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体系下高校法治教育课堂教学方法探析

2021-07-19付明

高教学刊 2021年17期
关键词:法治教育教学方法

摘  要:高校的法治教育肩负着对广大大学生开展法律基础知识教育,增强广大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法治概念和规范法律意识的责任和使命,是培养广大大学生的思想和法律道德品格的一个重要途径。然而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的法治教育仍然存在着一些教育理念、方法、教学手段滞后的现象,使其教学的实效性较弱,提升其教学的针对性和教学效率就变得尤为必要。新课程体系下我国正在探索高校法治课堂教育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改革,应该重新确立教师和学生在其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在其中的主体地位有机结合起来。采用灵活多样并且能积极体现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生动有效,从而提高教学实效。文章对高校法治教育课堂教学的存在问题和解决方法作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新课程体系;法治教育;法治教学;高校法治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17-0100-04

Abstract: The rule of law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ers the responsibility and mission of educating college students on the basic knowledge of law, strengthening them to establish the concept of socialist rule of law and standardize their legal consciousness, which is an important way to cultivate their ideological and legal moral character. However, for a long time, there are still some educational concepts, methods and teaching methods lagging behind in the rule of law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which makes its teaching effectiveness weak, so it is particularly necessary to improve its teaching pertinence and teaching efficiency.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system, China is exploring the reform of teaching means and methods of the rule of law classroom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hich should reestablish the roles played by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the whole process of their teaching activities, and organically combine the leading role of teachers with the dominant position of students. Adopting flexible and diverse teaching methods that can actively reflect students' subjectivity can make classroom teaching vivid and effective, thus improving teaching effectiveness. A discussion on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solutions of classroom teaching of rule of law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is made.

Keywords: new curriculum system; rule of law education; rule of law teaching; legal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eaching method

一、高校法治教育的重要性

國家一直高度重视法治教育和宣传工作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全面落实法治教育在高校教学中的教育成果,以期法治教育在高校教育开花结果,加快法治教育的落实进度。因此,高校应积极推进法治教育工作,合理规划高校法治教育课程,将健全高校的法治宣传教育,培养高等法治专业人才,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作为重要的教学任务。逐步完善大学生法治观念,提高个人法律素养,实施依法治国理念,落实依法治校思想,是促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快速发展的重要方式,在高校建设成熟的法律教育环境,可以有效传播法律知识和增强大学生的法律观念。

当代大学生作为新时代发展的接班人,应成为社会主义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力量。其法律素养如何,不仅关系到他们自身的职业生涯发展,也关系到我国民主法治社会建设的进程和“中国梦”的实现。因此,应责无旁贷地加强自身的法律意识,增强自身的法治观念。大学生作为“象牙塔”内的“天之骄子”,是家庭的希望,更是祖国的未来。他们年轻有激情,热血正青春,但同时也容易因一时冲动而犯下错误;他们单纯又善良,阳光又积极,但同时也容易因知法不足而轻易被骗。部分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违法犯罪案件层出不穷,大学生误入传销窝的惨案亦比比皆是,这都是大学生法律意识不强的直接反映。

在全面依法治国的大环境下,大学生理应学法遵法、依法律己。而高校通过法治教育,使学生掌握系统的法律理论,熟知法治脉络,了解法律在国家体系中的设置,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具备良好的法律素质,方能使之成为具有专业技能和实用法律素质的综合应用型人才。因此,新课程体系下,加强高校法治教育,势在必行!

二、高校法治教育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法治教育师资水平有待提高

多数高校教师本身并没有系统性地接受过法律教育,多数通过网络或者书本利用课余时间自学相关的法律知识或法学专业的相关课程,由于学习时间短,理解上也难免会做得不够透彻,使得在涉及与法律有关的内容进行讲解的时候,教学思路不明确,对于法律相关的内容和讲解含糊不清。这种传统的法治化教育的教学方式导致一些课堂教学内容表现出了走马观花的情况,学生们对于法治制度体系的认识一头雾水,无法进一步地理解和掌握法治化教育中的知识点。有的高校师资能力严重缺乏,一名优秀的教师需要同时承担几个教学班级的课堂和教学任务,每周的教研室工作任务繁重,备课的时间较少,教学经验不足,教学模式始终如一,不擅长教学改革,没有使法治教学达到理想的效果。

(二)法治教育教学形式单一

目前,法治教育的课堂教学设计以讲授教材中的知识点为主,重点分析法治的逻辑关系,启发学生理解学习内容。高校的教学方式仍然遵循传统的教师主导的课堂方式,教学分为课前准备、课堂讲解、课中互动、课后温习、期末考试等阶段,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收的角色,课堂师生或者学生之间缺乏互动,课堂教学演变成“灌输式”的教学形式,学生完全脱离自主思考模式,教学模式弊端凸显,课堂教学缺乏新意。因此,新课程体系对法治教育教学的模式改革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教育定位不清晰

高校法治教育虽然已经有超过三十年的发展历史,但对于非法学专业的学生而言,法治教育没有系统的课程体系,一些非法学专业的教师也对高校法治教育的看法和定位不一致。有的教师认为,高校法治教育只需要普及法律知识就可以;有的教师则认为应该重视法律实践知识的教学,让学生了解一些法律基础知识;还有的教师认为法学是一门复杂的课程内容,应开设专门的法律基础专业课。这些观点虽然有差异性,但都认为高校法治教育课程应该定义为法律基础知识的普及。教育部将高校法治教育模式归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明确指出法律教育应以思想道德教育为核心,课程目标应清晰明确,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法律素质的养成。

(四)教育内容有局限

目前,高校的法治教育主要依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这门课程包含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两部分,其中法律基础课程的教材包含宪法、刑法、民法、程序法、社会法等众多法律。受教材篇幅和课时安排的限制,法律基础的内容讲述包含的门类较多,主要注重知识点和法律理论的罗列,法治精神和法治教育在教材中的比重不足。而且教授这门课程的教师大多数是政治专业的教师,法学专业的教师较少,因此在教授课堂中,教师本身缺乏理论知识的支撑,缺乏法治教育案例的经验,教授的内容不深入,甚至以视频教学为主,这些种种问题的存在,导致了高校法治课堂教授的内容十分有限。

(五)教育环境不协调

非法学专业的高校学生,大多数接受法治教育的来源就是思想道德修养这门课程,而主要的学习目的也是用来应付期末考试,因此高校中教师和学生对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普遍不高。据调查了解,相比学生所属的专业课程,高校中思想道德修养这门课程的学生缺课率比例较高,很多学生僅仅依靠学期末前的几天时间死记硬背考点内容来应付考试,由此可见法治教育的效果较差。虽然高校提供了法治教育的环境,但是环境与理论的不一致性,导致法治教育课程的地位较为尴尬,教师也仅仅停留在说教的程度上,没有与学生的道德观、价值观等实践联系起来,因此教育的效果也没有深入学生的内心,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

三、高校法治教育课堂教学方法探析

大学生法律教育的水平对社会的法治建设有直接的影响,特别是在青少年犯罪比例持续增加的现状下,提高大学生的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迫在眉睫。同时,我们必须继续扩大法治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而且采取多种有效的法治教育措施是一项紧迫的任务。高校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强化大学生的法治教育。

(一)改变对法治教育的狭隘认知,注重法治观念的培养

大学是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具备正确的“三观”是大学生的基本素质之一。其中,法治观念是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人的法律价值观可以引导和规范他的行为举动。拥有正确法律价值观的人,当然会尊重法律,为了保护合法的权利和利益而使用法律,养成尊重法律的习惯。因此,法学教育应从学生主体开始,培养基本的法律观念,纠正无视法规、法律的观念,形成重效果轻形式的教学理念。新课程体系下高校的法学教育不仅表现在学习基本法律知识,更应集中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法律观念上。通过法治教育,学生可以养成尊重和信任法律的理念,形成公平和正义的法治观念,自觉遵守法律,以法律思维方式思考并解决问题。

(二)合理设置教学内容体系,提高法治教育的渗透性

高校法律课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法治教育的重要形式,是实施法治教育的主要途径。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中,道德修养部分与法律基础知识是分为两个板块,教师的教授课程进度也往往是根据教材安排将两部分完全分开来讲解。而其实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是应该辩证统一的,大学生应该同时具备两种基本素质,并且能够将两者合二为一,共同对学生的行为和思想起到指导和规范的作用。另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在高校中往往是以大课的形式体现,很多学生因为不是专业课程,对其重视程度不够,高校为此投入的课时和精力都比较少,因此对学生的教育程度有所影响。

而高校的法治教育并不能仅仅依靠这一门课程就能起到教育的效果,法律意识的养成应该始终贯穿于高校的日常教育当中,时刻对学生的行为规范和意识起到提醒和教育的作用。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和高校的实践环境,高校可为不同专业和年级的学生开设部分选修法学的课程,或者很多学校的学生,都以法学作为第二专业,给予学生系统的学习法律知识的机会,不仅能够对专业知识和未来的就业前景有所帮助,而且能够切实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日常实践,最终达到高校法治教育的真正目的。

(三)创新教育方法,深化大学生的法律情感

法律教育的传统方法使学生容易对法律做出无聊、枯燥的评价,所以无法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高校为了培养学生对法律的感情,必须全面利用各种法律教育方法。首先,应该使课堂教学方法更加多样化。除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之外,还可以使用更典型的案例分析方法、角色扮演方法、讨论方法、视频教育方法等。各种教育方法可以吸引学生,刺激他们的法律思维。另外,应该增加课外实习。通过对社区的法律宣传、模拟法院、相关法律机构的访问、调查和建立法律关系,使法律变得真实可触易于理解,可以使学生们在建立法治理念、形成法律信念的同时,使法治教育的灵魂深入人心。

1. 创新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程体系下对教师教学模式和教学思路的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授课模式,在法律课程安排之前,教师和学生事先对下节课进行课前的知识准备。在上课之前,由教师对需要课堂准备的内容和学习资源上传到学生的网络平台上,内容可以包括课堂相关的法律案例或者教育视频等,学生需要事先对网上教育资源进行学习和准备,同时告知学生教师要在课堂上对这些内容进行检验,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分析和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其次,在课堂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设置课堂互动环节来测试学生的预课学习效果,让学生事先对预习内容进行陈述,并且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课堂小组讨论,通过法律案例的讨论加深对法律教学内容的理解。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堂活动,指导学生总结知识点,负责督促学生对要领中的知识点的学习。并且,积极地给参加教学互动环节的学生相应的学分激励。

再次,充分利用学生网络教育平台的作用,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及时复习课堂所学,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评价充分了解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情况,以及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网络平台的使用不仅可以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教师可以将课后测验等放置于平台上,每人的测验题目都不相同,可以设计为填空题、简答题等,学生在线完成测验,形成测评分数,学期末进行综合排名,形成测评总分计入平时成绩。同时,平台也设置讨论和答疑区,学生有任何与课堂教学有关的建议和问题,可以在线进行讨论、学习和交流,教师通过平台与学生进行即时互动。以此不仅可以带动课堂气氛活跃,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还能够让学生对课堂内容加深理解。

2. 完善法治教育网络在线课程

提高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高校法治教育的最终目标。因此高校应该发掘学生乐于参与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法律知识的学习。目前,大学生都有一到两部手机,每天使用手机至少2个小时。手机、平板、笔记本等载体是开展教学的便捷直接的工具。

首先,高校应完善网络教育,建立起网络在线课堂,学生可以在手机或电脑上注册个人账号,并以班级或专业为单位进行分组设置。这种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方便便捷,可以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随时随地地进行学习,完成学习任务,达到提升学习效果的目的。

例如:高校可以丰富网络在线课堂的法治教育内容,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开发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在线课程。在建设课程时,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学习任务,使得学生能够理解所学内容。把所要学习的内容拆分为多个知识点,每个知识点录制相关的教学视频并设置好问答的环节。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建立教学班级,以4至8人为一组分成多个学习小组,通过学习视频中的知识内容,以学习小组的方式开展在线讨论和在线交流,教师预先设计问题并制定评价标准,在网络课程中设置学生参与学习以及在线讨论的权重分数,方便检验学习小组的学习效果。同时,在学习小组中要加入实际案例对所学内容进行补充,教师及时在线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实现学生在线自主学习,增强学习效果。每次学习后都要鼓励学生参与课程章节中的课后测验,这样的测验能够第一时间检验学生学习的效果,测验以选择题和简答题为主,答题数量在10个左右,便于学生通过手机或电脑迅速完成。

(四)开展丰富的法治教育实践活动,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

法律知识的理论性很强,单纯依靠课堂上老师的说教,学生不仅觉得理论知识枯燥难懂,而且会对法治教育失去兴趣,并不能起到深入理解的效果,因此法治教育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实践推动理论的学习,才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除了日常的法治课程以及选修课程以外,学校可以联合学生会、学生社团等机构定期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例如:组织大学生法律知识辩论赛、模拟法庭活动或者法律知识有奖竞赛等,经常组织看法治教育宣传片、电影,让大学生在思想上不断加强法治观念,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对法律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学校可以适当地与社会机构联系,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法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受到教育,个人的法治观念有所提升,所学的法律知识加以应用。而且课程和实践的设置,不仅要具有传授法律知识的作用,还应该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有所提升。有针对性地进行法治教育,通过多种模式的教育,全方位地提升高校学生的法治观念,调动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营造校园环境,烘托法治氛围

教育内容与现实的分歧是教育发展的重要障碍之一。在依法治国的前提下,高校的管理必须做到依法办学。高校应该充分尊重学生权利,营造尊重学生权利的氛围,培养学生权利意识,鼓励学生追求权利,有效推进学生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救济权的实现。

在校园里营造健全的法治氛围,为法律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如何形成校园内的法律教育环境,对学生法律素质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为了提高法律教育的有效性,要构建校园内法律良好的环境。必须加强对高校的氛围和风格的研究,为学生学习法律,理解法律提供良好的氛围。学校的规章制度是法律实施的重要体现,纪律宽松不严的学校,学生也很难成为具有高度政治責任和严格纪律和法律意识的高素质人才。因此,高校应该制定必要的纪律和规章制度,使学生遵守严格的要求和管理。这样的学校氛围对学生是一种无形的约束。我们还需要加强对校内外环境的综合管理,使校内、校外以及课内、课外形成良好的法律环境。同时,学校的报刊专栏、广播、电视和网络是主要宣传和传播媒体。通过文字、音频、视频的形式,使学生的生活受到经常性的影响。另外,法律课、法律宣传、教育特别电影、案例展示、法律知识竞赛活动也是法律宣传和教育的重要载体。

(六)加强法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法治教育质量

法律教育是一种综合性教育,具有强大的政治、理论、知识和实际特性,需要一支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实际经验的法律教师队伍。提高现代大学生法学教育有效性的重要对策是加强高校教师的培训,增加高校法学教育教师的投资力度。高素质的教师是保证大学生培养法律素质的基本保证。教师的质量不仅直接影响了法学教育的教学效果,而且对大学生与教师相互作用过程中的法律意识的形成和改善有很大影响。有些大学缺少专业的法律教师,法律教育不足以刺激学生的兴趣。因此,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对法学教育教师的培养。

第一是加强专职教师的培养。我们需要建立一支具有扎实的法律知识和丰富的法律教育经验的教师队伍。第二,要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同时进行教育、实践、指导和科学研究。教师要通过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来不断提高教学实践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第三,应该丰富教师的多样性。为了丰富教师的实力,以全职教师为主,高校还可以通过聘用一些编外的法律机构或者有法律实践经验的人才来任教或宣讲,作为对现有教师队伍的补充。

总之,加强大学生法治教育需要系统全方位的规划,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程。遵纪守法乃你我他共同之责,是每个公民的基本要求,更是当代大学生的基本素质。作为培养专业人才的高校,让法律知识入脑入心,对促进当代青年大学生树立法律意识,遵循法律核心,做遵纪守法的大学生具有重要意义。要鼓励高校学生努力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治观念、自觉学法知法懂法守法,成为具有较高法律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柴若冰,朱鹏举,张楠楠.高校法制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20,22(1):117-120.

[2]付明.推進新时代青年学生法治教育水平新发展[J].经济研究导刊,2021(8):120-122.

[3]冯泽慧.全面依法治国视域下高校法制教育研究[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2020.

[4]罗军.论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法律教育新途径[J].法制与社会,2020(33):156-157.

[5]李薇,刘晓玲,林秋燕,等.探索乡村法治建设新模式——高校法制教育背景下乡村法治宣传发展问题和对策[J].科教导刊(中旬刊),2020(17):157-158.

猜你喜欢

法治教育教学方法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高职院校音乐选修课信息化教学方法与实践探索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浅谈法治教育在中职学校的开展形式与方法
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培养与提高大学生法治意识的调查研究
中学生法治教育策略研究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 从源头上遏制校园暴力
法治思维视角下的艺术管理学科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