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9世纪美国音乐的非洲化

2021-07-20

现代阅读 2021年6期
关键词:游艺新奥尔良爵士乐

一个黑人老头跨坐在一面圆筒状的大鼓上。手指和掌缘在鼓皮上敲个不停——鼓皮直径约一英尺(30.48厘米),可能是兽皮制的——快速而剧烈,怦怦直跳。另一个鼓手则用膝盖夹着鼓,以同样的断奏击鼓加入进来。第三个黑人席地而坐,触拨琴弦,琴体大概取自一块加拉巴木。第三面鼓则由另一块加拉巴木制成,一个女人用两根短鼓槌敲打。一个嗓音,又一个嗓音,先后加入。伴随歌声的应和,跳起舞来,貌似不搭调;犹如移动的象形符号,乍一看,自发随性,仔细观察,却如仪式般精准,形成声势浩大的“广场舞”。黑色躯体密集地围成圈,约有五六百人之多,伴随着音乐节拍,他们翩然起舞,有的轻轻晃动,有的大力跺脚。好几个女人开始吟唱。

你可能以为这是在非洲。实际上,这是19世纪的新奥尔良。非洲奴隶在当时人称“刚果广场”的开阔地上跳舞。

1764年,新奥尔良建城不到50年,就被法国割让给了西班牙。1800年,拿破仑成功逼迫西班牙归还,重归法国人控制,但是仅持续3年,作为路易斯安那购地案的一部分,新奥尔良又落入美国人之手。结果,19世纪早期,在塑造新奥尔良的独特气质上,法国和西班牙殖民者出力甚多,但是,德国、意大利、英格兰、爱尔兰、苏格兰移民对当地文化的影响也不容小觑。该市的黑人构成同样芜杂:法国殖民初期,大部分直接来自非洲不同地区,尤以塞内冈比亚为主,部分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部分则经由加勒比海来到美国。伊斯帕尼奥拉岛的社会动荡也将大量移民带至新奥尔良,黑人、白人皆有:仅以1808年为例,多达6000名海地革命难民被迫离开古巴逃难至此。由此形成的混合——欧洲、加勒比、非洲、美洲元素前所未有的大混合——使得路易斯安那成为19世纪世界最动荡的种族大熔炉。

如此的文化大杂烩,滋生出现代世界的众多音乐混合类别。不仅爵士乐,包括凯金、柴迪科、布鲁斯等风格各异的新音乐的兴盛,皆源自这片自由放任的土壤。在新奥尔良温暖、潮湿的空气里,不同族群、风俗的锐利轮廓慢慢柔化,几至无形。如今,该市的爱尔兰后裔也有“第二列游行”,以庆祝他们自己的圣帕特里克日。狂欢节那天,黑人仍会装扮成印第安人——这一习俗可以追溯到19世纪。

在这段历史里,黑人奴隶在黑人音乐的产生中所起的作用,是一个尤其令人悲伤的插曲。1807年,大约40万非洲黑人已被运至美洲,大部分由西非运来。从非洲家园被强力掳走,丧失人身自由,从赋予他们生活以组织结构的社会关系网里被剥离,这些不情愿的移民与他们随身能带走的文化要素之间的联结更为强烈。其中,又以音乐和传说适应性最强。即便他们的家园、家人、财产被褫夺,这些东西依然留存。

有鉴于此,1817年,新奥尔良市议会决定为黑奴舞创建一个官方场所,可谓极包容之典范。

别的地方,黑奴音乐中的非洲元素不仅不受认可,而且明显被压制。1739年的史陶诺动乱,鼓被用来发出信号,以向白人发起进攻。为了阻止动乱进一步扩散,南加州急不可耐,禁止黑奴用鼓。佐治亚州更是变本加厉,不仅不能用鼓,连小号以及其他响亮的管乐器也被禁止。在抑制黑奴音乐非洲元素的努力中,宗教组织也助纣为虐。18世纪初,艾萨克·瓦茨的《赞美诗和圣歌》在不同殖民地皆有发行,其更富有教导性的西方音乐,经常被用来“教化”黑人。

幸运的是,此类企图收益甚少。相反,很多时候起到了反作用。本是受体的非洲传统却对欧洲风格进行了变形和充实。艾伦·洛马克斯,开创性的黑人音乐学者和保护者,写道:

黑人对赞美诗的非洲化到了如此程度,以至于许多观察者把黑人句唱赞美诗误作神秘的非洲音乐。首先,他们对赞美诗的文本进行了非同一般的拉长、颤音处理,只有记录天使方能分辨出唱词。然而,有别于个性化的同声歌唱或衬腔式唱法,他们将声音完美調和,音色高度一致。

由此形成非同寻常的和声,每位歌者以他或她的音高唱出同一旋律的不同变体,而所有的装饰都为层次不断变化的同一复调服务——歌声滚滚而来,犹如海草随波拂动,或是枝叶茂密的树木在与强风应答。专家尝试改编这种河流般的复调风格,但无一成功。它由群体而来,每个成员又能即兴发挥,为进行中的集体合唱效果贡献出自己的个性特色——此一唱法在非洲以及美国黑人传统中相当普遍。

其结果就是如爵士乐般有力、新颖的音乐,但又极其忧郁,因为这是被压迫者的心声。

非洲表演艺术对欧洲作曲传统进行变形,同时又吸收其中某些元素的非凡能力,可能是现代音乐历史上最显著、最有力的变革力量。受此力量影响的音乐类型不在少数。试举数例:福音音乐、圣歌、灵歌、饶舌、黑面人游艺秀、百老汇音乐剧、拉格泰姆、爵士乐、布鲁斯、节奏布鲁斯、摇滚乐、桑巴、雷鬼、放克、萨尔萨、卡吕普索,甚至某些当代歌剧和交响乐。

而爵士乐的历史与许多此类杂交音乐紧密交织。比如黑面人游艺秀,兴起于美国内战前数十年,白人演奏者会将脸抹黑,戏仿、嘲弄黑人奴隶的音乐、舞蹈和文化。通常,黑面人游艺歌曲的作者对南方黑人音乐知之甚少,来自美国东北部的作者数量大得惊人。后世的黑人艺人,眼见这些对黑人文化的二手诠释大受欢迎,受此影响,又反过来模仿白人对美国黑人举止的刻板印象。如此,在对早期爵士乐的影响上,黑面人游艺秀呈现出错综复杂的脉络:先是白人对黑人音乐的拙劣模仿,然后黑人又戏仿白人的模仿,由此又对非洲和欧洲音乐杂交而成的爵士乐施加了影响。

(摘自商务印书馆《爵士乐史》  作者:[美]泰德·乔亚  译者:李剑敏)

猜你喜欢

游艺新奥尔良爵士乐
新奥尔良会展旅游局正式更名为新奥尔良旅游局
游艺大转盘
论爵士乐在中国的传播及发展
游艺大转盘
游艺大转盘
游艺市
当代音乐宝库中的瑰宝:爵士乐
《爵士乐》中的“创伤重演”和“创伤消解”
掌上爵士乐
新奥尔良成美国经济避风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