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心的建设与实践
2021-07-19邓晓军周立前袁鑫攀彭成侯俐
邓晓军 周立前 袁鑫攀 彭成 侯俐
摘要:为了深化地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通过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心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充分发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的作用,激发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学习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结合目前新工科建设需要,以湖南工业大学计算机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心为实践平台,采用“明确目标、优化模式、完善机制、深化实践”等多项举措并付诸实施,提升大学生的创新与创业能力,为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关键词:创新精神;创业能力;教育中心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1)15-0172-03
1 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1]。新时代中国发展进入新阶段,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必然会为实现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目标提供战略支撑,不断丰富中国智造的内涵,从而为中国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2017年,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全力探索形成领跑全球工程教育的中国模式、中国经验,助力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地方高校作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摇篮,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重大战略实施过程中,培养服务国家建设的创新创业型人才迫在眉睫,特别是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的不断发展,伴随着5G通信的革命,移动终端的不断普及,培养高素质创新型IT人才也是目前地方高校计算机类人才培养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湖南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始建于1996年,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在学科建设、师资队伍、教学条件、科研水平、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果。2006年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学院成立院大学生创新实验室,2012年获批为省级大学生创新平台,2016年转批为省级信息技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心,2019年转批省级计算机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心(下称双创中心)。近几年随着学院国家级“双一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建设和专业工程认证的开展,学院以计算机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建设为抓手,大力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通过以下举措以点带面全面提升计算机类大学生综合能力,在人才培养上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
2 主要举措
2.1 明确目标、加强组织结构和制度建设,高效开展双创教育
以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为先导,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为核心,依托现有的教学资源,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材施教,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创造性和个性发展的氛围,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自主创新创业,形成一个良好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环境。中心以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四要素”(知识技能、协作精神、创新意识,创业素质)为目标,不断探索和完善地方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体系。
首先成立计算机学院大学生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组织和落实计算机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心的建设工作,组织和协调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并负责对创新创业教育中心的工作进行全面管理与指导。为了保证创新创业教育中心科学、规范地运行,成立双创中心管理办公室,办公室由领导小组任命,管理办公室负责中心的日常管理和运行。双创中心根据学校的相关管理制度制定并逐步完善《计算机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心主任、副主任、指导教师、管理人员岗位职责》《计算机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开放管理办法》《计算机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安全规则》等规则制度,这些制度对中心的建设与管理、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规范和保障。
2.2 建设和改善软硬件环境,打造优良育人平台
良好的创新创业教师团队、优良的创新创业基地和完备的创新实验设施是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的必要条件,为此中心在全院乃至全校聘请计算机、自动化、艺术设计、市场营销等多个专业责任心强、经验丰富和专业技能突出的教师作为团队的指导老师,同时聘请校外知名学者、企业家、创业成功校友担任外聘指导教师,合力打造校、企跨学科、交叉型指导教师团队。设置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专用场地,不断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仪器设备,2017年学院在院内设立500多平方米双创教育专用场地,设置多个独立工作台/位、电脑和专用实践设备、设施供学员开展自主性学习和创新创业实践。近3年投入70多万建设经费进行环境美化和仪器、设备购置,提供优良的育人环境供学生开展各项学习和竞赛,目前中心可同时容纳400多名学员全年不间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学院对于积极投身双创教育的师生在推优入党、职称评定、专业分流和奖学金评定方面都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鼓励更多的教师和学生参与到创新创业教育中。
2.3 紧跟业界最新技术、优化学习方向,完善创新创业人才知识结构
根据计算机类专业知识更新快、工程技能要求高和多学科交叉应用性强的特点,将计算机类创新创业人才知识结构定义为具备宽广的人文、社会和基础科学知识、深厚的专业学识和工程技能,以及锐意进取的创新创业实践精神。双创中心紧跟IT业界发展的最新动向并结合指导教师的研究方向将双创中心分为ACM程序设计、移动应用开发、嵌入式开发、游戲开发、项目开发、网络安全等11个兴趣方向组开展创新和创业教育如图1所示。同时中心与苹果公司在中心设置湖南工业大学iOS开发者俱乐部,与百度在线建立BaiDu AI俱乐部,与区域长城电脑、株洲市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孵化园等多家企业共建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基地。中心以兴趣为导向吸收优秀学员加入进行专项学习和实践;同时每个组遴选1-2名老师进行指导,指导教师制定本方向的学习内容和课程体系,每个兴趣组推选1-2名学生组长进行组内管理,实现学员自主管理、以老带新、自主学习的运行机制。同时组长也是双创中心管理成员之一,负责中心创新创业教育各项活动的具体开展。
完善学员选拔及淘汰机制。组长负责每组成员的日常管理,根据学员的学习、竞赛、项目完成等情况的表现综合评定进行末位淘汰。每年下半年新生入校时开展集中培训,通过举办新生程序赛进行正式学员的选拔。
2.4 注重实践、突出以赛代练,提升专业技能
中心安排兴趣组每年开展校级、院级公开实践活动,如经验交流、作品展示和新技术介绍等实践活动,这样不仅锻炼了学员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还锻炼了学员表达、组织和管理等各方面能力,丰富大学生的业余生活,引导大学生积极进行专业学习。
不断强化“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用”的内涵建设,通过学科、双创竞赛、项目合作和项目实施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将“以赛促学、以学促用”的思想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每年组织、资助团队或个人参加“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ACM-ICPC亚洲区程序设计竞赛、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湖南省程序设计大赛等各类各级的科技竞赛和创业竞赛活动20余项,详见表1所示。近3年来组织了几千人次学生参与线上、线下的学科、创新创业大赛,共获得学校认定的省级三等奖以上荣誉132项,其中国家级31项,特别是在知名ACM-ICPC、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等赛事中屡获佳绩,尤其在2018年第三届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移动应用创新赛、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创新能力实践赛中获得全国一等奖2项,均为历史性的突破。
2.5 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突出成果的物化,学生创业能力增强
在组织好学员开展学习、竞赛的同时,积极开展对外技术服务,让优秀的学员,参与校内外实际项目的设计与开发,通过实际项目的训练不仅检验了学员的实践能力还提升了学员的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等多方面能力。近3年学员自主或参与完成了企业CRM客户管理系统、湖南工业大学创新创业管理系统等项目16项。完成软件著作权23项、专利授权2项、发表论文6篇;中心毕业学生就业率100%,毕业多名学生进入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字节跳动、商汤科技、快手、网易等知名企业,应届毕业本科生年薪多年排名全校前列。这些成绩的取得在学生中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我院学风持续的好转。
2.6 发挥专业特长,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构建高效
鼓励学员学以致用,学员发挥专业特长,自行设计和开发多个创新创业管理和实践平台,如双创中心主页、程序设计Onlie Judge在线评判系统、竞赛报名系统、作业与考试系统、毕业设计管理系统等多个信息化管理平台,以及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微信公众号,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双创信息化教育管理平台,这些平台的使用不仅较大大地提高了中心的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还为学生提供了基本素养、专业知识、工程能力及创新创业能力等全方位的锻炼和实践。
2.7 发挥桥头堡作用,突出示范和带动效应
积极主动配合学校、双创学院的各项创新创业教育活动,通过微信公众号及时发布中心开展的活动信息,提升中心知名度和影响力,服务区域中小学、加强对市内及周边城市中小学的IT技术的普及和推广,提升学校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同时加强与其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交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2017年教育部对我校本科办学审核式评估期间中心接待了教育部评估专家的专程考察;2018年5月株洲市天元区政协委员来中心参观和交流;2019年5月天津网信办来中心考察,中心开展双创教育活动和取得的成绩、成效得到了专家和同行的好评。近年来服务株洲市天元小学、凿石小学、湘潭市江声中学和株洲市北师大附属中学,加强IT技术的普及和推广,提升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展示我院办学特色,同时对学员也是零距离接触社会的锻炼。
3 结语
近年来通过上述举措,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以下几个方面是下一阶段建设需要加强和完善的方面。第一学生跨专业能力培养的力度还不够;第二指导教师的参与积极性还需加强;第三校企合作的程度还需深入。第四专业人才能力培养方案还需持续更新。创新创业教育是新工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学校、学院和教师全方位多渠道地为学生服务,创造优良的育人平台为社会输出更多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葛慧林,周庆文.新工科北京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20,6(14):75-76.
[2] 杨瑞君,韦丽华,王笑妍,等.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训练路径探析——以机械电子和计算机类学科为例[J].大学教育,2019,8(7):175-178.
[3] 胡贺军,胡少锋,李建国,等.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探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5(11):44-46.
【通联编辑:朱宝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