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科技助力乡村振兴

2021-07-20高凯

农村农业农民·A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河南数字化农业

高凯

5月12日,2021数字乡村论坛(中国·郑州)在郑州黄河迎宾馆开幕,论坛以“发展数字农业、建设数字乡村”为主题。河南省农业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河南农担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刁玉新受邀出席。在普惠金融与数字乡村建设论坛上,他以“科技赋能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分享了河南农担公司数字化转型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与成效。

金融科技释放动能,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数字动力与金融活力,河南农担公司为全国提供了“河南样本”,国家农担联盟向全国农担体系印发河南省创新探索农业信贷担保数字化转型的举措,并作为典型经验推广。

服务农村金融,四大核心技术加速应用

刁玉新认为,长期以来,农业生产普遍面临着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再加上农村地区客户分布较散、贷款金额不高、担保抵押资产不足、信用体系不健全等特点,导致金融机构因其服务成本较高、风险较难控制等因素,无法有效拓展并服务农村客户群,成为制约做好“三农”工作和推动乡村振兴的痛点、难点。

他认为,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四大核心技术在金融领域加速应用,有效降低了金融服务成本,扩大了金融服务半径,为解决当前农村金融问题、提升农村金融服务质量、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全新手段。

作为全省唯一的省级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机构,河南农担公司牢牢把握“专注服务农业、专注服务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的政策性功能定位,抓住金融科技带来的发展机遇,打破担保行业在项目尽调、保后管理和风险防控等环节过于依赖人工的传统做法,坚持以金融科技取代人海战术、以信息化技术驱动农业信贷担保工作提质增效,推动担保业务从“劳动密集型”向“数据密集型”和“智力密集型”转变,重点围绕“12345”,即建设一个平台(“智慧农担”云平台)、提升两种能力(数字化创新能力、数字化运营能力)、围绕三个中心(业务中心、审批中心、数据中心)、实现四个统一(统一门户接入、统一移动端应用、统一PC端应用、统一大屏展示)、打造五个系统(党建系统、业务系统、风控系统、财务系统、办公系统),推进“数字农担、智慧农担”建设,逐步摸索出了一条数字化转型之路,并取得阶段性成效。

河南近40万新农户获得了“融资身份证”

农村地区信用“小白”多、担保抵押资产不足,这些难题如何破解?

刁玉新在分享中用了一個关键词——数据。河南农担公司已建立了全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数据库。截至目前,全省已有近40万农户拥有了自己的“融资身份证”,公司可根据农户的信用和生产经营变动情况,对其星级评定和预授信额度进行动态调整。

据介绍,数据库整合了全省的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小微农业企业等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的基本数据,包括生产经营数据、信用数据等。同时,按照主体类型、行业、地域等,对每个主体都打了“标签”。依据家庭农场和农业合作社示范评定级别、种养类别、种养规模等指标搭建分级分层模型,对在库新农主体进行授星赋分评级和额度预授信,有效提升农业经营主体融资可得性。

这些数据从哪儿来?河南农担公司开发了覆盖全省县乡村三级的金融服务组织、合作银行、农业企业和农户个人的动态项目采集申报云平台,实现批量化获取客户、自动化沉淀数据、精准化提供担保。

这一平台利用OCR智能识别技术,通过API接入阿里云、工商信息商业平台、百度地图,能够1分钟完成项目申报信息录入,秒速完成个人和企业真实身份验证,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大大提高了对长尾客户、首贷客户的挖掘力度。

“这些申报信息既是客户获得担保贷款的基础数据,也是政府了解当地新农主体生产经营需要的基础数据,有效解决了TO-B(企业)、TO-C(个人)、TO-G(政府)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刁玉新表示。

担保贷款线上办:3分钟登记、1秒钟审核、0人工干预

160多人的团队,5年内发放担保贷款325亿元,可能吗?

在金融科技赋能之下,河南农担公司让不可能成为可能。针对农村地区客户人群分散、单笔贷款额较低的现状,河南农担公司目前实现了业务全线上运营。

刁玉新举例说,新农主体可以通过手机享受项目申请、业务受理、评级授信、自动审批等“一键触达”和“24小时在线”金融服务。河南农担公司与网商银行联合开发的“e农担”线上业务产品,真正实现了3分钟登记、1秒钟审核、0人工干预,最高单笔额度30万元。

据介绍,河南农担公司自主开发了担保业务综合管理系统,综合运用生物识别、OCR识别、银行卡认证、电子合同等金融科技手段,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担保业务深度融合,实现从项目申请、风险审查、项目评审、审批放款到保后管理、逾期催收、代偿追偿等担保业务全流程线上办理,真正实现了担保业务线上化、自动化、批量化的全业务周期闭环处理。担保客户1分钟内就可以完成合同签订及公司用印手续;符合条件的项目从申报到获批时间平均在1小时以内。

自2020年4月公司担保业务综合管理系统上线以来,累计服务客户8.2万人次,线上办理担保业务18万笔,实现担保规模154亿元。

数字化转型驱动,河南农担累计担保规模325亿元

在进行批量业务的同时,如何做好风控管理?据介绍,河南农担公司自主开发建设了大数据管理云平台,打造“数据+模型+系统”一体化服务,实现贷前反欺诈、贷中实时动态预警、贷后有效触达的风控全流程闭环服务。平台还专线接入了人行征信、省公共信用平台、省大数据局金融服务共享平台,实时共享30多个政府部门信用数据,并与多个持牌第三方科技公司合作接入银联、民间借贷、多头借贷、客户交易等多方数据资源。

此外,该公司与郑州大学共建大数据算法中心。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推动细分农业行业的辅助决策模型、信用模型、贷前反欺诈模型、贷中额度模型和贷后预警模型应用。

通过大数据风控模型,河南农担公司实现了小额、批量项目贷前审查、风险审核的秒级响应和保后管理7(天)*24(小时)动态监控风险预警全覆盖,大大提高了担保服务效率。

金融科技取代人海战术,信息化技术驱动提质增效,为全省农业信贷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澎湃动能。河南农担公司的数字化转型已取得累累硕果,成为目前全国33家省级农担公司中唯一一家真正实现担保业务全流程线上化办理、首家完成人行征信2.0和省公共信用平台数据接入、首家全面推行电子合同和签章技术应用、首家与网商银行签订互联网线上业务、首家推动卫星遥感等技术应用的公司。

一组数据可见:截至2021年4月底,河南农担公司已与85家银行开展合作、与116个县政府签订合作协议,业务覆盖全省133个农业县区,累计实现担保规模325亿元、31.6万笔,在保余额129亿元、16.6万笔。

刁玉新表示,下一步,随着乡村振兴和数字乡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金融服务重点也逐步向数字化和多元化方向发展,河南农担公司将把握乡村振兴的战略机遇,主动融入数字乡村建设大格局,坚持服务驱动、科技赋能,持续增强数字化创新发展能力,着力提升数字化服务水平,努力放大农业信贷担保规模倍数,为县域经济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河南数字化农业
大相中原
Jokes Today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数字化起舞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河南广电设立河南广播电视台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