

代币制是指用一些特定标记物作为奖励手段来强化良好行为的一种方法。代币制作为正式奖励,在幼儿园阶段很常见,它的优点是在好的行为出现的时候,给出代币来进行强化,可以支持这种好的行为的延续。美国哲学博士詹姆斯·多帕森提出:“当一个人的行为得到满意的结果时,这种行为就会重复出现。”幼儿园教师奖励的目的是让这种行为变成一种习惯,习惯成自然。

在环境创设时,教师布置了“看谁飞得高”的好孩子栏,每个孩子认领一个小海鸥,教师根据孩子们的不同行为表现,奖励不同颜色的小花,谁得到的小花多,谁的小海鸥就飞得更高。幼儿知道好孩子栏的作用,日常活动时会自觉地往这些方面努力,学会发现同伴和自身的优点和长处,约束自我行为。

2.口头奖励

在一日生活中,教师所运用的奖励存在于各个环节中,和物质奖励相比,非物质的奖励更有意义,教育也更加积极有效。教师对幼儿所做的一件事情和一个行为用言语进行表扬肯定,更能激励幼儿良好品质的养成。比如,户外活动时,孩子们玩《猴子摘桃子》的游戏,胆小内向的依依在老师的帮助下,跃过了最矮的山洞,老师及时给了她一个拥抱,夸赞道:“依依真棒呀!一定能钻过下一个,我们继续挑战好不好?”这时,依依没有拒绝,而是带着胜利的笑容玩起了游戏。有时教师的一个拥抱、一个微笑、一个眼神或者一个手势对幼儿来说都是奖励,有针对性的言语鼓励,和幼儿亲密互动都能让幼儿体验快乐,并提升幼儿的内在动力,对培养幼儿的学习品质也更有意义。

3.獎惩并行

对幼儿过度的赞誉和奖励,容易导致幼儿过于在意自己的表现和别人的看法,或者为了得到奖励只是表面服从,所以,教师并不会一直给予奖励,更多的时候是奖励与批评并存。在整顿秩序时,老师一般都会采取平行奖惩的方式,“我要表扬瑶瑶和乐乐,他们表现可真棒!”“我要批评哲哲,追赶小朋友打闹,这样做很危险。”虽然是简单的几句话,却可以看出奖励和惩罚的重要性,对幼儿有一定的约束力,这就是奖惩并行的优势所在。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鼓励式教育,老师会采用这样的句式“某某不错,要是怎么样就更好了!”或者是“如果怎样就太好了!”对幼儿有一定的心理暗示,让幼儿愿意朝着老师所希望的方向去努力。

二、幼儿教师奖励行为对幼儿的影响

在幼儿的一日生活当中,涵盖各种教育实践,幼儿的行为、状态也是千变万化的,奖励行为会不停地出现在幼儿的生活当中,并对其造成影响。

(一)正式奖励与非正式奖励

正式奖励主要是指在幼儿园常被老师记录下来的奖励,非正式奖励即没有被正式进行记录的奖励。通过观察统计得出,在所有的奖励事件当中,非正式奖励占了总数的90%左右,而正式奖励占了其中的10%左右。相对于正式奖励来说,非正式奖励更加受到教师们的青睐,它是教师可以在主观意识下对幼儿实施的一种奖励行为,带有更多的随意性,教师可以通过非正式奖励来随机调整幼儿的在园行为,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实施,没有固定性,对幼儿的影响也会更加的深远。

(二)奖励在对象上的差异

奖励运用的对象是幼儿,但奖励也分很多种。以幼儿园中班为例,对一周内奖励进行比较,可以看出教师的奖励有一定的性别倾向性,女孩得到的奖励明显多于男孩,而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男孩天性活泼好动,自我约束能力差,幼儿园老师多为女性,从安全方面考虑更希望幼儿的活动在可控范围内。幼儿教师对不同性别幼儿奖励的倾向性,可能会使男孩感到压抑,长比以往,会对男孩的探索兴趣创新创造能力造成不利影响。

(三)群体与个体

奖励的对象也可以分为群体和个体,在幼儿一日生活中教师更多的对个体做出奖励。以对个体的奖励来进行群体教育,是在日常教学中最平常的一种方法。有时,教师会对幼儿个体特点做出奖励,每个幼儿都有闪光点,为了让幼儿得到均衡发展,老师会对某一幼儿的某个好的行为给予奖励。但这种奖励还是比较少的,次数繁多的话,对其他幼儿也是不公平的。个体的行为辅导,这些奖励主要是教师对待有特殊行为的孩子给予的教育上的帮助,以完善幼儿的身心发展。

由于个体存在的问题不同,使用的方法也不尽相同,有时教师对某一幼儿行为的奖励,可能在其他幼儿身上并不会出现,教师对于群体和个体之间的奖励分配,不仅要顾及个别幼儿更要兼顾集体幼儿的存在。

三、影响教师奖励运用的因素

在日常的教育实践过程当中,是什么决定了幼儿教师的奖励行为呢?它是一种无意识的技能吗?其实它是一种行为意向性,即作为一种行为的准备状态,准备对某对象做出反应。

(一)教师的教育观

幼儿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过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引领他们从原有基础向更高水平发展。教育的公平是每个老师都应该把握住的点,教师要用自己的专业素养来实现教育的公平公正。比如活动时要有先来后到,分配物品时的平均分发等。教师的行为对于幼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课堂上无意识的奖励或者不经意的话语就是教师意愿的一种表达,可能会对幼儿产生一生的影响,教师不但要有科学的育儿观,更要谨慎自己的言行。

(二) 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技能

如果奖励的方法被视为是一种教学技能的话,那么奖励的结果可以非常直接表达教师的目的性。这时候的奖励是一种有意识的应用,它的指向性随着情境的变化而变化。规范集体行为时“看看乐乐是怎么坐的,老师就喜欢这样的小朋友。”老师口头赞扬了乐乐的坐姿,主要目的是为了让所有的孩子像她一样坐,幼儿以此为榜样进行模仿,希望自己也可以被表扬,这种奖励是属于利用奖励个人来达到教育全体的作用。针对不同的情况,不同的幼儿使用不同的奖励方法,才能促进幼儿的成长与发展。

(三)教师的言语表达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被幼儿模仿,有时教师无意识的一句话会对幼儿产生一定的影响,比如,在一次公开课上,教师对一个小男孩画的评价:“你以后一定可以像画里一样成为一名运动员。”而对小女孩说:“这真像一个小仙女啊,是不是像你一样漂亮呀!”从这些话语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潜意识对男孩和女孩的期盼不同,这对幼儿以后的发展可能会有一定的影响,从幼儿的眼界来看,老师的期待就是他们要努力的方向,是他们人生的指航。

奖励的目的是为了不奖励,在教育过程中,如果过多地采用外部奖励的方式,幼儿会过于依赖外部奖励,会降低内部动机。此外,加强家园沟通交流,改善家长的教养技能,避免不正确的奖励行为,全方位看待孩子,在“尊重儿童”“以人为本”的背景下,特别有启发意义。

猜你喜欢

幼儿教师个体幼儿园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爱“上”幼儿园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