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生物教学方法
2021-07-19杨家善
杨家善
【摘 要】文章以如何提高初中生物教育教学质量为出发点,从教学过程的一些关键环节着手,浅析了良好的教学方法在提高初中生物教育教学质量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反思;教学方法;教学质量
引言
笔者从事初中生物教学工作多年,在工作中曾经碰到过这样一些初中生物教师同行,在生物学科质量检测考试之后都会发出这样的感慨:试卷上有部分题目自己都已讲过很多遍,可还是有这么多的学生做不出来。然后就会抱怨:为什么自己教的学生就这么笨,讲多少遍都记不住。于是,在教研组开展教研活动时就反复地强调有许多题目是自己讲过好多遍的,把考得不好的责任完全推给学生。如果仅是个别学生出现了这种现象,那可能是学生自身的问题,但如果是群体学生出现这样的现象,那教师就得需要反省自己了:恐怕是自己在教学方法上存在着某些问题。那到底如何才能真正提高初中生物教育教学质量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初中生物教学经验做了一些反思,最终得出这样一种认识:良好的教学方法是提高初中生物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下面,笔者就从教学过程的一些关键环节着手,简单分析一下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良好的教学方法所起的重要作用。
1.认真备课
如果教师不认真备课,课堂教学随意性就强,学生听课就会雾里看花,反应冷淡,课堂气氛肯定就差。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就是告诉我们做事应该先做准备,才会把事情办得更好。高尔基也曾经说过:“如果你不认得路,又如何替别人引路呢?”因此,生物教师认真备课是调控课堂气氛上好生物课的前提条件。教师备课要以教材为依据,适度开拓认知面,认真阅读、深入理解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内容,并进行合理的重组,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既符合课程标准,又切合学生实际的学年计划、学期计划和单元计划,并严格执行这些计划。教师如果不认真备课,就不能形成某一内容的实际教学能力,也就不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不能使可能的教学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可以这样说,任何一堂成功的课,无不凝结着教师备课的心血。
2.明确教学目标
上课前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清楚自己这一节课到底要干什么?即学生要完成怎样的学习任务。这是上好一节课的根本,也是当好教师的基本素质。只有教学目标明确了,才能合理有效地选择、整合教学资源,围绕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做到有的放矢。制定教学目标的主要依据也是唯一依据是课程标准,而不是教材中呈现的教学资源,当然更不能依据个人的教学经验来作出自己的主观判断。否则很容易使自己的一堂课与新课程的要求“驴唇不对马嘴”胡增乱减,重点偏离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一般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三部分。这三部分目标具体到每一节课中,其侧重点肯定是不一样的。如《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这一节,知识目标是重点,居第一位,能力目标次之。《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探究》这一节,能力目标居第一位,情感目标次之,知识目标居第三位。《人类对环境的破坏》这一节,情感目标又上升为第一位,能力目标次之。在这三个目标的侧重点的区分上,教师必须认真解读生物课程标准,对新课程的内涵精神要做到心领神会,再结合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才能灵活把握。真正做到这一点,生物教师就可以有效地克服生物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使自己的教学更具有针对性,从而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3.注重课前导入
课前导入环节对一节课比较重要。开始顺了,一顺再顺,如果不行,很多学生的上课积极性会被打消。那么怎样才能做好上课的开始环节呢?笔者认为可以这样做: 导入新课时能做实验的一定做实验,通过不同形式的实验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到七年级生物第二章第二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开始上课时笔者让一位男同学到教室外顶着烈日站了一分钟,学生们不知怎么回事,个个以为该同学犯了什么错误。接着笔者又让他回到教室站了一分钟,然后问他在两种环境中感受有什么不同?他答道:“在阳光下非常热,在教室里很凉爽。”然后笔者问其他学生,这个实验说明什么问题?学生们很有兴致地回答:“这个实验说明环境对生物有影响”。通过这个简单的实验,既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热情,又为上好新课《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开了一个好头。
另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导入语导入新课,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叶圣陶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在导入新课时运用形象化的语言叙述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迪学生的思维,增长学生的智慧,从而达到新课开始,兴趣随生的境界,使学生精神振奋兴、趣盎然地去学习新课,积极主动地去接受新知识。
因此,教师充分驾驭好课前导入环节,不仅为教学过程定下了基调,确定好教学的逻辑顺序,而且还可以起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性作用,对提高课堂效果是很有帮助的。
4.抓好课堂提问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谈到提问的重要性时,曾风趣地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提问就是由教師提出一些非常具有代表性和启发性的问题,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来进行回答。其目的在于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集中学生注意力,师生双方相互交流、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还能通过对学生的提问锻炼他们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检查他们的学习情况,帮助他们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知识。教师提出问题要从浅到深,并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还要及时给予表扬。例如,笔者上《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这节课,讲到“环境污染”这一的概念时,先不对学生进行任何讲解,而是先向学生提问:生活中都亲眼目睹过那些现象污染了我们周围的环境﹖考虑到学生对这个问题有一定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于是笔者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刚开始时只有个别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时笔者及时鼓励并给予表扬,后来许多学生都站起来踊跃发表自己的看法,课堂气氛马上变得活跃起来,笔者把学生具有代表性的不同看法逐一写在黑板上,然后师生共同总结出“环境污染”的概念:指人们在生产或者生活中排放的有害物质对环境的影响。可见,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能制造出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而且能充分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求知的欲望,从而对所学的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和牢固的掌握。
5.结合生活教学
陶行知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他还说过另外一句话:“生活即教育”。可见,我们生物教师的教学过程也应该尽量把课堂上讲的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笔者所任教的班级农村学生很多,有的家庭种植有水稻,在学习《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这一节课时,很多学生对“植物的呼吸会释放出热”这一现象难以理解,笔者就引导他们联想家里收获稻谷的情境:刚收获的稻谷如果堆成堆,過一会把手放进谷堆里就会有一种温热的感觉。学生立刻就明白了:原来热量是种子在呼吸作用时释放出来的。然后笔者进一步给学生讲解,种子含水量越高,呼吸作用就越旺盛,放出的热也就越多,很容易引起种子发芽或霉变,因此,家里刚收获的稻谷应晾晒干燥后才能进行储存。这样,不但教学难点迎刃而解,又让学生学会了应用生物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碰到的问题和现象,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
6.重视实践活动
生物实践活动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比较符合中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能够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能够有效地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因此,爱因斯坦说:“最好的教育方式就是鼓励孩子去实际行动。”生物实践活动虽然受到地理条件、自然条件的一些限制,但我们周围毕竟还是有一些便利的资源可以利用来进行实践教育的,比如校园资源。笔者所在的学校,校园内绿树成荫,鲜花争艳,物种丰富,笔者经常带着学生,将校园内的一草一木和一些常见的昆虫进行认真细致地观察,并对它们进行科学分类。通过这样的途径,学生对这些物种就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或较深刻的印象,然后笔者再将学生带回教室讲述课本上的相关知识,教学效果非常理想。
7.做好课后辅导
前苏联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说过:“要想一下子全知道,就意味着什么也不会知道。”因此,讲解完新课并不代表学生就完全掌握了所学的知识点,生物教师还需要趁热打铁,及时做好课后辅导。课后辅导是初中生物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因为它是课堂学习的继续和延伸,它能够帮助学生预防遗忘、增强记忆能力、提高听课的效率;而且,通过课后辅导还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生物知识的理解,使他们学习的生物知识更加条理化、系统化。笔者经常利用晚自习时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课后辅导,对帮助学生较全面掌握课堂知识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总之,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学生要学有所获,教师要教有所成,生物教师除了要付出必要的努力和汗水之外,采取良好的教学方法才是最至关重要的。在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一名称职的初中生物教师应该多掌握一些良好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同时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让学生真正参与到生物教学活动之中,把课本中的生物知识学好、学活,才能全面提高初中生物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下,八年级上、下),人民教育出版社。
[2]《义务教育教师教学用书—生物学》(七年级上、下,八年级上、下),人民教育出版社。
[3]鲍里奇(美)著,易东平译《有效教学方法》,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
[4]巴班斯基(前苏联)著,吴文侃等译《教育过程最优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1月。
[5]陶行知著《陶行知文集》,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