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伦理研究生示范课程建设思路与途径
2021-07-19付成华施浩然敖进清李月卉陈晟王辉艳
付成华 施浩然 敖进清 李月卉 陈晟 王辉艳
摘 要:工程伦理教育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对于工程问题进行德治的有效途径。工程伦理作为西华大学理工科研究生开设的一门学位基础课,并被列为示范课程建设。课程团队立足工程伦理示范课建设目标,分别从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构思、教学模式创新、考核评价方式改革、教学资源库建设等方面阐述示范课程的建设思路与途径。通过示范课程的建设和实践,带动更多的工程课程教学发挥出对学生工程伦理意识培养的隐性教育作用,提升课程育人效果。
关键词:工程伦理;示范课程;工程硕士研究生;建设思路;建设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17-0055-04
Abstract: Engineering ethics education is an effective way to govern engineering problems by virtue in the modernization of national governance system and governance capacity. Engineering ethics is listed as a basic course for graduate students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 Xihua University, and as a model course. 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goal of engineering ethics demonstration course, the course team elaborates the construction ideas and approaches of the demonstration course from the aspects of teacher team construction, teaching content conception, teaching mode innovation, evaluation method reform, teaching resource database construction, etc.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demonstration courses, more engineering course teaching will be promoted, which will play a recessive educational role i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engineering ethics consciousness and enhance the effect of curriculum education.
Keywords: engineering ethics; demonstration course; master of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ideas; construction approach
工程活动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越来越广泛的影响。工程技术在给人类带来福祉的同时又给人类社会带来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消耗等诸多负面影响[1-3]。未来的工程师不仅需要专业知识,还需要具有高度的职业伦理标准和操守,严格履行社会责任,把道德与伦理规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共同解决和应对目前面临的“风险社会”问题,降低工程技术的负面效应,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3-4]。工程伦理教育是当今世界各国工程教育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能够改变工程实践的纯功利旨趣,有助于人们树立与自然、与社会和谐相处的工程理念[5]。
2016年我国正式加入《華盛顿协议》,工程教育与世界接轨[6]。我国高校于2017年开始陆续开设工程伦理这门课程。按照国务院学位办的要求,从2018年开始所有具有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资质的高校都将工程伦理课程列为了必须课程[7]。目前全国各高校的开课模式多种多样,这体现在开课学院、开课学时、开课方式等方面,各个高校和授课教师都在探索阶段[6]。我校工程伦理课程作为理工科硕士研究生的一门学位基础课,同时作为研究生示范课程进行建设。本文基于工程伦理教育目标和示范课程建设目标,结合近两年的教学实践,梳理工程伦理示范课程建设思路和途径。
一、示范课程建设总体思路
我校研究生工程伦理课程16学时,开设在研究生阶段第2学期,周学时2学时,涉及能动、土木、水利、交通、食品、材料、计算机等学科。
工程伦理教育融入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是为工程硕士研究生工程伦理道德的养成提供一个适切的平台,通过工程伦理教育平台,教师以工程伦理的典型案例为切入点,将其中蕴含的伦理道德思想传授给工程硕士研究生,可以使工程硕士研究生在受教育中得到启发和感染,有助于其工程伦理道德的养成,使其在将来的工程实践中有效地规避失范行为[5]。
工程伦理教育不同于传统思想品德教育,具有鲜明的“实践智慧”专业特点[8]。师资队伍是工程伦理教育发展的关键,制度安排是工程伦理教育发展的基础,教学资源库建设是工程伦理教育发展的必要条件。为了更好地发挥工程伦理教育平台的作用和达到示范课程建设效果,从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模式创新、课程考核评价方式改革、资源库建设五个方面进行规划设计(如图1)。
二、建设途径
(一)模块化课程教学内容
1. 通论和专论。工程伦理课程教学内容按照“5+X”进行模块化,教材为李正风等编著的《工程伦理》。其中“5”主要是工程伦理通论部分,具体包括工程与伦理、工程的风险、工程中的价值、工程活动中的环境伦理、工程师的职业伦理五个方面;“X”主要是针对不同学科领域模块,针对不同学科人才培养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便于学生深刻领悟,内化于心。
2. 知识和思想相结合。研究生阶段工程倫理教育不仅仅是掌握知识和技能,更是促进研究生的思想、情感和品德全面发展。注重课程内容的知识性和思想性,将案例等素材中蕴含的伦理道德思想传授给工程硕士研究生,可以使研究生在受教育过程中得到启发和感染,有助于其工程伦理道德的养成,使其在将来的工程实践中有效地规避失范行为[5]。
(二)结构化课程师资队伍
1. 课程团队由校内校外教师组成,专全结合可以更好地发挥教师个人和团队作用。校内教师主要来自于能源动力、土木水利、计算机、材料科学、生物工程学科,全面负责课程的组织和实施。校外教师主要来自于企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工程师,通过专题讲座和校外实践过程指导培养研究生伦理意识。
2. 注重教学水平和能力提升。每年组织团队教师参加以工程伦理为主题的国内论坛和研讨会,与兄弟高校教师一起就工程伦理教育中的重要议题进行了对话、交流和探讨。每学期围绕课程教学和建设开展2次集中研讨,解决工程伦理教学中存在的细节问题,交流心得体会,探讨和优化课程建设内容。
3. 注重分工协作和交叉融合,尽可能地发挥教师特色和优势。课程通论部分采用“主+辅”模式配置章节讲授教师,课程专论部分采用“内+外”模式配置教师。“主+辅”可以让教师集中精力,有更多时间专研讲授内容,更好地设计组织课堂;“内+外”模式下,课内教师负责设计组织课堂,课外教师采用穿插式讲授模块内容,促进课程教学与学科人才培养需求的高度契合,提升课程教学效果。
(三)混合式教学方式
1. 线上线下相结合。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智慧树平台上有清华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学校教师开设的工程伦理课程资源。借助于腾讯课堂、学堂在线、智慧树等平台,采用SPOC翻转课堂、混合式等线上线下相结合,充分利用优质网络课程资源,丰富课堂内容和方法,提升课堂质量[9]。
2. 课内课外相结合。课外主要是教师提前发布本节课教学安排,布置课前预习内容和查阅资料,让学生提前熟悉,做到有的放矢;课后教师会通过测试或讨论进行专题内容拓展和延伸学习,充分发挥研究生学习自主性。每次90分钟课堂按照分钟分解成时间段,如“教师讲解30分钟+交流讨论40分钟+思考答疑10分钟+总结延伸10分钟”,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四)全面化考核评价
课程考核评价由过程考核、期末考核和奖惩三个部分组成(如表1)。
1. 注重过程考核,全面评价学习效果。过程考核贯穿于课程教学全周期,主要由团队作业、分组讨论、汇报或辩论几种形式展示。教师提前发布主题,同学们可以自由组合成团队,分工协作,查阅分析资料,最后以汇报、辩论、情景剧等多种方式展示团队成果,由组内自评、团队互评和教师评价三部分综合得团队成员最终成绩。同时课程全周期中教师会发布预习内容、课后测试或延伸学习内容,学生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根据实际情况测算得分,反映学生有效预习和有效延伸的情况。
2. 注重细节,全方位考核。团队组建由学生自由组合,团队组长由小组成员推荐或自荐产生,不仅考察学生分工协作能力,还让各个学生展示自己的特长,如有的学生收集整理资料、有的学生制作汇报PPT、有的学生讲解、表演等,让每一个有差异的学生都实现发展,参与合作过程,享受合作成果,养成合作的习惯。
3. 注重奖惩,激发学生参与感和责任心。课程周期内设置奖惩机制,如针对作业资料提交是否及时按0.5分/次设置奖惩;针对课堂无故缺勤采用扣分制,无故缺勤扣2分/次,3次未签到则取消其考试资格。通过奖惩加强过程考核,同时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感和责任感,将工程伦理学习融入日常实际行动中。
(五)多样化教学资源
研究生阶段“教”与“学”是灵活多样的,除了推荐参考书和文献资源以外。在学堂在线网络平台组建由试题、案例、课程三大模块构成的教学资源库。
1. 试题资源库建设。收集、编制整理与工程伦理相关的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判断、填空、问答等类型试题。主要用于单元测试、期末测试等环节,考察和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教师编制试题过程中可进一步系统地梳理知识,动态优化试题内容等。
2. 案例资源库建设。案例资源库是工程伦理示范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经过团队讨论,确定案例库建设框架见图2。每一类案例又可以分为基础类和专业类,按照时间顺序进行编排。通过文字、图片、视频、讨论主题、伦理思考等多个方面梳理每一个案例。
3. 课程资源库建设。课程资源库由团队教师建设的网络平台课程和校外网络平台课程组成,团队教师共建共享网络平台课程。校外网络平台课程资源的链接和简介直接作为一个资源模块,学生通过课程平台可以便捷地链接到丰富的课程资源,选择性地学习。
三、课程建设效果及思考
通过两年建设的工程伦理示范课程已经理顺,框架和内容也在不断地更新和补充,学生对本课程总体评价较高,对教学模式和考核评价都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在此基础上,团队教师对示范课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后期建设也进行了进一步思考和规划:
(一)有效调动学生参与地积极性
课程教学过程中还是有少量学生仅仅只是为了获取学分,对教学过程参与积极性不高。细化奖惩措施,增加激励点;多挖掘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增强工程伦理教育与现实生活的贴近程度;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增强课内课外活动的趣味性,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更有收获和成就感。
(二)教学资源的补充更新
结合工程伦理示范课程建设和教学经验,从教学内容、信息技术和多媒体课件等方面丰富优化教学讲义和资源库,通过运行实践编制信息化教材讲义。每年国内外会发生很多事情,很多都可以从工程伦理角度进行思考,同时发挥学生的作用,积极发掘身边的案例,对案例资源库进行及时补充更新。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除了每学期有针对性的研讨外,鼓励教师走出去参加工程伦理相关培训,增强社会责任感,扩大工程伦理教育视野。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工程伦理讲座,扩大工程伦理教育的知晓度和在专业课程中的渗透程度,吸引更多的专业教师加入到培养学生工程伦理意识的队伍中来。
四、结束语
工程伦理示范课程建设主要的目的是在促进大学生伦理意识和能力的提高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通过课堂教学的引导,学生在设计、分析具体工程问题时,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自觉将工程伦理与工程技术相结合,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情感-态度层面素养水平,强化研究生职业道德和自觉的伦理意识培养,增强其社会责任感[10]。如何建成一门让学生发自内心喜欢的课,任务还很艰巨。相信在学校的支持下,通过团队教师的共同努力,工程伦理课程会成为一门优秀的示范课程,从点做起、以点引线、以线带面,让更多的工程课程教学发挥出对学生工程伦理意识培养的隐性教育作用,提升课程育人效果。
参考文献:
[1]吴鹏,胡巧,林志远,等.基于我国工科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3):82.
[2]王孙禺,梁竞文.多学科视角下的工程伦理教育[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7,38(4):9-12.
[3]张满,王孙禺.高校工程伦理教育的实践与探索——基于清华大学等高校的调查[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7(2):103-107.
[4]张家平,武鹤,王国峰,等.新时代推进工程伦理教育必要性与实践探索之思考[J].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2019,33(5):73-76.
[5]李安萍,陈若愚,胡秀英.工程伦理教育融入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价值和途径[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7(6):26-30.
[6]刘进平,杨华龙,高义.“工程伦理”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反思[J].航海教育研究,2020,37(1):75-78.
[7]沈利民,李海生,王艳飞,等.动力工程专业工程伦理教育课程的建设与思考[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3):1-2.
[8]杨育红,张雪茹,梁婧茹,等.理工科大学生工程伦理的认知问题與对策建议[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5):22-29.
[9]于凤文,卢美贞.工程伦理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杂志,2018,12(50):146-147.
[10]毛天虹.工程伦理教育多维立体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J].高教学刊,2018(23):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