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培养

2021-07-20赵欣悦

求学·教育研究 2021年8期
关键词:中学教学历史教学

赵欣悦

摘 要:近年来,历史学科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不断加强,历史教师逐渐重视对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我国如今还没有完整的历史思维培养体系呈现在客观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客观地评价和分析历史问题。文章根据历史思维能力的相关理论,分析了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并结合课堂案例,阐述了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关键词:历史教学;历史思维能力;中学教学

历史思维能力培养是指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合理结合学科特点和学习目标,让学生掌握历史概念,做出历史判断,逐步形成正确的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解决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的培养。今天,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质,即历史唯物主义、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爱国主义,这些素质可以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有的学生不知道从哪些方面思考问题,有的学生对于历史问题的分析不够透彻。因此,要求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一、设置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在历史教学中,问题的设置应该符合学生的心理和认知水平,难度要适中合理。太过于简单的问题,学生会觉得很容易回答出来,不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太难的问题,学生会觉得自己的知识现有水平不能够回答出来,会挫伤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长此以往,会弱化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认同性和积极性。此外,问题的设置应具有启发性,以激发学生对知识和探索的渴望。设计的问题还应该具有开放性。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和国家对于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重要的措施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开放性的问题对于启发学生有重要意义,能够促进学生在基础内容上发散思维,促进学生更进一步地思考。这就要求教师拓宽自己的知识层面,在课本原有的内容上进行拓展和延伸,启发学生的思维模式,使学生对问题进行全面分析解答,培养历史思维。例如,在学习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9课《辛亥革命》时,这课的教学重点是如何理解辛亥革命的意义,教师就可以提出“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一朵只开花不结果实的花朵?”此问题的提出,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学生会通过分析得出结论: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统治,但是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情况。此问题的提出有利于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思考能力及质疑辨析能力,对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积极作用。教师要以学生最近的发展领域为问题线索,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通过探索问题来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问题的设置还应该具有开放性和启发性,培养学生不盲从的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因此,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应该贯彻落实最近发展区的问题设置,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合理选择史料,培养学生“史由证出,证史一致”的思维

基于史料的历史教学,不仅能够提升教学的专业化水平,而且让批判性思维大放光彩。在教学中,史料的形式多种多样,教师可以运用文字、实物史料、书籍等进行教学。在备课中,有些教师搜集了很多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史料,但是一节课时间有限,史料不宜运用太多,这就要求教师对史料进行筛选和鉴别。首先,史料要有真实性,教师要精心挑选,不得照搬照抄他人的内容,要选择与本课内容相符的史料。其次,史料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年龄特征,要选择学生们所能理解的史料进行教学,并且史料要典型。要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核心素养中也强调史料实证的重要性。我们要打破传统历史的思维模式,结合当下课程改革的时代性,发挥史料的最大价值,以历史思维能力为桥梁,帮助学生对历史产生自己的见解,形成符合逻辑、科学严密的历史观。研究历史学科高考题后,我们发现大多数的高考题都有史料的应用。对于黑龙江地区来说,教师可以选用全国卷的高考题在课堂中进行辅助教学,这样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还能将教学和高考題紧密联系在一起,更具有针对性。最后,教师选择的历史资料的内容应与教学目标相一致。在课堂教学中,史料利用的最终目的是为教学内容服务。如果历史资料偏离教学目标,那将是毫无意义的教学。历史教材的每个课都包含众多知识点,仅仅凭借教师的讲授,课堂气氛则不够活跃。在课堂教学中用史料来突破重难点,可以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史料运用的方法灵活多样,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采取展示课件,或者给学生们分发导学案,将史料进行展示,再通过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等方式互相启发,寻找答案,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提高教学效果。首先,引言部分要经过精心设计,以营造一种浓厚的氛围,让学生了解历史。成功进主课程是学生学习历史的主要前提。

例如,在讲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这一课的内容,教师的导入设计可以巧妙结合黑龙江当地的阿城金上京博物馆来进行讲授。金上京博物馆是金代开国皇帝完颜阿骨打的陵墓,从黑龙江的本土博物馆来进行切入,让历史更贴近于学生的生活,学生会从心里感到亲切,从而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对于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仅靠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是不够的。教师除了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还可以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利用学生的寒暑假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将历史的人物进行再现。当讲授完《辽夏金元的统治》这一课后,学生对这些历史内容还很感兴趣,课下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参观阿城金上京历史博物馆。博物馆是历史的一面镜子,能够再现历史,通过参观博物馆,给学生视觉的震撼,能够拉近历史与学生的距离,开拓学生的视野。最后,教师应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教学方法要从传统的“全班教学”转变为“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导向”的新教学模式,从“灌输”转变为“领导”,尊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为学生提供训练思维能力的氛围和机会,使学生的思维结构得到不断完善。

目前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由于历史学科的特殊历史性,中学历史思维能力培养步履艰辛,已经成为中学教学的难题和挑战。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采用最合适的教学方法,开放性和启发性地设置问题。最关键的一步是激发学生兴趣,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充分发挥历史的教育功能和价值。本文在前人的研究成果上,进行质疑反思,分析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探索有效途径。在查阅大量文献和在教学实践中结合案例的基础上,力求研究结果具有实际意义。由于我的专业水平有限,本文仍然有很多缺点,希望未来的日子在教学中能够完善这些不足。作为一名教师,应该为学生的发展而考虑,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实践,中学历史教师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李晓苏.高考历史开放性试题的类型与解题方法分析[J].亚太教育,2019(10):177.

[2]薛晶晶. 浅析高考历史开放性试题对核心素养理念的贯彻[D].华中师范大学,2018.

[3]徐红.以培养历史思维为导向的“史学概论”课堂模式探索[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11(05):48-52.

[4]任伟超.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42):154-155.

猜你喜欢

中学教学历史教学
多媒体技术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例谈细胞器知识在中学教学中的延伸
农村中学历史教学的反思与对策
“互联网+微课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三 R”作用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