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体检难发现,8类人群警惕胰腺癌
2021-07-19田会宁
田会宁
胰腺癌,如今正以高死亡率和低存活期不断引起医生和大众的关注。它早期几乎没症状,被发现往往已经是晚期;而且它容易快速扩散,即便手术切除后也经常复发,所以胰腺癌也被称为“癌症之王”。
胰腺癌之所以难以早期發现,主要原因是它的位置较特殊。胰腺位于上腹部邻近后背,其位置深,前方被胃所遮盖,又因肠内气体干扰,常规体检项目如腹部B超难以探查到直径较小的胰腺肿瘤。另外,胰腺癌缺乏特异性症状,比如不明原因的消瘦,但大多数人不会引起重视,会认为是没休息好,是累了。一般等肿瘤直径超过3公分时,才可能出现腹部、腰背部疼痛,食欲不好、拉肚子、消化不良等症状,超过60%的患者会被误诊为胃病、慢性胆囊炎等,以至于贻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因此,临床建议,以下8类高危人群除了定期进行常规体检,也要注意对胰腺癌的排查: 年龄大于40岁,有上腹部非特异性不适者;有胰腺癌家族史者;突发糖尿病,特别是不典型糖尿病患者(年龄在60岁以上,没有家族史,体重不超标);慢性胰腺炎患者;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患者;患有家族性腺瘤息肉病的人群;因良性病变切除大部分胃的患者,特别是术后20年以上的人群;长期接触有害化学物质的人群。
目前,胰腺癌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实验室、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
实验室检查:主要是糖类抗原CA19-9、CA125和(或)癌胚抗原等肿瘤标志物,其中CA19-9是目前最常用的胰腺癌诊断标志物,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达到78.2%和82.8%。另外,鉴于血糖变化与胰腺癌发病和进展有关,故也会将空腹血糖作为参考指标。
影像学检查:增强三维动态CT薄层扫描是目前诊断胰腺癌最常用的手段,能清晰显示肿瘤大小、位置、密度及血供情况,并依此判断肿瘤与血管、邻近器官的毗邻关系,指导术前肿瘤的可切除性及新辅助化疗效果评估。MRI除了能显示胰腺肿瘤解剖学特征,还可清晰地显示胰腺旁淋巴结和肝脏内有无转移病灶;且在与水肿型或慢性肿块型胰腺炎鉴别方面优于CT检查。将MRI薄层动态增强与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联合应用,也有助于明确胰腺囊性和实性病变,并进一步明确胰管、胆管的扩张及侵犯情况,诊断价值更高。其次,PET-CT可显示肿瘤的代谢活性和代谢负荷,在发现胰外转移和评价全身肿瘤负荷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病理学检查:组织病理学和(或)细胞学检查是诊断胰腺癌的“金标准”。除拟行手术切除的患者,其余患者在制订治疗方案前均应力争明确病理学诊断。目前获得组织病理学或细胞学标本的方法包括穿刺活检、腹水脱落细胞学检查、腹腔镜或开腹手术下探查活检。
手术切除是目前治愈胰腺癌的主要方法,但术后复发和转移概率高。对抗癌症最好的方法还是预防,鉴于造成胰腺癌的原因主要有酗酒、暴饮暴食、创伤、胆道疾病及糖尿病、慢性胰腺炎、长期接触汽油类物质等,笔者建议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做到:戒烟、戒酒,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清淡饮食,尽量食用易消化、低脂肪的食物;吃饭时要细嚼慢咽,每顿饭吃七分饱,既减轻消化道的负担,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胰腺受影响;坚持参加适当的体力活动,避免超体重和肥胖;有胰管结石、导管内黏液乳头状瘤和囊性腺瘤等胰腺良性病变患者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