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范生对新课改的认知调查研究

2021-07-20焦军同李鹏飞宋玉婷

计算机时代 2021年6期
关键词:调查研究认知师范生

焦军同 李鹏飞 宋玉婷

摘  要: 为了促进新课改背景下师范教育事业的发展,推进新课改工程的顺利实施,调查研究了师范生对新课改的认知。研究以宝鸡文理学院为对象,从师范生与高等师范教育发展的互动关系视角,采用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在SPSS18.0软件环境下,用方差分析法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师范生对新课改认知较差,学校师范教育响应欠佳。

关键词: 新课改; 师范生; 认知; 调查研究; 高等师范教育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20)06-24-04

Abstract: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normal education in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and promote the smooth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project, this paper makes an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on the cognition of normal school student to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Taking Baoj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 as the obje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interac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normal studen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normal education, using questionnaire to collect data, the research uses the method of variance analysis to analyze the data in the SPSS18.0 software environment.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cognition of normal student to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is poor, and the response of school to normal education is poor.

Key words: new curriculum reform; normal college student; cognition;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higher normal education

0 引言

自2001年,我国开展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简称新课改)以来,经过近十多年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教育研究领域针对在职教师的研究成果颇多,针对职前师范生的研究极少,师范生作为未来的人民教师,他们对新课改的认知直接决定着新课程实施成效,同时对新课改的顺利推进起着决定性作用。

1 研究方法与设计

1.1 量表编制

问卷设置22道题目,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个人信息,包括性别、年级及专业。第二部分是问卷主体,包含宏观认知与微观认知两部分,宏观认知主要是对新课改整体认知测量,微观认知主要是对新课改教育观念与目标的认知测量。题目中认知程度以“不了解”、“很少了解”、“比较了解”、“非常了解”设置,并赋值:1分、2分、3分、4分。

1.2 研究方法与对象

论文研究对宝鸡文理学院11个师范专业273名师范生进行了抽样调查(表1)。总共发放问卷273份,收回268份,有效问卷248份,有效率为92.54%,问卷效果良好。

1.3 问卷信度和效度检验

信度是指问卷的可信程度,主要衡量、检验结果的一贯性、一致性、再现性和稳定性[1]。信度验证采用Cronbach a系数法,J.P.Gilford认为当α值≥0.70时,问卷信度属于高信度。问卷设计的α系数0.826,说明问卷具有较高信度。问卷效度指问卷的有效性和正确性[2]。效度验证主要采用了主成分分析法:Bartlett球形检验显著性均近似为0,具有统计学意义,KMO值大于0.63,问卷结构效度设计较好。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宏观认知调查分析

2.1.1 宏观认知测量分析

宏观认知调查内容包括:新课改了解度、新课改关注度及专业新课标了解度,采用了信息量权数法进行量化计算,结果为2.30分。新课改了解度、新课改关注度和专业新课标了解度采用加权平均值法量化计算,结果为2.15分、2.29分和2.34分。

师范生对新课改認知较差,主要是师范生对自身定位认识不足,欠缺积极了解新课改的意识,同时出于专业学习、教师资格认证考试、就业等客观需要,对新课改的认知较差且存在较强的被迫性;高等师范教育过程中,相关新课改课程的实施效果不显著,存在被动性。

2.1.2 不同特征群体宏观认知差异性特征分析

通过样本人口特征与宏观认知的方差分析(表2)可以看出,性别因素与宏观认知无显著差异,年级因素与宏观认知存在显著差异(P<0.05),专业因素与新课改了解度及关注程度无明显差异,但与本专业的新课程标准了解度具有显著差异(P<0.05)。

随着年级升高,学生的知识接触面扩大,迫于就业、考试等的需求,宏观认知会在普及率与程度两方面有所提升;不同师范专业就业竞争压力不同,岗位需求较少专业竞争激烈,考试压力较大,对新课改的了解及认知程度相对较高。一般情况下,文科类高于体育类,体育类高于理科类。

2.2 微观认知调查分析

2.2.1 新课改观念认知分析

新课改观念调查内容包括:教师观、学生观与教学观。统计(图1)表明,师范生认为作为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及他人学习进步,从事教学研究,自主化设计教学,开发课堂;学生应该全面发展,注重人格的独立,个性发展;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为目标,教师应给予方法上的正确引导,重过程胜于结论。

学校师范教育对新课改观念认知响应分析采用协方差分析法(表3),以年级因素做固定因子,从统计结果来看交互作用不显著,满足斜率同质性假设(P<0.05)。由结果可知,学校师范教育与除全面发展的人、以教师为中心项目外,其余都存在着显著性差异。

在高等师范教育的影响下,师范生对新课改观念认知符合新课改的特点。高等师范教育其教育理念具有超前性、引领性与创新性,但应该注意到: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条件有限,不可能实现所有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现实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仍然会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承担重要角色。

2.2.2 新课改目标认知分析

新课改目标认知调查主要包括了课程结构、课程标准、课程评价、课程实施、课程管理五方面。

统计(图2)表明,师范生认为课程结构应该注重综合课程及实践类课程,实践为先导,学科课程置后考虑;在课程设置标准上应该更多考虑社会发展需求,满足学科发展,在增加知识技能培养的同时,应该考虑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课程评价要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应注重教学实践类考试;课程实施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式学习,团队合作;课程管理方面最好让学校、地方和国家都参与管理。

学校师范教育对新课改目标认知的响应分析采用协方差分析法(表4),以年级因素做固定因子(关于课程结构响应存在教育层次差异性,不做讨论)。从统计分析来看交互作用不显著,满足了斜率同质性假设(P<0.05)。由结果可知,学校师范教育仅与课程实施、课程管理项目存在显著性差异。

由于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未能完全落实,同时受高等师范院校传统的教学观念潜移默化的影响,师范生对新课改的课程结构和课程标准认知欠佳;师范生对课程评价认知受应试教育的观念影响,难以体现出形成性和发展性评价;在基础教育阶段,中小学教育能够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对课程进行管理,所以师范生对课程评价认知基本符合新課改特点。

3 结束语

通过对宝鸡文理学院师范生抽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①师范生对新课改认知较差,表现出强烈的被动性,不同的年级与专业对新课改的认知存在着显著差异性;②学校师范教育对新课改响应欠佳。该研究结果客观地反映了宝鸡文理学院师范生对新课改的认知状态,以及师范教育响应情况,对促进西部高等师范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新课改工程的顺利推进起到积极意义。由于研究对象单一,范围较小,因此很难全面的反映师范生对新课改认知的整体情况,而且研究中只对宏观认知做了量化分析,欠缺微观认知的量化测度,需进一步提出标准,选择评价指标。

目前,就我国教师整体素质而言, 离新课改要求尚有很大的距离[3],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高等师范教育与师范生培养。据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⑴ 加强兴趣引导,“人民好老师”灵魂铸造

教师是教育的根本,师德是教师的灵魂[4],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培养也是新课改推进的基石。中国社会转型仍然在继续, 其经济体制的转换、社会结构的重组、文化氛围的变换必然不断影响大学生认知观的特征[5]。在大学生四年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分年级、有侧重地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活动[6],积极展开对学生“人民好老师”价值观培养。

⑵ 加强新课改专题课程教育

新课改专题课程教育是师范生在校了解并掌握新课程教育教学的主要途径,所以在课程目标定位、教学计划制定、课程时序安排与容量设置、教学内容与方法、学生学习实效评定等各环节都应充分重视,做到目标定位明确,内容充实,实效性强。

⑶ 提供环境支撑,强化新课改教育实践

当下中小学用人单位仍以知识教育作为考核标准,由此绝大多数师范生教育实习还将偏向于知识教育与技能训练。为了解决这样的现实问题,高校师范教育应给师范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配备专业的课评教师,进行目标性训练、针对性指导,以强化实践效果。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赵映川.大学生慕课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8.2:75-78

[2] 柴辉.调查问卷设计中信度及效度检验方法研究[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10.10:548-550

[3] 吴永军,钱佩芹.关于我国基础教育新课改问题研究的反思[J].教育发展研究,2018.18:52-56

[4] 李文山,李丽.师范生师德教育和养成教育培养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29:70-71

[5] 王回澜.大学生认知观特征的调查和思考[J].当代青年研究,2007.12:19-26

[6] 秦良玉.全面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努力培养跨世纪合格教师[J].中国高教研究,2000.2:3-5

猜你喜欢

调查研究认知师范生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企业管理视角下村级财务人员素质研究
西安体院学院体育专业学生人生规划研究
西安市体育旅游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红楼梦》隐喻认知研究综述
关于技工院校学生德育课堂学习兴趣的调查与研究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进一步完善免费师范生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