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引导”策略
2021-07-19董海燕
董海燕
摘 要:新课标下强调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发挥学生课堂主体作用。“有效引导”教学方法下,老师采取有效教学措施,以启发学生思考,促使学生能够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数学技能以及发展数学思维。本文具体就“有效引导”教学方法内涵、应用意义以及应用策略进行介绍。
关键词:小学数学;引导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18-0137-02
"Effective Guidance" Strategy in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DONG Haiyan (The First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of Mengyin County,East Lin,China)
【Abstract】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it is emphasized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mathematics learning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students in the classroom. Under the "effective guidance" teaching method,teachers take effective teaching measures to inspire students to think,to encourage students to learn and master mathematical knowledge,mathematical skills,and develop mathematical thinking. This article specifically introduces the connotation,application significance and application strategies of "effective guidance" teaching methods.
【Keywords】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Guided teaching;Teaching strategies
小学数学是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之一,承担着学科教育和思想教育的重任,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以灌输式的教学作为主要的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意识,不利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进步,违背了数学教学初衷。“有效引导”教学方法的应用,改变数学课堂小学生被动学习现状,还学生主体地位,以实现数学教学的返璞归真。
1.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现状分析
小学数学难度较大,而很多学生缺乏学习能力动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限,数学课堂多是老师“人云亦云”,学生缺乏自主探究意识,数学学习没有形成自我学习方法,没有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课堂氛围比较紧张,学生对老师存在着畏惧心理,存在着思想包袱,不敢想、不敢说,从而使得数学课堂就如一潭死水。教学方法方面仍旧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课程内容枯燥无味,课堂的趣味性低,很难引起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有效引导”教学方法内涵及应用意义
(1)“有效引导”的内涵
“有效引导”是重要教学方法,有效引导促使教育教学返璞归真。有效引导下的小学数学,老师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以及主动性的培养,从而促使知识本位回归学生本位。“引导”指的是还学习本位于学生,学生能够亲身探究、体验,确保学习活动的真实进行和发生。“引导”指的是教师引领学生思考、探究的过程,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思考、积极探究,进而实现学习和思考的统一,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小学生的注意力是难以长时间的保持集中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可能会走神,這时,老师通过有效的引导,玩游戏、讲笑话等,就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将学生的思维拉回课堂,提升学生的注意力,提升数学教学效果。小学数学教学有效引导策略的应用其目的在于促使学生能够乐学、会思,还能够吸引学生兴趣,提升学生注意力。
(2)“有效引导”教学方法应用意义
数学中蕴含着创新思维,数学教学的生成和展示,需要学生自主获取、消化知识。“有效引导”实现了生本课堂,促使了小学数学教学的返璞归真。“有效引导”教学方法的应用有利于渗透数学思想,发展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有效引导”课堂下,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生运用多种策略完成数学知识的学习、探究和延伸拓展,促使学生从浅表理解、学习向深层次的理解、学习过度。小学生从关注知识转向关注问题,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相对稳定的数学学科思维方法,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
3.“有效引导”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1)优化设计,科学确定教学目标
“有效引导”教学下,学生是课堂的中心和主体。为启发学生思考,老师可以结合教学大纲设置动态教学目标,让学生自主探究、主动思考,进行探究式学习。例如,课堂学习时,老师可以设置一定的教学引导目标,然后将课堂的主动权给学生,促使学生能够自主探究。例如,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时,老师为学生引入此次数学课堂的探究主体,然后将课堂“让”给学生,鼓励学生围绕“有余数的除法”这一整体学习目标进行自主学习目标的制定和实现。有的小学生探究如何用小木棒等物品来展示有余数的除法,有的学生则探究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如何表达等,在自主学习目标的驱使下,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发展思维,主动思考,以发展数学思维。
(2)课前引导,发挥学生主动性
小学数学难度较大,而很多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课堂教学只是老师的“人云亦云”,小学生不能进行思考和探究。对老师存在着较大的依赖,不利于数学思维的发展。学生是数学课堂的主体,学生在课堂中就新知识进行讨论和交流,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另外,在数学课堂教学前老师可以巧妙的设置悬疑,以问题做引导,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让学生自主的发現、探究和探索。老师在设置悬疑时要保证问题的趣味性,同时要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例如,在学习负数相关知识时,老师可以以游戏为课前导入环节。如“大家反反反”游戏,老师说一句话,请大家说出与它相反意思的话,例如老师说向前走了50米,大家应该说什么?以游戏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然后以气温表示引导小学生进行探究,启发小学生主动思考零下四度怎么表示。并鼓励学生大胆踊跃发言,小学生具有一定的“乐于表现”心理,在老师的鼓舞下学生踊跃发言,思维高度活跃。老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然后引入负数相关概念,然后引导小学生举例,以深入的理解负数的含义。课前导入环节,设置悬念,提升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有效引导”促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思考。
(3)课中引领,开展互动学习
互动学习是一种有效学习方式,能够有效的激发小学生的数学探究兴趣。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加强与小学生的双向互动,发挥老师的启发作用,启发学生的思维,师生双向互动,实现教学相长。提出问题是思考的开始,老师要善思善引,引导小学生提出问题,例如在学习减法时,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超市商品及其价格标签,然后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老师可以进行演示,以逐步培养小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老师有十元钱,可以买多少袋苹果和香蕉呢?”老师引导学生思考,提出数学问题。数学教学重点在于通过现象看本质,加强“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教学法的应用,“一题多变”,对于同一题目,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解决问题,有助于理清解题思路,在研究过程中学生能够对学到的知识综合应用,不断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启发学生思考。此外,数学课堂中,老师要发挥启发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学习,以实现学生个体和群体的共同发展。
(4)课后拓展,培养探索精神
课后是课中的良好补充,老师要充分的借助课后进行教学拓展和延伸,以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探索精神,在探索过程中发现数字之美。首先,老师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数学能力的差异性,不能用同一把尺子衡量学生,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坚持平衡发展的原则,按照尊重学生能力的教学原则,实施差异化教学,让优生学“吃饱”,中产阶级“吃得好”,让学困生能够“消化的了”,进而促进整体数学课堂的水平。课后拓展延伸要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之后进行。课后老师可以安排一些数学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探究,在实验中检验、验证真理。例如,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之后,老师可以让小学生动手操作来验证“三角形内角和为180°”这一真理,小学生借助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开展实验探究,小学生通过剪一剪、拼一拼、量一量,验证数学真理。课后拓展应该确保其趣味性和探究性,同生活进行联系,让学生能够真正的领悟数学的真谛,例如在学习“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时,可以以生活中的实例开展课后拓展,让学生充分的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巩固课堂知识。课堂拓展要具有新意,并与课堂所学知识进行联系,在巩固课堂所学内容的基础上,能够有效的培养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让学生能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乐趣和魅力,提升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有效引导,提升小学生数学口语表达能力
引导教学下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培养,由于学生的表达能力有限,有的学生心中有问题却无法表达清楚,限制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小学生的模仿能力较强,喜欢模仿老师,因而老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规范自身的数学用语,教师用正确、清晰的语言讲述概念、计算方法等,从而同化小学生。实践操作激发说,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要落实到实践中来,数学教学中老师多给学生表达、开口的机会,并给予学生犯错的机会。创新数学表达的内容和形式,集体说、同桌说,说概念、说算式等,通过不同的形式来给予学生开口说数学的机会。老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鼓励式、赞扬式的评价,强化学生的信心。对于一些难度较低的问题,老师可以邀请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回答,对于一切难度大的问题,老师可以邀请基础好的学生回答,以此来帮助学生建立发言信心。交流合作促进说,开展小组合作,数学学习中,加强合作探究学习,小组成员共同交流,彼此促进,相互启发。规范说,提升小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要通过实践来规范小学生的数学用语,演示操作,老师引导学生练习数学用语,如加减用语,加起来可以是组合在一起、增加、又拿来,减少可以是拿掉、分开、还剩。
(6)重视学生的错误,引导学生纠错
数学在小学阶段对很多学生而言存在一定的难度,教学中要允许学生犯错,老师基于学生的错误,对学生进行引导,引导学生“知错就改”,明确犯错误的原因,以此来掌握数学的内涵和规律。当学生数学学习中犯错误时,老师不应该对学生进行简单粗暴的批评,老师应该珍惜学生犯错误的时机,对学生进行引导。对于数学问题,老师要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帮助学生明确错误的原因,师生共同探求解决的方法,以此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学习。例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相关应用题时,小红刚开始并不知道如何列方程式,老师不应该立即批评,指责,而是应该帮助学生分析背后的原因,小红并没有掌握方程式的内涵。善待同学们学习过程中的错误,并不是鼓励学生犯错误。通过引导,让学生明白犯错误仅仅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小插曲,一味的责怪可能会影响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帮助学生知晓原因,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就问题进行分析,在此过程中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感悟数学价值。
4.总结
课堂是教和学的统一过程,“引导”和“思考”同样是统一过程。“有效引导”教学方法的提升数学课堂的魅力,有助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同时促使小学生能够真正的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促使学生从浅表理解、学习向深层次的理解、学习过度。新课标下实施“有效引导”数学教学方法,其要点在于回归教学本质,老师优化教学目标,巧设悬疑,让位于学生,在教学中引导小学生去发现、去探索、去实践,以此实现学生自身知识的建构和自身能力的发展,鼓励学生通过自身体验、实践,以此来促使自身的不断进步和成长。
参考文献
[1]邓曙亮.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引导"策略分析[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6):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