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文献研究综述
2021-07-19张志娇朱爽齐继鹏李贞宗吴洋
张志娇 朱爽 齐继鹏 李贞宗 吴洋
【摘 要】 傣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具有良好疗效,有其特色治疗优势;但是,其治疗经验及用药特色相对分散,数据匮乏。通过对相关傣医文献的收集与整理,在已有的基础上,针对名老傣医的经验传承与傣药用药特色进行深入挖掘。傣医认为,类风湿关节炎主因感受外界风寒、风热之邪而致体内四塔失调、五蕴失常。根据病因病机,大致可分为风火盛证和风水盛证,风火盛证治以清火凉血、除风通络止痛为主,风水盛证治以补火散寒、利水消肿、止痛为主。傣药内服配合封包、睡药等外治法,内外同治,整体与局部配合,恢复四塔平衡。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傣医;拢蒙沙喉;文献研究;综述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
以慢性进行性关节病变为主,以滑膜炎、血管翳形成为基本病理表现的全身性自身性免疫系统疾
病[1]。RA病情进展可导致关节软骨和骨破坏,常累及双手、腕、肘、膝、踝和足关节,亦可影响全身其他关节,以病变关节肿胀、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此外,实验室检查提示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及抗角蛋白抗体(AKA)阳性,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升高,X线可见骨质破坏。若未能早期、规范治疗,可导致关节畸形,甚至功能喪失,且常累及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或并发恶性肿瘤及抑郁症等,给患者工作、生活以及社会带来负
担[2-7]。流行病学研究表明,RA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全球发病率为0.5%~1%,中国大陆地区发病率为0.42%,男女患病比率约为1∶4[8]。
目前,RA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且暂无根治性药物[9]。西医以改善症状、控制和延缓病情进展为主要治疗目标[10-11]。RA属中医学“痹证”范畴,《素问·痹论篇》云:“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所谓“痹”者“闭”也。现代医家焦树德结合前人和自身丰富临床经验基础上,提出新病名“尪痹”,“尪”有骨骼弯曲残疾之意,尪痹指骨质受损、关节变形的痹病,并被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采用,将其作为RA的中医病名[12-13],根据不同的症状辨证论治。傣医将RA归为“拢蒙沙喉”范畴,将“拢梅兰申”归为“风湿病”范畴,将“拢阿麻巴”归为“风湿热痹”范畴[14]。傣医治疗RA有特色优势,内外合治,效果较佳。
1 RA病因病机
傣医学在我国民族医药中占据重要地位,具有历史悠久、理论体系较完善等特点,为人们的健康做出了贡献。其核心理论为“四塔五蕴”,四塔五蕴理论来源于佛教“四大”(地、水、火、风)和“五蕴”(色、受、想、行、识)的概念,是“四塔理论”和“五蕴理论”的合称。四塔(塔都档细)包括风塔(塔拢)、火塔(塔菲)、水塔(塔喃)和土塔(塔拎),“塔”有元素、要素之意,四塔理论强调构成世界万物和人体最基本的物质元素及其特性和功能表现。五蕴(夯塔档哈)包括色蕴(鲁巴夯塔)、识蕴(维雅纳夯塔)、受蕴(维达纳夯塔)、想蕴(先雅纳夯塔)和行蕴(山哈纳夯塔),“蕴”即蕴积、蕴藏之意,五蕴理论阐释组织结构与功能、形体与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傣医经典《竹楼医述》指出:“四塔先生,五蕴后长,四塔在内,五蕴在外。”四塔五蕴共同协调,相生相依,相互影响,维系着人体物质和精神的平衡,使人体保持健康状态[15]。四塔五蕴与中医五行、七情相似,又有所区别[16]。
傣医学认为,RA主要因感受外界风寒(帕雅拢嘎)、风热之邪(帕雅拢皇)而致体内四塔失调、五蕴失常。外邪内侵,内外合邪,诸邪过走关节,易致风塔、火塔或水塔过剩,土塔不足,水血运行失常,则关节、肌肉、筋脉失养。若风塔、火塔过剩,游走聚积于关节,则水塔不足,水血瘀滞,流行不畅,而致关节红肿热痛,屈伸不利,表现为风火盛证。若风塔、水塔过剩,加之风寒湿之邪侵袭人体,也会使水塔运行缓慢,而留滞于关节肌肉,表现为风水盛证,可见晨僵明显,关节肿胀,活动受限[17]。
2 RA的证型分类
名老傣医林艳芳在对RA病因病机认识的基础上,大致将拢蒙沙喉(RA)分为拢蒙沙喉菲想型、拢蒙沙喉喃想型两类[18]。拢蒙沙喉菲想型即风火盛证,临床表现为关节红肿热痛明显,屈伸不利,皮温升高,晨僵表现不明显,多伴口干、心烦、大便干、小便黄、舌质红、苔黄燥、脉数等症。拢蒙沙喉喃想型即风水盛证,临床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屈伸不利,晨僵明显,遇寒加重,得温则减,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紧[19]。
3 治法方药
3.1 内治法 拢蒙沙喉菲想型(风火盛证)治以清火凉血,除风通络止痛为主。拢蒙沙喉喃想型(风水盛证)治以补火散寒,利水消肿,止痛为主[20]。名老傣医康朗香分别采用“柯罗类风消散”和“罕满龙除风止痛汤”对以上两种证型进行治疗[21]。潘立文等[22]观察雅拢蒙砂喉方治疗RA的临床疗效,根据不同的证型采用不同的方剂,具有明显疗效;治疗后患者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关节肿痛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ESR、CRP指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 < 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傣医具有许多治疗RA的单味药,常用的有黑心树皮、苦藤根、三叶蔓荆根、青牛胆、腊肠树心、黑皮跌打、白花臭牡丹、大叶钩藤、竹叶兰等[23]。有学者从黑心树皮(铁刀木)中分离得到过色酮、三萜、甾体和生物碱类等化合物,证实了其对抗炎的潜在作用[24-26];苦藤主要含有南山藤苷、南山藤属苷、甾体化合物等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及抗肿瘤作用[27-28];三叶蔓荆中含有软脂酸、对羟基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酸乙酯、
3,4-二羟基苯甲酸等成分,具有良好的抗肿瘤、镇痛、抗炎、抗菌、抗病毒作用[29];青牛胆中含有二萜类、小檗碱型及阿朴菲类生物碱、植物甾醇等化学成分,具有较好的抗炎作用[30];腊肠树具有抗氧化、镇痛、抗风湿等作用[31-32],亦成为傣医治疗RA的常用药。针对RA的治疗也可根据病情使用多种单味药,每味药干品30 g,水煎4 h后,酒为引,分成2份,1份内服,1份擦洗患处[33]。
3.2 外治法 主要包括闭(按摩)、阿雅(洗法)、烘雅(熏蒸)、暖雅(睡药)、沙雅(刺药)、咱雅(拖擦)和果雅(包药)等多种外治法。名老傣医康朗香常用封包药疗法与睡药疗法,即果雅与暖雅进行治疗。果雅与暖雅是通过皮肤接触吸收药物,进入经络、血脉,从而达到活血消肿、通络止痛的作用,且操作简单,节时省力,安全有效,低耗,临床应用较广[34]。封包药疗法常用姜黄、黄姜、青牛胆、三叶蔓荆叶等鲜品,捣烂后加白酒,炒热后包患处,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强筋健骨,恢复塔拎、塔拢、塔菲、塔喃的功能,以恢复四塔平衡;睡药疗法则是通过药物药力借用热力,达到发汗排毒、通气活血、祛除风寒的目的,使体内四塔恢复平衡[35]。何开仁等[36]观察傣族民间验方研制的“风湿康外涂剂”治疗风湿热痹300例,总有效率为96.33%。玉罕等[37]观察傣医睡药疗法配合西药治疗RA,发现能提高临床疗效,明显改善症状。何开仁等[38]观察傣药风湿康治疗风湿寒性关节痛260例,总有效率为96.53%。
4 小 结
RA是慢性进行性关节病变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傣医在研究RA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与独特的用药特色。根据傣医基础理论,认为“无风不生邪,无邪不生病,无风病不变,无风病不传”,拢蒙沙喉的发生在于受到外界风寒、风热、风湿等邪气的入侵,体内四塔失衡,五蕴失常。在治疗之时应根据病因分别采用“清火凉血,除风通络”“补火散寒,利水消肿”等法辨证论治,傣药内服配合封包、睡药等外治法,内外同治,整体与局部配合,恢复四塔平衡[39]。傣医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和经验积累,在独特的理论指导下,对RA的病因病机和治疗等方面已有不少著作,也有不少行之有效的单验方;然而不少经典、著作、论述等未系统整理归纳,或是散落在民间各处,不利于研究、学习和临床应用。虽然许多著名傣医都对RA的病因病机、理法方药有着深刻的认识与丰富的临床经验,但是各医家对于傣医的认识不尽相同,临床经验与用药特色也大不一样。在缺少系统的总结与傣医文献整理支持下,临床研究证据明显不足,也无法制定傣医诊疗指南;因此,系统归纳整理经典著作和论述,对名老傣医的临床经验及单验方的总结以及用药特色数据挖掘是一项很有价值的任务,对今后傣医治疗RA的科研、学习及临床均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新民.内科学[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8:1161.
[2] MCINNES IB,SCHETT G.Pathogenetic insights from the treatment of rheumatoid arthritis[J]. Lancet,2017,389(10086):2328-2337.
[3] 曾小峰,朱松林,谭爱春,等.我国类风湿关节炎疾病负担和生存质量研究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3,13(3):300-307.
[4] 周云杉,王秀茹,安媛,等.全国多中心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残疾及功能受限情况的调查[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3,17(8):526-532.
[5] 朱丽芳,俸一然,许东云.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生存质量的研究进展[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8,7(4):76-80.
[6] HU H,LUAN L,YANG K,et al.Burden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from a societal perspective:a prevalence-based study on cost of illness for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in China[J].Int J Rheum Dis,2018,21(8):1572-1580.
[7] 李貞宗,陈美凤,翁思议,等.中医药暨蠲痹颗粒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J].风湿病与关节炎,2020,9(8):76-78.
[8] JIN SJ,LI MT,FANG YF,et al.Chinese registry of rheumatoid arthritis(CREDIT):Ⅱ.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major comorbidities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J].Arthritis Res Ther,2017,19(1):251.
[9] 周莹,王子铭,虞伟,等.类风湿关节炎免疫学发病机制研究的最新进展[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9,34(1):157-160.
[10] 邢沙沙,庞宇舟,陈秋霞,等.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方法研究近况[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7):37-39.
[11] 卢向阳,唐芳,陈琳英,等.甲氨蝶呤片联合不同抗风湿药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观察[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8,7(2):14-18,32.
[12] 焦树德,王伟钢.尪痹病名及其证治规律的研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3(5):681-685.
[13] 李满意,刘红艳,陈传榜,等.尪痹的源流及临床意义[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9,8(6):56-60.
[14] 郑进,林艳芳,杨梅.傣医诊断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93-94.
[15] 郑进,林艳芳,张超.傣医基础理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6-54.
[16] 刁俊峰.傣医“四塔”“五蕴”理论与中医“五行”“七情”之初步比较[J].内蒙古中医药,1992,11(3):29-31.
[17] 潘立文,王晓明,杨先振.谈傣医学对风湿类疾病的认识[J].中医药导报,2017,23(21):104-107.
[18] 潘立文,王晓明,杨先振,等.名老傣医林艳芳教授诊治类风湿关节炎经验探讨[J].中医药导报,2016,22(21):92-94.
[19] 玉腊波.傣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8,14(2):9-13.
[20] 岩罕金,罕华珍,康朗香.康朗香老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经验[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23(3):11-12.
[21] 康朗仑.竹楼医述[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3:51.
[22] 潘立文,丁昭莉,赵桂刚,等.雅拢蒙砂喉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观察[J].中医学报,2018,33(6):1107-1110.
[23] 潘立文,丁昭莉,赵桂刚,等.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傣药概述[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9,26(2):137-140.
[24] 王闪闪,黄文忠,曾广智,等.铁刀木化学成分研
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9,44(4):712-716.
[25] 吕泰省,易杨华,周大铮.铁刀木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J].药学实践杂志,2001,19(2):107.
[26] BISWAS KM,MALLIK H.Cassiadinine,a chromone alkaloid anddihydroisocoumarin from cassia siamea[J].Phytochem,1986,25(7):1727.
[27] 苏东敏.有毒植物薄叶山柑和苦藤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D].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
[28] 姜明辉.傣药苦藤的生药学研究[C]//2005国际傣医药学术会议论文集,2005:77-78.
[29] 陈永胜,林小燕,钟林静,等.三叶蔓荆的化学成分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1,23(6):1011-1013,1048.
[30] 王世平,吴艳俊,李玲,等.青牛胆化学成分的研
究[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1,36(1):9-10,14.
[31] 于玲,王力川.傣藥腊肠树有效成分研究[J].河北化工,2009,32(3):22-24.
[32] 王洪玲,梁文娟,钟国跃,等.腊肠树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中药材,2016,39(9):2168-2170.
[33] 张丽霞,彭朝忠.西双版纳傣医治疗风湿病常用药介绍[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8,14(2):28-29.
[34] 倪凯,赵远,林艳芳,等.傣医外治法中果雅的治法方药探讨[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4,35(11):86-87.
[35] 潘立文,王晓明,杨先振,等.名老傣医康朗香诊治类风湿关节炎的经验探析[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40(8):616-621.
[36] 何开仁,何明庚,段灵芳,等.傣药风湿康外涂剂治疗风湿热痹300例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3,19(1):5-6.
[37] 玉罕,李晓霞,岩罕单.傣西医结合治疗 类风湿关节炎50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9,25(3):26-27.
[38] 何开仁,许桂芬,王瑞芬.傣药风湿康治疗风湿寒性关节痛260例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0,16(10):14-15.
[39] 王海洋,夏娟,汤小虎.傣医治疗痹证方药用药特点初探[J].中医药导报,2018,24(14):80-82.
收稿日期:2021-02-18;修回日期:2021-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