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教协同背景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

2021-07-19潘炳华黄天壬苏晓云

高教学刊 2021年17期
关键词: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改革

潘炳华 黄天壬 苏晓云

摘  要: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改革已进行了一段时间,改革的成效已逐渐显现出来,需要进一步深化医教协同,深入推进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制度的改革,从培养基地政策落实情况,导师队伍的建设,课程学习和临床能力考核方式改革后的成效进行考察。各培养单位要严格落实医教协同的要求,积极培养高层次医学技能型人才。为社会输入高层次医学技能型人才提供保障,同时为“5+3+X”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打下基础。

关键词:医教协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改革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17-0165-04

Abstract: It has been a period of time since the reform of the cultivation of master degree students in clinical medicine, and the effect of the reform has gradually appeared. We need to further deepen the cooperation of medical education and promote the reform of the training system of master degree in clinical medicine, from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base policy, the construction of tutor team, the effect of curriculum learning and clinical ability assessment after the reform to investigate. All training units should strictly implement the requirements of medical education cooperation and actively cultivate high-level medical skilled talents. At the same time, it lays a foundation for the cultivation of "5+3+X" clinical medicine doctoral students.

Keywords: medical education collaboration; clinical medicine; professional degree; reform

2013年教育部、國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的指示要求加强发

展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积极探索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经验,满足社会对高级医学人才的需求[1]。研究生的培养要根据学生的个人能力特点,因材施教以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职业技能为培养目标。这是国家根据发展情况确定的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改革意见,深入布局研究生毕业后的教育工作。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提出,加强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科研思维培养和临床常见疾病的处理能力[2]。各培养单位制定完善的教学基地标准和准入制度,增强临床技能培训。通过学校、医院和培养基地三方进行督导,加强学生的管理工作,抓好学生培养的质量要求。

在此背景下拉开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综合改革的序幕。积极研究建立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培训标准、培养基地,不断提升培训质量,逐步规范临床医学人才培养培训工作,加强教学骨干的培养[3]。积极为国家培养医学人才,有条件的地区和单位可以进行“5+3+X”(临床医学专业博士学位培养)模式的探索,为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与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机衔接奠定了基础,为地区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

一、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基地制度落实不到位

基地建设各项制度落实不到位,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需要卫生主管部门、学校和医院的联合培养。学校与医院的权责不明,医院作为培养基地时常出现政策实施不严以及学校要求没有落实的情况[4]。根据医教协同相关文件的规定要求,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至少33个月,而学生在轮转的过程中,由于脱离自己导师的指导,轮转科室及带教教师不重视,并没有按照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要求执行教学任务,研究生在轮转中容易等同于社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人员的培训要求来培养,忘记了其硕士研究生的身份,没有突出研究生教育,也没有前沿核心课程和讲座提供给学生学习[5]。有的培养基地可能没有专门的研究生辅导员对研究生进行管理,培养基地没有可以提供研究生自主学习的场所。学生在轮转中,缺乏沟通机制,与导师沟通不密切,导师更多的是任务的安排,进入科室前的培训流于形式,没有专门的人对刚刚进入科室的研究生进行本科室常见疾病的教学与指导[6]。培养过程没有进行差异化教学,导致临床基础知识较差的学生,在轮转的过程中会出现比较吃力的现象。

(二)师资队伍建设制度陈旧

1. 导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学习的榜样,希望将来有一天能像导师一样优秀。导师的一举一动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发展,因此导师要注意自身的道德素质的行为规范,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2. 专业型导师的职责不明确,教学内容不明确,大多数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还只是临床技能的培养,仅仅这样是不能够满足社会对高素质高层次医学人才的需要。3.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相对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起步较晚,培养基地遴选专业型导师的制度还不完善。有的导师是从科研型导师转变成专业型导师,这些导师他们有自己的课题,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帮着做,“重研轻教”的思想没有转变过来。加上医院重视科研成果,学校或者医院在评职称上导师的科研成果占很大比重,导致科研型转专业型的导师对培养专业型学生的积极性不高。而有的专任专业型导师又存在“重临床,轻科研”的情况,忽略了专业型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最终培养的研究生与住培生没有太大的差异[7]。

(三)课程结构不合理

硕士研究生阶段的课程安排大多是本科时期学过的内容,没有突出研究生培养的特点,而且多数的课程与本科课程学习方式雷同,导致时间的浪费。专业型研究生与学术型研究生的课程学分要求及课程学习方式无较大区别,没有差异性的培养体现不出专业型研究生的优势。存在科研思维课程及人文科学课程较少的情况,对学生立德树人的教育意识淡薄,专业型研究生的临床压力大,没有专门的心理辅导课。教学任务的安排只有在学校进行,有的培养基地没有设置课程供学生学习,学校安排的课程有时会与培养基地的培训时间上有冲突。课程的选择性较少,使学生缺乏对课程选择的自主性,容易形成填鸭式教育,学生缺乏创新能力。而且课程的设置没有国际前沿眼光,基本上是沿用学术型硕士的课程安排。存在学生接受前沿知识的机会少,聆听领域内的专家讲座少等问题,这样会使学生的思维产生定势,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8]。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的量没有增加,医学上的立德树人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多数学校课程安排中没有增加此类课程还是延用以往的课时量。学生在面对医患矛盾时缺乏处理的经验,容易出现矛盾恶化的情况。

(四)临床能力考核方式不统一

各培养科室没有统一的临床能力考核标准,考评制度不严格,各个科室的出科考核存在一次过或者全都过的现象,对于教学质量的评价存在严重的误判[9]。考核标准不统一容易形成一票否决或一票通过的情况出现。因此在临床学习的过程中,学校和导师对研究生的教育质量得不到准确的了解,在制定培养计划的时候容易出现偏差,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也不利于培养基地的教学水平评估。各培养科室临床能力考核没有统一的评分细则,单纯的以出科考核成绩是否合格为评判标准。这样使真正优秀的同学得不到鼓励,同时也拉低了培养基地的培养质量。临床轮转过程的实践时间容易被科室的行政工作和会议占用,技能训练时间存在不足的现象,最终导致培养合格率不高。用人单位对学生的临床技能评价不高,导致出现患者就诊满意度下降等一系列问题。

二、改革的措施

(一)加强培养基地的建设

进一步加强校外培养基地的管理和建设,定期开展教学督导,把好基地建设质量关。完善制度,建立动态调整的基地管理模式,明确了培养基地的职责要求,同时对校外研究生培养基地的单位资质要求及准入程序做细致规定。建立沟通机制,要求导师要定期与学生见面交流,可以通过文献阅读交流会或者科研方法讨论会的形式进行。明确规培基地的标准,与医教协同相关文件接轨。对于已开展合作但不是国家规培基地的单位及时淘汰及整改,暂停其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的招生培养工作。培养基地要对研究生轮转前进行岗前培训,培训合格后才能下临床轮转,各个负责研究生培养的科室设置专门的临床教学人员对研究生进行教学,对基础知识及操作技能薄弱的同学进行多轮培训。要求所有培养基地设立专门的机构及人员负责研究生的管理工作,为研究生设立专门的学生办公室供学生学习使用。定时开展讲座和提供线上和线下的前沿课程,同时培养基地提供国际交流的机会,将优秀的学生送到国外进行交流学习。

(二)提升专业型研究生导师的水平

学校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导师遴选条件仍需结合实际进行动态调整。实行导师聘用制,积极修订导师遴选条例,强调学术学位导师和专业学位导师的分类选聘,专业学位硕士生导师要求必须具备相应领域的执业资格证书,侧重从业年限和临床技能水平的要求,弱化课题及科研经费要求,改变单独评定研究生导师资格的做法,强化与招生培养紧密衔接的岗位意识,防止形成导师终身制;导师资格及招生审核一年一审,形成动态的准入和退出机制,将导师定为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完善导师管理评价机制;要求導师要对研究生进行科研方法的教学,及科研成果的监督检查,如若学生出现学术不端的行为,导师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因学生长期转科不在身边,导师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动力不足;学生轮转时脱离了导师的指导和管理,育人工作难以到位。校外规培基地方面缺乏有效监管和切实提高校外研究生培养基地教学管理工作水平和导师指导水平[4]。

通过加强对上岗导师的定期培训和导师教学质量的汇报工作,加强导师医德医风的建设,聘请国内知名院士、专家、学者为导师进行培训,同时要求导师定期对学生进行立德树人的教育,强化研究生的人文素质[10]。突出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区别,强化专业型研究生科研思维,突出与社会学员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特点、特色及优势。

(三)课程学习要求改革

深化医教协同推进课程改革,课程的设置上考虑到学生在临床时间的不确定性,设置网络课让学生自主安排上课时间;同时学校课程的设置还要考虑研究生所需的内容及时更新网课、接轨最新最前沿的知识内容。以广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改革为例,广西医科大学的课程改革分为三个阶段,到2015年全面衔接医教协同后取得了不错成效,改革一步步深入。(详见表1)

结合学校实际,合理利用SPOC课程,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构建,逐步形成较为科学合理的、适应各自培养目标和规格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课程体系。探索完善相应的临床轮转配套管理政策,建立健全临床能力考核评估指标体系。培养基地和学校要联合为学生安排课程,学校为学生提供前沿核心课程,培养基地为学生开设专业领域的讲座。学校增设心理教育课程及医学人文课程,同时配备心理辅导员服务学生。学校和培养基地定期为学生开设学习交流讲座,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与学生面对面交流,让学生从临床技能和科研水平上有新的认识和提高,也能让学生们看到自己的不足,启发学生们的创新思维[8]。学校适当增加医学人文素质课程是有必要的,教学生在面对医患矛盾时学会运用合理的方式解决,减少不必要的人身安全的威胁。

(四)临床能力的培训

临床技能的训练是以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临床常见疾病的处理能力和应急能力为目的,培养学生的岗位胜任能力[11]。在临床出科考核中各科室应将临床中医德医风的表现和患者满意度纳入考评标准,制定出科考核标准。对于成绩不合格的同学培训合格后再轮转并报告相应导师,使其及时了解情况,导师根据轮转表现制定接下来的培养工作安排。培养方案中的临床技能训练时间要明确规定,因行政或者会议占用的时间应该在事后找时间补回来,各专业培训标准细则考核细分为四项:1. 课程学习考核: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课程学习和学校的学分要求且成绩合格。2. 临床能力考核:主要考核研究生是否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思维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医德医风和患者满意度。临床技能实践的时间要足够,出科技能考核要合格。3. 教学实践考核:研究生完成教学实践后,由所在教研室组成教学能力考核小组,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语言表达、教学手段、教学态度与仪表、教学改革与创新、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考核。4. 毕业考核:在学位论文答辩前,研究生必须参加由培养基地组织的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和专业外语毕业考核。临床技能的考核要全面且合理以确保临床高层次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满足人民群众的就医需求。

三、结束语

随着医教协同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现阶段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得到不断发展,社会对更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也在增加,积极培养高水平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为我国培养出高级技能型医学人才。同时在此基础上,我们要加快步伐探索“5+3+X”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形成全面的医学培养模式,保障医学发展的连续性,为新时代医疗建设注入新力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1号)[Z].2013-04-19.

[2]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63号)[EB/OL].[2019-01-03].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07/11/content_5209661.htm.

[3]教育部,国家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教研[2014]2号)[EB/OL].(2014-06-30).[2019-06-12].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s7065/201407/t20140714_178832.html.

[4]张萍,迟宝荣.适时建立院外研究生培养基地的探索[J].中国医院管理,2003(10):49.

[5]万辉,郝璐,黄鹏飞,等.某校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探索[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5,22(8):761-763.

[6]李镓伊,贾琳,李玉华.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接轨的实践与思考[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7,40(3):405-407+410.

[7]何榕,孙丽杰,张福春,等.临床与科研并进 提高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11):16-19.

[8]肖湘君,李勇,陈旭.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协同创新与衔接探索[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7,34(8):619-621+640.

[9]刘瑛.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能力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4,31(3):216-218.

[10]胡伟力,陈怡婷,段昌柱,等.深化醫教协同视域下临床医学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考制度改革实践及其深层困境探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8(7):34-38.

[11]徐蕾,黄淇敏.专业学位医学研究生临床技能培训的实践与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1(3):360-364.

猜你喜欢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改革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职业资格衔接困境和思考
探究式教学在临床医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新医改模式下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5+3”培养模式下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思路探索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改革”就是涨价吗?
在职硕士全国联考将取消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教育的目标与质量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