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补贴、劳动力转移与农户收入

2021-07-19张壮陈有华侯学博

南方农村 2021年3期
关键词:劳动力转移

张壮 陈有华 侯学博

摘   要:农业补贴在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民收入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以往研究较少关注生态脆弱地区的农业补贴政策效果。以湖北省鄂西山区四县385户易地扶贫搬迁户为例,研究分析了投资受制地区农业补贴的增收效应。研究表明,对丘陵山区而言,农业补贴每提高1%,非农务工的可能性降低24%-29.4%,对应农业收入增加3.353%,而非农收入减少3.348%,家庭总收入减少0.31%。进一步地,该地区农户的农业收入的增加,可能不是化学要素投资引致的,但极有可能是土地规模扩张导致的。政策建议是:农业补贴政策要因地制宜,不断强化农业技术研发与推广,适度开发生态脆弱地区的非农产业,多渠道拓宽农户收入来源。

关键词:农业补贴;劳动力转移;农户收入

中图分类号:F32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697(2021)03-0010-08

农业补贴是政府对农业生产、流通和贸易进行的转移支付,是当前各国政府支持农业发展的有效政策工具之一。为了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和适应加入国际贸易组织的需要,我国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于2004年开始取消农业税并建构农业补贴体系,并于2006年全面取消农业税收且构建起以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为主要内容的农业补贴体系。与之对应,2004年到2017年,中国粮食实现了“十四”连增。除了粮食增量的作用外,有研究表明,农业补贴在提高农民收入[1]、减少生产效率损失[2]、缩小城乡收入差距[3-4]、促进土地规模化[5]方面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农业补贴最基本的两大功能分别是保障粮食安全与提高农民收入。其中,农业补贴保障粮食安全的功能已得到现有研究一致肯定。他们认为,农业补贴对粮食产量的影响主要有以下途径:增强应对风险的能力[6],减少因自然灾害与投资不足而造成的粮食减产问题[7-9];提高生产积极性,促进生产规模的扩大[10];优化种植结构[11],从粮食品种上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地流转与实现土地规模化[12],提高生产经营效率。但是,农业补贴是否具有增收效应,研究却尚未得到一致的结论。现有多数研究认为,农业补贴对农户增收具有显著的激励效应,比如基于主产区的調研数据,王娇[13]与黄季焜[14]、张照新[15]的研究都证明了农业补贴的增收效应,但也有学者认为,农业补贴的资金相对较少,在农业生产成本上升与农产品价格下降的背景下,农业补贴的增收效应可能会被抵消[16]。

研究的争论的产生可能是由于样本选择不同导致的。比如说,以往研究大多数关注农业补贴对粮食主产区或全国范围的影响,但较少研究关注农业补贴对环境脆弱地区农户收入的影响。但关注生态脆弱地区的农户收入问题,对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缩小地区收入差异,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从理论贡献上说,一方面,近期相关研究[17]发现,农业补贴能在一定程度缓解农户收入不平等,但是却加剧了中东部地区的农户收入的不平等,这说明具体研究某个地区、特别是中东部某个区域的农业补贴效果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而另一方面,以往研究较少区分地形或者生态环境,专门分析农业补贴的增收效应的异质性,这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契机。

一、文献归纳与理论假说

(一)文献归纳

从农业补贴对农户生产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两个方面:

(1) 技术效率。综合农业补贴对农户生产效率具有正向影响。如高鸣等人认为农业补贴政策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且发现农业补贴在小麦生产过程中至关重要。他们基于2003—2014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的微观数据发现,农业补贴有利于农户选择高生产效率的生产方式,从而减少粮食生产效率损失[18]。基于玉米的数据,朱满德等人也发现,综合农业补贴对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影响,但粮食直补政策、良种补贴、农资补贴等不同补贴的作用有所差异[21]。具体来说,农机具购置补贴也可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改善农作物生产结构,而结构改善效应又进一步提升了农业机械使用效率[19],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劳动力非农转移[20];脱钩补贴可通过改进小麦生产技术影响小麦生产率,但对其全要素生产率无显著影响[18]。

(2) 增收效应。现有大部分研究表明,综合农业补贴对农户收入具有正向影响。如钱加荣和赵芝俊研究了农业补贴政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且认为补贴政策主要通过收入效应影响农民的种植行为[22]。余航认为,虽然没有证据表明农业补贴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但补贴可以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23]。综合农业补贴还提高了农户雇佣劳动力的概率,增加了农业机械的使用,特别是影响了化肥、种子、农药等要素的投入[25],即综合农业补贴通过要素驱动,提高农民收入。其他细分的补贴政策也对收入产生了正向的影响,如粮食直接补贴政策可以通过影响地租来影响农户收入[8],农机具补贴通过影响粮食产出来提高农民收入[24]。

尽管农业补贴对技术效率与农户生产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但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兼容是不可逃避的现实问题,这在生态脆弱的丘陵地区表现得更为明显。如果劳动力在农业的过度集聚,引发的可能是人、资源、生态的冲突。研究表明,当今全球农作物产量大约一半可归功于矿物肥料,在养分含量很低的地区,对于适当和负责任的肥料使用的补贴可以帮助农民增加产量并改善土壤肥力,但补贴也已成为环境恶化风险因素[26]。国内研究表明,农业直接补贴虽然促进了产出增加,但可能会带来负面的环境效应[29]。如农资补贴会加剧农业面源污染[27],带来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28],环境的恶化最终可能充抵了补贴带来的正效应[30],导致农业补贴政策最终无效;国外研究也表明,现有的化肥补贴虽然可以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和改善土地肥力,但同时也会带来巨大的环境风险[26]。因此,农业补贴应该强调生态效应与经济效应兼容,并不是一味的鼓励农业的单一种植与过度开垦,而是强调生产恢复与地力维持。也正因为如此,自2014年起,我国的综合农业补贴政策又称为“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相比以往的政策,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更加强调生态效应,强调土地地力保护与化肥、农药减量化。

(二)理论假说

以往文献的分析都是基于全国范围的样本,较少集中分析一个生态环境脆弱、农业机械化使用受制地区的农业补贴的增收效应。当然,除了样本特殊性,研究更感兴趣的是,在农业机械使用受到限制的地区,农业补贴还会不会促进劳动力转移,提高农户收入?为此,本文构造了一个简单的理论模型。

假设:(1) 农业补贴可以改变农户的要素配置;(2) 农户生产过程中只使用劳动和资本两种生产要素;(3) 农户的生产技术固定,即生产函数既定。

如图1,纵轴表示劳动,横轴表示资本,折线AE1K*与AE2K*表示资本投资受限的等成本线,用以表征农业机械化受限的问题,Q1与Q2表示等产量曲线,曲线上的每一点的组合都生产出相同产品,环境受限地区的农户希望在既有成本的基础上实现最大的产出。

由于生产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限制,农户使用机械变得较为困难,对应的原始成本曲线为AE1K*,此时在生产技术Q1的水平上,对应最优解为角点解E1,对应资本投入水平为K*;假如农户得到一笔农业补贴资金,那么他的预算线开始上移,对应新的预算线为DBK2,在生产技术Q2的水平上,对应最优解为角点解E2,对应资本投入水平为K*。得到農业补贴支持之后,农户投资变动量几乎为零,即投资的变动量很少,但是农户劳动力投入变动量为(L2-L1),即劳动力投入量会增加。据此,提出假说H1。

H1:在农业机械化应用受限的地区,农业补贴会抑制劳动力的非农转移。

劳动力的非农转移,造成人口在农业的集聚,当然这种集聚也可能带来效率的增进与生产的激励,但对于自然地理环境约束严重的地方,人地的矛盾会变得更为明显。一方面,农户没有外出,直接带来了非农收入的减少;另一方面,人的集聚,需要解决生存与发展问题,因此农户需要开垦土地以扩大规模提高总产,或是依靠污染要素投资提高单产。总之,农户有了更强的生产经营愿望,从这个角度上讲,农业补贴抑制了一部分人的外出,但可以实现他们农业收入的增长。从总收入的角度看,(1)城市的生产效率毕竟高于农村,因此同样的劳动时间,农户在城市可能会有更高的收入;(2)对土地的依赖,可能在长期造成了对土地生产力的破坏,进而影响农户的收入。总体而言,劳动力的非农转移的抑制可能造成农户总收入的减少。据此,提出假说H2。

H2a:农业补贴抑制劳动力的非农转移后,可能造成农户非农收入的减少;

H2b:农业补贴抑制劳动力的非农转移后,可能造成农户农业收入的增加;

H2c:农业补贴抑制劳动力的非农转移后,可能造成农户总收入的减少。

二、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与说明

本研究使用数据是课题组2020年4月至7月对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四个县市开展的实地调研数据。考虑到进行“州-县-镇-村”抽样调查的方法的难度以及人力、物力的限制,研究选取已于2018年、2019年整县脱贫的宣恩县、咸丰县、建始县、来凤县且易地扶贫搬迁已超过两年时间的安置点作为调研区域。鉴于可能出现由于安置点户数偏少问题,每个县选取两个具有较大规模安置点的乡镇后,每个乡镇选取两个安置点,每个安置点随机抽取25户农户。调研采取调研员一对一访谈的形式对易迁户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主要为户主或家中主要成员。调研共计投放400份问卷,剔除无效问卷15份,获得有效问卷总数385份,问卷有效率98.2%。①

从整体样本来看,2019年4个调查县385户的农户每月人均家庭平均收入为1416.63元,略高于同期湖北省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值1365.92元与全国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值1335.08元,其中234户高于恩施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值968.33元,占到样本的67.78%;收入结构当中,非农收入占到了总收入的62%,小于《农村绿皮书: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18—2019)》公布的2018年非农收入占比70%,说明该地区确实存在劳动力流转滞后的现象;调查人群中,60岁以上劳动力仅占到样本的22.34%,大部分群体都是有外出能力的劳动力;39%的调查人群仅接受初中及以上的教育。总体而言,样本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二)主要变量及其相关性

本文研究农业补贴对劳动力转移与农民收入的影响,因变量为非农务工、农户家庭收入,农户非农收入、农户农业收入,自变量为农业补贴。为满足经典线性假设的正态性要求,核心变量全部进行了对数化处理。其他控制变量包括年龄、家庭人数、教育水平、家庭劳动力数量、搬迁距离、寻找工作难度、土地面积、家庭子女数量,这些因素都会对收入与外出务工决策产生影响。

变量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农业补贴与非农务工呈现负相关关系(相关性=-0.1536,p<0.001),即说明较高的农业补贴对应较高的非农务工概率,初步验证H1;农业补贴与非农收入呈负相关关系(相关性=-0.9943,p<0.001),即说明较高的农业补贴对应较低的非农收入,初步验证H2a;农业补贴与农业收入呈正相关关系(相关性=0.0313,p<0.542),即说明较高的农业补贴对应较高的农业收入,初步验证H2b;农业补贴与农户总收入呈负相关关系(相关性=-0.1167,p<0.022),即说明较高的农业补贴对应较低的农户总收入,初步验证H2c。

(三)计量模型选择

由于因变量外出务工是二值变量,适合使用logit或Probit进行回归分析,为保证结论稳健性,基准回归使用的是logit模型,稳健性检验使用的是Probit回归,其基本模型如下:

P (y=1| x0 , xi)表示外出务工的概率,a为截距,x0 为核心解释变量农业补贴,β0为对应系数,其他的xi为模型控制变量,βi为其对应估计系数,εi 为对应残差。当使用logit回归时, Φ(*)表示logistic累积分布函数;当使用Probit回归时,Φ(*)表示正态分布的累积分布函数。由于回归无法直接得出估计的概率,研究对关键结果的边际效应进行了处理。

由于因变量收入是连续变量,适合使用OLS进行回归分析,为保证结论稳健性,基准回归使用的是OLS回归模型,稳健性检验使用的是Tobit回归,其基本模型如下:

(1) OLS回归:y为收入,其他变量含义同上式。

(2) Tobit回归:y*为潜变量,y*>y0在被观测到,取值为y,小于等于y0时在y0处截尾, 其他变量含义同上式。

三、实证研究分析

(一)农业补贴对劳动力转移的影响

首先分析农业补贴对劳动力流转(非农务工)的影响。表2的两个模型回归结果表明(模型1存在一定程度的模型设定错误,更相信模型2),农业补贴对非农务工具有负向影响,即农业补贴每提高1%,非农务工的可能性降低24%-29.4%,即验证了假说H1。年龄越大越不愿意进行非农务工,这符合基本农民的基本心理特征;家庭人数抑制了劳动力的非农转移,子女数量表现突出,这与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的调查趋于一致(该样本中,调查了2091个有返乡意愿的农民工,其中因为子女与父母照看问题的农民工占到样本的32.38%)。家庭劳动力越多,家庭内部劳动力过剩的可能性越大,因此外出务工的可能性越高。当然,本研究中家庭人数的影响并不显著,这里不做过多讨论。教育程度越高,意味着劳动素质越高,在城市的适应能力越强,因此外出务工的可能性越高;家庭土地面积越大,规模化与机械利用水平相对较高,因此也可能提高外出务工的可能性;搬迁距离、城市就业难度对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并不显著,未来需要进行更为深入的探讨。

(二)农业补贴对农户收入的影响

其次,使用OLS分析补贴对农户收入的影响。表3的回归结果表明,农业补贴对家庭总收入具有抑制效应,具体而言,农业补贴显著促进了农业收入的增加,但是又显著抑制了非农收入的增加。农业补贴每增加1%,农户总收入减少0.31%,而农业收入增加3.353%,非农收入减少3.348%,即验证了假说2的三个观点。总体而言,农业补贴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没有发挥出太好的增收效应,甚至可能抑制了农业收入的增加,究其原因,农业补贴的增加抑制了劳动力的流转,导致了非农收入的减少。

(三)稳健性检验

为保证回归结论的稳健,对表4的回归重新使用Probit估计,回归结果表明,农业补贴对非农务工依旧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即验证了假说1。对表3的回归重新使用Tobit估计,回归结果表明,农业补贴依旧导致农户总收入显著减少,农业收入显著增加,非农收入显著减少,即验证了假说2的三个观点。稳健性回归结果表明,本文的两个假说得到验证,本文结果具有稳健性。

四、讨论与分析

为什么在一个投资受到约束与无法实现机械化生产的丘陵山区,农业补贴对劳动力的流转起到了抑制作用?为什么劳动力流转的抑制导致了农户收入的减少?

首先说明第一个问题。农业补贴希望诱导技术采纳行为与生产激励行为,但是在土地尚未实现规模化,机械化还存在较大困难的地区而言,有可能发生“过犹而不及”的现象。农业补贴对劳动力的流转的抑制作用有三种可能。第一,土地规模化不足的情况下,农业要实现增收,投入机械与其他技术本质上是高成本的,农户较难有投资的激励。因此,基于产量与规模的补贴容易造成生产的激励,这样在投资受限制的情况下,为了提高产量,农户会選择使用劳动力去替代资本;第二,自然环境的束缚导致机械的使用难度较大,因此实现粮食增产对劳动力的投入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第三,相关研究的表明,在机械使用已经饱和的情况下,继续诱使技术采纳的农业补贴,最优要素比例会发生变化,最终导致农村劳动力的回流[31],当然,这种情况不适合本文的研究假定。

从湖北省恩施州的样本县来看,更偏向第一种情况和第二种情况。第一,湖北省恩施州地形陡峭(如图2),州域内以山地为主,喀斯特地貌十分发育,溶洞、溶沟、伏流广布,主要种植玉米、水稻、红薯等粮食作物,广泛发展茶、山药、油菜等经济作物,即机械应用与土地规模化都受到地理环境的抑制,这与本研究假说一致。第二,所选样本县主要以山地丘陵为主,土地资源相对有限而且分割较为严重。根据课题组的调查,385户农户中,仅有24.42%的农户土地规模在11亩以上,仅有20.26%的农户水田土地规模在10亩以上,且地块相对分散,地块数最多达到6块,这也反映出该区域土地的细碎化较为严重。第三,根据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公布的农业机械化的数据,2019年,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主要农作物机械化生产综合水平达到42%,远低于同期全国农业农村部公布的水平70%以上,也远低于湖北同期公布的水平69.28%。这再次说明了这个地区的土地规模化程度与农业机械的程度确实受到了限制。

其次,说明第二个问题。劳动力流转对农户收入的影响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城市相比农村,有着更高的劳动生产效率,这就意味着更高的工资,因此如果劳动力流转受到抑制,那么作为收入最大份额的非农收入将会减少;第二,人口在农村的聚集,不可能避免的要寻求生存与发展,为实现自身的粮食安全,农户极有可能开垦土地,加大化学物质的投放,这样不仅容易造成土地的板结与贫瘠化,也会加剧农业的面源污染;第三,长期在农村,使农户失去了和外界交流的机会,即农户获取信息的机会,提升眼界的机会,采纳新技术的机会都会受到减少。因此,总体而言,劳动力流转受到抑制,农户收入也会相应减少,当然这个推论后续也需要进一步的实证研究。

第一点原因已经在托达罗模型中得到充分诠释[31],该模型强调了城乡工作效率的差异引起了劳动力流动,第三点也得到了现有研究的证明[32],他们研究表明非农经历能够影响农户的行为能力,提升人力资本,能有效促进农户增收。本文重点对第二点进行探讨。当前现实存在的问题是,补贴更加强调“耕地地力保护”,强调生态环境保护(化肥减量、农业减排)与耕地恢复,但相比之下,化肥减量比较好衡量,而农业减排与耕地恢复较难衡量,因此在很多地方的经济发展公报中没有直接标明。

反映到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相关指标上,如表5所示,尽管2013年到2018年,农用化肥施用量在下降,但是耕地面积与农业机械总动力(可折算成二氧化碳)有所提升,即“耕地地力保护”的背景下,尽管被农业补贴抑制流转的农户使用化肥的动机不会太强,但是极有可能通过土地规模的扩张来提高农业收入。表6的回归结果表明,农业补贴对土地种植规模具有显著影响,具体而言,农业补贴每提高1%,土地面积扩张0.439%,水田面积扩张0.541%,即规模扩张成为被抑制劳动力增收的重要方式。

五、结论与建议

以湖北省恩施州四县38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例,本文分析了在投资受到约束与无法实现机械化生产的丘陵山区的农业补贴的增收效应。研究结论表明,对该地区而言,由于投资的地理约束,农业补贴抑制了劳动力的非农转移,进而导致农户农业收入的增加,非农收入的减少以及总收入的减少。进一步地,该地区农户的农业收入的增加,可能不是污染要素投资引致的,极有可能是土地规模扩张引致的。根据研究的发现,提出以下几条对策建议:

(一)农业补贴政策要因地制宜

尽管以往基于全国样本的研究大多表明农业补贴能够促进农民增收,但是相关研究对特殊情况的考虑并不充分。对于投资受限,生产效率较低,土地规模化程度较低的地区,综合补贴投入尽管会促进农民农业收入增长,但遗憾的是,对农户总收入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这类地区,更重要的是加强农业补贴中农机具购置补贴的利用,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促进部分劳动力的流转。尽管本文研究没有数据直接说明这个政策的影响,但是吕炜[21]与陈径天[32]的研究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

(二)不断提高农业技术研发与推广力度

农业技术研发与推广包含了农业机械、农业化学用品与农业生产培训等方面。农业机械不仅仅要加强推广力度,更要加强技术研发,不仅要提高农业机械的应用广度,而且要提高农业机械在不同区域的适应性,特别是地形复杂、生态脆弱的地区;农业化学用品的研制要做到污染元素减量,尽量突出针对性功效,减少副作用,另外也可以采取机械投放农业化学用品,做到精准投放;农业生产培训要向生态脆弱地区的农户倾斜,将向他们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与种植经验,促进科学种植,减少因种植不当而造成的生产恶性循环,促进农户的增产增收。

(三)适度开发生态脆弱地区的非农产业

生态脆弱地区的耕地资源有限,单纯依靠农业满足生存与发展要求已经捉襟见拙,因此促进多个产业的融合,特别是促进乡村旅游,成为该地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式。具体要做到两点:一是在国内国外双循环的背景下,坚持生态文明建设基本战略,实现以生态资本带动地区经济发展; 二是加快土地整治与土地流转进程,适度推进城镇化,推动丘陵山区实现适度规模化(尽管无法避免土地细碎化,但是对于集中北纬30°区位气候优势可以发展茶叶、富硒农产品等特产农产品),经加快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和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农民致富。推进乡村旅游开发,稳定脱贫成果,实现更高层次的小康。

参考文献:

[1] 陈飞.农户生产投入选择行为及其收入效应研究[ J ].财经问题研究,2016(09):113-122.

[2] 高鸣,宋洪远,Michael Carter.补贴减少了粮食生产效率损失吗?——基于动态资产贫困理论的分析[ J ].管理世界,2017(09):85-100.

[3] 鐘甫宁,顾和军,纪月清.农民角色分化与农业补贴政策的收入分配效应——江苏省农业税减免、粮食直补收入分配效应的实证研究[ J ].管理世界,2008(05):65-70+76.

[4] SHEN L. Urban-rural Disparity: the Demand Analysis[ J ].Journal of Developing Areas, 2009(02).

[5] 宋亮,赵霞,缪书超.粮食价格支持政策促进还是抑制了土地流转?——基于CHIP微观数据的实证分析[ 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9,33(08):1-7.

[6] 杨丹,王晓丽,唐羽.农业补贴、农户增收与收入不平等[ 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5):60-70+171.

[7] MULLEN K,CHAU N.DE GORTER H,et al.The risk reduction effets of direct payments on US wheat production[C].Inter-national Agricultural T rade Research Consortium Symposium , Washington DC,2001.

[8] ANTNJ.LE MOUL c. Do counter-cyclical payments in the 2002 USfarm act create incentives to produce?[ J ]. Agriculturaleconomics, 2004 ,31(02-03) :277-284.

[9] VERCAMMEN J. Farm bankruptcy risk as a link between direct pay ments and agriculturalinvestment[ J ]. European review ofagricultural economics,2007 ,34(04) :479-500.

[10] YI F.SUN D, ZHOU Y. Grain subsidy, liquidity constraints and food security- -Impact of the grain subsidy program on thegrain- sown areas inChina[ J ]. Food policy, 2015(50):114-124.

[11] 刘克春.粮食生产补贴政策对农户粮食种植决策行为的影响与作用机理分析——以江西省为例[ J ].中国农村经济,2010(02):12-21.

[12] 王欧,杨进.农业补贴对中国农户粮食生产的影响[ J ].中国农村经济,2014(05):20-28.

[13] 许庆,陆钰凤,张恒春.农业支持保护补贴促进规模农户种粮了吗?——基于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数据的分析[ J ].中国农村经济,2020(04):15-33.

[14] 黄季焜,王晓兵,智华勇,等,Scott Rozelle.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J ].农业技术经济,2011(01):4-12.

[15] 张照新,陈金强.我国粮食补贴政策的框架、问题及政策建议[ J ].农业经济问题,2007(07):11-16+110.

[16] SERRA T, ZILBERMAN D,GOODWIN B K,et al. Re placement of agricultural price supports by area payments in the European Union and the effcts on pesticide use[ J ].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2005.87(04) :870- -884.

[17] 马彦丽,杨云.粮食直补政策对农户种粮意愿、农民收入和生产投入的影响——一个基于河北案例的实证研究[ J ].农业技术经济,2005(02):7-13.

[18] 高鸣,宋洪远,Michael Carter. 补贴减少了粮食生产效率损失吗?——基于动态资产贫困理论的分析[ J ].管理世界,2017,32(09):85-100.

[19] 潘彪,田志宏. 购机补贴政策对中国农业机械使用效率的影响分析[ J ].中国农村经济,2018,33(06):21-37.

[20] 吕炜,张晓颖,王伟同.农机具购置补贴、农业生产效率与农村劳动力转移 [ J ].中国农村经济,2015,30(08):22-32.

[21] 朱满德,李辛一,程国强. 综合性收入补贴对中国玉米全要素生產率的影响分析——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 DEA-Tobit 两阶段法[ J ].中国农村经济,2015,31(11):4-14.

[22] 钱加荣,赵芝俊.现行模式下我国农业补贴政策的作用机制及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J ].农业技术经济,2015,33(10):41-47.

[23] 余航,周泽宇,吴比.城乡差距、农业生产率演进与农业补贴——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的分析[ J ].中国农村经济,2019,34(10):40-59.

[24] 周振,张琛,彭超,等.农业机械化与农民收入:来自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的证据[ J ].中国农村经济,2016,32(02):8-82.

[25] 李江一.农业补贴政策效应评估:激励效应与财富效应[ J ].中国农村经济,2016,31(12):17-32.

[26] SCHOLZ R W, GeisslerB. Feebates for dealing with trade-offs on fertilizer subsidies: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J ].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8, 189: 898-909.

[27] 石志恒,慕宏杰,孙艳.农业补贴对农户参与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研究[ J ].产经评论,2019,10(03):144-154.

[28] 杨秀玉,乔翠霞. 农业补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从化肥使用角度分析[ 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8,39(07):47-53.

[29] 汪小勤,曾瑜,王俊杰.农业直接补贴政策:文献综述与国别研究[ J ].河南社会科学,2016,24(3):83-95.

[30] 涂正革,甘天琦,王昆.基于绿色发展视角的农业补贴政策效率损失的探究[ 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58(02):9-49.

[31] TODARO, M. P. A Model of Labor Migration and Urban Unemployment in Less Developed Countrie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69, 59(1):138-148.

[32] 冉璐,谢家智,张明.非农工作经历与农民务农收入:基于分位数回归与分解的实证研究[ J ].农业技术经济,2013(06):32-39.

[33] 陈径天,温思美,张乐.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有助于农业劳动力转移吗?[ J ].广东社会科学,2018(05):31-40.

(责任编辑:李韵婷)

Agricultural Subsidies, Labor Transfer and Farmers' Income

——A Case Study of 385 Households in Four Counties of Hubei Province

ZHANG Zhuang1,CHEN You-hua1,HOU Xue-bo2

(1.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642;

2.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Trade,Xin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Urumqi 830052)

Abstract: Agricultural subsidies play a great role in ensuring food security and raising farmers' income, but the previous researches have paid little attention to the effect of agricultural subsidies in ecologically vulnerable areas. Taking 385 households in four counties of the western Hube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he paper analyzes the effect of increasing income of agricultural subsidies in the areas subject to investme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for hilly and mountainous areas, the probability of non-agricultural work decreases by 24% to 29.4% for every 1% increase of agricultural subsidies, 3.353% for corresponding agricultural income, 3.348% for non-agricultural income and 0.31% for households. Further, the increase of farmers' agricultural income in the region may not be caused by chemical factor investment, but it is likely that the expansion of land scale is the result. The policy suggestions are: the agricultural subsidy policy should be based on local conditions, and the R & D and promotion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should be strengthened constantly, the non-agricultural industries in ecologically vulnerable areas should be developed appropriately, and the income sources of farmers should be widened through multiple channels.

Key words: Agricultural Subsidies;Labor Transfer;Farmers' Income

猜你喜欢

劳动力转移
刍论黑龙江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宣传及培训
中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问题研究
浅谈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的问题
走合作化之路 引领农民致富
劳动力转移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演进趋势及预测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演进趋势及预测
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