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担杆岛原生态旅游业发展研究
2021-07-19闫玉科周雨妍梁荣俊廖颖莹林晓燕张妍
闫玉科 周雨妍 梁荣俊 廖颖莹 林晓燕 张妍
摘 要:珠海市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拥有众多的原生态海岛及其资源,为科学有效利用珠海万山区原生态海岛独特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团队以担杆岛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和定性分析,概述了担杆岛原生态旅游业发展现状及特色资源优势,深入分析了担杆岛原生态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科学提出了担杆岛原生态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系列对策。
关键词:海岛旅游;特色资源;原生态开发;珠海
中图分类号:F3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697(2021)03-0040-06
一、珠海担杆岛原生态旅游业发展现状
担杆列岛位于珠江口的伶仃洋与太平洋交界处,距香港2.04km、距深圳7.41km[1]。担杆列岛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出海门户,其独特的自然地缘条件为其带来了独特的自然资源,形成其特有的原生态景观与文化。2019年,担杆列岛上仅有1家旅馆、5间农家乐,每年约8000人来岛旅游,游客以香港、珠海市居民占大多数。
(一)原生态环境保存完好
担杆岛以“仙人顶”、“石涌坡”为界划分为担杆头、担杆中、担杆尾三部分,担杆头作为现今的经济活动中心,具有良好的配套基础设施,是担杆岛原生态旅游业的游客承载区;担杆中为生态保护中心,为担杆猕猴保护区的核心区域,同时也是游客观光核心区;担杆尾地区鲜有人迹,不受人为干扰,生态发育态势良好,因此保有完整的生态多样性,有大量珍稀动植物栖息。
历史记载,担杆村发展至今只有100年的时间,居民的主要活动区域为担杆头。由于居民人口规模限制和政策管理,加之居民们因地制宜地生活,仅有限地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进行生产活动。岛上居民以海洋捕捞为主的生产方式对当地的自然环境破坏程度低,是当地原生态环境保存较完整的重要原因。
(二)稀有生物种类繁多
担杆岛为广东珠海淇澳—担杆岛省级自然保护区的东南一隅,当地怡人的气候条件、特殊的地形及生物的和谐共生,造就了担杆岛原生态的环境及其资源。担杆岛为南中国最大的猕猴种群栖息地。独特的封闭环境使得此地猕猴的种群纯正。据考证,此地的猕猴为当地原生种类,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目前岛上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猕猴2000多只,其中人工喂食的有130多只。除重点保护的猕猴外,岛上的野生生物种类众多。据统计,岛上罗汉松、白桂木、黄杨等珍贵植物共582种;山地鸟类和海岸鸟类约80余种,野生动物多达150种,其中國家一、二级重点保护动物21种,占广东省珍稀濒危动物总数(117种)的17.95%。
担杆岛的罗汉松被考证为第三纪残留的远古植物—海岛罗汉松种。此种数量稀少且生长极为缓慢,拇指粗大的树苗需3年的成长。独特的生长环境,加上常年的海风吹袭、暴雨洗礼,使得海岛罗汉松枝干挺拔、造型独特,极具艺术观赏性,具有非常高的市场价值。
(三)地方特产丰饶
当地独有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俗的传承,使担杆岛具有丰富多样的土特产,使其成为担杆村特色名片。当地居民用传承技艺晒制的,最具担杆特色的是鲣鱼咸鱼干。鲣鱼咸鱼以古法晒制,成品劲道十足,营养丰富,味道鲜美,颜色与熟牛肉相似,因此被美誉为“水中牛肉干”。正所谓“山上鹧鸪獐,海里马鲛鱼”,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了肉质细腻、色味俱佳、香甜软糯的马鲛鱼,而担杆岛的马鲛鱼味道尤其清爽、质量上乘。担杆岛上的另一著名特产为鱿鱼干,此产品品质卓越、芳香四溢、别有风味、绿色天然,颇具盛名。当地还有紫菜、“将军帽”、马鲛鱼、鱿鱼、斑点螃蟹等特色海产品,物美价廉,畅销港珠澳。
(四)红色文化氛围浓厚
当地红色文化资源丰富,传唱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是担杆岛上独有的渔家传统。岛上旧营房、防空洞遗址随处可见,通过修缮和改造,可以打造为红色文化旅游产品,建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促进红色文化产业的发展。始建于1972年“军办毛泽东思想的大学校”,以“学习毛泽东思想”的校训作为纲领,时刻提醒当地居民不忘初心跟党走,以“提高警惕,保卫祖国”的校风来宣传毛泽东思想、弘扬红军文化,提高居民爱国意识,增强抵御外敌的信心。如今,学校的旧址残存在担杆尾,其墙体上依稀可见“提高警惕,保卫祖国”、“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等毛主席语录和最高指示。学校文化蕴含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对研究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红色文化有独特的历史意义,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五)民居建筑风格独特
担杆岛主体为花岗岩,其硬度较高,开采方便。岛上居民就地取材,依据当地特殊的地形地貌,在山麓上建造特色石头房。房屋由生产大队出资,居民自建,军队协建。此类房屋为复式住宅,呈链状分布,坐东北朝西南,依山傍水,全年采光充足,正式建成时间为1974年。房屋以钢筋、花岗岩条石和碎石、水泥为原料建成,具有良好的通风和抗灾功能,保留时间长。花岗岩矿物成分简单,易加工,质感浑厚,呈现出十分丰富的天然纹理效果,在海岛上呈现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二、珠海担杆岛原生态旅游业发展存在问题
(一)政府主导作用弱,生态旅游业发展缓慢
自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组建之后,国家和地方政策明显呈现出文化和旅游统筹发展、融合发展的导向[2]。2018年农业农村部关于开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升级行动的通知,提出了培育精品品牌、完善公共设施、提升服务水平、传承农耕文化、注重规范管理促升级五大任务目标。但珠海市政府仍重点发展伶仃岛海岛旅游业,忽视了担杆岛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原生态特点。珠海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珠海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至今没有出台和实施《珠海市担杆岛原生态旅游业发展规划》,珠海市、珠海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对担杆特色旅游资源了解不充分,导致两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在担杆岛经济发展经营主体、土地扶持、资金扶持和智力扶持等方面的政策缺乏,导致担杆岛生态旅游业发展缓慢。
(二)生态脆弱,保护力度有待加强
岛内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复杂多样,自然景观丰富,但海岛环境承载力低,海岛生态环境脆弱,易遭破坏。担杆头是珠海市一个重要的渔港,人类活动频繁,岛上产生的垃圾、污水等废弃物没有得到妥善处理;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自然灾害频发,导致海岛生态系统脆弱。
猕猴保护区成立以来,作为广东省第一个猕猴自然保护区,对其建设经费投入和保护力度有待加强。自2011年至2017年间,岛上罗汉松、黄杨等植物的盗伐现象频发,保护区工作人员对非法偷盗行为的制止不力,保护区内巡查效率低下,工作人员专业素养有待提升。加之我国自然保护区资源管理上均采用封闭式保护措施,缺乏对当地居民有关保护珍稀动物方面的宣传教育,缺乏社区合作及公众参与机制。
(三)原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程度低,缺乏吸引力
岛内旅游资源种类丰富,珍稀动植物品种多,观赏价值高,但空间可达性不高。担杆岛生态园、猕猴自然保护区等旅游资源的开发广度、力度、深度均不足,缺乏合理修缮,无法有效提高其美誉度和知名度。现有活动主要有海钓、猕猴观赏、登山等,活动种类少,娱乐性不足。农家乐、体验游、特色游等体验式旅游活动有待挖掘,游客重游率较低。
担杆岛特色文化旅游资源主要有特色建筑和红色资源。民居建筑风格独特,以花岗岩为主要建材,保护完好,分布集中,易于游览观光。岛内现存的军办毛泽东思想的大学校等红色资源十分丰富,如具有时代特点的口号和一些大字报等,但缺乏维护,荒草丛生。人文资源开发利用存在规划设计深度不够,不同资源间连通性不强的问题,导致旅游资源开发程度低,吸引力不足。由于居民受教育程度低,渔民建设海岛的自主意识不强,海岛旅游缺乏多元化宣传,知名度低。
(四)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滞后
岛内交通不便,出行方式单一。担杆岛与外界的唯一交通联系方式为海上运输,从珠海市区至担杆岛每周仅有两趟客船,分别在周六和周一;每周仅有一班货船前往担杆岛,居民的生活物资均依靠此船运输。由于轮船航行受天气的影响较大,船期极不稳定。因此,海洋运输成为制约海岛发展和影响居民生活的最大因素。目前,岛内仅有一条纵穿岛屿的硬化公路,宽度仅容一车通行,由于地形限制,道路蜿蜒崎岖,驾驶难度较大,游客出行不便。
担杆岛公共设施建设滞后还体现在水电设施不完善。担杆岛水电资源紧缺。岛内仅有一个水库和一个小型火力发电厂。由于水库修建完成后,常年缺乏维护、对水质测评以及对水库水的净化,水质较差,目前基本荒废。担杆岛集水面積小,储水量有限,淡水资源也颇为短缺,当地居民依靠自行打井取水和收集雨水等方式来满足日常用水需求。目前,担杆岛供电方式以自主发电为主,仅有一家小型火力发电厂作为电力供应商。当地电费为3.8元/度,价格高昂且供电不稳定,用电条件有待改善。
(五)产业结构初级化,留岛劳动力少
岛上支柱产业为海洋捕捞业,生产经营以家庭为单位,规模较小,自给自足,具有较为鲜明的小农经济特征。“以捕为主,靠天吃饭”为主要特点,对海洋资源的依赖性较强。当地的海洋捕捞业为低效的资源密集型产业,开发秩序比较混乱,开发结构不尽合理,缺乏对当地海洋资源的整体认知与综合开发。岛内自然风光、人文风景等旅游资源丰富,但缺少特色旅游项目及旅游产品的开发和营销,内涵挖掘不足,尚未形成现代化的第三产业。
由于岛内产业结构较为单一,缺乏经济活力,吸纳年轻劳动力就业能力弱。与陆地城市、乡村相比,海岛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严重落后,生活条件更为艰苦。因此,年轻岛民更倾向于在岛外的城镇居住和工作。年轻劳动力流出而缺少人才流入,人力资本储备不足。总之,海岛捕捞业结构初级化,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低,创造的经济价值和产品附加值低,导致产业升级的资金短缺,经济增长缺乏发展动力。
三、珠海担杆岛原生态旅游业发展对策建议
(一)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引导原生态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1. 高起点、科学制定担杆岛原生态旅游规划
政府及其职能部门须转变发展思路,强化创新开发意识,深入挖掘担杆岛独特文化内涵,保持原生态特色,出台激励政策引导担杆岛创新开发特色资源,发展海岛原生态旅游业。通过科学制定担杆岛旅游发展规划,聚焦担杆岛原生态特色,站在发展文化产业的高度、发展大旅游的高度,高起点科学规划,结合当地休闲渔业产业,打造“海岛—海洋—文化”交互式原生态旅游体验网络[3]。做好原生态旅游规划顶层设计,注重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坚持陆海统筹、科学规划,建设“万山群岛—担杆岛”蓝色经济空间,共同推进海洋产业现代化。因地制宜,完善和制定促进担杆岛原生态旅游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原生态旅游业发展创造条件,优先保证原生态旅游业发展需求的要素,完善保护和开发利用措施。
2. 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培养高水平经营管理队伍
建立和完善“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为担杆岛原生态旅游业发展提供支撑。采取“走出去”的策略,定期派出担杆镇主管部门干部和担杆岛旅游业从业者到生态旅游业发展先进地区参观学习,学习他们的经验和先进理念;参加各类专业培训班,提高发展生态旅游业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技能。采取“引进来”的策略,加强与国内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国内外旅游公司间的合作,打造产学研一体化合作模式,搭建人才聚集平台,引进高素质创新型人才,运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新理念,实现担杆岛原生态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3. 完善猕猴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治理制度
坚持和完善猕猴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治理各项制度,集中力量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以制度优势推进其治理效能提升。我国自然保护区在保护生物多样性、进行科学研究和公民文化需求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自然保护区建设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建议珠海市万山区及其职能部门加强对猕猴自然保护区管理与保护,建立担杆岛居民参与管护机制,促进担杆岛生态文明发展。
(二)创新开发原生态旅游资源,打造生态旅游示范工程
1. 开发海岛旅游路线,突出担杆岛原生态特点
结合当地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开设海岛原生态体验游,分设陆上与海上两条路线。陆上生物观赏线以担杆自然保护生态游玩区为特色,将海岛猕猴和远古罗汉松作为核心景观,开发海岛奇山异林、云海缭绕、天南第一亭为次级景观,衔接担杆头、担杆中、担杆尾,形成陆上路线。海上休闲娱乐游以海上渔家文化作为路线特色,与海上捕捞、垂钓、岩岸赶海等海岛居民生产项目相结合,建设体验海岛居民生产生活的休闲基地,在宣扬海岛渔家文化的同时,强化旅客对海岛生活的体验感。
2. 因地制宜,提供海岛独特民俗体验
科学利用当地特色传统建筑,打造海岛民宿体验游。将当地传统建筑在保留原有风俗特色的基础上进行改造,用当地的奇石怪木对外墙和走廊进行装饰,将民宿改造成舒适的、具有海洋特色的生活空间。通过建设海洋景观酒店、传统风情民宿、海岛养生生活馆、海货市场、海产品加工坊等海岛休闲旅游一条街,为游客提供吃住行游购娱一站式服务,全力提高游客旅居舒适感和满意度。
3. 挖掘海岛红色文化资源,开创海岛军民文化体验
利用当地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军人生活体验游项目。根据现有条件加强保护和修缮,打造历史主题博物馆。通过介绍海岛边防的史事和驻岛军民的优秀事迹,促进当地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建设海岛军事训练营基地,开展军事理论教学、军事技能训练、实地见学、军营文化活动等学习训练体验活动;开设海岛民兵体验营,体验上世纪海上边防民兵日常生活,共话军民鱼水情,体会军民一家亲。开展多样化模拟军营活动,加強海岛军民文化体验。
4. 发挥担杆岛区位优势,打造生态旅游发展模式
创新海岛原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建设以担杆岛为中心的原生态旅游服务中心,构建万山海岛旅游服务网;以区域优势服务香港,珠海,深圳,澳门等地的旅游群体[4]。依托香港当地游客群体的偏好,打造集休闲度假、研学教育、运动拓展、康疗养生等于一体的旅游体验模式。依托担杆岛原生态环境、猕猴保护区和渔家文化,重点发展休闲渔业,拓展担杆岛旅游服务功能。
(三)坚持生态优先理念,创造性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
1. 加强水库综合治理,改善水域生态环境
树立生态优先发展理念,坚持大保护的原则。对水库周边养殖的牲畜进行集约化、标准化管理,美化水库周边环境,打造水库观赏区,建成担杆岛原生态旅游的标志景观。在养殖区,建设牲畜粪便进沼气池工程,变废为宝为种植业提供有机肥。在水库上游设置截污坝,有效拦截上游的废弃物,同时在截污坝上安装视频监控设备,及时监测和控制入库地表径流。水库水质污染较重,藻类过度繁殖,需定期在水库中增殖放流滤食性鱼类,及时补充水库中的鱼类资源,构建完善的食物链,吸收水体中的富余有机物质,避免藻类过度繁殖,提升水体的自净能力以及水库生态养殖水平,改善水域生态环境[4]。
2. 完善海岛公共设施,提高宜游水平
高品质打造渔村宜游环境,创造性地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让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成为引人驻足的景观景物。依据游客出行需求,在公共区域内合理设置卫生间、饭店、休闲场所、娱乐场所等;修缮住宿场所附近的道路,建设以居民区为中心的夜间安全步行区域,完善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和安排巡逻员;修建休闲步道以及踏青台阶,丰富游客观光方式,同时让游客充分感受海岛风光的魅力;环岛公路规划应融入稀有动植物、红色文化、风土人情、壮阔海景、烟雾笼罩的仙境现象等担杆特有的景观,做到一步一景、移步换景,打造担杆的“百里画廊”。
3. 构建多层次、立体化交通
在岛外交通方面,积极发展客滚轮、快艇、邮轮、水上飞机等项目,根据游客不同需求提供不同类型的交通工具,提高旅游舒适度及多元化程度[3]。建造抗风能力强的船舶,以减缓恶劣天气海面风浪大的影响;通过增加船舶班次,实时公布航线航班运行状态,满足游客进出岛需求;通过在进出岛船舶上摆放担杆岛简介、旅游攻略,增设电子导游查询台等,提供担杆岛生态旅游指引。依据岛上地形地势以及现有道路条件,拓宽担杆岛现有沥青混凝土道路,开通公交专线,引导上岛游客采用徒步、自行车、电动车等零排放或低排放的交通方式,降低污染排放,促使担杆岛原生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四)大力发展现代渔业,促进海岛生态经济发展
1. 促进渔业提质增效,实现高质量转产转业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吸引原海岛居民返岛创业就业;开展富有针对性的渔民培训工作,推动当地渔民转产转业;引导渔民创建专业合作社,发展渔业第二、第三产业,拓宽渔民增收途径;发展休闲渔业,促进渔业提质增效和渔业现代化,实现渔业的高质量发展;构建从捕捞、养殖到水产品储存、深加工的产业链,打造价值链,增加渔民收入;加强海洋检测,收集海洋生物数据,建立海上的海洋数据中心,强化对捕捞活动的引导和监管。
2. 挖掘海岛渔村资源,开展海岛生态旅游
充分利用海岛民宿等物质文化遗产、渔民生产生活方式、渔家风情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力发展休闲渔业,开展海岛原生态体验游。在发展休闲渔业的过程中,以原生态、低排放、深度体验为原则,通过深入挖掘渔村文化元素,打造最能反映海岛风情的旅游主题项目,使渔村生态旅游具有地方特色,开发休闲渔业游、滨海运动游、海上垂钓游等海洋休闲项目,建设“海钓天堂”休闲运动基地等。创造性开发红色景观资源,打造历史主题博物馆,创设休闲娱乐功能区,提高配套服务水平,全面打造海岛生态旅游+红色旅游综合体。
(五)创新宣传方式,展示原生态旅游独特魅力
1. 构建全方位宣传体系,提高原生态海岛影响力
建立健全宣传体系,扩大宣传范围以及影响力。在传统媒体报纸、书刊、电视上投放广告,辅以精美图片;联系地方电视台,美食或旅游栏目组拍摄相关节目,全方位、多角度向公众介绍担杆岛景区环境、旅游项目。充分利用现代传播媒介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网络直播等手段进行有效宣传,与抖音、快手、微博、哔哩哔哩等app进行合作,发布担杆岛优美环境、渔民生产生活的短视频、照片,与网络红人展开合作,邀请网络红人来岛体验旅游服务,委托网络红人在相关平台推广担杆岛海岛旅游品牌。根据海岛居民生产生活场景,创作海岛特色演艺秀,定期举办线上推广设计比赛、担杆岛好歌传唱活动、休闲海钓比赛等活动,打造原生态海岛形象,扩大担杆岛在客源地的知名度,推广原生态海岛旅游品牌,满足当代游客释放生活压力,返璞归真的需求。
2. 树立创新理念,全方位打造原生态海岛旅游品牌
完善岛内宣传设施,创新包装岛上的“天南第一亭”、猕猴保护区、生态园等景区,在其原有的渊源脉络下延伸拓展,根据各个景点不同特色和文化内涵,为景点设计特色雕塑,拍摄并播放专题视频,开发休闲游新功能。同时设置景区指示牌、路标,提示景点方向、位置、与指示牌的距离。在景区规划设置宣传栏与休憩区,设置LED显示屏,滚动播放宣传片、美景照片等,让游客休憩同时感受景区魅力;印发担杆岛游玩攻略、画册等资料,知晓游客游玩路线、各景点位置、特色、休闲娱乐项目,便于游客观赏担杆岛原生态旅游资源、景点。
参考文献:
[1] 罗海威,谢小玲,邵李锋,等.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关系的探讨——以广东珠海淇澳—担杆岛省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J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8,41(05):41-43.
[2] 宋子千.从国家政策看文化和旅游的关系[ J ].旅游学刊,2019,34(04):5-7.
[3] 朱樂群,刘兆杰,周然,等. 国际海岛旅游交通发展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J ]. 中国水运,2020(01).
[4] 贺方路.水库蓄水后水体富营养化评价与相关建议[ J ].环境与发展,2019(03).
(责任编辑:罗湘龙)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Original Eco-tourism Industry
of Dangan Island in Zhuhai
YAN Yu-ke,ZHOU Yu-yan,LIANG Rong-jun,LIAO Ying-ying,LIN Xiao-yan,ZHANG Yan
(School of Economics,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Zhanjiang 524088)
Abstract: Wanshan Marine Development Experimental Zone in Zhuhai City has a large number of original ecological islands and their resources. In order to make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use of the unique natural and cultural resources of original ecological islands in Wanshan District, Zhuhai City, the team took Dangan island as an example, through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qualitative analysis, summarized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characteristic resource advantages of original ecological tourism of Dangan Island, and deeply analyze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original ecological tourism of Dangan island In view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series of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original eco-tourism in Dangan island.
Key words: Island Tourism;Characteristic Resources;Original Ecological Development;Zhu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