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高职学生到农村实践情况调研及实施成效
2021-07-19唐琳玲
摘 要:目前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到农村服务存在着实践时长不够、与专业结合不强、对农村建设产生的影响不够强等问题,而农村对大学生到农村实践也存在了解不到位、与学校之间交流不够等问题。本文针对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到农村实践锻炼的现状进行调研,分别对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商贸管理与外语系学生、普通农村村民进行调研,分析存在问题,结合系部实际情况对学生实践方式进行调整,分别从加长时长、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实践基地建设方面进行设计,在实践中取得较好效果,为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到农村实践锻炼有效办法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服务农村;农村建设;大学生社会实践
“社会服务”是高校的一项重要使命,2017年12月,教育部党组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通知中也提出了要扎实推动实践育人,广泛开展志愿服务、生产劳动、社会调查、社会公益等社会实践活动。农村是大学生社会实践一个很好的平台,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学农、懂农、爱农”的品质,还有助于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为探索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深入农村进行社会实践的途径和方法,进一步落实高校实践育人的任务,提高学生服务农村的实践能力,笔者对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商贸管理与外语系学生、农村村民进行调研。
一、调研情况
(一)商贸管理与外语系学生的调研情况
调研的时间为2018年,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参与调研的总人数为563人,题目分别为:
1.您认为农村有哪些方面需要提高?(多选)
2.您认为在校大学生去农村实践的途径有哪些?(多选)
3.您认为在校大学生去农村实践后实践能力有提高吗?
4.您认为在校大学生去农村实践的方式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多选)
5.您认为商贸管理类在校大学生到农村应该做哪些实践?(多选)
6.您认为在校大学生到农村进行实践时长应该是多少?
调查结果分别为:
1.学生对农村需要提高的方面认识情况。18.94%的学生表示是经济建设,18.04%的学生认为是公共事业(如医疗、教育、养老等),17.84%的学生认为是农村公共文化和精神文化生活,15.23%的学生认为是农民素质,15.11%的学生认为是村容村貌,14.84%的学生认为是法制观念。从数据上来看,农村经济是农村发展的重要基础,公共事业是人们生活的安定保障。
2.学生对去农村实践的途径认识情况。31.71%的学生认为有“三下乡”活动,30.05%的学生认为有大学生自主下乡实践锻炼,25.92%的学生认为有学校社会实践课,12.33%的学生认为有其他方式。从数据来看,普遍被大家认识的去农村实践的方式为“三下乡”活动和自主下乡实践锻炼。
3.学生对去农村实践后实践能力是否有提升的判断情况。55.24%的学生认为有提高,34.46%的学生认为有很大提高,5.86%的学生认为不知道,4.44%的学生认为没有提高。从数据来看,学生到农村实践对学生能力的提升是有很大的帮助。
4.学生对去农村实践的方式改进内容的认识情况。26.72%的学生认为服务内容要更具体,26.03%的学生认为服务方式要更灵活,23.60%的学生认为服务技术要更专业,22.27%的学生认为增加服务时间,1.39%的学生认为不用改进。从数据来看,到农村实践的内容、方式、专业性、服务时长都需要改进。
5.学生对到农村实践内容的认识情况。17.05%的学生认为是农家经营、管理和宣传,16.83%的学生认为是农产品营销和包装,16.50%的学生认为是农民现代服务理念培养,16.29%的学生认为是乡村休闲旅游项目开发,14.48%的学生认为是乡村物流经营,13.68%的学生认为是电子商务服务相关技术指导,5.18%的学生认为是其他。从数据来看,到农村实践的内容可结合经营管理、服务理念、电子商务等进行。
6.学生对到农村实践时长的认识情况。39.08%的学生认为不少于一周,32.50%的学生认为不少于两周,28.42%的学生认为不少于一个月。从数据来看,到农村实践的时长至少在一周以上比较合理。
(二)农村村民的调研情况
调研的时间为2018年,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参与调研的总人数为135人,题目分别为:
1.您对农村相关惠农、兴农政策了解吗?
2.您认为农村发展应该主要依靠什么?(多选)
3.您最希望在校大学生到农村做什么实践?(多选)
4.您认为在校大学生到农村实践对村里有帮助吗?
5.您认为在校大学生到农村实践的方式是否需要改进?
6.您希望在校大学生用什么时间到农村实践?
7.您希望在校大学生到农村实践时长是多少?
调查结果分别为:
1.村民对农村相关惠农、兴农政策的了解情况。46.67%的村民表示一般了解,34.81%的村民表示不太了解,9.63%的村民表示没听说过,8.89%的村民表示很清楚。从数据来看,村民对农村相关政策的了解并不多,至少有一半不是太了解,还需要进行政策普及。
2.村民对农村发展主要依靠方式的认识情况。32.66%的村民认为是国家政策支持,32.66%的村民认为是现代化农业经营与管理,30.66%的村民認为是发展农村集体经济,4.01%的村民认为不清楚。从数据来看,村民对于乡村的发展寄托于国家政策扶持及经营管理的指导。
3.村民最希望在校大学生到农村实践的内容认识情况。14.56%的村民认为是农产品营销方式和包装设计,14.01%的村民认为是农作物栽培、生态养殖技术指导,13.61%的村民认为是乡村休闲旅游项目开发,13.61%的村民认为是农家乐经营、管理与宣传,13.47%的村民认为是农民现代服务理念培养,12.79%的村民认为是乡村物流经营,12.38%的村民认为是电子商务技术指导,5.58%的村民认为是其他。从数据来看,村民对产品营销、农业技术指导、旅游项目开发等都是很需要的。
4.村民对在校大学生到农村实践对村里帮助效果的认识情况。42.22%的村民认为一般,33.33%的村民认为帮助大,19.26%的村民认为帮助很大,5.19%的村民认为没有帮助。从数据来看,村民认为大学生到农村实践目前来看效果还不够理想。
5.村民对在校大学生到农村实践的方式是否需要改进的认识情况。85.93%的村民认为需要,7.41%的村民认为不需要,6.67%的村民认为无所谓。从数据来看,村民对大学生到农村实践是有需求的。
6.村民对学生到农村实践时间的认识情况。40.15%的村民认为寒暑假,29.17%认为课程中适当安排一定的课程,27.65%的村民认为周末,3.03%的村民认为无所谓。从数据来看,村民比较希望学生能在寒暑假到农村实践。
7.村民对在校大学生到农村实践时长的认识情况。38.52%的村民认为不少于一周,31.11%的村民认为不少于两周,30.37%的村民认为不少于一个月。从数据来看,村民认为学生到农村实践时长至少一周以上。
二、调研结果分析
结合调研结果及实际情况分析,在校大学生深入农村进行社会实践存在下列问题。
(一)学生实践时间不够长
由于经费不足或是其他原因,“三下乡”活动中,人数较多,行程较赶,多数活动时间为1~2天,活动内容较多,导致多而不专,活动过程中学生主动思考的很少,更多的是按行程安排匆匆完成实践。每一年下乡的学生除个别负责人外,其他成员都是换成另外一批人,学生个人实践持续性不强,下乡的地点也经常更换,影响实践效果。
(二)学生专业知识不够强
很多下乡实践的学生为大一学生,专业知识较为欠缺,无法深度结合本专业进行实践。学生对有关“三农”的政策了解和掌握的情况都不够,无法从更大的格局去思考农村问题。实践内容与村民需求有所脱节,供需不平衡,影响实践效果。
(三)村民对学生实践理解有欠缺
很多村民对大学生实践的效果并不是特别看重,更多的人认为农村建设主要依靠国家的支持。有些示范村已经有了更专业的人去指导和规划,经常接待各学校的学生团体参观或活动,已经形成疲劳,提供给学生的条件也形成了程序化,对于学生实践效果肯定是有影响的。
三、对策与效果
针对商贸管理与外语系的实际实践情况及调研结果,系部对大学生深入农村进行社会实践的方案进行了修改,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广泛性和针对性相结合
以社团、学生会、团总支、青年先锋社等团体为主,每个假期进行农村相关信息的市场调研,要求每位成员提交调研报告,并进行评比,激发学生利用寒暑假较长的时间自主对农村进行调研,提高学生积极性和增加学生实践的时长。
(二)合理利用校内实训平台
商贸管理与外语系农产品营销实训创业中心——农源易购,是广西农业产业行业协会与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共同打造的产学研深度合作项目,意在培养农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宣传、推广和销售广西原产地农特产品。实训室有专业的老师对学生进行指导,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带领学生对各种原产地农产品进行考察,从产品的收购、物流运输、包装、定价、销售等环节,学生都参与其中,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都得到提升。农源易购的消费群体多为附近各单位的职工,对原产地农产品非常信赖和喜欢,销售业绩很不错,切实达到了锻炼学生又服务了农村的目的。
(三)专业教学和实践相结合
商贸管理与外语系市场营销专业每年会开展营销大赛,产品进货和售卖等各个环节都由学生团队自行策划和实施,是检验学生专业技能和社会实践技能的一个很好的平台。系部把到农村实践列入其中,鼓励和引导学生去了解农产品,提供此平台给学生进行农产品的销售。学生热情很高,有些把家乡的特产从家里运来,有些下乡进行现场考察后再选择销售什么品种。在整个过程中,以赛助学,学生通过实践更好地了解农产品的种植、生长等情况。2019年、2020年系部的营销大赛,最受欢迎的也是原生态的农副产品,为农村建设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专业老师还结合自己的课题或教授课程,或组织学生以农副产品销售和农业机械改良参加“第五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并分别荣获广西赛区银奖和铜奖,进一步培养学生服务“三农”的意识和行动力。
学生有效地进行社会实践,对学校培养人才、学生自身成才、农村聚才都有着积极的作用。要取得良好效果,还需要各方共同的努力和探索,改进实践模式、创新实践方法、提高实践成效,才能收到高质量的实践育人成效。
参考文献:
[1]胡 靖.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历程、价值意蕴与发展趋势[J].实践研究,2018,(1).107-111.
[2]韦英明,何 放,蒋文洲,吕小艳.特色城镇促发展,振兴乡村聚人才[J].人才资源开发,2019.2019.8:20-21.
[3]王景新,支晓娟.中国乡村振兴及其地域空间重构——特色小镇与美丽乡村同建振兴乡村的案例、经验及未来[N].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18(2):17-26.
[4]周 蕊.農林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探究[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论文,2019.1-49.
[5]唐琳玲,陈莉萍,叶俐伶,李柳红,邓文丽.农类高职院校大学生服务新农村建设实践与探索——以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商贸管理系为例[J].轻工科技2020,(12):106-108.
广西教育厅2018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农类高职院校大学生服务新农村建设调查与研究<桂教科研﹝2018﹞2号>》(项目编号:2018KY1052)
(作者系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