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心理学的本科医学生人格特征与家庭环境的关系
2021-07-20曾慧梅郑转芳杨玲玲郑莉明
曾慧梅,占 志,郑转芳,杨玲玲,郑莉明,李 艳
(广东省中医院,广东 广州 510120*通信作者:李 艳,E-mail:Janeliyan2002@163.com)
有研究显示,医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症状,且自杀意念在中国医学生中的检出率为11%[1-3]。通常,从事医学研究的个体被认为存在更高的精神和身体压力,与其他专业的本科生相比,医学生更易存在焦虑和抑郁情绪[4-5]。抑郁和焦虑情绪与个体的性格、家庭环境及社会环境等密切相关[6]。如抑郁情绪与内向型人格特征显著相关[7]。融洽的家庭气氛和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更有利于培养个体健康稳定的性格特点;而家庭成员公开暴露愤怒、攻击及矛盾对立,更容易导致个体形成神经症型、偏执型、边缘型人格特点[8]。近年来,各医学高校广泛开展心理学课程且越来越受到学生欢迎,就本研究所涉及的高校,每学年选修心理学课程的报名人数均超过课堂人数上限。既往医学生心理相关的研究多为报道其心理健康状况,而关于医学生人格特征与家庭环境关系的研究较少,以选修心理学课程的医学生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更是鲜见。该群体作为医学生群体的一部分,对心理学的学习热情较高,在研究中配合度较高,故本研究通过调查选修心理学课程的本科医学生人格特征和家庭环境特征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为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医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工作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于2017年6月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以广州市某医学高校选修心理学课程的在校本科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80份,回收有效问卷67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3.75%。
1.2 评定工具
采用399个条目版本的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Minnesota Multiphasic Personality Inventory,MMPI)评定被试的人格特征。本研究采用十个临床量表[疑病(Hs)、抑郁(D)、癔症(Hy)、心理变态(Pd)、男性化-女性化(Mf)、偏执(Pa)、精神衰弱(Pt)、精神分裂(Sc)、轻躁狂(Ma)、社会内向(Si)]和三个效度量表[说谎(L)、诈病(F)、校正(K)]进行测查。以T分=60作为区分健康人与人格偏差者划界分,T分>60分即属异常范围[9]。[注T=50+10(X1-M)/SD,X1为所得原始分,M、SD为该量表正常组原始分数的平均数及标准差]。在三个效度量表中,若出现一个以上的效度量表T分超过70分,则视为无效度,该答卷不予采用[10]。
采用费立鹏等修订的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amily Environment Scale-Chinese Version,FES-CV)测查家庭环境特征,共10个分量表,包括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独立性、成功感、知识性、娱乐性、道德宗教、组织性和控制性[11]。因道德宗教观[12-13]信度较差,独立性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较差,可能是这些量表的内容不太适合中国文化[14],故本研究不做讨论。
1.3 评定方法
由广东省中医院心理睡眠科一名住院医师担任主试,两名研究生作为调查员协助问卷发放及回收,调查前对调查人员进行培训。向受试者介绍本研究的目的、内容及注意事项,受试者在不受干扰的环境下独立完成量表评定,平均耗时约45 min。调查结束后一名调查员回收问卷并检查遗漏及误填,所有问卷由另一名调查员审核整理。所有量表数据由专人录入系统并出具心理测量报告。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计量资料以(±s)表示。研究组和常模组量表各因子评分中,连续性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M(Q1~Q3)]描述,等级资料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MMPI各因子原始分与FES-CV各因子评分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水准α=0.05,均为双侧检验。
2 结 果
2.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
共67名选修心理学课程的本科医学生完成调查,其中男生28人(41.79%),女生39人(58.21%);年龄19~32岁[(21.24±2.06)岁]。
2.2 选修心理学课程的本科医学生MMPI评分与全国常模比较
选修心理学课程的本科医学生MMPI三个效度量表T分均<70分,说明MMPI结果有效。其中说谎因子评分低于全国常模(t=-2.000,P=0.050);疑病、抑郁、癔症、心理变态、男性化-女性化、偏执、精神衰弱、精神分裂因子评分均高于全国常模[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70~8.350,P<0.05或0.01)。见表1。
表1 选修心理学课程的本科医学生MMPI评分与全国常模比较(±s,分)
表1 选修心理学课程的本科医学生MMPI评分与全国常模比较(±s,分)
注:MMPI,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
组 别研究组(n=67)全国常模(n=1553)t P诈病13.68±6.57 13.68±6.86 0.008 0.994校正12.26±4.38 13.00±4.66-1.360 0.177疑病12.19±5.26 8.78±4.76 5.300<0.010抑郁29.49±6.80 26.16±4.97 4.000<0.010癔症27.05±6.59 22.07±5.36 6.190<0.010心理变态20.32±4.35 18.98±4.36 2.530 0.014组 别研究组(n=67)全国常模(n=1553)t P MMPI评分说谎5.08±2.49 5.70±2.52-2.000 0.050 MMPI评分男性化-女性化33.59±5.91 27.56±4.06 8.350<0.010偏执13.91±4.22 12.84±3.92 2.070 0.042精神衰弱22.43±8.97 17.86±7.92 4.160<0.010精神分裂26.61±10.87 23.01±10.05 2.710 0.009轻躁狂19.61±5.30 18.48±5.26 1.740 0.086社会内向36.64±8.75 34.51±6.88 1.990 0.050
2.3 MMPI各因子检出情况比较
MMPI各因子阳性检出率为10.45%~46.27%,其中癔症、抑郁、疑病、精神衰弱、心理变态、精神分裂因子阳性检出情况相对较高。见表2。
表2 MMPI各因子检出情况比较[n(%)]
2.4 选修心理学的本科医学生FES-CV评分与全国常模比较
选修心理学课程的本科医学生FES-CV的亲密度、知识性、组织性、成功性因子评分均低于全国常模(t=-2.270、-7.300、-3.780,P<0.05或0.01),矛盾性因子评分高于全国常模[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000,P<0.01)。见表3。
表3 选修心理学的本科医学生FES-CV评分与全国常模比较(±s,分)
表3 选修心理学的本科医学生FES-CV评分与全国常模比较(±s,分)
注:FES-CV,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
成功性5.48±1.98 6.80±1.70-5.470<0.010组 别FES-CV评分研究组(n=67)全国常模(n=126)t P亲密度7.13±2.05 7.70±1.90-2.270 0.026情感表达5.39±2.00 5.80±1.70-1.650 0.103矛盾性3.77±2.17 2.20±1.90 6.000<0.010知识性3.72±2.12 5.60±2.10-7.300<0.010娱乐性4.77±2.47 4.90±2.00-0.400 0.690组织性5.82±1.90 6.70±1.80-3.780<0.010控制性3.70±2.27 3.60±1.80 0.380 0.702
2.5 相关分析
选修心理学的医学生FES-CV的亲密度评分与MMPI的校正、疑病、抑郁、癔症因子评分呈负相关(r=-0.410~-0.331,P均<0.01);FES-CV的矛盾性评分与MMPI的癔症、精神衰弱因子评分呈正相关(r=0.315、0.415,P均<0.01);FES-CV的娱乐性与MMPI的疑病因子评分呈负相关(r=-0.367,P<0.01),与精神分裂因子评分呈正相关(r=0.346,P<0.01);FES-CV的控制性与MMPI的癔症因子评分呈正相关(r=0.366,P<0.01)。见表4。
表4 选修心理学课程的本科医学生FES-CV与MMPI各因子评分的相关性(r)
3 讨 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选修心理学课程的本科医学生MMPI疑病、抑郁、癔症、心理变态、男性化-女性化、偏执、精神衰弱、精神分裂因子评分与全国常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该群体MMPI各因子阳性检出率较高的因子有癔症、抑郁、疑病、精神衰弱、心理变态和精神分裂。提示部分医学生存在躯体症状主诉多、易紧张不安、情绪低落、敏感多疑、固执、人际交往不佳的神经症型及偏执型人格特点,与既往研究结果[16-18]一致,即医学生躯体化评分高于一般大学生,且易出现人际关系不良、焦虑不安、神经衰弱等。
本研究中,选修心理学的本科医学生FES-CV的亲密度、知识性、组织性、成功性因子评分均低于全国常模,矛盾性因子评分高于全国常模。提示该群体家庭成员之间情感联系可能较少,情感帮助和情感支持程度较低,家庭成员之间可能经常表露更多的愤怒和攻击,存在的矛盾冲突较多。同时,家庭活动缺乏明确的组织和结构性,家庭成员对政治、社会、智力和文化活动的兴趣水平偏低,学业或工作变为成就性或竞争性活动的程度也偏低。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家庭环境亲密度越低,形成疑病、癔症、抑郁的神经症型人格特点的可能性越大,表现为躯体症状主诉多、紧张敏感、闷闷不乐、自我怀疑、过分看重他人的想法。人格不成熟的个体难以表达情感,在家庭关系和人际交往中容易出现困扰。矛盾性越高的家庭环境,易导致个体形成躯体化表达的倾向,心理成熟度低,对自我和他人要求较高,在意他人的评价和期待被关注,感到不被集体容纳等。这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即家庭环境矛盾冲突程度越高、亲密度越低,家庭成员更易敏感多疑,罹患心身疾病的风险更高[19-20]。此外,母亲采用惩罚严厉的教养方式会增加医学生产生抑郁和焦虑情绪的风险;父母采用温暖理解的教养方式,有利于降低其产生抑郁情绪的风险[21]。
有研究表明,参加过多的社交和娱乐活动,可能导致家庭成员出现生活方式混乱、现实感差的人格特点;而娱乐活动过少,易导致个体对身体健康过分关注、愉悦感下降并过度寻求关注[22]。家庭固定使用家规和程序安排家庭生活的程度越高,如家庭成员必须按照某一成员的生活方式或固化的家庭规则行事,会使得成员之间缺乏真正意义的情感交流,对心身症状更加敏感,易形成自我中心、与人的关系表浅的人格特点。这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即专制型的教养方式易形成焦虑、恐惧型的人格特点,不利于良好社交关系的形成[22]。因此,重视良好家庭环境的营造,有助于医学生的心理和人格健康发展[23-24]。
综上所述,选修心理学课程的医学生人格特点和家庭环境存在相关性,不良的家庭环境如情感疏远、冲突矛盾多、娱乐活动少、专制控制易使得医学生形成心身症状主诉多、敏感、人际交往表浅等人格特征。针对具有以上家庭环境特征和人格特点的医学生,可开展家庭心理咨询服务,形成学生-家庭-学校的联合互动模式,并进一步优化医学生心理健康教学课程,将《发展心理学》《家庭心理学》等纳入课程设置,以促进医学生的心身健康。本研究的局限性在于:样本量偏少,研究人群仅包括某一医学高校选修心理学的医学生,可能会引起结果的偏倚。在今后的研究中,可扩大样本量,联合其他医学院校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