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字经流派推拿法配合针四缝治疗小儿厌食症50例

2021-07-20黄国定

中医外治杂志 2021年2期
关键词:推拿法食量厌食症

黄国定,黄 玲,林 宁

(广东省廉江市人民医院 中医馆,广东 湛江 524400)

厌食症为儿科常见的消化性疾病,其主要表现为小儿食量明显下降,食欲减退,甚至拒食,同时伴有多汗、面色少华、形体消瘦,长此以往易转变为疳症[1]。临床常采用葡萄糖酸锌、健胃消食片等对厌食症患儿进行治疗,但上述药物治疗后疗效并不理想。近年来,随着中医的不断发展,中医疗法被逐步用于临床治疗小儿厌食症,且疗效佳。三字经小儿推拿法因其取穴更少,且手法操作较为简单,常被用于治疗小儿厌食症,对患儿临床症状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据《奇效良方·针灸门》中记载,针刺四缝穴可通百络,调脏腑,改善胃肠功能,治疗疳积,可用于改善小儿厌食症。基于此,本研究予以厌食症患儿进行三字经流派推拿法配合针四缝治疗,通过对比研究探究其临床效果,旨在为临床治疗小儿厌食症提供新的思路。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19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小儿厌食症患儿100例。将所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联合组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1岁~9岁,平均(5.14±1.86)岁;病程1个~7个月,平均(2.91±0.49)个月。对照组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1岁~9岁,平均(5.22±1.83)岁;病程1个~6个月,平均(2.84±0.51)个月。两组患儿上述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有关小儿厌食症的诊断标准[2]。a.食欲不振,面黄少华,形体消瘦,腹胀便秘或大便溏稀;b.活动正常,精神较好;c.舌苔白腻或呈地图舌,脉细弱无力。②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③年龄<10岁。

1.3 排除标准

①由明确疾病或是药物引起的厌食者;②心、肺功能异常者;③局部皮肤感染且有出血倾向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予以健儿消食口服液(贵阳润丰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52020365)治疗,口服(1岁~3岁,10 mL/次;3岁以上,20 mL/次),2次/d,连续治疗3周。

2.2 联合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三字经流派推拿法配合针四缝治疗。三字经派小儿推拿:①清补脾:于患儿拇指桡侧,使用拇指从患儿指尖到指根,来回推拿10 min;②清胃:于患儿腕横纹桡侧缘,使用拇指沿第一掌骨桡侧往拇指根部方向推,推拿10 min;③推四横纹:于患儿掌面2指~5指根部横纹处,使用拇指,来回推拿5 min;④顺运内八卦:于患儿手掌乾宫穴,使用拇指旋转摩擦至兑宫穴,来回推拿10 min;⑤捏脊:使患儿处于俯卧位,先按摩其背部,使其背部肌肉放松,接着使用双手拇指按住患儿脊椎两侧,中指与食指向前按,三指用力捏拿患儿背部皮肤,双手交替向前移动,采取“捏三提一”法进行推拿,连续5遍,1次/d,7 d为1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针刺四缝穴:患儿取坐位,四缝穴位位于手掌第二、三、四、五指近手心端的第一个指关节中点,两手共八穴,先用碘附棉球在穴位处消毒2遍,然后用0.6型号一次性针头浅刺穴位(约0.5 mm~1 mm),挤出黄白色黏稠液体即可,再次消毒穴位,用棉球按压止血,针刺时要注意避开小血管,针刺完后交代1 h内勿洗手,勿触碰脏东西,以免感染,如果黄白色黏稠液多者1次/周,连续3周,直到没有黄白色黏稠液为止。

3 疗效分析

3.1 观察指标

①记录两组患儿从治疗开始到厌食、腹胀、便秘消失的时间;②治疗前后检查患儿尿D-木糖排泄率、锌、血红蛋白的水平变化。

3.2 疗效标准[3]

痊愈:即食欲、食量恢复正常,中医证候积分减少≥95 %;显效:即食欲、食量明显恢复,但未达到正常水平,中医证候积分减少在70 %~95 %;有效:即食欲、食量有所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减少在30 %~70 %;无效:即食欲、食量未明显改善,甚至减少,中医证候积分减少<30 %。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数×100 %。

3.3 统计学方法

3.4 治疗结果

3.4.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6.00 %,高于对照组的84.00 %(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3.4.2 两组治疗前后尿D-木糖排泄率、锌、血红蛋白的水平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儿尿D-木糖排泄率、锌及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患儿尿D-木糖排泄率、锌、血红蛋白的水平变化

3.4.3 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联合组厌食、腹胀、便秘的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3.4.4 安全性分析

治疗期间,两组患儿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4 讨 论

小儿厌食症为儿童常见病,多因脾虚不运,胃弱不纳,导致患儿食物积滞,腹满胀,渐渐失去食欲[4]。目前西医主要采用促进胃动力药物或是肠道微生态制剂治疗小儿厌食症,虽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但疗效有限且易反复。近年来,随着中医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中医疗法治疗小儿厌食症效果显著。中医学认为,小儿厌食症属于“恶食”“不思食”范畴,其病机在于喂养不当、情志不畅所致的脾胃气机失调,故健脾行气,和胃降气为治病之根本。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三字经流派推拿法配合针四缝治疗可明显提升患者治疗有效率,缩短厌食、腹胀、便秘等临床症状的改善时间,提示该治疗方式可有效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三字经派小儿推拿法以清补脾、清胃、推四横纹、推内八卦、捏脊法五部分进行推拿,可有效和胃消食、疏通经络、改善脾胃功能,从而增加患儿的食量与食欲,改善病情[5]。针刺四缝穴可通百脉,调脏腑,有强健脾胃之功效。两者合用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肠胃功能,提升临床治疗效果[6]。

微量元素与小儿厌食间有着密切关系,其中锌含量的缺乏会诱发小儿厌食,而血红蛋白及尿D-木糖排泄率与肠黏膜功能密切相关,其水平低下提示肠吸收功能不足,而出现血锌下降,进一步加重厌食[7]。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联合组尿D-木糖排泄率、锌、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三字经流派推拿法配合针四缝治疗可有效改善患儿的肠道吸收功能,进而促进锌的吸收。推拿法在和胃消食、疏通经络、改善脾胃,可有效改善体液组成,调整微量元素的转换率,从而增加了促食欲激素与神经肽Y的分泌,促食欲激素可抑制瘦素的分泌,进而降低了瘦素所带来的饱腹感。同时,神经肽Y与Y5受体结合后可兴奋副交感神经,使机体产生强烈摄食欲望,从而增加患儿的食欲与食量,同时患儿胃肠功能得以改善,胃动力得以提升,使微量元素与血红细胞含量上升,进而有效治疗小儿厌食症。此外,研究显示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证实三字经流派推拿法配合针四缝用于治疗小儿厌食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三字经派小儿推拿法结合针刺四缝穴可有效增加患儿食欲,缓解患儿的各项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较好。

猜你喜欢

推拿法食量厌食症
国王的厌食症
“弱弱虎”健身记
脑瘫患儿便秘应用护理干预结合推拿法治疗的效果研究
小儿推拿呵护孩子健康成长(四十九)——小儿眼保健推拿法
中医推拿法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中医学研究
两人分钱
厌食症,你知道吗
胡天成教授治疗小儿厌食症经验撷菁
中医调理儿童亚健康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厌食症8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