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度过充实人生的条件
2021-07-20
『人生本身不短,是我们使之变短了。』
我国南宋时期思想家朱熹有一句诗,“少年易老学难成”。日月如梭,学问难成。我们应当珍惜短暂时光,立志向学。这句诗恰到好处地反映出创立了朱子学这一儒学派别的朱熹对于学问的态度。
罗马帝国时期,有一位与朱熹一样同样活跃于政界与学界的思想家——塞涅卡。塞涅卡因其曾经担任第五代罗马皇帝尼禄的家庭教师而闻名,他作为智囊人物活跃于罗马帝国盛世之时,但是最终服从尼禄的命令,自杀身亡。
《论生命的短促》出自塞涅卡《道德书简》,是其于公元50年前后在罗马写给他的亲威——时任罗马粮食管理行政官员鲍里努斯的书信。
塞涅卡所属的斯多亚学派体现了我们对哲学的一般印象——不吵不闹,不为欲望所困,禁欲气质浓烈,比起现实生活更加重视思考真理,等等。当时,罗马帝国社会秩序安定,人们的欲望得到释放,社会伦理废弛。具有上述特点的斯多亚学派正是在反抗这样的社会环境。
这篇书信所体现出的塞涅卡思想也是如此。
人生长度因活法而不同
首先,我们来看看塞涅卡如何看待“生命的短促”。
在哲学的世界里,有各种关于时间的看法。有人说时间是均等的、可计量的,有人说时间是纯粹的质量。更具迷幻色彩的观点认为,如果我们一小时、一分钟、一秒……就这样无限细分时间的话,“现在”就会消亡。
因此,我们可以非常清晰地将时间分为两种:均等化的时间和与欲望相应出现的时间。
我们所有人都共享着时间。对谁来说,一秒都是一秒,一小时都是一小时,一年都是一年。正因为我们共享时间,我们才能定下约会、按时赴约,也可以泡好一碗軟硬程度刚刚好的美味泡面。
与此同时,时间也有因我们的欲望而获得意义的特征。干不想干的工作一小时和与恋人约会共度一小时,虽然从均等化的角度来看都是一小时,但是如果考虑这一小时内我们是怎样度过的话,这两个“一小时”却有着云泥之别。
塞涅卡主要围绕对人们这两种时间的混淆展开了论述。
认为生命本就短促是错误的。人生因我们的活法不同而时长时短。因此,不浪费人生、有效率地生活十分重要。我们并非一开始就被赋予短促的人生,是我们自己把它变短了。
塞涅卡认为,意识到这一点是有效利用时间的第一步。
为自己花费时间
那么,怎样才算有效利用时间?怎样才能切实体会生命之长呢?在塞涅卡看来,我们应当避免为工作忙到晕头转向,多为自己花费一些时间。
忙碌的人只能说年岁增加了,他们并非度过了漫长的人生。他们只是“存在”着。正如在同一片海域中被狂风暴雨抛来卷去的船,他们只是被不断翻弄。对这种人来说,衰老将突如其来,使他们措手不及。
如果因每日劳作心力交瘁,我们就没有时间处理真正该做的事。想必上班族们也能对此感到认同。明明有更为重要的工作,却不得不在日常杂务与例行会议上花费时间。塞涅卡认为,人应从这些世俗杂务中抽手。
塞涅卡忠告鲍里努斯,劝他尽快辞掉管理粮食的职务,精力充沛地去做更伟大的工作。
神究竟具有怎样的本质、怎样的快乐、怎样的状态、怎样的形体,你的灵魂今后会遭遇些什么,自然将把从肉体中获得解放的我们置于何处,(中略)等等,这些都是充满无限奥秘的问题。你难道不想现在就从俗事中脱身,去思考这些问题吗?我们必须在温热血液还在我们身体里流动着的现在,充满活力地朝更好的方向前进。
越忙碌,生命就越发短促。忙碌的人并不是以自己为主体而活着,他们只是单纯地生存着罢了。塞涅卡认为,人不应该在追逐名誉与财富上浪费时间,而应该将时间和精力花费在真正值得处理的问题上。
充实人生的条件
在当今社会,只要不侵害他人权利,怎样使用自己的时间都是个人自由。没有什么根据能够要求人们必须都将时间用在某一“伟大的事业”。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塞涅卡的观点呢?塞涅卡向我们展示的,其实是一个度过充实人生的条件。
我们也许很难说,享受当下刹那欢愉的活法是充实的。虽然塞涅卡说哲学思考就是伟大的事业未免有些言过其实,但是他认为人应该在与他人的关系网络中,认清自己真正应该做的事情并且扎实稳步前进,不抱怨人生短促,充实过活,这一观点也具有其合理性。
(摘自现代出版社《一本书读懂50部哲学经典》 作者:[日]平原卓 译者:吕雅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