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合并骨折不可大意
2021-07-19杨红英
杨红英
笔者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经常遇到一些骨折患者,尤其是高龄患者,因创伤、手术、疼痛、恐惧等产生应激反应,致使出现一些内科疾病的并发或恶化,其中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最为常见。国外研究表明,缺血性动脉硬化能引起骨矿物质含量降低,骨质疏松,易发生骨折。而老年患者骨折后因疼痛、出血和长期卧床等原因可使冠心病加重,甚至猝死。因此,有意识地加强老年骨折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病情观察和健康教育,对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作或恶化,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首先,要注意病情观察。冠心病的典型症状是胸痛(心绞痛),患者可能会感到胸部有压迫感或紧绷,就像被人用脚踩着胸口一样,通常发生在胸部的中间或左侧。对部分人,特别是女性而言,这种疼痛可能是短暂或尖锐的,并且疼痛感可同时放射到颈部、手臂或背部。除此外,患者还可出现呼吸短促、牙痛、冷汗、头晕、心悸等表现。
需要注意的是,骨折患者常因骨折导致局部疼痛明显,而忽视胸部症状。因此在明确骨折合并冠心病后,应按医嘱定时测量血压、心率,特别关注有无血压下降,有无胸痛、胸闷长时间不能缓解等冠心病加重的表现,必要时可进行心电监护。因冠心病多于夜间发作,还应加强夜间巡视,一旦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
其次,要注重心理护理。冠心病属心身疾病范畴,无论在疾病的预防、发生还是恢复过程中,精神因素对疾病的影响都不容忽视。焦虑、恐惧、悲伤、激动等情绪波动会引起心跳加速,增加心肌耗氧量,引起心绞痛甚至诱发心肌梗死。因此,日常生活中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十分重要,要注意安抚患者情绪,避免其激动、生气。
高龄老人骨折后可能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甚至需要长期卧床由别人照顾,因担心给家人造成负担,老人易焦虑、情绪低落,产生抑郁心理,继而对治疗和护理缺乏理解和配合:如术后不敢活动,担心切口裂开、出血,关节脱位、疼痛等。作为护理人员,应及时给予耐心细致的解释和安慰,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理反应,用鼓励性的语言给予患者指导和肯定,使其树立信心,自觉地进行练习。同时,护理人员应做到尊重并理解患者的感受,给与患者关怀与照顾,尤其是子女要体贴老人,使老人保持较好的心态,处于接受、配合治疗的最佳状态,从而縮短卧床时间,争取早日康复。
因骨折后一般需长期卧床,易致坠积性肺炎、褥疮、泌尿系感染、便秘等并发症。因此,做好老年骨折患者的日常生活护理十分重要。一要注意患者的居住环境,保持室内清洁整齐,温湿度适宜,光线充足。二要助其养成良好的作息规律,保证每天足够的睡眠时间,减少探视,注意保持环境安静。三是患者应保持大便通畅,养成定时排便习惯,便秘者可用开塞露。护理人员每日协助患者顺时针按摩腹部2~3次,促进肠蠕动并帮助消化,指导患者多进食富含纤维的蔬菜和水果。注意不要用力排便,以免心脏耗氧量大量增加,甚至出现意外。
最后,老人骨折治疗处理后,后期康复时间较长,局部护理也十分重要。对于小夹板外固定者,应密切观察其松紧度。夹板过松骨折易移位,太紧则可造成压疮或血液循环障碍,应以手捏夹板缚带能上下移动1厘米为松紧适宜。对于石膏外固定者,在骨突部位易形成压疮,甚至压迫血管和神经。因此要密切观察伤肢情况,如果伤肢远端出现剧痛、发凉、苍白、麻木等情况,应立即解松缚带,报告医生处理。