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学子赤诚坚守
2021-07-19董树生
董树生
张真,冠县东古城镇中心幼儿园教师。她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从小的愿望就是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过多年的努力,张真最终在2013年通过了考试,进入冠县东古城镇中心幼儿园,如愿以偿地成为了一名幼儿教师。
从踏入幼儿园的第一天起,张真就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工作当中。为了能把课上好,她经常查找资料、制作教具、备课到凌晨,虽然很辛苦,但她一直这样坚持着。张真工作认真,又富有爱心、耐心、责任心,正因如此,她受到了幼儿园孩子们的喜爱,得到了家长们的一致好评。有一次开家长会,散会后,一位老大娘握住张真的手问:“张老师,你会一直在这教吧?会不会干一段时间就走了?”张真笑着说:“不会的,大娘。我会一直把孩子们带到毕业的!”就是这位老大娘简简单单的一问,更加坚定了张真的工作信念。与此同时,孩子们的喜爱与信赖,家长们的认可和支持,使她更加热爱这份工作。由于工作突出,张真于2014年荣获县级优质课一等奖,2015年 荣获“全县家庭教育先进工作者”“全镇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對于学生,她视如己出。幼儿园一日生活皆教育,幼儿教师不仅要教给孩子们知识,陪孩子们做游戏,还要照顾孩子们用餐、午休、如厕。甲旭是一个内向而且比较胆小的孩子,这样的孩子,需要老师更多的关心和照顾。甲旭刚来上学时,几乎每天都哭闹,张真就像妈妈一样把他抱在怀里哄。后来,甲旭对张真产生了依赖,每天午睡要张真搂着才能入睡。可当时张真已经有了身孕,同事说:“你别抱着甲旭了,换我吧,你自己得注意身体。”但张真却笑着以“别把他吵醒了”为由婉拒了同事。就这样,日复一日,通过张真的悉心呵护与引导,甲旭慢慢变得开朗起来。张真怀孕八九个月的时候,依然拖着笨重的身体坚持到岗,虽然一天的工作下来会让她腰酸背痛,但她从未请过一天假。她笑呵呵地说:“只要我能走得动,就不想错过见证孩子们成长的机会!”
孩子刚满月,张真就急着回到幼儿园。然而,正处于哺乳期的她涨奶涨得厉害,这使她不得不中途回家给孩子哺乳。张真认为这种情况肯定影响上课,就想了一个“好”办法——带着婆婆和孩子一起上班!爱人、领导、同事看她如此辛苦,都劝她回去休假,但她执意不肯,坚持“带娃上岗”。她认为,虽然有些辛苦,但看到孩子们的笑脸,就感觉这些都不算什么了。
天有不测风云,在产后三个月时,张真常感到胸部阵阵作痛,但她并没有太在意。同事们都劝她去医院做检查,然而在“六一”儿童节前夕,幼儿园正在紧锣密鼓地排练节目,作为主持人的她深知肩上的重担,更是片刻不想耽误。儿童节过后,张真阵痛的频率越来越高,这才不得不利用周末的时间到医院做了检查。张真回校后没几天,医院打来电话,让其立刻返回医院复查。复查确诊,张真患了恶性肿瘤!医生告诉她需要尽快手术治疗,否则会危及生命。这个消息对于张真和她的家庭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一直都很坚强的她和爱人抱头痛哭,怎么也不相信厄运会降临到自己的头上。其后,两人又连夜乘火车赴北京复查,再次确诊。此时她想到的是,我能不能活下来?我的孩子怎么办?我带了一年的学生,能不能适应新的老师?
现实没有给张真犹豫的时间,病情需要她放下一切,尽快去做手术。然而,手术过后,煎熬才刚刚开始。待刀口长好,张真便开始了长达半年的化疗。因为化疗引起的反应,她吃不下饭,吃了吐,吐了还得坚持吃,这使得本就瘦弱的她显得更加憔悴,头发也逐渐掉光了,这让她不敢看镜子里的自己,无数次偷偷落泪。“这个样子, 怎么去见我的孩子们?”即使如此,张真在化疗休养期间,一旦感觉到稍微好一些,就会戴上假发、上淡妆,回到她热爱的幼儿园。她尽可能地让自己有一个良好的状态,不想让孩子们看出异样。
又经过了近半年的放疗,张真的身体状况渐渐好转。但是,由于淋巴结切除,血液不回流,她的左臂不能用力,胳膊和手经常出现不同程度的肿胀。医生建议她在家休养,但她耐不住对孩子们的思念,依然坚持回到她热爱的工作岗位,回到充满欢声笑语的幼儿园,看到孩子们一张张可爱的笑脸,她顿时觉得能量满满。孩子们给的信心、领导和同事给的温暖,让重返幼儿园的张真很快进入了工作状态,在出色地完成本班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还承担着全园的新闻宣传工作,每天放学后还在加班加点地写新闻稿、发微信公众号,把校园宣传工作完成得非常出色。2020年10月,张真又一次代表东古城镇幼教专业参加全县的优质课比赛,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同年11月,她在参加聊城市优质课比赛时,荣获三等奖。
如今的张真,工作热情越来越高涨,时刻以优秀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她说,是教师这 份神圣的职业,让她重获新生,让她再一次对生活充满信心和希望!心系学子,赤诚坚守。作为冠县东古城镇中心幼儿园的骨干力量,张真用她对幼教事业的赤诚之心,诠释着教师的 神圣;用她对孩子炽热的情感,坚守着一方净土。向所有默默坚守在教育岗位上的工作者致敬,愿好人一生平安。
(作者单位:冠县东古城镇中心幼儿园)
挖掘乡土资源 传承地域文化
——幼儿园乡土特色游戏化课程探究纪实
□毛书芹
游戏是幼儿童年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孩子们童年自由、快乐的象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总则部分明确指出:“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提到因地制宜,农村地区丰富的乡土资源无疑是促进儿童学习的天然素材。
宁津县大曹镇大郭幼儿园是一所农村幼儿园,与城市幼儿园相比,在先进的教育资源方面可能有所欠缺,但是这里却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乡土资源是大自然馈赠给这片土地最好的礼物。在幼儿园领导的带领下,教师们深入挖掘农田这本“大教材”,丰富课程内容,使主题教育课程与农村幼儿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乡土特色游戏化课程。
玉米是这里最常见的一种农作物,种植面积非常大。幼儿园因地制宜,组织引导学生近距离观察、了解玉米,体验乡土特色游戏化课程的魅力。从玉米的种植到收获,孩子们到农田里观察了很多次,每一次观察都会发现很多新奇的内容。学生通过在农田中的观察感知,了解了玉米根茎叶的特点、成长过程,还接触到了田间管理知识。孩子们带着在农田中观察到的问题来跟老师和小朋友们交流自己的新发现,每个人都兴致勃勃。
不仅是观察,孩子们还利用农田中的资源进行互动和创作。除了画玉米、运玉米、搓玉米这样的互动游戏,孩子们还能利用玉米进行各式各样的小制作。用玉米粒进行数的分解和组合,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用玉米芯做成“小火箭”,来玩“火箭升空”的游戏;用玉米叶做服装,来一场别样的模特走秀;用玉米皮进行编织,做成一件件漂亮的工艺品,锻炼孩子们小手的灵活性,丰富园内的主题墙。
乡土资源,玩转课堂。可见,乡土资源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更让孩子们通过“观察体验-动手操作-分享交流”这样的模式,对乡土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形成了勤于观察、乐于思考、善于动手创作的良好品质,这些认识和品质在孩子们的生活与游戏活动中得到升华,从而将科学精神与乡土文化根植于孩子们的内心深处。
乡土资源是农村幼儿园的宝贵财富,只要合理开发和利用,就能培养孩子学科学、爱科学的精神,激发孩子的创造性,为孩子的童年留下最美好的回忆。“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在乡土特色游戏化课程研究的道路上,宁津县大曹镇大郭幼儿园将一路向前、永不止步。
(作者单位:宁津县大曹镇大郭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