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本科高校“一轴两翼、三维互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2021-07-19黄孙庆

高教学刊 2021年17期
关键词:产教融合学校

黄孙庆

摘  要:向应用型转变和深化产教融合是地方本科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趋势。北部湾大学向应用型转变和深化产教融合的实践探索过程中,以深化产教融合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主轴,构建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学科专业集群,构建“三全三赋六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形成了“三维互动”的创新创业教学模式,将行业发展、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形成产教融合协同创新保障机制,有效提高了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整体办学实力,在同类高校中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和示范作用。

关键词:地方本科高校;产教融合;一轴两翼;三维互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17-0044-05

Abstract: The shift to application and deepening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are important trends in the reform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n 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process of exploring the application-oriented transformation and deepening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Beibu Gulf University takes the reform of the training model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alents to deepen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as the main axis. It constructs a professional cluster connecting the industrial chain and the innovation chain and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system of the "three complete, three endowments, six integration". And a "three-dimensional interactiv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eaching model has formed, which organically integrates industry development,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forms a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guarantee mechanism for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which effectively improves the school's talent training quality. And the overall strength of running a school has a certain value of promotion and demonstration in similar universities.

Keywords: 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and universities;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one axis, two wings; three-dimensional interacti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alent training model

創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是加速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主要途径,是保证实现“中国梦”人才队伍供给的关键[1]。根据国家《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北部湾大学紧紧围绕“四个转到”(即“推动应用型高校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的要求,将专业、产业、创新创业深度融合,为北部湾经济区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批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同时为地方本科高校深化产教融合和协同创新,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一轴两翼、三维互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21世纪是以创造、创新和创业为特征的世纪[2],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3-4]。探索和实践适应21世纪和产教融合发展需要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是地方本科高校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地方本科高校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北部湾大学在这方面进行了如下的探索与实践。

(一)顶层设计,统一思想,树立“三业融合”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理念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在人才[5]。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学校坚持将深化基于产教融合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作为发展主轴。2011年3月召开的钦州学院(北部湾大学前身,下同)第三届教学工作大会上,学校提出了“重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的要求。2012年,我校在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过程中,全校上下统一思想认识,明确重点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创新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并落实到每次制修订的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之中。2015年1月召开的第五届教学工作大会以“坚定转型方向,深化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作为大会的主题,统一了“坚持深化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思想。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6]。因此,我校坚持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展之路,以创新带动就业创业,以协同学的“协同效应”和生态学的“共同体”理论为基础,对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案上大胆改革探索和实践,形成以学生能力发展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将专业教育、产业发展和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即“三业融合”),构建产学研创的命运共同体。

(二)强化实践,突出能力,构建学科专业集群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强化实践,突出能力”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和深化产教融合的主线,也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题中应有之义,对此学校采取了以下具体措施:1. 构建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学科专业集群。当前高校主要战略方向是根据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要求,加快建设有竞争力的学科专业集群超级平台[7]。学校面向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和北部湾经济区重大产业(行业)需求,依托“水产”和“船舶与海洋工程”两个省级一流学科(培育)和省级重点学科,重点建设“海洋生物与技术”“海洋交通运输与工程”两大特色关键学科专业集群,积极建设“能源与化工”“经贸与现代管理”“智能与信息”等五个共通学科专业集群(见表1),实现产业、专业和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2. 构建“三全三赋五结合”的双创教育体系。一是“全员、全要素、全过程”开展双创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业基础”等双创课程,开放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和大学生研究计划项目,举办“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实现双创教育全覆盖;通过制定绩效考核及专项奖励政策促进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教育;通过人事、科技、学工、宣传等要素协同全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面向人才培养全过程,做好课上课下文章,站稳第一第二课堂,延伸第三课堂的创业就业帮扶。二是发展“赋知赋能赋情”的双创教育内涵。通过案例教学及创业管理知识的教学教会学生创业基本知识;通过专项训练、竞赛活动、制作创新、创业实践提升学生双创能力;通过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刘(永福)冯(子材)”为代表的爱国精神教育、企业家讲坛等活动培养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精神。三是促进与“课程、科研、就业、国际化、社团组织”相结合。以三课堂为载体推进行业发展、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结合;以大赛奖励、科研绩效考核及科研成果转化促进双创教育与科研工作有机结合;通过设立创业职业一体服务中心,探索“企行业实习+创就业一体化培养链条”促进与产业、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通过举办混合式双创实验班、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营、青年创业领袖峰会等活动促进与学校国际化办学发展相结合;通过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协会及KAB俱乐部等大学生组织促进与学生社团组织发展相结合。

(三)系统思考,科学构建,形成“三维互动”的创新创业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改革是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的根本途径。基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需要从教学环节入手,借鉴马瑞燕等人成果[8]构建基于“三维互动”创新创业教学模式。三维度是指“人物”“事件”“结果”,创新创业教学中,“人”的互动包括教师、学生和校外人员之间在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活动中的互动,“事”的互动包括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之间的互动,“果”的互动是产业、专业和创新创业之间的互动。学生、教师和校外人员(企业家、成功人士等)的互动能够促进创新创业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水平的提高,反过来,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的提高又进一步提高了师生、企业的创新创业水平。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互动能够让学生根据产业发展的需要有针对性学习专业前沿知识和技能,进而实现创新创业的目标,反过来,产业、专业和创新创业的互动能够促使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之间互动的增强。如我校海洋学院水产养殖学专业覃悦等同学根据自己所学专业知识,长期关注钦州四大名贵海产之一的青蟹产业发展情况,参与教师关于青蟹增养殖的科研项目,同时与青蟹养殖企业密切合作,申报并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其研究成果《软壳青蟹的工业化生产系统》获得第五届全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广西区赛高教主赛道创意组金奖。

(四)依托产业,全面组织,建立健全产教融合协同创新育人机制

产教融合型企业与学校深度合作, 参与到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中, 可以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和行业的创新发展[9]。进入21世纪,校企合作、协同创新这一高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越来越受到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重视[10]。北部湾大学在实践中也积极探索合作的新机制。一是建立政校企创新联盟协同机制。学校成立了北部湾政校企合作发展联盟,联盟由政府、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等142家单位组成,涉及40多家事业单位和60多家企业。二是建立 “三课堂”教学组织运行机制,即通过实施第一课堂(教室:理论课程,负责创新创业的意识培养)、第二课堂(校园:活动课堂,负责创新创业活动体验)和第三课堂(社会:实践课堂,负责创新创业实践和成果孵化),实现“三课堂”贯通联动的开放式教学。三是建设校企要素融合机制。通过搭建产教融合、协同创新平台与基地,如由行业企业(用人单位)人员和学校师生共建校外创新实践基地,或以新道创新创业学院、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教育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项目、教育部中美“双百计划”等项目为示范带动,发挥校企在人力、资金、设备等方面的优势要素,实现共建共享。四是形成协同创新的团队建设机制。组建校内教师和校外行业专家共同参与的双导师制,培育创新创业团队,共同指导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二、“一轴两翼、三维互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效

历经八年的探索与实践,北部湾大学基于“一轴两翼、三维互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积极成效。

(一)总结形成地方本科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学校在教育教學改革实践中进行了科学总结,树立了“三业融合”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理念,构建“一轴两翼”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主体工程和发展模式,即学校在推进深化产教融合和向应用型转变过程中,以深化产教融合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主轴,构建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学科专业集群(一翼),构建“三全三赋六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另一翼),形成了“三维互动”的创新创业教学模式,打造了一批与就业创业相关的课程教材和实践平台,将行业发展、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形成了产教融合协同创新的保障机制(见图1)。

(二)促进学校创新创业活动蓬勃开展并取得实际成效

1.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蓬勃发展。2016-2019年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校级立项562项,获得区级立项320项、国家级立项142项,参与人数达5000人,成功培育一批创新创业团队。2. 双创类竞赛成绩逐年提高。截止目前,学校共获得省级以上学生竞赛奖励3665项。近两年我校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类竞赛共获奖励303项,其中国家级72项,省部级231项。如由机船学院学生组成的FLYERS车队多次获得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最佳新秀车队”和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巴哈大赛全国二等奖等荣誉称号;在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区赛一银一铜和五个优秀奖;在2018中国工程机器人大赛暨国际公开赛中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8项、优胜奖3项,获奖率100%;在第四届全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国赛铜奖1项、区赛金奖1项、银奖2项、铜奖7项,实现了区赛金奖零的突破;在第五届全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区赛金奖2项、银奖3项、铜奖1项。3. 学校专利申请成绩突出。2016年和2017年学校专利申请量分别排在广西高校第5名(434件)和第3名(744件),授权量为第10名(74件)和第4名(169件)。2018年学校专利数在广西本科高校排名第6位,全国排名263位。近五年共计申请专利1200项,获得专利授权532项,其中发明专利63项。4. 开启了“一带一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培训新征程。我校留学生参加2018年 “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荣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2项,学校被授予“竞赛支持奖”并与“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国际联盟、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执委会签订《筹建未来技能训练基地框架协议》,承办了自治区妇联中国-东盟妇女创新创业培训班(老挝部厅级干部培训班)等培训班,效果良好。

(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及人才培养得到社会各界

认可

学校连续九次被评为广西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先进单位。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先后获广西“高校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创业培训基地、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等荣誉称号。2016年4月,学校7个协同育人典型案例入选广西本科高校协同育人典型案例。2016年底,钦州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在我校正式挂牌成立。学校现有省级及以上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科研平台25个,成为国家发改委“‘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建设项目”实施院校、教育部规建中心“高等学校产教融合创新实验项目”基地院校、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项目院校、数据中国“百校工程”产教融合创新项目先行先试合作院校。近三年来,来校考察学习的兄弟院校近50多所,《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广西日报》、人民网、新华网、网易新闻、中国青年网等新闻媒体纷纷报道我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及其成效。2019年1月,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专家组进校指导后认为,我校依托强大的研究平台、专业团队、合作伙伴和校企合作网络,整合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加快资源聚集与突破创新,助推学校办学实力、技术创新能力和科技服务能力实现快速提升,将在北部湾立起一个产教融合新标杆[11]。

参考文献:

[1]唐国强,罗盛锋,杨端翠.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4):67-68.

[2]汤晓燕.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下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究[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18:1.

[3]翁鸣.大力推进地方高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J].民主与科学,2019(4):41-44.

[4]陳锦山.基于产教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管理观察,2016(14):106-111.

[5]张小惠,白帆,霍亚光.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37(3):28-30,34.

[6]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

号)[Z].2017-12-19.

[7]陈锋.实施“大舰战略”:加快建设学科专业集群超级平台[J].中国高等教育,2016(23):27-30.

[8]马瑞燕,何云峰,陈晶晶,等.农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三维互动”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7:66-68.

[9]陈斌.产教融合型企业要深入参与学校创新创业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19(10):25-27.

[10]刘印房.地方本科高校校企协同创新机制构建研究[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8:140.

[11]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北部湾,将“立起”一个产教融合新标杆[EB/OL].http://www.csdp.edu.cn/article/4655.html.

猜你喜欢

产教融合学校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高职教育“四实一体”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刚柔并济
基于产教融合的 OBE 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基于产教融合创新康复治疗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破次元
融椅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