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小种子迸发大能量

2021-07-20李伟杰

农村农业农民·A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种业袁隆平小麦

李伟杰

初夏时节,中原大地的麦田散发出阵阵麦香,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

一颗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打好种业翻身仗。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也强调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保证粮食安全必须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中。”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南阳考察时再次强调了种子之于粮食安全的极端重要性。

保证粮食安全,关键要从培育好种子做起。近日,国内多名种业领域院士和专家相聚河南,围绕产业发展优势与痛点,聚焦疏通种业各领域重要“卡”点,为打赢种业翻身仗寻求新思路。

一生修道杂交稻,万家食粮中国粮。作为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刚刚离开我们的袁隆平院士始终为端稳中国人的饭碗和保障世界粮食安全不懈奋斗。在袁隆平的亲切关怀下,河南信阳的杂交水稻生产从一个高度走向另一个高度。信阳粮食生产連创历史新高,成为全国18个粮食生产超百亿斤的省辖市之一,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

“小麦之父”沈天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一定要为农民多培育和繁殖好的优良小麦品种”的嘱托,成功培育100余个小麦新品种,首次实现国内小麦每公顷12吨产量的目标,其中两个品种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2年的坚守中,沈天民没有考虑名利,只为实现自己的梦想:把小麦的产量搞上去,赶超世界上最先进的水平。如今,这个梦想可以说是早已实现,74岁的沈天民又有了新的目标:在建党100周年时,小麦亩产突破1000公斤。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在当前农业科技快速发展和国际竞争愈加激烈的背景下,我们要从“国之大者”的高度去全面把握,从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出发,全盘谋划、全力推动,切实攥牢这块举足轻重的农业“芯片”。

猜你喜欢

种业袁隆平小麦
宁波谱写现代种业发展华章
袁隆平:我从“80后”成为“90后”了
袁隆平贪心水稻,我们又贪心什么呢
解读山东小麦栽培技术要点及发展前景
小麦,你好
防止小麦倒伏和增加穗数及穗重的措施
农业部:深化科企合作加快种业创新驱动发展
袁隆平戒烟
汪洋在北京考察现代种业发展工作
我的英国朋友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