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动导向教学在中职《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应用

2021-07-20尚丰丰

探索科学(学术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主视图机械制图导向

尚丰丰

大连开发区职业中专 辽宁 大连 116620

一、问题的提出

作为研究机械图样的《机械制图》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该课程既有严格的国家标准规定,又有许多用于指导绘图和读图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学好这门课程,需要学生多看、多想、多练,更需要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并掌握这门课程,并具有一定的绘图和读图能力,才能适应我国制造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的学习特点是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形象思维较活跃,怎样使他们较好地掌握机械制图这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呢?显然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模式,在机械制图教学中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

二、行动导向教学简介

行动导向教学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由一系列教学方法及技术组成的。

如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法、模拟操作法、项目计划法、引导课文法等,以及图示思维技术、展示技术、媒体技术、卡片技术、小组工作、评价技术等。其中引导课文法在机械类专业基础课中应用最广。

教师的作用必须发生根本的变化,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咨询者、指导者、引导者和主持人。

三、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案例应用分析

根据以上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结合机械制图课程本身的特点和学生的现状,采用引导课文法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案例:引导课文法在“零件表达方案的选择”中的应用

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情况,教师制定了以下的引导课文:

(一)任务描述——即课题:确定零件的表达方案,并画出零件草图。

(二)学习目标描述

教学要求:1、理解零件主视图选择的两个基本原则;

2、掌握选择零件图表达方案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重点:主视图的选择原则

教学难点:运用选择原则与要求,正确选择零件图的表达方案

(三)引导问题

1、零件分析

(1)该零件属于什么类型零件?(轴套类、轮盘类、叉架类、箱体类)

(3)零件的作用及主要加工方法?

2、主视图的选择

(1)主视图的选择原则有哪些?

(2)该零件的主视图应如何放置?理由?

(3)该零件主视图的投影方向如何?理由?

(4)该零件的主视图采用什么表达方法?主要表达机件的哪些结构形状?

3、其他视图的选择

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统计部部长刘通认为,经过2017年上半年鸡蛋价格暴跌之后,鸡蛋价格过低严重打击了养殖户们的积极性,导致市场供不应求,所以现在鸡蛋价格上涨是合理的。

(1)零件还有哪些结构形状在主视图上没有表达清楚?

(2)还需要哪些视图?用什么表达方法?分别表达机件的哪些结构?

(3)是否还有没表达清楚的结构?

(4)零件的表达方案共用几个图形?最简便吗?

(5)该表达方案绘图和看图方便吗?

4、绘出零件图草图

(1)图纸如何布局?

(2)应该先画哪个视图?

(3)各种表达方法的画法符合要求吗?是否有规定的简化画法?是否需要进行标注?

(4)再确认:零件各部分的结构形状确实已经表达清楚了吗?

(四)教学实施过程。首先,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分成了5个活动小组,组长由学生自荐和教师任命相结合,而组员则由组长轮流挑选,保证各组人员在知识、能力和性格等各方面的合理搭配。教学实施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由组长组织分工,全体组员积极参与与合作,按照计划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各阶段的任务,并提供明确的活动记录。

项目完成后,五个组分别将同一个零件的草图粘贴在黑板上,每组由一名成员代表介绍他们的工作思路和最终方案,全体同学讲评,针对方案的选择、具体的画法提出各自的意见和建议,对于个别不足的地方,教师再给予适当的提示和帮助,与学生一同补充修正,最终,集体确定最佳的表达方案。

在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将不同的知识和技能由浅入深地渗透到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引导课文的带领下,在组内同学的合作交流下,逐渐掌握了本课题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高涨,合作交流的能力也得到了加强。

(五)学习质量评价。评价过程分为个人评价和小组评价。其中小组评价由小组合作情况、任务完成情况、语言表达情况、知识点把握情况和礼节礼仪情况等五方面组成。评价包括小组和个人自评、互评及教师评价等。

四、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实践反思

在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模式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小组的划分要合理。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情况,包括性格特点、学习能力及对已有知识的掌握情况等,还要保证小组的人数不能太多,一般为4~6人为宜。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学会合作与交流。

其次,引导问题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工作过程。引导问题设计的合理与否是课程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工作过程,结合学生已有知识的掌握情况精心设计引导问题,问题的设计还要难易适中,既不能太深太难,也不能过于简单。

再次,要精心设计教学情境。根据教学模式的需要,教师在实施教学前,要转变教学观念,能根据预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学习环境与教学方法。

最后,要适时做好教师的角色转换。在行动导向教学实施过程中,不同环节中教师的角色是不同的。在教学开始前,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设计者,要进行设计教学情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又作为指挥者控制课堂教学的节奏;在操作演示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在学生操作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顾问;在学生分析与交流中,教师又是调动学生思维的主持人。

总之,在机械制图教学中采用行动导向教学中的引导课文法,不仅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绘图和识图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关键能力,使学生的沟通与合作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能力、思考与学习能力、独立而有效工作能力、责任心以及论证与评价能力均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猜你喜欢

主视图机械制图导向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CAD三维转二维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Visual LISP的机械制图自动组卷
“偏向”不是好导向
基于工程师启蒙教育的机械制图课改的几点思考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犬只导向炮
你会画左视图吗
用“俯视图法”求正方体个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