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地公园理水设计研究
——以遵化市平山寨山地公园为例

2021-07-20冯瑞敏王立君魏吉祥牛越徐萌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平山水景山地

冯瑞敏,王立君,魏吉祥,牛越,徐萌

(河北农业大学 园林与旅游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很多地区公园建设用地指标已经饱和,我们已经没有像古典园林一般的平原来建造公园。但同时我国又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城市建设必然会向山地延伸,山区也将成为城市的建设用地[1]。山地公园的建设不仅可以缓解城市建设用地的紧张,也可以利用山地环境中现有的自然资源打造生态宜居的人居环境,同时也推进了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在山地公园中,除了山地本身的特色景观外,水也是山地公园设计中极其重要的景观因素,同时也是游客游览的重要景观节点。对于传统理水的研究,学者们更专注于在平原中运用传统理水设计,对于山地环境中的传统理水应用较少。在山地环境中进行理水时,也常常照搬平原中水景设计的理论和方法,所以在山地公园的水景建设中造成了对山体的破坏,山地公园中原有的鲜明特色也逐渐隐没。在山地公园的建造过程中,只有山水相互映衬、相辅相承,才能显得山高水长、江山如画[2]。基于此,以山地公园为载体,将传统理水手法运用其中,对平山寨山地公园进行规划设计,希望能为今后山地公园的建设带来参考价值,同时也能为山地城市中山地公园的水景理法提供思路。

1 传统理水手法

1.1 水的来源去流

我国传统园林理水从宏观的区位至微观的手法,都具有完整体系。从水的来源、水的流动、水体本身至水尾的处理及水的排出,是一个完整的循环过程。不论水景的规模是大是小,它必然是这个过程的某一部分或某一阶段。因此理水强调的是从水源至水尾整个过程的梳理和引导,传统园林中水是园林的灵魂,所以要通过理水,使园内的水体疏通连贯,这样才不会出现一潭死水的困境。

1.2 水道

传统园林中的水道多模拟的是自然界中的溪水和泉水的流动方式。水道的岸线整体上要宽窄有度,弯转有致,曲线流畅,富于比对,变化多样。宽处给人豁然开朗之感,窄处可结合植物、建筑,巧于因借。弯转处多以大弯与小弯灵活结合,亦缓亦急,切忌长驱直入,直截了当[4]。远观岸势有犬牙交错,逶迤蛇行之感。如果像篦梳一样排列整齐,会显得刻意古板,失去自然之美。

1.3 水形

水形是水景最直接的表现形式。我国传统园林分外注重水体形态和驳岸的设计。由于水无色无形,温婉柔美,且有很强的可塑性,所以驳岸线的形状决定了水体形态。水形不断深化为湖、溪、泉、池、河等形式,所以有“水随器而成形”“水形在岸”的说法。园林中的水讲究师法自然,其形态多模拟大自然中形态各异的水景,根据水体的聚散、分合变化,构成各种自然的水景形式[5]。如小溪这类的线状水体,使整个园林空间充满着活力,整体上活跃了空间氛围。如小池这种小体量的水体形式,不似湖泊一般静谧,也不如江河一样奔腾,却有小家碧玉般的玲珑姿态。

1.4 水色

水本是无色透明的,但立于水畔,可将水中景致尽收眼底。云天、山石、草木、楼榭倒映其中,此时的水面安静无波,倏然像一面镜子,将广阔天地包容其中。水中的虚环境与真实存在的园林环境虚实结合,正倒相连,使整个园中景致变得广袤而深远。水虽无色,却胜有色。有时流水与岩石相撞,迸发出白色水花;有时随自然气候变化水上会升起水雾或架起绮丽的飞虹,宛如世外桃源一般。

2 平山寨山地公园规划设计

2.1 项目位置

项目位于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马兰峪镇平山寨村,用地面积约78.9 hm2。东起前怀村,西至上关村,南止平山寨村,沿魏进河流域两岸,包括上关村、黄土坡村、石各村、鲢鱼池东沟村等。项目用地西临上关湖,与向西方向的汤泉村遥遥相对。

2.2 现状分析

2.2.1 基址现状 项目用地中大面积为山地,北侧有部分山体,最高山体海拔约240 m。山谷由于雨水冲刷有水土流失现象,在山地中形成沟壑,应在春夏季节对自然降水进行截流,适当蓄水,增加用地范围内自然降水的利用率[6]。

2.2.2 道路现状 场地内只有入口处道路用混凝土硬化,其余部分多为车行或人行走出的土路。此外道路一侧挡墙黄土直接裸露在外,景观效果差。应利用植被和传统的挡墙形式形成多立面的装饰性挡墙,使挡墙多样化且富有生命力。

2.2.3 水体现状 项目范围内有活水,夏季形成山间细流,冬季呈冰柱形态。水体沿山体流下,在低洼处有小部分水域汇聚。但是没有对水体进行拦截和围合,导致水体蒸发浪费,失去了其本身的景观价值。

2.2.4 植被现状 现状植被较好,但缺少低矮灌木和地被植物等。

2.3 设计主题

平山寨山地公园的设计主题是“一迳环幽山,居然山水间”。汇集山水,令游览者迳走其间,接受自然风光的洗礼。以山为基,以水为源,以人为本,三脉汇聚。以山为基,建立区域坐标;以水为源,滋养生态环境;以人为本,创造宜居环境。

2.4 设计原则

2.4.1 功能性原则 公园的建设是为了满足使用人群的精神文明生活。针对不同的使用要求,对公园的景观用地进行科学划分,体现每个功能分区的不同作用和鲜明导向,建设一个集休闲、娱乐、运动、互动、文化展示为一体的综合公园。

2.4.2 生态性原则 对场地现有的自然资源,尤其是植物群落进行最大限度的保留,尽量减少人为建设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干预[7]。同时应平衡好公园景观效果与原有植被的内在关系,不能因为体现人为景观效果而对内部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从生态的角度合理对场地中的自然资源进行利用,保证后续发展过程中自然资源的特性不发生退化,达到利用和保护相结合的效果。

2.4.3 因地制宜原则 在对山地公园进行规划设计之前,必须对当地的区域位置、地形地貌、自然资源、地域文化、人文内涵及周边使用人群的精神文明需求等方面进行了解和分析。通过研究设计出符合当地民风民俗、地域文化和人群需求的山地公园,不仅能很好的服务人群,更能体现当地特色。

2.4.4 经济性原则 项目中山地公园面积约78.9 hm2,考虑到场地面积较大,公园景观性与经济性原则的结合应该统筹始终,采用系统、大块面的方式对景观进行处理。基于场地现有的自然资源和条件,对场地中的地形、道路、水体进行系统梳理,建造一个适宜本土、简单易行、设施完善、功能明确、充满人文气息的综合性公园。

2.5 总体规划布局

本次进行规划设计的遵化市平山寨山地公园占地78.9 hm2,结合周边环境、民情风俗和自然资源,融入受众人群的使用需求,设计成文化展示、运动健身、休闲娱乐、水景互动为一体的综合性山地公园。此外,由于公园处于地形特殊的山地环境,根据其地形走向、现状水系、空间形式营造成一个具有山水相连、高峡平湖景观的自然式公园。

2.6 景观结构设计

本次进行规划设计的平山寨山地公园方案整体呈现“一环一心五区多节点”的景观格局(图1)。

图1 平山寨山地公园总平面图Figure 1 The general layout of Pingshanzhai Mountain Park

“一环”是指公园主路形成了约5 km的闭合环路,贯穿公园的各个功能分区,形成了公园从外向内的道路景观带,同时也起到了一定的消防作用。

“一心”是指园区内的中心水域,各功能分区围绕核心水体将节点排布、延伸。

“五区”是指综合服务区、滨湖游览区、活力休闲区、幽林休憩区、登山漫步区。

“多节点”指公园中的多个节点把公园的景观格局串联成一个整体,每个功能分区的不同节点整合出该区的特定功能,同时多个节点的合理布局也提升了公园的景观效果和园内趣味性。

3 平山寨山地公园理水设计

3.1 理水系统

山地环境是公园基址的最好选择之一,这里的地形、水体、植被特征富于变化,为山地公园的理水提供了无限的创意空间和设计灵感。现场勘察阶段发现场地内有大小不一的水洼,多数是由西北方向山体泉水径流和时令雨水径流形成,结合地形高差对公园内水体的来历、去由进行整理,疏通给排关系,形成完整的理水体系,塑造自然优美和谐的水体景观。

3.1.1 水体选址 通过考察,场地积水处为用地范围内最低点。对于水体的选址,计成所著的《园冶》中也提到“低凹可开池沼”的论述,可见在公园理水设计中,尊重原有地形,就低凿湖,在低洼处汇集径流、形成水体,这样既符合自然山水规律,也节约了人力物力[8]。根据以上规律,将平山寨山地公园湖中心区域选址定于此处,并取名“平山湖”。

平山湖自身安静、质朴,可映射湖边山体、云烟、花木的影子,虚实掩映,颇有意趣。湖区有绿岛镶嵌,使水体有开有合,有聚有散,营造出迂回萦绕的环境氛围[9]。水体通过与亲水平台、绿岛、栈道、构筑物等园林要素结合,使整体景观浑然天成,打造游踪所至,美景在目的园林景致。

3.1.2 水的来源 平山湖水体的来源有引水入园,山泉水的引入和时令雨水径流的汇入几部分。引水入园指引平山寨东北部上关湖水库之水,补充水体。山泉水的引入指的是从平山顶东南侧山坳流出的泉水,山中数条泉水汇成小河,沿地形蜿蜒而下,流入平山湖中。时令雨水收集指山地环境中由降水形成的雨水径流,经过收集汇聚,最终流入湖区。山泉水和雨水径流汇聚成流动的曲水,沿地形走向形成弯转曲折的水道,亦急亦缓,张驰有度,结合水畔的莺啼燕语,桃红柳绿,呈现出丰富的游园景观。

3.1.3 水的流向 水只有源,而无去流,终究成为一滩死水;既有来源,也有去流,使园内水体疏通连贯,水才能真正地流动起来。平山湖中水体的去向同样是沿地形辗转而下,从园中流淌而出,在水尾的尽头使用山石、植物等园林要素遮挡,给人无尽之意。最终沿平山寨村中的泄洪沟排出,流向农田对作物进行灌溉。

3.2 水畔景点设置

公园内的水畔景点是沿平山湖体及其水道徐徐展开,层层递进,犹如一幅精美的画卷一般。利用生态式驳岸做好水与岸的自然衔接,把水体及周边的建筑、园路、山石、花木等景观要素完美契合,为使用人群打造一个可以与水互动的自然理水体系。其节点包括平湖览月、横舟码头、悠悠水车、水月明台、山水垂钓、曲桥荷风、登铭环秀、颐波枕流等。

3.2.1 平湖览月 滨湖游览区景观以山地公园中的景观水域为核心层层展现,湖区面积约41 500 m2。此湖名为“平山湖”,取平山寨之名,与西北部麒麟山的“平山顶”呼应。平山湖似一面镜子,安静无澜,立于平山湖边,天上的云彩、地上的草木、水边的建筑都包容于平山湖中,水中的倒影与岸上的景致正倒相连,虚实结合,浩淼的景色给人宁静祥和之感。到了晴朗的夜晚,夜空中的月光与湖光相映生辉,诗情画意、良辰美景令人流连忘返(图2)。

图2 平湖览月效果 图3 横舟码头效果

3.2.2 横舟码头 横舟码头位于平山湖北侧,码头上的水娱管理可供游人租赁船只到水边荡舟,游人可感受亲自划船的欢乐,享受与亲朋好友倾诉内心的空间。为确保安全,水深处禁止游船,对部分划船区域进行细致规划,保障游客的安全出行(图3)。

3.2.3 悠悠水车 水车是我国古老的农业灌溉工具,是中国农耕文化的见证,代表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在平山湖边放置大型水车小品,周边都可观望水车,它不仅仅能够提升园林景观效果,其内在含义是人民安居乐业、百姓生活幸福(图4)。

图4 悠悠水车效果 图5 水月明台效果

3.2.4 水月明台 与横舟码头相对的是水月明台,是连接绿岛和山水垂钓的亲水平台。平台采用防腐木铺设,人们越来越向往返璞归真的自然生活,对于景观水体不仅仅停留在观赏,更多的是想亲近水景,与水互动。水月明台为游人提供了一个近距离观赏水生动植物、与水环境亲密接触的平台,既实用又美观(图5)。

3.2.5 山水垂钓 山水垂钓位于水月明台前的绿岛中,通过栈道到达绿岛,绕到绿岛的假山后方可垂钓,面向平山湖,背靠假山,故名山水垂钓。绿岛的另一侧有一亭,名“神秀亭”。在亭中,看水面波澜不惊,看山色风光无限,看天地钟灵毓秀,感受与自然的心灵交汇(图6)。

图6 山水垂钓效果 图7 曲桥荷风效果

3.2.6 曲桥荷风 滨湖游览区西侧有荷风栈道,栈道选用防腐木结构,具有防潮、防水、防虫、防霉变等特性。临水处多种植荷花,走在栈道上,有通向“藕花深处”之境。栈道曲折交纵,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也是通向湖中绿岛的生态之径(图7)。

3.2.7 登铭环秀 湖中心岛的观景台,高约20 m,除园区山体外,是山地公园的至高点。观景台使用钢木材料搭建而成,安全性高。拾级而上,南眺阡陌花田、东望湖光满目、北瞻山峰之巅,园区内所有的景致环绕至此(图8)。

图8 登铭环秀效果 图9 映波飞鸿效果

3.2.8 颐波枕流 枕流桥是位于平山湖西侧的景观拱桥,桥体连接南北宛若枕于水上,所以称为枕流桥。其架设的目的是方便游客从水体南侧快速到达水体北侧。游人可以在桥上驻足,观赏水天一色、浮光跃金的美好风光(图9)。

4 小结

以遵化市平山寨山地公园为例,研究了传统理水手法在山地公园中的运用。首先明确了公园的项目位置,并对用地范围现状进行了分析,在此前提下,对公园进行规划设计和合理布局。结合我国传统园林理水手法,将理水理论运用于平山寨山地公园的水景设计中,并对山地公园内的理水系统和水畔景点设置进行着重论述。游人置身其中,触景生情,与自然产生内在共鸣。平山寨山地公园的理水设计可以为其他山地公园理水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猜你喜欢

平山水景山地
天音水景
平山病合并Chiari畸形1例报道
山地草甸
天音水景
天音水景
山地环境中景观营造策略探究
天音水景
山地建筑竖向设计分析
大美平山
你来过平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